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琴 《吉林医学》2012,33(23):5133-5134
目的:对比浅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将经外周静脉穿刺留置针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连续不间断、边静脉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试验组用同样的封管液,消毒肝素帽以后,只将5 ml注射器的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均匀缓慢注入肝素封管液3~4 ml后,先夹封管夹再拔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回血、堵管较少发生。结论: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对于长期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此法,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重新穿刺的麻烦,同时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该封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何可萍  黄小艺 《吉林医学》2011,(11):2271-2272
目的:减少产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方法:选择分娩的产妇110例,年龄22~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选取腕关节以下浅静脉穿刺,封管时边注入封管液边退出针头,夹闭留置针上的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远端;观察组选取腕关节以上浅静脉穿刺,在推注封管液过程中夹闭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近端,再边注入封管液边退出针头;两组均使用生理盐水封管。比较两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导管内回血率、导管堵塞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腕关节以上浅静脉穿刺;在推注封管液过程中夹闭小开关于延长管的近端能减少产房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黄仕明  王秋梅  张昌美  任启勤  常莉 《吉林医学》2009,30(16):1761-1762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方式对静脉炎发生几率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患者按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经留置针对患者输入刺激性药物后两种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结果:实验组封管法静脉炎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入高渗或刺激性药物后先静脉快速推注生理盐水5ml,再用肝素盐水3ml封管,可显著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方法将137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ml,待液体输完后缓慢推人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内,边推注边退针正压封管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封管方法的基础上从留置针双翼根部反折延长管方法封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降低堵管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运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时,采用正压同时反折留置针延长管法封管,可延长置管时间,减轻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肝素封管液用于静脉留置针封管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脑血管病住院治疗病人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封管液封管,对照组采用肝素1 2500 IU+生理盐水250ml封管液进行封管.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结果 观察组留置时间≤5d为5例,无堵管、静脉炎的发生;对照组留置时间≤5d为20例,发生堵管13例,静脉炎9例.结论 采用肝素12 500IU+生理盐水100ml的肝素封管液对脑血管病治疗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套管针封管方法。方法:将137例静脉留置套管针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ml,待液体输完后缓慢推入静脉留置针延长管内,边推注边退针正压封管法,实验组采取在对照组封管方法的基础上从留置针双翼根部反折延长管方法封管。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延长套管针留置时间,降低堵管率等方面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在运用静脉留置套管针技术时,采用正压同时反折留置针延长管法封管,可延长置管时间,减轻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黄美香  张燕燕  吴曙粤 《广西医学》2007,29(9):1463-146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对老年浅静脉留置针输液通畅与静脉炎的影响,优选适合老年患者使用的肝素封管液.方法 将160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稀肝素盐水封管液50 ml(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对照组采用5 ml(含肝素62.5 U/ml)进行封管,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输液的通畅情况、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留置针的保留时间.结果 50 ml稀肝素盐水封管液输液通畅情况较5 ml组好,静脉炎发生率低于5 ml组,且留针时间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 ml稀肝素盐水封管液(含肝素钠6.25 U/ml)更适合无肝素使用禁忌的老年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潘雪群 《肇庆医学》2004,(2):36-36,38
目的: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影响。方法:等量同浓度肝素钠盐水,分别用头皮针及7号针头封管。结果:应用7号针头组封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头皮针组。讨论:不同封管方法对留置针留置成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脉冲式封管与普通式封管对于深静脉置管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脉冲式封管与普通式封管对于有效防止深静脉置管封管后再次应用时输液不畅的效果.方法 观察组用10 ml稀释肝素液(125 U/ml)脉冲式封管(推一下停一下),每推注0.2 ml,暂停1 s,再推注0.2 ml,如此反复进行至完成封管.对照组用10 ml稀释肝素液缓慢推注封管.两组在封管时均采用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的正压封管.将活塞夹闭在深静脉置管的近端.比较两组封管的效果.结果 两组封管结果,观察组深静脉置管针的堵管发生率远远小于对照组,而输液速度快于对照组.结论 脉冲式封管对保护深静脉置管在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普通式封管.  相似文献   

10.
王桂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91-1492
目的探讨两种封管方法对经外周静脉肠外营养患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在灵璧县人民医院行胃肠外营养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5 ml稀释肝素钠匀速推注封管和脉冲式封管,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过程中静脉炎的发生率和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长(P<0.01),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式冲管封管可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和婴幼儿.但在使用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套管堵塞.针对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做了大量实验和观察,经多年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认为:第一,要选择正确的封管液.成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浓度以肝素盐水100u/ml,用量5ml为宜.冠心病、糖尿病和肺心病等血液粘稠度较高的患者可增加肝素用量,选用125u/ml肝素液封管为宜,用量5ml.既保证再通,又不引起穿刺点出血.对于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肝素过敏者及婴幼儿患者或输液间隔时间较短(4-6小时)可选用生理盐水封管.且10ml生理盐水封管优于5ml生理盐水封管,最长可保持16小时.第二,选择正确的封管方法.单纯封管后夹闭留置针延长管效果不佳,选用延长管加压正压封管和双重正压封管效果良好.可来福无针密闭接头的使用和输液器内等渗液封管法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第三,选择好留置针的穿刺点,以上肢前臂最为理想.还要注意高浓度药物的冲管和推注封管液速度的快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新生儿直型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 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使用直型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边推套管边退针芯,观察组采用拔出针芯后连接抽取生理盐水的2m l注射器根据血管长度边推边送入套管,然后接肝素帽或输液.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直型安全留置针的改良置管方法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进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儿,分为常规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消毒后,针尖斜面进入肝素帽内,脉冲式推入2 mL肝素),观察组封管时,将留置针尾端延长管肝素帽提起与床面垂直放置再封管,其余方法同常规组,观察两组次日静脉输液滴数及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方法:将准备接受20%甘露醇大于150 g/d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6例和试验组各24例,试验组输液完毕后先用30~35℃生理盐水10 ml来冲管,再进行常规2~5 ml肝素盐水封管。常规组采用室温下的肝素盐水2~5 ml封管。结果:试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静脉滴注甘露醇后用加温盐水先冲管再封管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得出封管液与封管方法,留置针与静脉炎及留置时间的关系。结果①封管液:稀释的肝素水优于生理盐水组。②影响留置针的重要原因是静脉炎。③最佳留置时间为5d。结论稀释的肝素盐水优于生理盐水,大剂量优于小剂量。留置针的使用从患者性别、年龄,所用药物及使用时间留置天数,选择部位与静脉炎无关,只与留置针技术与管理有关,套管针最佳使用时间为5d。  相似文献   

16.
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雪萍 《河北医学》2010,16(7):861-863
目的:比较两种封管液对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0.9%生理盐水作封管液,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含肝素钠10U/mL)作封管液。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静脉炎发生率、留置管的阻塞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要求,可代替肝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17.
刘艳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3):1598-1599
目的:探讨血液黏度对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影响,比较高血黏度患者在静脉套管针留置期间使用不同封管液后的再通效果,以选出适宜的浓度.方法:将220例研究对象分成两组,高血黏度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120例高血黏度组患者随机等分为4组,分别使用生理盐水,25 U/ml、50 U/ml和75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观察再通效果.结果:高血黏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12.026,P=0.001),采用肝素液封管后再通效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高血黏度患者用75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后再通效果明显优于25 U/ml.结论:临床上高血黏度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期间宜检测血黏度,并宜采用肝素液封管,以75 U/ml浓度肝素液封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静脉留置针已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一种主要工具.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以能够减轻长期输液患者痛苦、便于保护血管、减轻护理工作者劳动强度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等优点而被普遍接受[1].临床使用过程中,封管是重要环节之一,使用适宜的封管液和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是保持输液通畅及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的关键因素.临床上静脉留置针通常用肝素钠盐水溶液或0.9%的生理盐水封管,本文对以上两种封管液的使用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并对其留置针保留时间的长短进行了比较研究,为寻找便捷有效的封管方法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外周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封管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卫新  杨世东  吴丽娜 《吉林医学》2009,30(14):1427-1428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留置针2种封管液的封管效果,以选择更有效的封管液封管,减少由于封管液选用不当而致堵管情况的发生,避免由于堵管而再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方法:将68例患者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34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ml封管,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l)5ml封管,两组均采用正压封管方法,进行留置效果比较。结果:实验组用肝素盐水(50U/ml)5ml封管,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用生理盐水5ml封管,有效率为64.9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封管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素盐水封管优于生理盐水。结论:对外周静脉留置针而言,主张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  相似文献   

20.
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两种封管液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0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用0.9%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对照组用肝素钠盐水(含肝素钠10u/ml)作为封管液。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留置管的阻塞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9%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及渗透压,符合生理要求,可代替肝素钠盐水封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