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银杏叶中多糖的差异并优化提取工艺条件,研究银杏叶多糖相关活性。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闪式提取法、纤维素酶解辅助法制备银杏叶多糖,并使用响应面法优化银杏叶多糖提取工艺,同时通过测定银杏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和亚硝酸盐的能力及小鼠免疫活性试验,对银杏叶多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热水浸提法、闪式提取法、酶解辅助法提取银杏叶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7.38±1.47)mg/g、(14.53±1.35)mg/g、(21.99±2.64)mg/g,存在明显差异。经优化,酶解辅助法提取银杏叶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32 mL/g、酶用量1.9%、酶解温度51℃、酶解时间90 min、酶解pH=5.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5.08±0.33)mg/g。当银杏叶多糖浓度范围为0.1~1.0 mg/mL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为92.76%,亚硝酸盐清除率最高为90.03%。银杏叶多糖具有免疫增强作用,且存在浓度依赖性;银杏叶多糖高剂量组小鼠各免疫指标均优于模型组。结论:纤维素酶解辅助法能够有效提升银杏叶多糖的提取率,其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靠;银杏叶多糖具...  相似文献   

2.
《中成药》2014,(1)
目的考察酶解辅助提取技术对金芪降糖片中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酶用量,pH,温度以及酶解时间对金芪降糖片中生物碱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优化酶解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相当于药材质量0.6%的纤维素酶,在pH4.5,35℃条件下酶解3.0 h,可将小檗碱提取率提高29.98%,黄连总生物碱提高30.17%。结论酶解–冷浸法提取黄连生物碱简便可行,不仅生物碱浸出率高,而且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酶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锦珂  李金华  葛发欢  黄裕  杨祖金 《中药材》2008,31(9):1423-1425
目的:探索酶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新工艺.方法:用雨生红球藻粉为原料,以虾青素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纤维素酶对雨生红球藻进行酶解处理,然后用乙醇提取虾青素.考察了酶解液初始PH值、酶解温度、酶用量、酶解时间对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乙醇直接提取方法比较.结果:酶解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液初始pH值4.5、酶解温度45℃、酶用量1.5%、酶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虾青素的提取率达94.6%,比乙醇直接提取法高61.5%.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酶法提取翠云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法提取翠云草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翠云草总黄酮含量为指标,分别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温度、pH值和酶解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了L9(34)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纤维素酶法提取翠云草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用量为22 U/g,酶解温度为45℃,pH值为5.0,酶解时间为60min。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条件合理可行,为翠云草总黄酮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苦豆草的酶法提取工艺,提高苦豆草生物碱的提取率。方法:以苦豆草生物碱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酶质量浓度、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等工艺参数。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4h,缓冲液pH=6,酶用量为1mg/g,酶解温度50℃,酶法提取的提取率比传统提取法提高了37%。结论:该工艺简单、合理,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8,(11)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提取牛大力多糖成分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牛大力多糖得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酶解时间、液料比、酶解pH值、酶添加量为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建立数学模型,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使用DPPH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试剂盒检测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纤维素酶酶解法提取牛大力多糖最佳条件为:酶解时间:76.0 min,液料比:14∶1(mL/g),酶解pH值:5.4,酶添加量:9.5 mg/mL,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牛大力多糖得率为(4.43±0.67)%,与预测值4.48%的相对误差小于5%。液料比对多糖得率影响最显著,酶添加量、酶解时间次之,酶解pH值影响最小。牛大力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DPPH和·OH自由基清除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0.974、1.894 mg/mL,但与维生素C比较,其抗氧化活性较弱。结论:优化的工艺条件方便可行,提取到的多糖具有一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7.
川乌的纤维素酶酶解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生  林强  郑来丽  田平芳 《中草药》2009,40(11):1735-1739
目的 比较纤维素酶、半仿生、乙醇回流提取方法对川乌中乌头碱、乌头总碱的影响,筛选最佳方法.方法 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提取川乌生物碱,以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再与半仿生、乙醇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最佳酶解条件为:温度45℃,pH值4.5,酶用量8mg/g,酶解时间5 h,乌头碱提取率为0.002 447%,乌头总碱提取率为0.244 410%,半仿生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分别为0.001 735%、0.189 340%,乙醇回流提取乌头碱、乌头总碱提取率分别为0.001 869%、0.200 720%,纤维素酶提取法具有明显的优势.结论 酶解提取法可显著提高乌头碱、乌头总碱的提取率,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刘丽敏  年四辉  吴海振 《中成药》2011,33(1):165-167
目的:研究纤维素酶酶解断血流提取总皂苷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断血流皂苷A提取率作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体系pH、温度、酶解时间、酶用量等因素,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酶解工艺.结果:纤维素酶解断血流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量5 U/g,提取pH值为7.0,酶解温度为60 ℃,时间为40 min时,断血流皂苷A提取率为90.92%,与未加酶组相比,提取率提高18.13%.结论:纤维素酶解断血流提取总皂苷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种工艺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对Hela细胞抑制作用,从疗效角度遴选最优工艺。方法分别采用石油醚浸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油,经标准品比对等纯度鉴定后,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20,40,80,160,320,640μg/ml的莪术油干预Hela细胞72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及IC50的影响。结果四种工艺提取的莪术油对Hela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石油醚浸提法莪术油为(87.48±4.33)%,超临界CO2萃取法莪术油为(57.56±4.75)%,鲜品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莪术油为(94.13±5.36)%,水蒸气蒸馏法莪术油为(73.35±6.64)%,且抑制率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莪术油在320μg/ml时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值依次为:131.79,253.62,98.79,223.82μg/ml。结论四种工艺提取的莪术油均可不同程度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莪术油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提示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可能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0.
复合酶法提取板党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将现代酶解技术应用于板桥党参多糖的提取,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以板党多糖得率为指标,先考察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自最适当的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pH及酶解温度,再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确定复合酶法提取板党多糖的最佳条件.结果 在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酶用量分别为90,90,150 U/g干粉复合下,pH5.0、50℃酶解90 min,板党多糖得率最高,达26.47%.结论 采用酶解辅助提取板党多糖,可以明显提高多糖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1.
分子蒸馏技术用于广藿香油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建立一种先进的分离纯化广藿香油的技术。方法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对广藿香油进行分离纯化。结果 :得到 4个馏分 ,经GC-MS检测 ,馏分Ⅱ和Ⅲ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 2种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广藿香原油相比提高了 2 7%~ 4 7%。结论 :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能有效地提高广藿香油中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 ,为广藿香的产业化和与新药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藿胆丸中广藿香治疗鼻炎的有效部位进行研究。方法:以藿胆丸、广藿香为阳性对照药物,分别考察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筛选广藿香有效部位。结果:广藿香挥发油同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作用强度均与广藿香、藿胆丸相当;广藿香水溶性部位和不含挥发油的脂溶性部位虽有抗炎作用,但无抗过敏作用,且抗炎作用强度均弱于广藿香和藿胆丸。结论:广藿香油是藿胆丸治疗鼻炎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目的: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了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广藿香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这4种挥发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其中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50~400 μl·L-1,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藿香油最弱,MIC位于700~1000 μl·L-1,主要成分是薄荷酮类化合物。结论:证明了广藿香油的选择性皮肤癣菌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筛选抗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一质语联用技术,研究了蓄香和广曹香挥发油时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了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广茬香油的杭真菌活性。结果:这4种挥发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其中中国广着香油的活性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50~400μl·L/〈sup〉-1〈sup〉,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蓉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蓉香烯。蓉香油最弱,MIC位于700~1000μl·L〈sup〉-1〈sup〉,主要成分是薄荷酮类化合物。结论:证明了广茬香油的选择性皮肤癣菌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筛选杭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提取海南广藿香叶和茎中挥发油,鉴定各化学组分并测试其含量,为海南广藿香指纹图谱的构建和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GC-MS技术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核对和补充检查的方法分离和鉴定各化学组分,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40个色谱峰,鉴定了35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7.82%,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6个,以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24.32%;从水蒸气蒸馏提取的茎油中分离得到17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其中12种化合物的含量超过1%,亦以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33.32%;从超临界CO2萃取的叶挥发油中分离出39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有16个;从超临界CO2萃取的茎油中分离得到24个色谱峰,全部被鉴定,15种化合物的含量超过1%,以百秋李醇含量最高,为22.06%。结论鉴定的化合物主要为薁(甘菊环)、烯、酚、酯、醇、醛、酮、萘、烷、酸类等成分,其中百秋李醇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运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质谱库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川藿香挥发油中分离出88种成分,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占总含量的93.81%;广藿香中分离出92个成分,鉴定出22个化学成分,占总量的85.80%。结论: 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川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Comparative repellency of 38 essential oils against mosquito bit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mosquito repellent activity of 38 essential oils from plants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was screened against the mosquito Aedes aegypti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using human subjects. On a volunteer's forearm, 0.1 mL of oil was applied per 30 cm2 of exposed skin. When the tested oils were applied at a 10% or 50% concentration, none of them prevented mosquito bites for as long as 2 h, but the undiluted oils of Cymbopogon nardus (citronella), Pogostemon cablin (patchuli), Syzygium aromaticum (clove) and Zanthoxylum limonella (Thai name: makaen)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provided 2 h of complete repellency.From these initial results, three concentrations (10%, 50% and undiluted) of citronella, patchouli, clove and makaen were selected for repellency tests against Culex quinquefasciatus and Anopheles dirus. As expected, the undiluted oil showed the highest protection in each case. Clove oil gave the longest duration of 100% repellency (2-4 h) against all three species of mosquito.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化香树果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化香树果序中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MTT法观察其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鼻咽癌CNE-2细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从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图峰面积的94.10%,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为(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44.48%)、十六烷酸(23.30%)和斯巴醇(3.20%)等。化香树果序挥发油对人肝癌HeDG2细胞、人鼻咽癌CNE-2细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848.554、451.835、301.253μg/mL。结论:化香树果序挥发油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对人肝癌HepG2细胞、人鼻咽癌CNE2fi~胞及人宫颈癌HeLa细胞均显示出了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8.
雷州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冯毅凡  郭晓玲 《中药材》1999,22(5):241-243
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广东雷州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海南广藿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海南省万宁市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成分。方法:GC/MS联用技术。结果:从茎油中分离出47个色谱峰,鉴定出2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81.92%;从叶油中分离出34个色谱峰,鉴定出18个化合物,占总量的74.94%。主要是单萜烯、倍半萜烯、醇类、酮类、醛类与烷酸类。含量超过1%的有10个化合物,以广藿香醇含量最高(茎油中含36.06%,叶油中占37.74%);茎油中含广藿香酮17.08%,而叶油中含量甚微(0.85%)。6~8月,含油率分别为0.8%、0.7%和0.6%,广藿香醇含量以7月最高(42.62%),6月稍低(40.84%),8月最低(31.40%);广藿香酮含量则以8月最高(5.13%),7月和6月相近(分别为2.19%和1.36%)。结论:海南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与广东湛江地区产的相似,以7月和6月采收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0.
广藿香药用部位成熟结构及有效成分分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冯承浩  姚辉  吴鸿  赵晟  孙同兴 《中草药》2003,34(2):174-176
目的:揭示广藿香根、茎和叶的成熟结构及挥发油在其内的分布部位,为合理的评价和采收该药用植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石蜡切片法、半薄切片法、组织化学法。结果:在根的成熟结构中,挥发油主要分布在木薄壁组织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在叶中,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和叶脉的韧皮部薄壁细胞中。结论:广藿香全草均含挥发油;另外,根内木质部的粗度、茎皮和叶片的厚度可作为评价广藿香品种优良的3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