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家兔两侧顶骨部蜘网膜下腔注入抗凝兔血,从颅内压(ICP)升高到60mmHg至140mmHg时,颈内动脉血流量(ICABFV)急剧降低,颈交感神经自发性放电频率、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动脉血压均急剧增高,与ICP升高前比较,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ICP140mmHg持续2~5min随着动脉血压降低,ICABFV进一步减少,在5~20min内动物死亡。左心房、室显著扩张,肺静脉淤血,发生了严重的出血性肺水肿。ICP升高时,由股动脉抽血使动脉血压保持在ICP升高前的水平,可以防止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发生。实验结果提示了ICP升高使脑血液供给急剧减少,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从而使动脉血压急剧升高,左心负荷过重,由于血液动力性机理,导致N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2基因(estrogen recceptor 2,ESR2)多态性与成都地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成都地区1130例ICP患者(ICP组)和100名正常孕妇(对照组)脚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和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进行分析。结果(1)ESR2第8外显子Alu Ⅰ酶切多态分析表明ICP组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1,OR=1.975),ICP组含等位基因A的Aa+AA基因型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OR=2.144);(2)两组ESR2第5外显子Rsa Ⅰ酶切多态基因型rr、Rr、RR频率和等位基因r、R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R2第8外显子Alu Ⅰ多态可能与成都地区ICP易感性有关,含等位基因A的Aa和AA基因型可能增加ICP发病风险;而ESR2第5外显子Rsa Ⅰ多态与成都地区ICP发病风险无关联。  相似文献   

3.
30只猫在氯醛糖和乌拉坦静脉浅麻醉下手术。方波电刺激一侧内脏神经中枢端(强度10伏、波宽1毫秒,频率32赫,持续刺激5—10秒)时,主要表现为类似疼痛时的血压升高,呼吸暂停后加强,小肠活动抑制及瞳孔扩大等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human leukocyte antigen-DQA1, HLA-DQA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sequence-specific primer, PCR-SSP)对成都地区45例ICP孕妇、18个ICP家庭、45名正常妊娠孕妇及18个正常对照家庭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分析。结果ICP组孕妇HLA-DQA1*03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孕妇,除此之外,HLA-DQA1其余各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IC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夫妇及母胎HLA-DQA1等位基因共享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都地区人群中HLA-DQA1各等位基因与ICP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HLA-DQA1*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ICP的遗传保护基因,对疾病的发生可能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电刺激兔颈脊神经节,检测颈交感神经节内的神经肽Y (neuropeptide Y,NPY)含量,研究颈交感神经节与颈脊神经节间的通路联系,探讨颈性眩晕发病机制中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方法 96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C2、C3、C4、C5、C6、C7组及相应对照组(每组8只),麻醉后显露相应的脊神经节,给予波宽0.5 ms、频率30 Hz、5 V电刺激,5秒/次,每1 min重复1次,共5次,30 min后,灌注固定,切取双侧颈上、下交感神经节,切片,免疫反应,染色,观察。 结果 电刺激C2、C3脊神经节后,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内NPY含量升高(P<0.05);电刺激C4、C5脊神经节后,同侧颈上交感神经节和颈下交感神经节内NPY含量均有明显变化(P<0.05);电刺激C6、C7脊神经节后,同侧颈下交感神经节内NPY含量升高(P<0.05)。 结论 颈脊神经节和颈交感神经节间存在神经电生理上的通路联系,且具有节段性、同侧性特点,为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颅内压(ICP)振荡波是由心动产生的振动波、呼吸产生的振动波和ICP本身自发产生的波动三部分组成。Lundberg曾对由于ICP增加而产生的三种类型的ICP自发波动作了报道,他把这三种波动归类成A波、B波和C波。为了通过快速付里叶变换(FFT)描绘ICP振荡波的功率谱,从而进行B波的自动探测,我们对采用计算机进行ICP数据抽样、处理和显示的方法作了研究。结果发现,ICP功率谱在与B波频率相对应的30s到120s之间存在一个功  相似文献   

7.
用双相电流脉冲(3mA,800μs脉宽,5、10和50Hz)对幼猪进行交感神经刺激,使肾动脉和皮下血流下降。在刺激频率最高处下降最大。皮下血流滞后动脉血液1.55~1.99s。延迟随频率下降而增加,但不受Captoril——一种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剂的影响。这个结果符合交感神经的刺激  相似文献   

8.
妊娠期妇女血清甘胆酸与血脂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发病率及甘胆酸(CG)与血脂、碱性磷酸酶(AL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甘胆酸,用酶法测定血脂,速率法测定ALP。结果:2040例妊娠期妇女中有18.5%CG值升高,其中有2.8%可确诊为ICP。ICP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TG、CHOL、LDL、ALP均明显升高,而HDL则略降低。结论:ICP为妊娠期常见并发症,应将CG作为常规产前检查项目。ICP患者结合分析其血脂、ALP水平,有助于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功能指标改变、分析围生儿结局。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2年10月间80例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P孕妇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胆汁酸(TBA)水平升高,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ICP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ICP孕产妇预后良好,围生儿危险增加,必须高度重视,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将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0.
针刺后交感神经中枢内神经介质变化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组化方法观察了109只雄性大白鼠(针刺73只,对照36只)交感神经中枢(包括丘脑下部后核、丘脑下部外侧区,脊髓中间外侧核)内神经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针刺组交感神经中枢内 AChE 活性强的例数百分率较对照组高,针刺后痛阈升高越明显的组在交感神经中枢内 AChE 活性强的例数百分率也越高。2.针刺组交感神经中枢内 NA 神经终末的 NA 含量高的例数百分率较对照组为大。对上述变化进行了讨论,认为针刺后交感神经中枢处于相对抑制状态,而这种相对抑制状态与针刺后交感神经中枢内 NA 神经终末的 NA 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与毫针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的检出频率及其检出放电的波幅关系.方法:在部分剥夺睡眠的脑电图记录中,先以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10-20系统16道头皮电极记录1.5h,然后以毫针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10-20系统16道头皮电极记录1.5h.选择发作间期放电主要分布于表面蝶骨电极或毫针蝶骨电极的癫(痫)患者33例,计算前后两段记录中T1/T2电极、表面或毫针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最大波幅放电在T1/T2电极、表面或毫针蝶骨电极的出现频率,T1/T2电极、表面或毫针蝶骨电极记录到放电的平均波幅.结果:在前后两段记录中,表面蝶骨电极、毫针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89%、91%)高于T1/T2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72%、56%)(P=0.01<0.05、P<0.01),最大波幅放电在表面蝶骨电极、毫针蝶骨电极的出现频率(56%、69%)高于在T1/T2电极的出现频率(21%、19%)(P<0.01、P<0.01);局限于表面蝶骨电极的放电(13.85%)少于局限于毫针蝶骨电极的放电(27.01%)(P=0.021<0.05);表面蝶骨电极、毫针蝶骨电极检出发作间期放电的平均波幅(92.83 μV、87.38 μV)与T1/T2电极检出发作间期放电的平均波幅(98.67 μV、87.67 μV)未见差异(P=0.447、P=0.967).结论:对于发作间期放电主要分布于表面蝶骨电极或毫针蝶骨电极的癫(痫)患者,毫针蝶骨电极、表面蝶骨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高于T1/T2电极对发作间期放电的检出频率,最大波幅放电在毫针蝶骨电极、表面蝶骨电极的出现频率高于在T1/T2电极的出现频率.在部分剥夺睡眠的情况下,表面蝶骨电极、T1/T2电极以及毫针蝶骨电极均能相对一致的检出有无发作间期放电.  相似文献   

12.
现已证实,妊娠胆汁瘀积症(idiopath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胎儿宫内窘迫、死胎、死产率明显升高,但ICP对新生儿的影响报道尚少。本文对25例ICP新生几大脑前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测定,以其进一步了解ICP对新生儿脑血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55只家兔身上应用电刺激和微量注射谷氨酸钠的方法观察了蓝斑核在心血管调节中的作用,并采用记录细胞电活动的方法了解了蓝斑核和孤束核的关系。结果表明:电刺激或化学兴奋蓝斑核均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和交感神经传出活动增强,并削弱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所引起的血压变化(升高或降低)和交感神经  相似文献   

14.
基于McNeal的神经电缆模塑,以有限长度的有髓神经纤维F-H模型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单电极不对称双向脉冲刺激实现有髓神经传导阻断的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刺激脉冲的频率高于9kHz时,不对称双向脉冲可实现不同直径(2~20μm)神经纤维的完全阻断,并且阻断电流的强度随刺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粗纤维具有更低的阻断阈值.刺激电极一神经纤维距离增大时,神经纤维实现完全阻断所需电流强度随之增大.仿真温度从20℃升高到37℃时,神经纤维的阻断阈值降低.研究结果将为相关的动物实验和功能电刺激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马丽  瞿小凤  罗冰 《医学信息》2009,22(7):1250-1254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发病特点及表现,采取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措施后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孕妇资料按2005年-2006年53例为对照组、2007年63例为观察组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统计;通过观察及护理比较两组问妊娠结局及护理效果.结果 ①两组ICP的孕妇皮肤瘙痒112例(96.55%),ALT、AST升高107例(92.24%),TBA116例均升高(100%);②观察组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ICP孕妇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的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早产率高于对照组是由于采取干预早产,死胎率、割宫产率无差异.结论 皮肤瘙痒是ICP首发症状,TBA升高是特异性证据;ICP对母耍的危害较大,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孕期保健和自我监护,辅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和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ICP孕妇能够有较为满意的妊娠结局,剖宫产是目前终止ICP妊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cGMP升高抑制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细胞释放的舒张因子(EDRF)增加cGMP,故其对交感神经NE的释放可能有调节作用。本文观察去内皮细胞或抑制EDRF合成后肺血管对跨膜交感神经刺激(TNS)的反应及对2-〔14C〕-NE的摄取和释放。利用磨擦损伤内皮细胞后或使用LNMMA抑制EDRF合成后,肺血管对TNS刺激的反应明显增加,尤以低频率刺激为甚。肺血管对2-〔14C〕-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交感神经损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和肾功能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HR随机分成交感神经损毁组和对照组,采用单硫酸胍乙啶损毁新生SHR的交感神经。12周后测量常温下鼠尾血压;代谢笼法收集大鼠尿液,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排泄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肾脏NE和ADMA含量;比色法检测大鼠肾脏一氧化氮(NO)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的表达;通过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价肾脏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交感神经损毁组尿NE排泄量以及肾脏NE和ADMA含量均明显降低,肾脏NO含量和e NOS表达显著升高,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尿钠量和GFR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可引起ADMA和NE释放减少,NO合成和e NOS表达升高,从而对血压产生调节作用;但交感神经系统对ADMA生成的调控并不是通过影响肾脏功能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交感神经系统在发病中可能参与促发和维持血压升高的作用。在儿茶酚胺(CA)生物合成中,多巴胺-β-羟化酶(DBH)促使多巴胺β位上羟化而形成去甲肾上腺素(见图1)。它在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传递中起重要作用。DBH存在于肾上腺髓质嗜铬颗粒和交感神经末梢的贮存囊泡内。交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在人手掌的皮肤血管和汗腺上对传出交感神经末梢活动的较宽的反应范围,我们开发了一种在人手掌皮肤的同一位置同时测量其皮肤电势、皮肤单极电导纳(电导和电容)、皮肤血流及温度的方法,这些电参置使用一个专门设计的试探电极和一个三电极同步放大器测量系统来测量。本文目的在于评价此方法及其在临床中可能的应用。文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基础心动周期及交感神经对于家兔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心房功能不应期之间大小对比的影响。实验中对家兔实施麻醉(n=10),经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向心脏各插入一根电极导管,分别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