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钢板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对兔骨折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表达的影响.方法 32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制作双侧胫骨中段骨折模型.采取自身双侧对比法,随机选择一侧行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另一侧作为对照,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组).分别于术后第3、7、14、21天随机各取8只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骨折端IGF-I的表达.结果 钢板内固定组和石膏外固定组IGF-I表达随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术后第7、14、21天IGF-I表达石膏外固定组明显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P<0.01).结论 石膏外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端IGF-I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背景:利用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是胫骨骨折动物模型成功制备的基础。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兔胫骨骨折模型的固定效果。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截断胫骨骨干后随机分为4组,以4种方法分别固定:①直腿双托组:直腿双托石膏外固定。②塑形双托组: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③塑形管型组:屈膝屈踝管型石膏外固定。④内外固定组:克氏针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结果与结论:相比其他3组,直腿双托组的外固定石膏脱落时间更早,损伤肢感染率更高(P〈0.05)。在骨折后第4周,内外固定组发生骨折断端移位的实验兔数量最少(P〈0.05)。证实只采用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才能维持实验兔胫骨骨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AO分型分为A、B、C共3种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及切开复位“T”形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比较3种固定方法的骨折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10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6个月。石膏固定组、外固定支架组与LCP组在A型骨折治疗中无显著差异(P〉0.05);B型骨折治疗方面,LCP组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而石膏固定组和外固定支架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在复位评分和功能评分方面,LCP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他2组,且外固定支架组显著优于石膏固定组(P〈0.05)。结论A型、B型稳定骨折首选手法为复位石膏外固定,不仅能获得良好疗效,还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粉碎性骨折(C3型骨折)、开放性骨折等可选择外固定支架技术,或者配合克氏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等技术即可取得满意效果;不稳定骨折、累及关节面骨折(B型、C型骨折)首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钢板组(24例)行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治疗,髓内钉组(22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8.55±3.09)个月)较钢板组((5.67±4.60)个月)及髓内钉组((5.09±2.49)个月)长(P〈0.05),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1.08±5.12、29.91±3.74、28.95±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3.00±14.40)高于外固定架组(73.35±16.40)(P〈0.05);外支架组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5例,髓内钉组骨折断端有假关节形成3例、骨折不愈合并感染2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固定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7%、22.7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可作为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适用于严重粉碎性、开放性及伴有严重感染的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利用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维持骨折的稳定性是胫骨骨折动物模型成功制备的基础。目的:观察4种不同的固定方法对兔胫骨骨折模型的固定效果。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截断胫骨骨干后随机分为4组,以4种方法分别固定:①直腿双托组:直腿双托石膏外固定。②塑形双托组: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③塑形管型组:屈膝屈踝管型石膏外固定。④内外固定组:克氏针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结果与结论:相比其他3组,直腿双托组的外固定石膏脱落时间更早,损伤肢感染率更高(P<0.05)。在骨折后第4周,内外固定组发生骨折断端移位的实验兔数量最少(P<0.05)。证实只采用内固定+屈膝屈踝双托石膏外固定才能维持实验兔胫骨骨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的疗效。方法 84例胫骨干中下段1/3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行骨折端微创切口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行完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14.26±2.67)d、(1.43±0.16)h)与对照组((14.63±2.32)d、(1.45±0.1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5.52±0.28)个月)、术中出血量((120.0±46.2)mL)与对照组((9.32±0.32)个月、(155.0±50.2)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2.9%)高于对照组(83.3%)(P〈0.05)。结论骨折端微创切口经皮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干中下1/3骨折效果优于完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09年10月胫腓骨开放骨折69例,其中AOD外固定支架32例,AO加压钢板37例,比较两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结果 两组Ⅰ、Ⅱ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Ⅲ型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骨折感染率、骨折延迟愈合及不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优于钢板内固定,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收治的35例确诊为胫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行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观察组和行传统切开复位普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评价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而在治疗优良率上观察组同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内固定系统较传统的钢板内固定处理更稳定可靠,而且微创处理创伤小,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胫骨近端骨折的治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8月~2019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和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20例。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及跟骨交叉角水平。结果: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均低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均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但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背景:传统钢板的金属元素组成对人体存在潜在风险,中国自主研发的钛铌锆钽合金,其元素组成不存在致毒风险,具有低弹性模量和高强度等特点,为新型金属内植物的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目的:探讨钛铌锆钽合金对兔骨折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锯断实验兔双侧肱骨干,其中一侧植入钛铌锆钽合金,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普通钢板,作为对照组。术后28,56,84,112 d测试应力遮挡率;骨折前、骨折后、接骨器手术后即刻及术后的第14,28,56,84天测定骨折端骨生物电位;术后7,14,28,56 d对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各时间点应力遮挡率低于对照组(P 〈0.01)。与骨折建模前相比,骨折后两组的骨生物电位为负数,行内固定后可见电位降低,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实验组术后始终保持负电位且波动较小。术后56 d,实验组骨折端可见骨性连接形成,哈佛氏管重建较好,骨小梁排列有序且与骨轴向较为平行;对照组骨折端可见编织骨,骨小梁排列较实验组无序,皮质骨部分骨吸收。表明钛铌锆钽合金可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IGF-1及VEGF的变化规律及其作用,不同时期IGF-1与VEGF的相关性,为联合使用各种骨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中加快骨折愈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牵张后1天组、1周组、2周组、4周组、6周组.骨折组随机选取一侧下颌骨行截骨手术,造成骨折模型,采用X线、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兔下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IGF-1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IGF-1与VEGF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都有高表达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 IGF-1与VEGF相互协调共同参与调控骨折愈合过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 AO技术存在许多的缺陷,如"应力遮挡"产生的负面效应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认为弹性固定法最合理,是最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治疗理念.目的:观察小夹板外固定对兔长管状骨骨折断端成骨活性的影响,并与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方法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6-04、2007-04在湖北中医学院骨伤实验室完成.30只家兔随机分成小夹板固定组、钢板固定组,每组15只.自制小夹板,由具有较好弹性的杉树皮制成.分前后、内外侧四块夹板,夹板上宽下窄,在前后侧夹板靠近胫骨结节部刺一小孔.钢板由江苏金鹿集团医疗有限公司提供.方法:在左胫骨中下1/3处造成3 mm骨缺损横行骨折模型,小夹板 固定组用石膏固定5 d后换成小夹板外固定,钢板固定组用4孔钢板 内固定.术后14,24,34 d时分批处死各组动物,通过肉眼观察骨折 处骨痂生长情况,并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形态学及骨生成细 胞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时期兔胫骨骨痂肉眼观察,骨痂组织形态学和骨 生成细胞情况.结果:小夹板固定组骨痂形成早,早期成骨细胞丰富且活跃,34 d时骨折全部骨性连接.钢板固定组:14 d时骨折端见少量的纤维骨痂,仍有肉芽组织,24d时见少量的软骨连接,34d时骨痂已跨过骨折端,但未完全连接.小夹板外固定组与钢板固定组比较,骨折各期形成的骨痂量多,骨折愈合快结论:小夹板外固定能促进骨折处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和血肿的吸收、骨痂的钙化、骨小梁的生长改建.  相似文献   

13.
桥接组合式金属内固定植入系统对犬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内固定的研究主要从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和减少血供破坏二方面展开。目的:观察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20条家犬两侧胫骨中段横型截骨,随机选择一侧以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内固定,对侧以普通接骨钢板固定作为对照,分别于内固定后4,8,12,16周行大体病理、X射线摄片、光镜观察。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1,3周对照组分别出现骨折劈裂、钢板松脱和钢板断裂各1例,实验组术后5周出现内固定弯曲变形1例。实验组内固定后8周开始出现明显骨痂生长,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稍晚,各时期评分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骨痂的生长均早于对照组,各时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16周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能有效减少骨折端血供破坏,对骨折断端提供坚强动态的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骨改建。  相似文献   

14.
背景:Schazker Ⅴ、Ⅵ型骨折常造成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等部位的损伤,且塌陷移位严重,若仅采用一侧锁定钢板,则较难支撑及满意复位。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修复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效果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纳入76例Scha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n=38)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n=38)进行治疗,通过X射线正、侧位片评估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并对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与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住院时间、内固定后开始负重时间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关节强直、骨折延迟愈合、针道感染、骨折延迟愈合、膝内翻畸形多项并发症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显著少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两组内固定松动断裂、膝关节不稳、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坏死及骨不愈合多项并发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组内固定后Rasmussen分级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治疗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的临床疗效优于膝前正中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更具有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8月~2019年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跟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20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变化情况。结果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治疗优良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均低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Bo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组,差异显著(P<0.05);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与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组术后6个月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治疗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似,均优于撬拨复位石膏外固定,但透视下撬拨复位配合自制夹板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住院时间更短,可作为优选术式。  相似文献   

16.
将75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行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骨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锁定加压钢板的手术方式治疗四肢骨折具有低伤害、固定稳固、骨愈合时间短、疗效确切等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差异而分为两组,其中23例采用双侧钢板置入内固定法,设置为双侧钢板固定组,余下23例则采用多轴锁定钢板治疗,设置为多轴锁定钢板组,通过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关节功能状况等评估两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结果多轴锁定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胫骨平台内翻角TPA、PA均略优于双侧钢板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轴锁定钢板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以及患者术后三个月PA明显优于双侧钢板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轴锁定钢板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以及相关并发症率略优于双侧钢板固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轴锁定解剖型钢板单侧入路减少对软组织血运的影响、可提供角及轴向稳定性,结合骨折情况所需灵活置钉,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邓学华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38-1239
目的对比分析在掌指骨骨折治疗中,采用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24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2例,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TAFS评估及外观满意度。结果克氏针组术后感染率(29.17%vs 3.13%)高于微型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7.78±0.36)周vs(6.46±0.27)周]长于微型钢板组(P均〈0.01)。但微型钢板组治疗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组(P均〈0.01)。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优良率为58.33%,而采用微型钢板治疗的患者其优良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其对外观的满意率为66.67%,而采用微型钢板治疗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率为93.7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型钢板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若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则可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则建议采用微型钢板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其手术效果。方法总结我院1997~2005年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胫骨Pilon骨折,其中单侧36例,双侧2例。骨折类型Ⅰ型5例,Ⅱ型24例,Ⅲ型9例,27例行解剖型钢板(三叶型)内固;11例行有限切开内固定并辅以外固定,其中应用外固定支架者3例;石膏托辅助外固定者8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价手术效果。38例患者,优25例,良7例,可5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创面不愈合2例,感染2例,关节退行性变8例。结论手术时机的正确选择,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条件,灵活选择固定方式是防治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7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法分组,其中行MIPPO术式者42例为MIPPO组(A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式32例为普通切开复位组(B组)。结果A组较B组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虽然有所缩短,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3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优良率A组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局部感染,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畸形愈合。A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效果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