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脑卒中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可以由基因与基因或是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起[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βsynthase,CBS)是一种细胞质中的同源四聚体,由63 KD的亚基组成,是一种磷酸吡哆醛(pyridoxal phosphate,PLP)依赖性酶.在维生素B6的催化下,CBS能使丝氨酸与同型半胱氨酸(homocvsteine,Hcv)合成胱硫醚.作为影响Hcy水平的一种关键酶,CBS在Hcy转变成胱硫醚的转硫酸路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参与叶酸代谢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5,10-MTHFR)、蛋氨酸合成酶(methionine synthase.MTR)等亦可影响血浆Hcy水平,现将胱硫醚β合酶、同型半胱氨酸对脑卒中发病及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多基因疾病,可以由基因与基因或是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前瞻性研究观察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 β synthase CBS)T833C基因突变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再发缺血性血管病(脑梗死、TIA、心肌梗死、其他血管栓塞)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检测152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homocystine tHcy)水平和CBS T833C基因型,在5年内对其随访追踪再发缺血性血管病的情况.结果 CBS T833C基因C/C纯合突变型、C/T杂合型和T/T野生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随访再发脑梗死的再发率C/C型(35.00%)依次高于C/T型(22.00%)和T/T型(13.41%);各基因型随访发生TIA、心肌梗死和其它血管栓塞,趋势是C/C型高于C/T和T/T型,C/T高于T/T型;不同基因型随访总的缺血性事件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别(P < 0.01),发生率分别为C/C型(60.00%)、C/T型(40.00%)和T/T型(23.1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Hcy水平升高是中青年脑梗塞再发缺血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110;95%CI:0.989 ~ 1.245,P < 0.05),而CBS T833C基因突变未进入回归模型.结论 血浆tHcy水平升高是中青年脑梗死再发缺血性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CBS T833C基因突变引起tHcy水平升高,可能是间接导致中青年脑梗死再发缺血性血管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代谢基因胱硫醚β合酶(cystathionineβsynthase,CBS)基因T833C突变在急性脑梗死后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ve impairment,VCI)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检测CBS T833C基因型,对急性脑梗死分别行入院时、14 d、30 d和90 d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可能是轻度VCI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1.274;95%CI 1.027~1.264,P=0.018);空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组14 d、30 d和90 d MMSE和Mo CA评分分别低于Hcy水平正常组(P0.01或0.05);各基因型入院时MMSE和Mo CA评分无差别(P0.05),而入院14 d时,C/C型MMSE和Mo CA评分低于T/T型(P0.05),随访30 d和90 d时,C/C型MMSE和Mo CA评分趋势是低于C/T和T/T型(P0.01或0.05),C/T型低于T/T型(P0.01或0.05)。结论 CBS T833C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Hhcy,间接促进了脑梗死患者VCI事件的出现,可能是VCI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多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FD法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ARMS)检测360例ICVD患者和21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Hcy水平和CBS T833C基因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ICVD组和对照组空腹血浆Hcy浓度分别为(17.6±4.8)μmol/L和(13.3±4.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16,P<0.05).ICVD组CBS基因第833位点T/T、T/C、C/C和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o.785,P>0.05),C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941,P>0.05).ICVD组各亚组CBS基因第833位点T/T和T/C+C/C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1,P>0.05),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617,P>0.05).CBS T833C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浆Hcy水平不同(F=6.56,P<0.05),TC、CC基因型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TT基因型组,TC、CC基因型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为ICVD的危险因素,CBS T833C基因多态可能不是ICVD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T833C突变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再发的影响.方法 对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采用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PCR-ARMS)技术检测CBS T833C基因型,跟踪观察5年内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的后发事件.结果 再发组CBS基因C/C、C/T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高于非再发组(P<0.05),两组不同基因型血浆tHcy水平比较,再发组中C/C型分别高于C/T和T/T型,C/T高于T/T型(P<0.01);非再发组中C/C和C/T型分别高于T/T型(P<0.01);相同C/T型血浆tHcy水平比较,再发组高于非再发组(P<0.01).结论 CBS T833C基因突变可能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间接导致中青年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再发的重要遗传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中青年脑梗死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以及蛋氨酸负荷试验(methionine loading test,MLT)对于发现隐匿性Hhcy的作用。方法选取2000—2003年发病2 d内住院的中青年脑梗死患者85例,正常对照组44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并比较空腹及口服蛋氨酸后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al homocysteine,tHcy)水平,并结合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病例组空腹及蛋氨酸负荷后血浆tHcy水平分别为(22.49±9.80)及(48.07±11.2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3.08±2.33)及(37.23±3.48)μmol/L(P<0.01)。(2)病例组空腹血浆tHcy(Fhhcy)水平高于正常者35例(占41.18%),仅负荷后血浆(Phhcy)水平高于正常者23例(占27.06%),两者合计病例组Hhcy者占68.24%,显著高于对照组(Fhhcy、Phhcy各2例,占9.09%)(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hhcy、Phhcy水平与性别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r=0.488与r=0.343,均P<0.01),而与吸烟、饮酒等其他危险因素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无相关性。结论Hhcy是中青年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MLT是发现隐匿性Hhcy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胱硫醚酶β-合成酶(CBS)G919A基因多态性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对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颅内血管MRA检查。采用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体系法检测患者CBS G919A基因多态性,并使用全自动生化仪采用循环酶法测定其血浆Hcy浓度。结果 3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合并颅内动脉狭窄186例,无颅内动脉狭窄162例。其中CBS G919A基因为纯合突变型(AA)33例(9.4%)、杂合突变型(GA)135例(38.8%)、野生型(GG)180例(51.7%)。纯合突变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杂合突变型及野生型患者(t=9.15,P0.05;t=8.67,P0.05);杂合突变型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野生型患者(t=6.89,P0.05)。狭窄组与非狭窄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9,P0.05;χ~2=0.55,P0.05)。结论 CBS G919A基因型与血浆Hcy水平相关,但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内源性硫化氢(H2S)含量的变化及其病理生理意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56例脑梗死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组血浆H2S含量,并分析脑梗死患者不同临床亚组间血浆H2S含量的差异、血浆H2S含量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H2S含量(27.32±14.5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53.78±18.37)μmol/L,(P0.01);脑梗死患者中,大体积脑梗死[(16.98±7.62)μmol/L]与中体积脑梗死血浆H2S含量[(22.50±13.79)μmol/L],均显著低于小体积脑梗死[(35.72±14.63)μmol/L,P0.01];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者血浆H2S含量,远低于无颈动脉斑块形成者[(18.24±10.55)μmol/Lvs(28.76±14.75)μmol/L,P0.01];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病者血浆H2S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者[(21.24±8.96)μmol/Lvs(34.61±14.95)μmol/L,P0.01],糖尿病者明显低于无糖尿病者[(19.46±9.73)μmol/Lvs(30.51±15.69)μmol/L,P0.01],并且血浆H2S水平与血糖水平呈强负相关(r=-0.5147,P=0.0057),与性别、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无相关关系。结论血浆中H2S水平降低可能与脑梗死临床病情严重性及脑动脉血管病变程度相关。血浆H2S含量的减少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胱硫醚β-合成酶(CBS 844ins68)基因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环酶法和PCR方法检测河南汉族300例脑梗死患者及261例健康对照者 Hcy水平及CBS 844ins68基因型,并进行测序验证。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空腹血浆 H cy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基因型相应的Hcy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传统危险因素后,升高的tHcy水平和脑梗死发病相关,CBS 844ins68基因突变与脑梗死无相关性。结论血浆 Hcy浓度升高是河南汉族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CBS 844ins68基因突变不影响Hcy水平,可能不足以构成河南汉族人群中脑梗死发病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05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收治)和116例对照者MTRRA66G的基因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2组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 结果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MTRRA 66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脑梗死组按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进行分层分析,发现脑梗死无合并症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6.4% vs 23.3%,62.1% vs 5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疾病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疾病组、脑梗死无合并症组及对照组GG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从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TRR A66G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发病无关,但MTRR A66G基因纯合子突变可引起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脑梗死患者 10 6例、脑出血患者 6 5例和非脑血管病患者 83例 ;脑梗死组又分为初发和复发、<6 0和≥ 6 0岁、以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亚组。用比色法测定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TC、TG和L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HDL -C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老年脑梗死组TC、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复发脑梗死组TC、LDL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脑出血患者血脂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组血清TC、TG和LDL -C均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结论 :血清TC、LDL -C主要与复发性脑梗死有关 ,而TC、TG主要与老年脑梗死发生有关 ;血清TC、TG和LDL -C升高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及其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55例脑梗死患者(按梗死面积分为大、中、小3组)血清CRP含量,中等面积梗死患者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组,于入院7d后复测CRP。结果 CRP含量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0.01)。中面积梗死组,1周后并发感染者较入院1d时CRP含量增高,未并发感染者降低(均为P〈O.01);中面积梗死者,入院时CRP含量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1周后感染者较未感染者CRP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血清CRP含量反映脑梗死严重程度,动态观察对了解有无合并感染的病情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65例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有明确病因者38例(58.46%),其中动脉粥样硬化25例(38.46%),心源性脑栓塞10例(15.38%),梅毒性动脉炎2例(3.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1.54%);病因不明者27例(41.54%)。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酗酒、TIA病史、糖尿病、房颤等。经治疗基本痊愈22例(33.85%),显著进步16例(24.62%),进步13例(20.00%),无变化14例(21.54%)。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栓塞、梅毒性动脉炎最常见。以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65例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青年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有明确病因者38例(58.46%),其中动脉粥样硬化25例(38.46%),心源性脑栓塞10例(15.38%),梅毒性动脉炎2例(3.08%),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1.54%);病因不明者27例(41.54%)。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酗酒、TIA病史、糖尿病、房颤等。经治疗基本痊愈22例(33.85%),显著进步16例(24.62%),进步13例(20.00%),无变化14例(21.54%)。结论青年人脑梗死的病因以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脑栓塞、梅毒性动脉炎最常见。以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为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青中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78例青中年脑梗死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1)脑梗死组42.3%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0.8mm)与健康对照组(仅2例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脑梗死组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52.94%(36/68),不稳定斑块(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为42.03%(29/6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未检出);(3)多为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为0.42±0.71);(4)颈动脉管腔狭窄率明显增高,以轻、中度狭窄为主(7.79%)(6/77);(5)<40岁、40~45岁、>45岁斑块发生率分别为0、33.3%和61.8%,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青中年脑梗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护骨素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脑梗死体积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入院时,1 d、2 d、3 d、4 d及1 w、2 w后血清护骨素水平。血清护骨素采用ELISA法测定,脑梗死体积由CT于发病第7天用Simes Somatom提供的软件测得,3 m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修正的Rankin等级评分判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清护骨素水平即明显升高(3.56±0.54)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31±0.29)ng/L,P<0.01,3 d达高峰(4.59±0.62)ng/L,随后有所下降,2 w时(3.25±0.46)ng/L仍明显高于对照水平。大梗死灶组各个时间段的血清护骨素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梗死灶组和小梗死灶组。各个时间段的血清护骨素水平均与梗死体积及Rankin等级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其中第3天时最为显著。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护骨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呈动态变化,血清护骨素水平能够反映脑梗死的体积,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48例,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38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患者脑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在颅外动脉病变以及前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颅内动脉病变以及后循环狭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或P〈0.01),在脑血管病变及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发生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大脑中动脉MI段(P〈0.05);老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高于大脑中动脉MI段(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内血管,病变发生部位多以椎动脉起始处居多;老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外血管,最常受累血管为椎动脉起始处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年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远期随访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病情资料和活动功能,从中筛选出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3.3~7.1年),总体Mo CA评分(27.4±3.7)分。认知功能正常组18例,认知功能损害组24例,两组在性别、教育程度、TOAST分型、伴随疾病及嗜好、是否接受溶栓治疗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发病时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2、复诊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8比例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入院时NIHSS评分、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mRS2、复诊时IADL8均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9,4.329,5.143,12.800,21.333;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mRS2、复诊时IADL8是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认知功能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青年脑梗死与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研究4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48例对照者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频率。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未发现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结论 凝血酶原G20210A基因突变不是本组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