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煎煮的容器、煎煮前浸泡、煎煮用水量、火候、时间、煎煮次数、特殊煎法等多方面分析了中药的煎煮方法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磊  黄馨怡 《光明中医》2016,(18):2743-2744
目的了解中草药汤剂的正确煎服方法,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通过合理煎服中草药以提高临床疗效的意识。方法从中草药的煎法和服法两大方面展开论述,从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煎药方法、特殊煎法、煎煮次数、服药时间、服药方法、药后调护几个方面详细介绍。结果正确合理的中药煎服方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保证。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并掌握合理的中药煎服方法,并耐心向患者传达煎服注意事项,以期最大程度提高中草药物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煎煮方法与服用方法对中药汤剂药效的影响。方法:以八味地黄汤为例,以其煎煮的时间为变量,对汤剂的质量进行有效检测,并分析其药汁与药渣。结果:通过本研究,发现不同的煎煮时间所产生的药汁与药渣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不同,对照组药汁量为318mL,而观察组药汁则为282mL,且两种煎煮法所得的药渣在其颜色、气味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汤剂质量较好,合格率高达100%,而对照组中汤剂质量的合格率仅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服用中药汤剂时,必须根据中药成分的不同采取正确的煎煮方式与服用方式,从而实现中药汤剂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聂安政  赵雪睿  王雨  凡杭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9,50(3):767-771
"包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包煎的中药、包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包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副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包煎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包煎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包煎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谈中药的煎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强调中药煎煮的正确操作方法。方法从煎药用具、火候、用水量及特殊煎煮方法等方面加以浅述。结果采用正确的煎煮方法,能有效地保证中药疗效。结论中药煎煮有讲究,必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6.
谢妍  沈澍农 《中医杂志》2018,(4):355-357
煎汤代水是指将处方中的某些药物先行煎煮,去渣取汁,再以此药汁作为溶媒煎煮其他药物的中药煎法。在历代医籍中多有提及,张仲景、叶天士、王旭高、费伯雄、张简斋等运用此法深有妙义,然今世医家鲜有用之。煎煮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  相似文献   

7.
中药特殊煎法宜规范化邹平县中医院(256200)张霄岳,孟昭慈,崔云刚关键词汤剂;特殊煎法;药物作用中药的特殊煎法是依据药材的特点、有效成分的性质及治疗病证的需要,为使其达到最佳疗效而采取的措施,因此正确运用与否对中药疗效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但中药特...  相似文献   

8.
处方:生百部30克,陈醋100毫升。煎法:将百部纳入药罐,加入陈醋50毫升及温水适量,浸泡一小时以上,文火煎煮半小时,滤取头汁。依法再加陈醋和温水,煎煮半小时,滤取二汁弃渣,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20~30毫升,装瓶待用。  相似文献   

9.
聂安政  高梅梅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13):3153-3161
"后下"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然而一些患者对中药煎煮时需后下的中药、后下的原因以及如何后下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尝试剖析中药后下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后下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后下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单建学 《中医药导报》2002,8(11):692-693
中药汤剂为中医最常规的剂型已有悠久的历史 ,历代医家对煎煮方法都很重视。如明李时珍说”凡服汤药 ,虽品物专精 ,修治如法 ,而煎煮者鲁莽造次 ,水火不良 ,火候失度 ,则药亦无功。”强调了煎煮方法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 ,中药汤剂煎煮方法恰当与否 ,对临床疗效影响极大。1 煎煮前准备工作1.1 煎服法要清楚 调配处方时 ,中药师要认真审查处方中每一味药 ,看是否有配伍禁忌 ,用量是否正确 ,要准确无误调配 ,每一味药称量要准 ,分量要均匀。先煎、后下、吞服、烊化 ,冲服等具体煎法 ,要向病人交待清楚。1.2 药物清洗 ,浸泡 药物在煎…  相似文献   

11.
汤剂在其煎煮过程中有些患者感到不方便,如一剂中药煎煮时,有的须先煎、后下、烊化等,尤其是后下的药物容易忘漏,没有放下煮;或因一些患者对后下药不易理解,使同其它药一起煮,这样就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对此实际问题,笔者将其特殊煎法后下一项改进的设想浅谈之。所谓后下,是指有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受热后容易挥发逸散,或受热时间稍长即被破坏,这些药物须后下,一般在其它药物煎好之前5~10分钟加入共煎,  相似文献   

12.
中药汤剂煎煮三大要素—时间,火候,煎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中药汤剂煎煮的历史沿革及传统的煎煮中药法,结合徐辉光教授和俄的经验,提出中药煎煮以3次为宜,并将第3汁作次日方药浸泡用水的方法;煎煮时间强调“先短后长”的原则,以利有效成分的析出及挥发芳香或或不耐热尬发的保留。  相似文献   

13.
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具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主治脏燥病,症见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欠伸者。本人见许多人煎药时都是将这三味药合煎,去渣取汁,只喝药汁,将小麦、大枣也和甘草一样作药渣倒掉。这种煎法既浪费,又相应降低了疗效。其合理煎法应为:先将甘草煎煮,煎好后滤渣取汁,然后用甘草汁煎小麦、大枣,煎好后吃麦、枣(去核),喝汁。此法既避免了浪费,又提高了疗效,值得参考使  相似文献   

14.
龟板、鳖甲先煎法的探讨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325400)黄秀芝【关键词】龟板鳖甲煎服法《医学源流论》云:“煎药之法,最宜深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故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保证临床药物疗效的重要方面,尤其中药先煎、久煎、后下、另炖等许多特殊煎法。龟板、...  相似文献   

15.
中药汤剂是中药传统剂型,有奏效迅速、制作简便等优点。汤剂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效果,除要注意煎煮时间、火候、用水量、特殊煎法、温服、冷服、忌口等问题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1忌用热水煎煮用热水煎煮,中药才表层的淀粉、蛋白质等成分会突然受热而糊化或凝固,妨碍淀粉、蛋白质本身的浸出,也阻碍中药材内部  相似文献   

16.
<正> 甘麦大枣汤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具养心安神、和中缓急之效,主治脏燥病,症见喜悲伤欲哭、精神恍惚、不能自主,数欠伸者。本人见许多人煎药时都是将这三味药合煎,去渣取汁,只喝药汁,将小麦、大枣也和甘草一样作药渣倒掉。这种煎法既浪费,又相应降低了疗效。其合理煎法应为:先将甘草煎煮,煎好后滤渣取汁,然后用甘草汁煎小麦、大枣,煎好后吃麦、枣(去核),喝汁。此法既避免了浪费,又提高了疗效,值得参考使  相似文献   

17.
从煎煮的溶剂(种类,用量)、火候,时间,煎取的药量,特殊煎法(先煎,后下,浸渍,浓缩、空煮)等方面分析了《伤寒论》中汤剂的煎法,并指出了汤剂煎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聂安政  朱春胜  张冰 《中草药》2018,49(7):1716-1720
先煎是中药汤剂特殊煎法的一大特色,而一些人对需先煎的中药、先煎的原因以及如何先煎缺乏基本的认识或存在一定的误解,从而出现因中药煎煮不当导致的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结合古今文献,从减毒增效的角度剖析中药先煎的原因,从先煎时间、粉碎度等对先煎的影响来探讨中药先煎的注意事项,并对如何先煎提出探索性的思考,为中药先煎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汤剂,作为中医治病的一种剂型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但作为中药传统剂型的汤剂,因其有适合中医辨证施治,随证加减的原则,具有疗效显著,见效快等优点,目前作为中医最常用的剂型。汤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与汤剂的煎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因而与疗效有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煎煮方法的不当,使汤剂不能很好地发挥,既浪费了药物资源又使患者在经济上蒙受一定的损失。故些,有必要对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和质量加认强调,以便中药汤剂发挥应有的疗效。中药汤剂的煎煮有特殊要求的不外乎火候、用水、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煎煮时间、冲…  相似文献   

20.
中药特殊药的煎法刘志辉李时珍说:“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侯失度,则药亦无功。”徐洄溪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中药的煎煮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中医治病的临床疗效。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中草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