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中生学习策略并分析学习策略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方法从几所高中选取278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进行分析。结果①学习策略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t=4.064,P<0.01)和性别差异(t=1.975,P<0.05);②女生在复述策略(t=-2.611,P<0.05)和精加工策略(t=-2.362,P<0.05)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生,男生在计划策略(t=4.454,P<0.01)、监视策略(t=4.948,P<0.01)、调节策略(t=4.073,P<0.01)3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③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在学习策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t=5.256,P<0.01)。结论①学生的学习策略并未表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提高的趋势;②不同性别学生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③重点中学学生学习策略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普通中学。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齐方式问卷(EMBU)对某高中15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回收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①高中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不显著;独生子女自尊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且差异显著。②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③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高中生自尊发展水平在各维度上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④独生子女自尊主要与异性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结论①高中生自尊发展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差异。②从总体上看,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之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③不同高中生群体,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尊的影响存在某些差异。  相似文献   

3.
高职生安全感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职生自尊与安全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安全感量表(SQ)对289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恋爱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恋爱学生(F=8.34,P<0.01),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F=4.33,P<0.05);高职生的自尊在性别、生源、家庭类型、专业和年级上差异不显著(P>0.05);②恋爱学生安全感的得分显著高于非恋爱学生(F=6.42,P<0.01);大二高职生的安全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高职生(t=-2.594,P<0.01);高职生的安全感在性别、生源、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和专业上差异不显著(P>0.05);③高职生的自尊与安全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安全感是影响高职生自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尊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自尊现状,为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湖南多所高校494名大学生,采用自尊量表(SES又称Rosenberg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不同年级维度上自尊水平未表现出统计学差异,而在是否是学生干部的维度上自尊水平表现出统计学差异(t=3.745,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尊受性别、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年级的影响不大;而学生干部的自尊水平高于非学生干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进行调查。方法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72名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地描述,对高一、高二年级,男、女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就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各个方面作相关分析。结果①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仍有其情绪性与盲目性;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智力项目上有显著差异(t=2.18,P<0.05);③智力因素是高中生关注的焦点,与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存在显著性相关(r=0.76,P<0.01)。结论高中生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悦纳自我。  相似文献   

6.
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从性别、年级、生源、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研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之间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SES)和人际信任量表(IT)对大一新生和毕业生进行测查,全部资料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性别、生源差异不显著(t分别为0.819,0.795;-0.113,-1.292;P0.05);2医学生的自尊与人际信任在年级上差异显著(t=-0.3149,-2.398;P0.01或P0.05),毕业生得分高于大一新生;3独生子女的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具有显著性(t=2.171,2.727;P0.05或P0.01);4人际信任与自尊存在显著的相关(t=5.016;P0.01)。结论自尊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医学生的自尊水平可以促进他们人际信任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农村初二学生的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促进农村初二学生的健康发展。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某农村初中108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农村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差异(t=2.435,P0.05);而农村初二学生自尊水平不存在独生子女差异;社会支持也不存在性别和独生子女差异;②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相关,自尊水平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r=0.230,P0.05);自尊也受到客观支持的影响(r=0.207,P0.05);自尊受到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影响较小。结论农村初二学生的自尊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自尊水平受到社会支持的影响,特别是客观支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菏泽市6所中小学的1974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0%,其中学习焦虑的阳性检出率排在首位(58.3%);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t=-3.649,P<0.01);③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t=-5.952,P<0.01),男生低于女生;④心理健康状况在家庭来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t=-3.128,P<0.01),且城镇学生得分低于农村学生;⑤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健康状况上存在显著差异(F=43.439,P<0.01),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中学生。结论菏泽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且独生子女、男生、城镇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济危机下唐山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1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刻板性与不和谐性皆高于常模(t=8.891,7.04;P<0.01),灵活性低于常模(t=-3.87,P<0.01)。独生子女在和谐总分、不和谐性和刻板性上高于非独生子女(t=2.366,2.075,0.374;P<0.05)。不同年级学生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②男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常模(t=3.448,P<0.01)且高于女生(t=3.572,P<0.01)。不同自我效能水平的学生在和谐总分、灵活性得分差异有显著性(t=2.767,-3.673;P<0.01);③和谐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251,P<0.01)。结论①处于经济危机时期的唐山大学生内在一致性不高;非独生子女自我和谐水平较高;②男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更高;③大学生自我和谐水平越高效能感越高。  相似文献   

10.
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及个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国防生自尊、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个性特征,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东省内4所大学的535名在读本科男性国防生进行调查。结果 1大学一年级国防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年级(F=6.861,P〈0.01);文科国防生显著高于理工科国防生(t=2.070,P〈0.05);学生干部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t=2.019,P〈0.05);2城市居住地国防生整体自我效能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国防生(F=3.763,P〈0.05);3担任学生干部者EPQ内外向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普通国防生(t=3.376,P〈0.01);独生国防生EPQ的精神质维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国防生(t=2.395,P〈0.05);国防生艾森克量表各维度评分与大学生、军校学员及军人常模得分存在差异;4国防生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水平以及艾森克各量表得分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国防生自尊水平与年级、专业、是否任职学生干部等因素有关;自我效能水平与是否独生因素有关;国防生人格特征与军校生和军人群体相对接近,但与大学生群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流动儿童自尊水平及其与状态-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以潮汕地区的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流动儿童509名、本地儿童312名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潮汕地区流动儿童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本地儿童(t=-4.25,P<0.00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t=1.58,0.71,P>0.05);②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和状态焦虑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t=-0.911,1.010,P>0.05),在特质焦虑上差异显著(t=2.264,P<0.05);③不同年级流动儿童在自尊发展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F=4.470,P<0.01)、在状态-特质焦虑上的差异不显著(F=0.063,0.986,P>0.05);④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都有显著的负相关(P<0.001),自尊对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均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潮汕地区流动儿童自尊水平与焦虑呈负相关,且由自尊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测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危险行为的发生率,探讨家庭环境、自尊与危险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自尊量表(SES)以及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某中学12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数据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存在性别差异,男生高于女生;②吸烟与过度饮酒行为(t=-2.36,P<0.05)、不健康饮食行为与缺乏运动(t=-3.01,P<0.05)和无保护性行为(t=2.60,P<0.05)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吸烟与过度饮酒行为和不健康饮食与缺乏运动行为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无保护性行为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③危险行为与家庭亲密度呈负相关,而与矛盾性呈正相关;④低自尊更具有攻击性,更容易发生危险行为;⑤自尊在家庭环境和危险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结论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情况与其所处低亲密度的家庭环境、低自尊有密切关系,提高家庭亲密度,适当提高自尊对降低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肥胖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行为与普通儿童的差异以及自尊与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osen-berg的自尊量表、Buss和Perry的攻击量表对3~6年级131名肥胖儿童和普通儿童的自尊和攻击性状况做了调查。结果①肥胖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自尊水平(t=0.309,P>0.05)和攻击性水平(t=4.523,P>0.05)差异不显著;②普通儿童自尊与攻击性总分相关不显著(r=-0.124,P>0.05);③肥胖儿童的自尊与攻击性得分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353,P<0.01),自尊总分中"生气"(r=-0.338,P<0.01)、"敌意"(r=-0.396,P<0.01)2个因子的负相关极显著。结论肥胖是影响儿童自尊与攻击性关系的重要因素,在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育时应考虑肥胖症这个因素,给予肥胖儿童以心理上的关注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女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226名女研究生进行测试。结果①女研究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②城市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4.488,P0.001);③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高于非独生子学生(t=4.15,P0.001);④不同经济水平的女研究生的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F=5.35,7.30;P均0.01);⑤高自尊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低自尊组学生。结论来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以及经济状况影响女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和自尊水平,女研究生的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特点。方法:采用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评定量表,对381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得分高于平均水平(t=5.25,P0.01),其中正义与合作、乐观与期望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平均水平(t=8.13,5.28;P0.01);(2)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11.72,P0.01);(3)非独生子女积极心理品质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女(t=9.81,P0.001);(4)各年级水平上,积极心理总体得分差异显著(F=68.56,P0.01),各维度表现出年级差异性,大二阶段可能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转折期。结论:曾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发展良好;女生发展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发展优于独生子女;各年级呈先升后降趋势,大二为发展转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查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关系的现状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42名农村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农村高中生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7.76),总体情感指数存在年级差异(t=2.13,P<0.05),高二得分高于高一,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t=2.04,P<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②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存在严重困扰的有13人(3.81%),存在较严重困扰有42人(12.28%),存在一定程度困扰的有117人(51.75%),与异性交往维度存在性别差异(t=3.09,P<0.05),男生困扰多于女生;③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P<0.01)。结论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独生子女大学生中森田质性格分布情况,探讨森田质性格、总体幸福感及自尊水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自尊量表(SES)和森田质性格调查表对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进行测查。结果①独生子女大学生中森田质性格所占比例为26.3%;②森田质性格大学生的总体幸福感显著低于非森田质性格大学生(t=-7.68,P<0.05);森田质性格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非森田质性格大学生(t=7.43,P<0.01);③自尊水平与总体幸福感显著相关(r=0.362,P<0.05),森田质性格与总体幸福感显著相关(r=-0.588,P<0.05);回归分析显示森田质性格、高自尊水平对总体幸福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0.38,F=14.56,P<0.01)。结论森田质性格、高自尊水平对独生子女大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福建省某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现状,为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威廉斯创造倾向问卷》对该校48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除好奇性存在性别差异外(t=2.60,P<0.01),其它3个维度及创造性思维总分均无显著差异;②从年级比较看,除了在好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F=3.59,P<0.05),在创造性思维总体水平、冒险性、想象力和挑战性上均无显著差异;③理科学生的好奇心(t=-2.40,P<0.05)和挑战性显著高于文科学生(t=-4.19,P<0.05)。结论①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女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但其好奇心不及男生;②大学生的好奇心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稍有降低的态势;③理科生的创造性思维总体发展水平优于文科生,尤其是在好奇性和挑战性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学习动机、焦虑、人际信任对中学生自尊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学习动机、焦虑、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中学生自尊的影响及具体影响路径。方法以自尊量表、学习动机量表、特质焦虑量表、人际信任量表、社交焦虑量表为研究工具,对212名高中生进行测验。结果性别和年级在自尊分数上有交互作用(F=4.32,P〈0.05)。在高二年级时,男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女生的自尊水平,其它年级学生自尊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高中生自尊与学习动机、特质焦虑、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有密切相关(P〈0.01);特质焦虑、社交焦虑对自尊的影响显著。在特质焦虑对自尊的影响中,社交焦虑和学习动机的中介效应显著(Z=2.01,P〈0.05;Z=1.49,P〈0.05)。结论自尊与学习动机、特质焦虑、人际信任、社交焦虑有关。高二男生的自尊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特征及不同气质类型的积极心理品质差异。方法:通过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气质类型问卷对45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中等偏上水平,情感力量最强,创新力量最弱,热爱生活品质水平最高,好学进取品质水平最低。男生高于女生(F=64.364,P0.01),大四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F=13.433,P0.01),本科学生高于专科学生、理科学生高于文科学生(F=5.521,P0.01),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F=13.672,P0.01),城镇户口学生高于农村户口学生(F=7.548,P0.01),学生干部高于非学生干部(F=123.666,P0.01)。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差异(F=60.549,P0.01)。结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因性别、年级、文理科、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和学生干部而有所差别。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