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聋哑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订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教育计划并实施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选取广东省两所特殊学校聋哑生共105名,根据经济和地域因素抽取两所普通学校学生104名作为对照组,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CSSMSS)进行调查.结果:聋哑生RESE的3个维度得分及CSSMSS的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因子得分均低于普通生[如,问题解决(3.5±0.9)vs.(3.9±0.9),均P<0.05],而CSSMSS的幻想/否认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生[(2.4±0.5)vs.(2.3±0.6),p<0.05].聋哑生RESE的表达积极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和忍耐正相关(β=0.24、0.37、0.22;均P<0.05),调节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与合理解释和幻想/否认正相关(β=0.28、0.21,均P<0.05),调节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与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忍耐和发泄情绪正相关(β=0.29、0.23、0.34、0.30,P<0.05).结论: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低于普通初中生,问题解决、寻求支持、合理解释和忍耐的使用少于普通初中生,但幻想/否认的使用多于普通初中生;聋哑初中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应对效果越积极.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特点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186名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选择具有较好信、效度的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共3份测验量表分别作为评定高中生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工具.结果 ①在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因子和心理健康水平上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在自我效能、采用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方面要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采用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方面要显著多于男生;②被调查高中生组与1992年全国高中生常模的比较表明,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的趋势;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自责、幻想、求助、退避的应对方式和自我效能对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著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和培养高中生的自我效能与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对陕西省两个中学共34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中学生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的频率较高,同时也有不成熟和混合型应对方式的选择;②相关分析表明,家庭功能各因子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自我效能感与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5);③回归分析表明,沟通、情感反应和总的功能可以显著预测成熟型应对方式(β=-0.340,t=-6.684,P<0.01;β=-0.187,t=-3.182,P<0.01;β=-0.167,t=-2.573,P<0.01),总的功能、情感介入可以显著预测混合型应对方式(β=0.267,t=5.125,P<0.01;β=0.163,t=2.767,P<0.01),角色、情感介入、沟通以及自我效能感可以显著预测不成熟型应对方式(β=0.366,t=7.259,P<0.01;β=0.211,t=3.687,P<0.01;β=0.152,t=2.563,P<0.05;β=-0.100,t=-2.003,P<0.05)。结论中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家庭功能及自我效能感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武警官兵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武警官兵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625名武警官兵进行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 ①武警官兵的自我效能感总体状况良好;②武警官兵使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其次是求助;③男性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地方男大学生,而女性官兵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地方女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④通过相关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三者间的关系,为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通过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大学的319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结构上有所失衡:医学生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女医学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显著高于男医学生(t=2.83,P0.01);而男医学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t=4.78,2.19;P0.0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分均与消极应对都呈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和领悟社会支持对应对方式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医学院校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提高医学生对情绪的调节效能感以及领悟社会支持的能力,改变认知,从而更好应对压力。  相似文献   

6.
自我效能感对抑郁影响:应付方式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积极及消极应付方式、自我效能感对抑郁情绪的作用影响。方法对209名广州地区的在读大学生施测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流调抑郁自评量表(CES-D)。结果1男女生在消极应付方式和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2自我效能感高者,采用积极应付方式越多,则消极应付方式越少;3应付方式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应付方式对抑郁情绪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自我效能感通过应付方式间接影响抑郁情绪。结论消极应付方式会加重抑郁情绪,降低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抑郁情绪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焦虑自评问卷、抑郁自评问卷对1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年级,专业,独生与否,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氛围等人口学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抑郁(r=-0.399,P<0.01)、焦虑(r=-0.231,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与抑郁(r=-0.399,-0.354;P<0.01)存在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分别进入焦虑、抑郁的回归方程,分别可以解释焦虑、抑郁5.3%和15.9%的变异量。结论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负性情绪越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学业自我效能感不能有效预测负性情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自我效能感、应付方式和犯罪青少年抑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青少年犯罪一直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 ,有不少研究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心理特征[1- 3] ,但探讨犯罪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研究还并不多见。我们认为 ,犯罪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也一样重要 ,值得有关部门和心理卫生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这一方面有助于促进我们对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了解 ,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改造管教犯罪的青少年 ,帮助他们改过自新 ,重新做人。鉴于此 ,本研究拟探讨犯罪的青少年抑郁的有关心理因素。1 方法1.1 被试选取在广东省少管所服刑的少年犯共 2 2 8人 ,其中男犯 2 0 4人 ,女犯 2 4人 ,年龄在 11岁到 2 2岁之间 …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考试焦虑测验(TAT)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某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高中生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自我效能感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高中男生自我效能感高于女生;2考试焦虑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高中生考试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考试焦虑水平低的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较高,考试焦虑水平高的高中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状况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369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在自我不和谐的3个维度中有18.7%的人进入高分组;不同性别在自我灵活性上存在显著差异(t=-2.58,P0.05);不同性别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般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t=-2.96,P0.01;t=-2.21,P0.05);自我和谐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和自我刻板性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高中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心理和谐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方法 使用应对方式问卷对320名高中生进行测定。结果 高中生运用不同应对因子由多到少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合理化、退避、自责;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求助因子上存在年级显著差异,其它应对因子差异不显著。结论 高中生需要应对方式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性认知方式、反复思考与抑郁情绪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法,对494名高中生进行负性认知方式、反复思考和抑郁情绪的施测。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负性认知方式(稳定性、普遍性、结果、自我、归因)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7,0.277,0.274,0.217,0.189;P0.01),反复思考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r=0.554;P0.01),负性认知方式(稳定性、普遍性、结果、自我、归因)与反复思考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185,0.269,0.287,0.206,0.138;P0.01);2使用结构方程对负性认知方式、反复思考和抑郁情绪三者进行路径分析并且最终模型拟合良好(χ2=5.397,df=4,P=0.249);3经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确定反复思考在负性认知方式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15,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9.3%。结论拥有负性的认知方式的个体抑郁和反复思考的水平较高。反复思考对抑郁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并且在负性认知方式与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随机抽取的48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大学生总体幸福感和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也越高(F=27.487,P0.01),积极应对方式与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之间呈正相关(r=0.290,P0.05),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总体幸福感也越高(F=15.395,P0.01)。结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作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提升其主观幸福感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山西医科大学551名大学生进行简式父母教养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发现父母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感和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亲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和不成熟型、混合型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P<0.01),父亲情感温暖、自我效能和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P<0.01);②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情感温暖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49,t=3.694,P<0.001);母亲过度保护、父母拒绝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56,t=3.550,P<0.001;β=0.162,t=3.823,P<0.001;β=0.115,t=2.533,P<0.05);自我效能对成熟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317,t=7.841,P<0.001),而对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期作用(β=-0.227,t=-5.792,P<0.001);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对混合型应对方式有正向预期作用(β=0.139,t=3.247,P<0.01;β=0.112,t=2.608,P<0.01);③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父亲情感温暖可以直接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为中介影响成熟型、非成熟型应对方式;母亲情感温暖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成熟型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和应对方式之间关系密切,提倡情感温暖型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可以对学生成熟的应对方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生焦虑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学校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学生焦虑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从两所中学随机抽取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初中生焦虑总均分为2.13±0.62分,51.4%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以轻度焦虑为主,占41.4%。不同性别、年级的焦虑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学生焦虑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与焦虑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应对方式与焦虑程度有关,有无焦虑者的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指向问题的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改善其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高中生应对方式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中生只在极少应对方式上存在性别和家庭所在地差异,父亲在外打工对其子女应对方式无影响,母亲在外打工只在求助因子上有影响;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总分及其分量表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有利于其自我和谐,而采用幻想、退避和合理化不利于其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汉、维、哈族中学生自尊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方法对146名汉族、115名少数民族中学生进行自尊(SE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测试。结果①中学生自尊水平的民族差异不显著(F=1.104,P〉0.05);家庭经济自评主效应显著(F=4.498.P〈0.01);父亲文化程度主效应显著(F=3.310,P〈0.05)。②积极应付方式的民族差异不显著(F=2.170,P〉0.05),而消极应付方式的民族差异显著(F=4.608,P〈0.01);消极应付方式的父亲职业差异显著(F=3.335,P〈0.01)。③消极应付方式与自尊呈负相关(B=-0.081),但只能解释自尊变异的1.9%。结论自尊的民族差异不显著;消极应付方式的民族差异显著;消极应付方式与自尊成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资本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97名贫困大学生和34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通过与对照组非贫困大学生的对比,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及各个维度均显著较低,且其中的自信维度女生又显著低于男生。2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自信、希望、坚韧性和乐观维度对心理健康水平均有正向预测作用。3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在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及各子维度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差异,自信维度上还存在着性别差异,心理资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积极应对方式在其中发挥着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