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复兴教授将银屑病分为5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毒证、热毒炽盛证。笔者近年来按照刘复兴教授的治疗经验治疗银屑病取得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刘复兴教授治疗银屑病的方法确实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重度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回顾性时间横断面观察法,收集140例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资料,得出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型,并进一步分析各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中重度HFSR中医证型分为3类: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进一步从中分析出HFSR的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血虚、风燥5个因素。中医证型频率分析显示,热毒蕴肤证占15.00%,湿热瘀阻证占56.43%,血虚风燥证占28.57%。所有患者平均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为(4.45±2.15)分,其中热毒蕴肤证平均NRS评分(4.14±1.35)分,湿热瘀阻证平均NRS评分(5.86±1.34)分,血虚风燥证平均NRS评分(1.83±0.87)分。轻度疼痛以血虚风燥证为主(71.15%);中、重度疼痛均以湿热瘀阻证(75.44%、93.5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重度HFSR临床最常见证型为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次之,热毒蕴肤证最少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较重,而血虚风燥证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皮损中炎症相关microRNAs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其中医证型的关联。方法?AD患者79例辨证分型(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血虚风燥)后,分别采用q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标本中的5个炎症相关microRNAs及趋化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不同证型皮损中microRNAs差异表达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湿热内蕴组中miR-21相对表达量上调而miR-125b下降明显,两者与血虚风燥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此时TARC/CCL17表达量较高,阳性颗粒主要分布于基底层和真皮层。脾虚湿盛组中miR-155表达量较高,明显高于其他2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miR-203虽有所下调,但与其他几组相比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时皮损中表达最高的是CTACK/CCL27分子,散在分布于表皮与真皮,RANTES/CCL5与湿热内蕴组相比亦表达上调。血虚风燥组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有所上调,与湿热内蕴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NTES/CCL5表达增高,明显高于湿热内蕴组(P<0.01);TARC/CCL17分子与脾虚湿盛组相比亦有所上调。结论?microRNAs分子表达谱在AD不同证型患者皮损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介导的不同免疫炎症组织损伤可能是AD不同临床表现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湿疹6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62例湿疹患者的皮损特点和临床表现,发为湿热并盛、脾虚湿盛、肝胆湿热、血虚风燥、湿瘀互结5型,除湿止痒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结果治愈47例(75.8%),好转13例(21%),无效2例(3.2%),总有效率96.8%。  相似文献   

5.
冯宪章将银屑病分为风热血热证、血瘀血燥证、血虚风燥证、风湿袭表证、冲任失调证、湿热郁遏证、血虚肝旺证。分别采用疏风清热、凉血活血法,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法,散风除湿法,调补冲任法,清热利湿法,养血柔肝法以治之。冯宪章诊治银屑病注重整体调节,不提倡针对皮损的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治其内而愈其外,达到“治其人”而“愈其病”的目的。临证注重调肝与调和气血,同时注重科普教育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性皮炎中医称为“摄领疮”、“牛皮癣”,依病因学将其分为风湿、血热、肝郁、血虚等多种证型,内治法具体辨证有风湿蕴阻证、血热生风证、肝郁气滞证、血虚风燥证等。所用临床经验方包括复方凌霄花汤、复方白鲜皮汤、祛风止痒汤、复方银花汤、复方野菊花汤。外治法包括处涂、药浴、局封、针灸等。  相似文献   

7.
钱斐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128-128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中医称为自庀。对于本病目前中医多认为是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其治疗多按风热血热、风寒、湿热、火毒炽盛、血虚、血瘀、肝肾不足等证型辨证施治,但无彻底根治办法。近3年来,笔者以自拟凉血解毒汤治疗血热型银屑病76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阴囊湿疹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胃虚弱,饮食失常或过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动风之品,使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下注肝经;或因久居湿地,坐卧湿热,汗湿浸渍,蕴于阴囊皮肤而发。湿性重浊黏腻,病邪难祛,致病情迁延,湿热蕴久,耗血伤阴化燥,致肌肤失养,形成血虚风燥证,虚实夹杂。无论内治法还是外治法都以清利湿热为主,根据本病的不同阶段佐以活血养血、润燥祛风等法。  相似文献   

9.
皮肤瘙痒     
正血热风盛型金银花10克,枇杷4个。将枇杷洗净,切开去核,捣烂,加金银花,以沸水冲泡,频频饮服。血虚风燥型泥鳅30克,红枣15克。将泥鳅洗净,与红枣共煎汤,加盐调饮。每日1次,连服10-15次。湿热内蕴型百合30克,薏米50克。将薏米加清水蒸至发糯;百合以沸水氽1次,捞出,加入开水、冰糖煮熟;倒入薏米同食。  相似文献   

10.
探讨敏感性皮肤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敏感性皮肤的病机及发病阶段的不同临床表现,可将本病分为血热风盛、湿热上蒸和血虚风燥3个证型。根据不同阶段,治疗上予中医辨证论治,分别用凉血消风散、祛湿解毒方、当归饮子等中药治疗。除采用中药治疗外,还可用针刺、放血、中药熏蒸等外治疗法,并需注意指导患者合理运用护肤品并进行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11.
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龙牡汤内服加外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记录指标包括: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等,评价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和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第8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龙牡汤治疗特应性皮炎(血虚风燥证),可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湿疮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3例湿疮患者,临床按血热风燥、湿热互结、脾虚湿盛、阴虚血瘀四型,运用中药内服外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痔是最常见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真正发病率不详,过去有所谓"十人九痔",就是指痔的发病率高.中医认为,痔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主要是由于湿热内生或风燥便结,致气血运行不畅,肛肠血瘀成痔.因此治疗主要是以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活血祛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14.
痔是最常见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真正发病率不详,过去有所谓"十人九痔",就是指痔的发病率高.中医认为,痔的发病因素与风、湿、热、燥、气虚、血虚有关.主要是由于湿热内生或风燥便结,致气血运行不畅,肛肠血瘀成痔.因此治疗主要是以清热凉血,清热利湿,清热解毒,补益气血,活血祛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15.
魏跃钢教授将雄激素性脱发分为湿热薰结证、血热风燥证及肝肾亏损三型,尤为重视湿热邪气在此病中的作用,治疗以健脾祛湿、凉血活血、补益肝肾入手,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法,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方法] 在前期文献研究、临床银屑病患者症状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制专家问卷,应用专家问卷调查法(Delphi法)对在北京6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46位皮肤科专家进行信函式专家问卷调查,利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通过分析专家对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变异系数、均数、累积百分比,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专家问卷46份,回收问卷46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根据寻常型银屑病证候、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数据分析,按照累积百分比≥70%且变异系数≤0.35的原则,确定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为: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风燥证、血虚风燥证和湿热证;常见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血、肌肤、肝、脾、肺;常见病性类证候要素为:血热、热(火)、血瘀、血燥、风、湿。[结论] 专家问卷调查法能较好的达成专家共识。通过本研究确定了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为进一步建立寻常型银屑病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天王补心丹化裁治疗阴亏内热、血虚风燥型瘙痒症;酸枣仁汤化裁治疗血虚风燥、肝血不足型神经性皮炎;珍珠母丸化裁治疗阳亢血虚、毒邪蕴肤型结节性痒疹,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安神剂治疗瘙痒性皮肤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神经性皮炎的 3种类型 :血热生风证、血虚风燥证、湿毒内蕴证的治疗经验 ,及作者自拟验方升麻贯众汤、全蝎青黛散、威灵绿豆饮的运用特色 ,并以案例佐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荨麻疹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复杂,主要为禀赋不耐,卫表不固,风寒束表,风热犯表;胃肠湿热,复感风邪;病程日久,血虚风燥;肝肾不足,冲任不调。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疏风清热,通腑利湿泻热,养血润燥,滋补肝肾。自拟疏风散寒汤,疏风清热汤,疏风通腑汤,祛风养血汤等。结论:辨证论治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寻润肤保湿软膏对银屑病血虚风燥型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0例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使用润肤保湿软膏治疗,对照组30例使用尿素软膏治疗,4周后依据 PASI 评分法判定疗效;使用Soft5.5皮肤六参数测试仪,对用药前后患者皮损角质层含水量、皮肤中油脂水平及 pH 值进行测定,通过薄层层析、BIO-RAD Ge1Doc 凝胶成像系统、Quantity One 软件分析及 RT-PCR、 Western blot 的方法检测分析治疗前、后皮损神经酰胺( Cer )、水通道蛋白( AQP-3)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组间及组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变化,探寻润肤保湿软膏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皮肤屏障功能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结果两组治疗后均有一定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 pH 值治疗组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 pH 值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两组水通道蛋白(AQP-3)、神经酰胺(Cer)的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脂含量、pH 值、AQP-3、Cer 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润肤保湿软膏对血虚风燥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显著调节及修复作用,有可能是通过神经酰胺和水通道蛋白对皮肤屏障功能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