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药制炭仍沿用传统的"存性"标准,仅凭人们感官判断炭药的炮制质量,故缺乏可操作性,从而造成炭药质量不一、药效各异.因此,现就影响炭药品质及其疗效的相关因素加以探究,并提出制定具体制炭标准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具体、完善可行的炭药炮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 中药制炭可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还可用于泻痢 或适应临床的某些特殊需要,是临床中常用的炮制品。制备炭药传统使用敞口锅,火候凭经验掌握。随着中药炒药机的普及,炮制工具和加热方法发生了改变。笔者将使CY型炒药机(河南周口药械厂)制备炭药的体会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药炒炭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爱国 《西部中医药》2004,17(12):42-43
中药制炭应用于临床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就有“枳实烧令黑勿太过”、“乱发烧灰”、“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太过”等十来种炭药的记载。尔后,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炭类药不断的增加与发展。由于炭类药在临床治疗某些病症如内外出血方面有疗效,故前人有“红见黑即止”之说,因此,炭类药就逐步发展成为《中药炮制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炭药炮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漓 《中药材》1998,21(5):263-266
炭药是中药常见的一类炮制品,历史悠久。但对于其应用,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为弄清其炮制目的,炮制机理,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手段对中药炮制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使许多炭药的炮制机理得以阐明。本文对炭药炮制研究的概况,特别就近十年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1 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  相似文献   

5.
炭药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炭药药性是炮制的关键,作者从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两个方面对中药炒炭存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炮制栀子炭的成分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淑杰  梁大雪 《中药材》1994,17(12):24-25
栀子炭药在历代医方本草及炮制专著中,多处记载炭药有止血功能,并强调存性。现代《中国药典》一部附录“药材炮制通则”下亦有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炭化的规定,其目的是对炭药内在质量要求。对于栀子炒炭质量考察,测定方法,未见有报导。笔者在承担“八五”攻关课题《常用中药栀子饮片的研究》工作中,发现栀子炒炭炮制项下,各地炒炭温度,炒炭存性标准不一,严重的影响内在质量差异较大,为此,我们考察了不同温度下炮制的样品中栀子甙、鞣质的含量变化情况,为栀子炒炭存性标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中药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出血证,此外,还可止泻、抗溃疡,但炭药尤以止血之效见长。根据制炭后的性味改变,炭药止血作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则本身不作止血用,制炭后用于止血;二则本身作止血用,制炭后药物性能改变或止血之力增强。笔者对常用止血炭药的历史沿革及其炮制机制、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发现炮制后活性物质保存或含量升高与炭药发挥止血作用密切相关,中药炭药止血的主要药理作用机制包括影响凝血系统与血小板功能等。同时,笔者结合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提出炭药止血作用机制的超分子研究策略,以期为揭示炭药止血的科学内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常用中药的制炭方法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柯声涛,林国华中药制炭是中药加工炮制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改变或增加中药的性味功效、用药途径及消减某些中药毒付作用的重要加工炮制技术。由于中药的质地、大小、轻重不同,其制炭方法也不同。1砂炒制炭法:河沙是良...  相似文献   

9.
炭药药性是炮制的关键 ,作者从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两个方面对中药炒炭存性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地榆、蒲黄2味药生品与炭品的外观及显微观察,了解药材内部的组织结构。方法:将地榆、蒲黄2味药炒炭。结果:在“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下,组织结构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导管、花粉粒都有不同程度的炭化。结论:制炭后,均产生了炭素,此成分具有吸附、收敛作用,可促进止血、收涩,与传统炮制和近代研究的“药物制炭”的认识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历代中药制炭工艺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中药炭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炭药的制炭工艺,分析不同品种制炭工艺的差异性。结果:炭药数量逐年增加,但制炭工艺未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工艺炮制终点的判别标准不同,其中以清炒法制备炭药居多。结论:建议客观量化制炭过程各项参数及终点判别标准,稳定炮制工艺,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药炭药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侧柏叶炮炭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药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其炮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传统的炮制方法最大困难是锅温不易常握,所炮炭药往往外观色泽不一致,质量纯性不均匀,临床使用不够满意。近年来我们引用人工烧炭原理将炒法与焖法相结合炮制炭药(简称炒焖法)。效果很好,克服了炮制炭药因火候太过或不及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药制炭问题的讨论高希湘山东省苍山县计划生育服务站277700中药制炭系将原药材或生片,经高温处理,使药材外部炭化,内部保留固有性能的一种炮制方法。其炮制品为炭药,元代《十药神书》中首先提出炭药止血的理论:“血……见黑则止”。明、清时代炭药增加很...  相似文献   

14.
物理化学常数与炭药质量标准之间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炭药的炮制工艺比较复杂,掌握火候适当与否可以影响炭药的质量。笔者利用物理化学方法测试各种炭药电导率、表面张力、粘度,探讨物理化学常数和炭药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炭药炮制方法之管见——烫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之一,明代《本草蒙筌》述:“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炭药的炮制,历代都是采用武火炒炭,密闭扣锅煅炭等方法制备之,其方法:炒炭:强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黑褐色,存性。煅炭:药材置铁锅内,上面再盖一较小的锅,密闭加热。停火凉透后开锅取之。其缺点是药物受热不匀,易造成灰化、炭化、生片;叶类药材质轻,火候不易掌握,易燃,浪费大,  相似文献   

16.
中药制炭止血理论的现代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规划 《中医研究》2004,17(5):15-16,18
中药制炭用于止血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独特的炭药止血理论.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创伤)"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成为炮制炭药的第一个质量标准,迨至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对炭药止血产生了很大影响,使金元医家开始总结炭药与止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单鸣秋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08,39(4):631-634
制炭为我国中药的传统炮制技术,可以改变药物固有性能,增强收敛止血、固涩止泻之功,缓和药性、降低毒性等.有关炭药的历史沿革、炮制工艺、炮制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药典》是中药和中成药应用标准的根本法典,是中药工作者所依赖的常备工具书。现对199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Ⅱ药材炮制通则制炭项下“制炭时应存性”一词提出商榷,供讨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炭药在血证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炭药的特点炭药 ,即炒炭后的中药。炒炭是一种中药炮制方法 ,即将药物置锅内用武火或中火进行加热 ,将药物表面炒至焦黑似炭 ,内部为焦黄或焦褐色 ,达到部分炭化而未至灰化 ,即“炒炭存性”。中药炒炭的主要目的是 :①使药物增强止血作用 (如地榆炭、侧柏叶炭、茜草炭等 ) ;②使药物产生止血作用 (干姜炭、乌梅炭、荆芥炭、防风炭等 )。炒炭后的中药 ,其作用具有了双重性 :其一 ,炒炭后的所存之性 ,也就是原药材的固有特性 ,有不可忽视的治本之功 (这是炭药的个性 ) ;其二 ,炒炭后新获得(增强 )的作用 ,即收敛、固涩、止血之功 ,具有治标…  相似文献   

20.
“制炭”是中药炮制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医用药的基本特点之一,“制炭存性”是传统的衡量制炭工艺及炭药质量的唯一标准,而且强调制炭存性的关键技术是“火候”。朱老师认为火候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火力的强弱,二是火焰的大小,三是药物受热时间,概括起来,就是指单位质量的药材在单位时间内所受热量的多少,只有充分把握了这三点,就是掌握了火候,才能达到制炭存性的目的。笔者跟随朱老师学习及实践已两年有余,深得其奥,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