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8例儿童过敏性紫癜与D-二聚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景萍  潘孝波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3):1343-1343,1345
目的通过对过敏性紫癜(AP)患儿D-二聚体的检测,了解D-二聚体与AP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胶乳凝集法检测D-二聚体。结果 D-二聚体阳性率皮肤型AP占5.1%,紫癜性肾炎占9.4%,关节型AP占6.9%,腹型AP占9.4%,混合型AP占17.8%。89.5%的AP伴器官损伤患儿D-二聚体阳性。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提示AP患儿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指导临床用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过敏性紫癜(HSP)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HSP各表型的特点及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2016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SP起病年龄为2~13岁,秋冬季发病为主,前驱感染者是主要诱因;患儿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94.0%(441/469);关节不适12例(2.6%),腹部症状16例(3.4%),HSP复发患儿12.3%(58/469),其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2.6%(12/469);所有患儿均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总IgE阳性率50.7%(238/469);腹型HSP患儿白细胞及D-二聚体增高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年龄、D-二聚体、胱抑素C(CysC)为紫癜性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混合型HSP较其他类型更易发生肾损害。结论 HSP患儿皮疹易复发,尤其多发生于肾损害患儿;腹型HSP中白细胞、D-二聚体升高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出现相关异常时,需警惕HSPN的发生;HSP为自限性疾病,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陈冯秀  叶红  王世彪  刘光华 《临床荟萃》2020,35(10):931-934
目的 分析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腹型过敏性紫癜共168例,根据是否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分为病例组55例和对照组113例,病例组为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对照组为皮疹先于腹痛出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探讨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在168例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中,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占比高达32.7%(55/168),皮疹滞后于腹痛出现的时间范围为1~20天。两组间粪便隐血试验、入院体重、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总蛋白、白蛋白、D二聚体差别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二聚体是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腹痛合并D二聚体升高的儿童,需警惕腹型过敏性紫癜的可能。D二聚体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医证候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关系,并探讨D-二聚体与炎症指标、肠壁肿胀程度及肾脏受累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5—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住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200例,采集一般资料、D-二聚体、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尿微量白蛋白、腹部B超及中医证候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纳入病例中,D-二聚体升高者占所有人数的81%。各证型D-二聚体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瘀血阻络证、血热妄行证、湿热痹阻证、气阴两虚证、风热伤络证,整体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D-二聚体与白细胞(rs=0.347,P<0.01)、血细胞沉降率(rs=0.362,P<0.01)、C反应蛋白(rs=0.602,P<0.01)呈显著正相关,D-二聚体水平与血小板计数(rs=0.224,P=0.017)亦呈正相关。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内D-二聚水平高于正常,以瘀血阻络证、血热妄行证、湿热痹阻证为主,且D-二聚体与炎症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方法:对收治的124例HSP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急性期PLT、MPV、PCT、PDW、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并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组与非HSPN组D-二聚体水平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2.03,P〈0.05)。结论:HSP患儿急性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持续高水平的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可能与HSP的肾脏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过敏性紫癜并急性胰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胰腺受累均发生于疾病急性期,患儿均有典型皮疹、腹痛;血淀粉酶(352±28)u/L,尿淀粉酶(1 530±256)u/L,均明显升高;胰腺B超显示胰腺体积增大,边缘模糊;腹部CT显示胰腺形态饱满,弥漫性增大。结论对腹型紫癜患儿常规行血、尿淀粉酶检测及胰腺影像学检查,可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D-二聚体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血浆水平.方法:采用Nyco Card胶体金标法,对6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其中上消化道良性病变26例(消化性溃疡12例、急性胃黏膜病变8例、贲门撕裂6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2例(胃癌8例、食道癌4例);肝病出血22例(肝硬化15例、肝癌7例).结果:上消化道良性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在正常范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较良性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肝病组较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组、上消化道良性病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结论:D-二聚体在几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血浆水平有明显差异,对疾病鉴别诊断和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浆中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浓度是准确判定机体血凝和纤溶状态的理想分子标记物,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136例HSP患儿血浆D-二聚体和FDP浓度,结果发现血浆D-二聚体和FDP的阳性率分别为52.94%和51.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的绝对浓度分别为1.46±0.41μg/mL和11.75±3.12μg/m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在HSP不同临床表型组间,阳性率和绝对浓度两个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支持HSP患儿具有显著升高的血浆D-二聚体和FDP阳性率和绝对浓度,可以用于疑似HSP患儿的临床诊断,也可监测血液凝溶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结果: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以部位不固定剧烈腹痛为主,并有反复发作,病程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皮肤、关节、肾脏等损害,皮肤紫癜出现前极易误诊,若得不到及时诊治,一部分患儿可出现肠套替、梗阻、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在皮肤紫癜出现前仍重视全身多脏器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大便潜血等,综合分析患儿临床特点及各种辅助检查可使部分患儿在皮肤紫癜出现前得到诊断,给予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有典型的四肢皮肤紫癜伴有腹痛、关节痛、便血等可做出过敏性紫癜的诊断,但腹型过敏性紫癜一般以急腹症就诊,初期病因难于诊断,部分病例因腹痛较剧烈而被实施剖腹探查术。近年来本院对多数腹痛患儿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23例后期临床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现对其超声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在诊断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川崎病儿童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川崎病(KD)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研究川崎病血管损伤的机制,并探讨D-二聚体改变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乳胶凝集法(Latex法)检测52例KD患儿、4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浆D-二聚体.结果 KD患儿组血浆D-二聚体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D)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增高,D-二聚体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D)组,与NCA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在KD患儿血管损伤发生发展中有着密切关系.D-二聚体的升高反映了川崎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纤溶异常和血栓形成倾向,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并发症具有很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误诊原因。方法:对40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误诊病例的主要临床特点、误诊疾病、误诊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7例,转院3例。结论:腹型误诊多为紫癜延迟出现造成误诊;所以应详细采集病史,仔细查体,鉴别患儿的消化道症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并密切观察病程中体征的变化,以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的确诊率,使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诊断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骨科收治的41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同时行血浆D-二聚体检测与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与X线下肢静脉造影作对比。结果 41例患者术后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均证实为DVT。D-二聚体检测的灵敏度为87.8%,特异度为75.0%;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80.0%;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的灵敏度为95.1%,特异度为100.0%。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73.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53.8%;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中央型血栓的灵敏度为94.7%,周围型血栓的灵敏度为84.6%。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联合超声检查对髋部骨折患者DVT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浆前白蛋白和红细胞锌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及门诊体检儿童各70例,以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前白蛋白、原子吸收法检测红细胞锌水平。结果手足口病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前白蛋白、红细胞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手足口病组危重型患儿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普通型(P〈0.05),前白蛋白、红细胞锌水平低于普通型(P〈0.05);患儿经过治疗均痊愈,无一例发生死亡,患儿出院时D-二聚体浓度明显低于入院时水平(P〈0.05),前白蛋白浓度高于入院时水平(P〈0.05)。结论观察手足口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血浆前白蛋白和红细胞锌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过敏性紫癜患儿129例,根据入院时临床症状分为混合型和单纯型两组:混合型组81例(男42例,女39例),单纯型组48例(男21例,女27例).两组患儿均于入院后次晨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分析两组患儿单项心肌酶谱升高人数、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儿中,血清心肌酶谱升高81例(62.79%),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组占51例(62.96%),单纯型组占30例(62.50%);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人数最多,共66例(51.16%),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占39例(48.15%),单纯型占27例(56.2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42例(32.56%),其中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占36例(44.44%),单纯型6例(12.50%),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儿CK-MB升高人数较单纯型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儿CK-MB检测结果升高明显,与单纯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无论混合型还是单纯型均可有心肌酶的变化;过敏性紫癜患儿α-羟丁酸脱氢酶升高人数最多;过敏性紫癜混合型患儿心肌酶谱变化明显,主要以CK-MB最为敏感;过敏性紫癜混合型心脏受累的概率比单纯型要高(P<0.05).  相似文献   

16.
儿童过敏性紫癜转归与血D-二聚体和FD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过敏性紫癜(HSP)35例血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的检测,探讨D-二聚体和FDP与HSP引起的紫癜性肾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型过敏性紫癜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高频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5例急腹症患儿进行腹部肠道超声检查,观察受损肠壁回声、厚度,测量受损肠壁的彩色血流的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25例超声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经临床、实验室、内镜检查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有2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其受损肠壁声像特点:1.肠壁单发或多发性、节段性增厚;2.增厚肠壁血流丰富;3.增厚肠壁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RI)均较正常稍有下降。结论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患儿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潘生丁对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2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和正常健康儿童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所有患儿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潘生丁干预治疗一段时间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D-二聚体可较好监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粘稠度,动态反映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镜联合腹部彩超在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43例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所有患儿均行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比较患儿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阳性率、漏诊率和误诊率以及在不同检查方式下的表现情况和诊断时间。结果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下诊断阳性率较胃镜、腹部彩超单一检查更高,误诊率和漏诊率更低(P0.05);经胃镜检查有36例患儿表现异常,患儿病变部位多为十二指肠降部、球部和胃部,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浅表不规则溃疡、散在糜烂、水肿、黏膜充血等,未发现有患儿出现食道黏膜、胃溃疡等病变;经腹部彩超检查有35例患儿表现异常,患儿超声表现主要为回声减弱和部分肠管壁单节段或多节段增厚,胃镜和腹部彩超检查均异常患儿早期拟诊时间为腹痛后6.37±2.01天,明确诊断时间为9.82±2.94天,早期拟诊时间较明确诊断时间提前3.45天(t=8.98,P=0.00)。结论给予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联合腹部彩超检查能够有效提高早期诊断时间和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为临床方案的选择和制定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预测和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住院的10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按有无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对腹型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无出血组患儿的肠道超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中合并消化道出血组患儿更易合并肠道管壁增厚,与无出血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是否合并淋巴结肿大及腹腔积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肠管壁增厚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一个重要先兆,应早期做肠道超声检查,对于合并肠管壁增厚的患儿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给予更加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