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无Q波心肌梗死 (ANQMI)和急性Q波心肌梗死 (AQMI)在发病最初 6h内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血栓及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的不同 ,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 5 2例AN QMI患者和 130例AQMI患者在发病 6h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比较两组在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中的不同特点 ,并对他们的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心肌酶变化特点等情况进行。结果 与AQMI比较 ,ANQMI发病年龄较高 ,临床中常缺乏特征性的胸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所见中 ,相关的冠状动脉完全性闭塞在ANQ MI组为 2 8 9% (15 / 5 2 ) ,在AQMI组为 86 9% (113/ 130 ) ;ANQMI组血栓存在为 15 1% (8/ 5 2 ) ,AQMI组为73 9% (96 / 130 ) ;ANQMI组侧支循环形成 4 0 4 % (2 1/ 5 2 ) ,AQMI组 13 9% (18/ 130 ) ;ANQMI组多支病变为 5 1 9% (2 7/ 5 2 ) ,AQMI组为 4 0 0 % (5 2 / 130 )。以上 P<0 0 5。结论 与AQMI组比较 ,ANQMI在发病最初 6h内完全性闭塞发生率低 ,血栓存在率低 ,侧支循环较丰富 ,多支病变发生率较高。因此 ,对于ANQ MI早期溶栓治疗可能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而应尽早采用其他冠脉介入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心电图碎裂QRS波与病理性Q波联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12例AMI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单一及联合诊断AMI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 联...  相似文献   

3.
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是异常Q波,ST段呈弓背型台高与直立的T波形成单相曲线;急性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仅显示缺血性ST段下降(≥0.1mv),T波对称性倒置持续48小时以上或只有R波的异常改变,但不出现病理性Q波,此型占心肌梗死的20-40%,为不导致遗漏诊断,将多年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类型介绍给同行们。  相似文献   

4.
5.
自从 1932年 Barnes发现并在 194 3年由 Driee命名为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即非穿壁性心肌梗死以来 ,一直把心肌梗死 ( MI)分为穿壁性 MI和非穿壁性MI。近十余年来临床证实这一分类不恰当 ,大多数学者将急性心肌梗死 ( AMI)分为有 Q波心肌梗死 ( QMI)和无 Q波心肌梗死 ( NQMI)。两者在病理、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预后均有显著差异 ,治疗方法亦不相同。但因NQMI心电图不出现病理性 Q波 ,仅 ST段压低和 T波倒置 ,易和“心肌缺血”( Myocardial ischaemia)这一术语相混同 ,易发生延误诊断。本文分析 NQMI的诊断及延误诊断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主治医生;近年来,不少学者将急性心肌梗死(AMI)分为无Q波心肌梗死(NQMI)及Q波心肌梗死(QMI),今天我们查房着重讨论一下无Q波心肌梗死的有关问题。进修医生:将心肌梗死分为NQMI与QMI与过去透壁性及非透壁性分类有何区别?室治医生:多年来临床上将AMI按心电图上病理性Q波的有无分为透壁性和非透壁性(或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大类,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临床病理及大量的动物试验研究证明,心电图上出现病理性Q波不仅见于透壁性心肌梗死,也可见于非透壁性心肌梗死,故病理性Q波的有无并不一定表示病理解剖的透壁性梗死,1…  相似文献   

7.
肺心病短暂病理性Q波临床分析解放军第44医院(贵阳550009)黄文华,岑笃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心电图出现短暂病理性Q波(简称Tp-Q),其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塞,正确识别有助于两者鉴别,现将我院23例临床分析于下。1临床资料296例肺心病中Tp-Q23...  相似文献   

8.
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成斌  陈步星 《新医学》2002,33(1):12-14
1 引言 根据心电图表现,以前将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分为Q波心肌梗死及无Q波心肌梗死.前者病理上常认为是穿壁性心肌梗死,后者则常认为是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但临床与病理不一定完全符合.近年来AMI病理生理学的重要进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其中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及Q波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9.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亦称T波记忆[1] ,自 1982年Rosenbaum[2 ] 首次报道以来 ,国内有关报道日渐增多[3~ 12 ] 。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常在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发作过后出现 ,T波倒置可深达 1 0mV以上 ,常与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 (心梗 )混淆。笔者近年来所遇 5例电张调整性T波改变 ,均误诊为急性非Q波心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4 0~ 4 9岁2例 ,5 0~ 5 9岁 2例 ,6 0岁以上 1例。具备冠心病危险因素 1~ 2项 (吸烟、高血脂 ) 2例 ,无冠心病危险因素 3例。 5例均因心悸、胸闷就诊…  相似文献   

10.
答:否。心电图Q波≥03~0.04s。即为病理性Q波,真正急什心肌梗塞的病理性Q波,往往有“梗塞内阻滞”  相似文献   

11.
12.
病理性Q波是否一定为急性心肌梗塞? 答:否。心电图Q波≥0.03~0.04s即为病理性Q波,真正急性心肌梗塞的病理性Q波,往往有“梗塞内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Q波与非Q波心电图表现的冠状动脉(冠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脉闭塞106例,依据心电图表现分为Q波组35例及非Q波组71例,分析两组冠脉闭塞病变特点、临床特征。结果非Q波组有不同程度缺血型ST-T改变46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并低电压各1例,余22例心电图大致正常;临床诊断为心绞痛5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14例,急性心梗3例。Q波组依据不同部位导联的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异常Q波、ST-T改变)、临床症状、心肌酶变化全部诊断为心梗。建立侧支循环情况非Q波组64例(90.14%),Q波组23例(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Q波组有心绞痛史54例(76.06%),高血压53例(74.65%),脑梗死15例(21.13%);Q波组有心绞痛史17例(48.57%),高血压17例(48.57%),脑梗死2例(5.7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冠脉闭塞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心电图表现为非Q波者,虽然多已建立了侧支循环,但仍有危及生命健康的潜在风险,临床对这部分患者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分析1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心电图有无病理性Q波进行分类比较,旨在临床估计病情及判断预后.结果发现两组患者在既往有无冠心病史、血清CPK峰值、并发泵衰竭、恶性心律失常者(包括室速、室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梗死后心绞痛、4周内病死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无病理性Q波患者早期并发症少,近期预后较好,但对于无病理性Q波患者来说,残存较多的心肌仍处于缺血状态,故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高,并且易发生再梗死.由此可给患者提供各有侧重的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非Q波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非Q波心肌梗死(NQ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岁以上老年人心肌梗死9MI)136例,其中NQMI组45例,Q波心肌梗死(QMI)组91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NQMI组室速或室颤、泵衰竭和心源性休克(6.67%、8.89%、6.67%)显著低于QMI组(14.3%、20.9%、18.7%),P<0.05。(2)NQMI组梗死后心绞痛和再梗死率分别为37.8%和15.6%高于QMI组(18.7%和8.79%),P<0.05。(3)NQMI组心绞痛(91.1%)高于QMI组(71.4%),P<0.05。(4)NQMI住院病死率为6.69%,低于QMI组(16.5%),P<0.05);而1a内心脏事件发生率NQMI组为33.3%,高于QMI组15.4%,P<0.05。(5)NQMI组并发糖尿病占24.4%,高于QMI组(12.1%),P<0.05。(6)2组间高血压、高血脂、性别、Zung评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60岁以上老年人虽然NQMI的高血压、高血脂、性别、Zung评分与QMI相似,但是发病前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者较QMI者多,其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较QMI低;远期心脏事件发生率较QMI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电图下壁Ⅱ、Ⅲ、AVF导联出现异常Q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冠心病CABG成功者术后出现异常Q波3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2~3周、2个月及3个月等不同阶段12导联心电图的变化,并监测CABG术后心酶的变化。超声心动图观察心室室壁运动。结果:与术前心电图比较,术后第1周出现异常Q波和T波低平、双向,此后,异常Q波振幅逐渐减低,T波低平或双向的发生则持续到第2~3周后恢复到术前水平。监测CABG术后心酶的变化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室下壁运动无减弱。结论:CABG术后出现异常Q波并非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7.
无Q波型心肌梗死(NQAMI)占全部急性心肌梗死的20%~38%〔1〕,其心电图改变可分为:ST段下移型、ST段抬高型和T波倒置型。其中,ST段下移型占NQAMI的50%以上〔2〕,预后较差〔3〕。ST段广泛明显下移是ST段下移型NQAMI的特征心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在非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减少非Q波型AMI误诊的机会。方法通过单克隆金标志双抗免疫渗滤快速分析法,动态观测心肌标志物在非Q波型AMI时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结果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对非Q波型AMI的相对敏感性为38.3%~85.1%,诊断符合率为62.1%~82.8%,均随时间增加逐渐增高;相对特异性为75.0%~100%,漏诊率为14.9%~61.7%,均随时间增加降低;心肌肌钙蛋白T(cTnT)、cTnI在不同时间均优于CK-MB mass,Myo相对敏感性在6h后迅速从85.1%下降至44.7%、12.8%,漏诊率在6h只有14.9%。结论cTnT、cTnI、Myo、CK-MBmass对非Q波型AMI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临床应用将减少非Q波型AMI误诊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体力负荷运动试验心电图判断阳性标准,一向以 ST 段压低或抬高1mm 或以上作为心肌缺血的指征。但该标准既可导致假阳性又可导致假阴性。在无症状者中,运动诱发 ST 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 者约占50%。20%的冠脉三支血管疾患病人最大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结果正常。近年来,为了提高运动试验心电图的诊断和预测  相似文献   

20.
异常Q波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常Q波的鉴别诊断心电图上异常Q波的出现是诊断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但是一些非梗塞性疾患,心电图上也常出现异常波。如:心肌病、心肌炎性病变,左心室肥厚,左前分枝传导阻滞、左束枝传导阻滞,症候群、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栓塞、颅内出血,以及心脏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