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撑开螺钉提拉与常规复位治疗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6-05,收治的120例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60例,观察组行颈椎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术治疗,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复位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椎体完全复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24个月以上,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1.67%;术后椎体完全复位率为95.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术后Frankel分级为E级患者占比7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51.67%,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24个月的JOA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复位治疗相比,对创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颈椎前路撑开螺钉提拉治疗的疗效更为突出,不仅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8):673-678
[目的]分析证明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技术较常规前路复位技术在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优势。[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6月采用Ⅰ期前路治疗牵张屈曲分离型双侧关节突交锁的86例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男54例,女32例;年龄20~73岁,平均(40.1±5.6)岁。按照入院顺序分配到颈前路常规复位(44例)和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42例)。比较两组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椎体复位率,术后随访12~18个月,通过Frankel’s评分、JOA评分、VAS评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颈椎脱位矫正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拉复位组优于常规复位组。两组术后Frankel’s评分、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撑开螺钉提拉复位技术操作简单、操作风险低、手术时间短,术中椎体复位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同时可减少常规复位法中因撬拨或复位中关节弹跳引起的颈髓医源性损伤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较常规手术复位组有明显优势,中长期随访颈椎稳定性良好,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脱位的改良复位术式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外伤性颈椎脱位采用前入路撑开提拉复位并行植骨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48个月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3~48个月,术后颈椎脱位矫正率、受损椎体间高度及颈椎稳定性恢复良好、颈椎生理曲度和内固定装置位置良好,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B级2例,C级3例,D级10例,E级9例。术后1周~48个月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路撑开提拉复位法可早期对颈椎脱位进行有效复位,前路植骨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减少受损神经细胞的死亡,进一步保护了神经功能,术后缩短了神经功能的恢复时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院自2000年1月至2001年10月,应用前路减压、复位、植骨加带锁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颈椎创伤性骨折脱位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60岁,平均36.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重物砸伤5例,其它伤2例。受伤节段:C4~54例,C5~68例,C6~73例;2例为脊髓完全性损伤,10例为不完全损伤,2例为神经根损伤。1.2手术方法:全身麻醉,仰卧中立位,肩部略垫高,选择颈右侧横切口或胸锁乳突肌内缘斜切口,沿内脏鞘与血管鞘间隙之间进入达椎体前,经C臂X线机透视确定病变节段。充分暴露病椎及相邻上下…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采用前路手术减压、自体骨植骨及颈椎带锁钢板和或钛网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以Frankel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恢复脊柱正常序列、曲度及椎体高度,植骨在3~5个月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早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不但可充分减压、使损伤节段获得满意的复位、得到即刻的稳定和重建,而且可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改善脊髓的功能状况,还可避免因发生并发症而错过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颈椎脱位前路手术复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4~2007年,34例下颈椎不稳定骨折脱位患者,行前路减压、复位及植骨钛板固定的手术。单侧关节突交锁13例,双侧21例。"三维旋转复位"法:上椎体冠状面旋转,复位侧的椎小关节分离;椎体间撑开时使上椎体矢状面前曲至上下关节突分离到"尖对尖"的位置;上位椎体水平面旋转向后上关节突绕过下关节突,完成复位。双侧脱位以相对方法复位。结果32例(94.1%)满意复位,2例需要后路手术。随访时间平均38.4个月,均牢固骨性融合。14例不完全性损伤者脊髓功能均获不同程度改善,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2级;12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临床症状,如疼痛、麻木等得到缓解,其中4例ASIA残损分级平均提高1~2级;其余脊髓功能无恢复,ASIA残损分级无变化。结论"三维旋转复位"可以减少复位时脊髓实际牵拉距离,提高复位的安全性;急诊前路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持续闭合复位结合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脱位引起的颈髓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持续闭合复位结合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脱位引起的颈髓损伤136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27个月,所有骨折脱位均闭合复位成功,没有发生颈髓损伤加重的现象.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4例,低钠血症9例,泌尿系统感染16例,呼吸道感染1例,异位骨化3例.结论 持续闭合复位对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矫正安全有效,结合颈椎前路手术固定,在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上有效,利于护理和脊髓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屈曲位时利用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2例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随访12~ 18个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法评估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测量并分析比较手术前后的Cobb角.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脱位完全纠正;术后Cobb角由术前平均21°恢复至4°;15例神经功能有1~3级恢复.结论 利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在屈曲位时撑开提拉复位治疗伴有严重脱位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肯定,复位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钢板联合钛网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颈椎损伤中60%~70%合并有脊髓及脊神经根等受压或受刺激症状。自2000年10月~2005年6月采用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下颈椎骨折脱位26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治疗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颈椎损伤患者术前不作复位牵引。采用颈椎前路切开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术。观察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和曲度维持情况,结合术前和术后1年Frankel神经功能评估方法了解手术疗效。结果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37个月。植骨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在术后2个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神经损伤加重现象。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无恢复;B级4例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1例无恢复;C级6例恢复至D级4例、E级2例;D级14例恢复至E级11例,3例无恢复;E级2例仍为E级。结论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经MR I检查确认无椎间盘突出者可以慎重选择后路手术,如同时合并椎间盘突出和椎板骨折者应考虑行前后路联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下颈椎脱位患者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行闭合复位(颅骨牵引复位和在全麻下行闭合牵引复位)以及前路开放撬拨椎体复位,并予以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结果闭合复位成功54例,其中颅骨牵引复位33例,全麻下闭合手法牵引复位21例;在前路手术中牵引下行旋转撬拨复位成功10例。48例患者获8~30个月随访,颈椎复位完全,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出,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 ranke 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全部在全麻下行颈椎前路复位、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8个月。Frankel分级疗效评定较术前平均提高1.6级。摄片随访显示:颈椎脱位全部复位,颈椎序列正常,植骨全部呈骨性愈合,重建椎体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无丢失。结论颈椎前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具有复位简单,减压彻底,固定坚强,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16.
前路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74,自引:1,他引:74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在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价值。方法:32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在全麻下行颈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椎带锁钢板固定。结果:完全复位17例,复位90%以上15例,平均随访28个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良好,无钢板螺钉并发症,21例脊髓不完全损伤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严惩下颈椎骨折脱位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和即刻稳定性的重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7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采用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治疗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患者63例,其中男55例,女8例,年龄21~73岁(48.8±12.2岁)。脱位节段:C3/4 4例,C4/5 9例,C5/6 26例,C6/7 22例,C7/T1 2例;单侧脱位22例,双侧脱位41例。合并创伤性椎间盘突出18例,椎体骨折20例,关节突骨折14例。伤后ASIA分级:A级17例,B级3例,C级3例,D级23例,E级17例。从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为3~64d(9.5±8.5d)。复位成功后,椎间置入装满自体骨的cage并用前路钢板椎体钉固定。术后随访9~24个月(15.7±5.1个月)。分析其复位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后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ASIA分级)、融合率等指标。结果:6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直接复位成功52例(82.5%),其中包括单侧小关节脱位22例,双侧脱位30例;合并椎体骨折15例,关节突骨折7例;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在2周以内46例、2~4周6例;手术时间为76.2±21.9min,术中出血量为66.3±37.0ml。复位失败的11例患者辅以前路小关节突切除术,最终均成功复位。末次随访时,经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成功的52例患者中,20例(38.5%)的ASIA分级至少升高1级(3例术前A级患者末次随访时升至B级2例、C级1例,3例由术前C级升至D级,14例由术前D级升至E级),其余32例的ASIA分级保持不变(包括9例A级,2例B级,7例D级及14例E级);融合率为100%,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前路后凸偏心撑开复位技术复位下颈椎小关节脱位成功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颈椎骨折脱位致脊髓损伤 ,造成病人高位截瘫 ,采用颈前路手术同时植骨治疗 ,由于存在植骨块松动 ,不融合而影响疗效。近年来颈前路带锁钢板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我们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2月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 ,同时运用美国枢法模·丹历公司生产的ORI ON或ZEPHIR钛钢板作颈前路固定术 ,治疗下颈椎损伤 1 2例 ,近期疗效满意 ,报告于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2 3~ 45岁 ,平均36 6岁 ,其中屈曲型损伤 1 1例 ,过伸型 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长一年 ,最短 2周 ,大部分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 方法 对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3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龄17~ 73岁,平均38岁;上颈椎损伤15例,下颈椎损伤22例;脊髓损伤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V级13例,Ⅳ级6例,Ⅲ级9例,Ⅱ级6例,Ⅰ级1例,0级2例.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全部顺利置钉,无一例发生脊髓神经损伤、椎动脉损伤.34例患者术后获5 ~ 46个月(平均27.5个月)随访,无内固定失效、松动、断钉及断棒等不良反应发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熟悉颈椎解剖、掌握椎弓根螺钉技术、严格把握进钉点及进钉角度后方能安全置钉,采用颈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