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依据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间接收的共6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执行循证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2个月后的病死率及苏醒率差异。结果研究组病死率为3%,苏醒率为87%;对照组病死率为9%,苏醒率为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1例肝性脑病患者所运用的循证护理所取得的结果令人满意,本次实验可得出通过采取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能够降低病死率,且促使肝硬化肝性脑病昏迷患者苏醒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中选出80例,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0.3±2.0)d比对照组的(17.2±3.6)d更少,P<0.05,最终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其余全部好转出院。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死亡,5例转院治疗,31例出院。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比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循证护理是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有效护理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8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按照抛硬币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将本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2例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采用常规新生儿脑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 两组新生儿家长对循证护理模式满意度和脑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经护理后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病症状彻底消失和治疗方案总实施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对患有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53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53例患者痊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熟悉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按患者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及病情不同,对患者采取相应护理和治疗,是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肝性脑病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对肝性脑病患者早期预见性治疗及护理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06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65例,在护肝治疗及改善肝功能同时,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寻找肝性脑病诱因,及时排除。结果对肝性脑病预见性治疗及护理,清除诱因,疗效良好。结论早期预见性治疗及护理可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林熔  郭霞 《中国医药指南》2023,(22):168-170
目的 探讨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循证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EVB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在入院72 h内行TIPS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肝硬化EVB患者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并对护理后两组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CT、MELD评分及HVPG与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相关性显著(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肝硬化EVB患者TIPS术后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与MELD评分、HVPG有着显著的相关性(P <0.05);TIPS术护理后观察组肝性脑病的总发生率为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P <0.05)。结论 MELD评分、HVPG是肝硬化EVB患者TIPS术后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55例早期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观察,总结出肝性脑病早期的观察方法及内容,并对肝性脑病的诱因进行了分析,表明上消化道出血、大量利尿是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因,从而提出肝性脑病早期患者的安全防护和预防肝性脑病发生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蕾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661-66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6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全方位护理,82例患者,其中显效58例,占70.73%;有效21例,占25.61%;无效3例,占3.66%;总有效率为96.34%。结论通过应用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了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治愈率,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陈笑芬  刘全妹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1):3225-3226
目的:总结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对7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53例患者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正确的观察及护理,对及时治疗与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肝硬化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98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9例。参照组应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高于参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肝硬化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显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本院收治并展开治疗87例肝性脑病患者,依照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把研究的患者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参照组有患者41例,研究组有患者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患者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是(85.7±13.4)分,参照组是(76.8±13.1)分,结果研究组比参照组高(P <0.05)。结论肝性脑病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肝硬化后肝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6例肝硬化后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8例,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死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常规组均有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肝硬化后肝性脑病患者病死率及肝性脑病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性脑病发生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择选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性脑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主体,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肝性脑病发生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感染、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等。在予以患者精心细致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后,32例患者中,27例好转、4例未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感染、电解质紊乱是肝性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但是,若予以及时性、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干预,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治疗效果的提升而言,意义非凡。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BN)在肝硬化肝性脑病(LC-HE)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LC-HE住院患者7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将上述病例分为两组实施护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39例采取循证护理,B组39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B组的79.5%(P<0.05);另外,A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也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LC-HE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评分,值得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剖宫产产妇3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3例。对照组遵医嘱及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通过问卷调查、询问、交谈、查阅病历等方法总结实证问题,通过检索文献,查阅资料找寻实证支持,进行实证观察及应用。结果观察组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低血糖、感染、尿潴留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科实施循证护理能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促进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对肝性脑病患者进行护理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50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5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肝性脑病患者,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护理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66例,采用相关护理措施,观察肝性脑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6%;护理满意度为95.31%。结论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有效干预,肝性脑病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肝性脑病的诱因及护理措施,通过对我院25例肝性脑病患者进行诱因分析,从中找出主要诱发因素。经过详细的数据分析和比较:上消化道出血是肝性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其次是各种感染、高蛋白饮食、水电解质紊乱、大量、便排钾利尿、便秘、药物使用不当,强烈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通过对病因的研究分析,针对以上诱发因素应及早采取护理措施,消除诱发因素是预防肝性脑病,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情,促进意识障碍尽快恢复的重要环节,对肝性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就预防肝硬化患者并肝性脑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讨论。方法:对某医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就医的60例患有肝硬化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将其中的30例患者标记为实验组成员,将另外30例病人标记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病人采用常规治疗肝硬化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的病人则是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同时进行治疗实验。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实验结果对比分析,30名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没有出现诱发肝性脑病的情况发生。30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肝硬化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诱发肝性脑病的概率为50.0%。两组的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肝硬化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引发肝性脑病,因此在肝硬化的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