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肺炎在临床上与细菌性肺炎有许多相似之处,需要综合发病季节、病儿年龄、临床表现、当地流行情况、x线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资料才能作出鉴别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病毒与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临床表现区别不大。均有发热(热度可高可低,部分可无热)咳嗽、呼吸困难(如鼻翼扇动、三凹征、点头呼吸、呻吟等症状)及发绀,肺部可闻及中湿性罗音。如果患儿年龄在2岁尤其是6个月以内,以突然发作性喘憋为特征,无热或低热,两肺有广泛的哮鸣音,则多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或其他病毒引起的喘憋性肺炎, 2.X线检查 多呈间质性肺炎的改变,也可呈小点,片状阴影或局灶性肺不张或肺气肿,部分患儿呈正常胸片,腺病毒肺炎可有小片或大片融合阴影。病毒性肺炎很少有脓胸、脓气胸。 相似文献
2.
3.
病毒性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尤多见于婴幼儿。治疗中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护理 环境舒适:病室温度一般保持在18~20℃,室温过高易使病儿烦躁,相对湿度55%~60%;根据天气变化情况,每日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使空气新鲜,保证患儿休息,注意定时改变体位,以减少肺部瘀血。 呼吸道隔离:交叉感染是造成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患儿由于感染,机体抵抗力低,极易继发细菌感染,应注意隔离。 饮食:患儿高热时呼吸增快,丢失水分较多,应注意保持足够的的入量,给予流质,如人乳、牛乳、米汤,莱汤、果汁等。提倡母乳喂养,同时避免因吸吮用力而加重缺氧。严重缺氧,呼吸困难伴心衰者应暂禁食,待呼吸平稳后喂养。喂养原则为少量、多次,定时进行,勿要过饱。 相似文献
4.
赵淑琴 《实用乡村医生杂志》1994,(5):21-2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由MP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称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rteumonia pneumonia,MPP),全年均可发生,以秋冬季为多见。每3-4提有一次流行,MPP主要发生在5岁以上儿童,近年来,婴幼儿MPP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5.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病毒感染占5%~15%。在非细菌性肺炎中,病毒性肺炎占25%~50%,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和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药物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患者,以及艾滋病发病人数的增多,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多,而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使得病毒性肺炎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从不同角度加深对病毒性肺炎的认识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小儿病毒性肺炎主要是由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一般多为自限性。目前仍缺乏特异性治疗,临床上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1.一般治疗 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保持适宜的室温(18~22℃)和湿度(60%);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休息,若烦躁可予镇静(如复方冬眠灵);多进易消化、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佳,少量多餐;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紫绀或呼吸困难时应予吸氧(一般面罩给氧3~5L/分)。轻至中度发热一般不需药物降温,因发热是机体抗病毒的一种反应,宿主发热可以抑制病毒,若持续高热可适当应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7.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小儿科的常见病,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间质充血、水肿,大量炎症渗出,病灶部分融合坏死。其病理生理表现为: 1.肺功能和氧交换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缺氧,重症尚可出现二氧化碳潴留。因为:①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壁因炎症,水肿、渗出而增厚,管径变小,甚至堵塞,造成气体通过障碍,即通气障碍。若发生在呼气时,可造成肺气肿;②肺泡内有大量炎症渗出物和肺组织变性,坏死,造成气体弥散膜增厚和弥散面积减少,导致气体的有效交换量减少;③肺泡表面由于炎症因素致肺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造成肺不张,肺的顺应性下降,造成通气障碍,④肺泡通气不足,但血流不相应减少,致通气/血流比值下降,血液不能充分氧合,造成血氧浓度 相似文献
8.
小儿病毒性肺炎尤其重症肺炎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并发中毒性脑病。 1.病因和病理 病毒性脑炎并发脑病发生率约2.8%~22%,死亡事高达36%~50%,其原因:①脑病的产生系大多数患儿对感染毒素产生过敏反应所致,而不是病毒的直接侵入。此外,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惊厥及其他原因引起缺氧等,可加重脑部症状。②肺炎时发生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使脑组织毛细血管扩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致神经细胞变性,严重时可发生脑疝,引起死亡。哈尔滨红十字儿童医院尸检224例死于重症肺炎的患儿,发现脑的小血管充血,点片状出血,红色及透明直检形成导致脑水肿90例,中毒性脑病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脑出血4例。③重症病毒性肺炎脑病中有一部分患儿,可能由于病毒直接侵入脑组织而引起脑膜炎及脑炎。 相似文献
9.
病毒是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的细菌多于病毒病原.在发达国家病毒病原多于细菌病原.我国少数大城市的卫生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肺炎的病原与发达国家相似,在农村则类同发展中国家细菌病原多于病毒病原、但我国农村也曾有多次呼吸道台胞病毒引起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暴发流行.随着农村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毒性肺炎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小儿病毒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在我国占小儿死亡原因的第一位。引起感染常见的病毒以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流感和副流感病毒次之,由于麻诊疫苗广泛使用,麻诊肺炎日趋减少,可见到少数由疱疹病毒、肠道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和水痘病毒引起的肺炎。 1.藤病毒肺炎 病原以3型、7型腺病毒为主。6~24个月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此与婴幼儿血含腺病毒抗体阳性率最低有关。流行地区广,东北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7型病毒重于3型。临床症状出现快。毒力最强,发生呼吸衰竭多。60年代及80年代初期,我国均有不同规模的腺病毒肺炎流行。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情减轻,流行规律有变化。用分子流行病学进行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基因组型可有不同,多种基因组型的存在标志着病毒变异,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肺炎病原学及其临床特点,对临床诊断的100例新生儿肺炎,采用间接的免疫荧光法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柯萨奇B病毒IgM,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李斯特菌、嗜血流感杆菌、克雷白菌恢复期血清IgM。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8.0%和11.0%,柯萨奇病毒B、沙眼衣原体、李斯特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0%、5.5%、2.2%,未检测出流感病毒、嗜血流杆菌及克雷白菌。新生儿表现不典型,细菌性病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3.
14.
15.
张厚春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10):1543-1544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肺实质和/或肺间质部位的急性感染,是学龄儿童和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近年来婴幼儿患病也不少见。临床以发热、顽固性剧烈咳嗽、肺部体征少,而胸部X线检查病变重为特征。部分患儿病程长、病情重,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应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6.
1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5)
目的了解豫北地区引起儿童肺炎常见细菌病原学构成特点,探讨细菌病原随年龄、季节、病程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豫北儿童诊疗中心因肺炎住院治疗的1 70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痰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01例患儿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共检出749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08株,革兰阳性菌541株,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位居前3位,阳性率分别为63.8%、14.3%和8.14%。不同性别、不同病程患者病原菌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3岁患儿细菌检出率最高;春季细菌检出率最高。结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豫北地区儿童肺炎常见的细菌病原,细菌病原分布与年龄、季节密切相关,但与性别和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18.
19.
肾移植术后CMV肺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CMV肺炎的治疗情况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共49例CMV肺炎患者的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9例中,35例治疗有效,14例治疗无效死亡(死亡率为14/49,27%),14例治疗无效死亡者中,13例均死于呼吸功能衰竭,1例死于败血症.本组49例中,先后共有41例在治疗过程中细菌或真菌检查出现阳性结果(混合感染率为41/49,84%).[结论]肾移植术后,CMV肺炎较常见,死亡率高;合理地使用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诱导治疗有助于减少CMV病的发生;CMV肺炎治疗过程中及时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MV肺炎治疗过程中还应联合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是指新生儿肺部的炎症性病变,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病因.围生期感染性肺炎死亡率约占5%~20%.其可发生在宫内、分娩过程中或出生后,由细菌、病毒、霉菌等不同病原体引起,分别称为产前、产时和产后感染性肺炎.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发病早期的呼吸道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尤其是早产儿,给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现就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