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天等县基本消灭疟疾前后疟疾在当地流行状况。[方法]收集和整理该县1980~2008年该县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疟疾病例监测资料,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本消灭疟疾前后29年中发现疟疾病人共1128例,其中灭疟前有48.32%的为当地的疟疾病人,51.68%为流动人口病人,灭疟后所发现的116例疟疾病人全部为流动人口病例。流动人口疟疾病人被感染的地方分别为海南省65.25%、广东10.80%、缅甸2.66%、云南2.19%,并有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病例。[结论]1994年该县基本消灭疟疾后未发现内源性疟疾病例,流动人口中的疟疾病例在当地未发现继发病人,抗疟效果得到有效巩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龙游县丝虫病流行历史、防治过程,总结经验,做好后期血测工作,力争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按照浙江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技术方案》进行,开展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和晚期丝虫病人调查,以流行乡、村为单位确定监测点。在监测点内以5周岁以上居民为监测对象,血检采用双片法。采血时间晚上21时至次日凌晨2时之间进行。血片干后溶血,美蓝染色,镜检。结果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10年内(1992年)和10年后(1999年)的病原学监测,共监测5个流行乡中的10个流行村,血检人数4494人,占流行乡镇数的50%。流行区人口覆盖率为3.97%,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解剖中华按蚊873只,库蚊149只,均未发现人体蚴丝虫阳性(感染),对基本消灭前的历史晚期丝虫病人进行个案调查,共查78例,其中已死亡38例,健在40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38岁,病程最长的64年,最短23年。流动人口病原学监测108人,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结论龙游县自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及蚊媒和流动人口等方法进行监测,均未发现微丝蚴阳性者。此结果表明丝虫病传染源已被消灭,传播途径已被阻断,并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消灭丝虫病标准,2000年浙江省卫生厅下文公布龙游县成为衢州市消灭丝虫病达标县。  相似文献   

3.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我们于1984~1991年进行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阻断传播的监测。结果:在76个村中共血检91816人,人群微丝蚴平均阳性率为0.045%,阳性者血中微丝蚴平均密度5.68条/120ul。阳性者均在1987年以前检出,1988~1991年未发现阳性者。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出生的人群中也发现阳性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消灭马来丝虫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 [方法 ]采用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 ,结合化学杀虫药物室内滞留喷洒灭蚊等综合措施 ,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坚持长期的监测。 [结果 ]原马来丝虫病流行区已连续 6年未查出微丝蚴血症 ,各项指标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结论 ]防治策略与措施有效 ,消灭马来丝虫病成果巩固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丝虫病在鄞县流行的影响因素及为消灭后巩固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平原、山区、半山区之间微丝蚴感染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中华按蚊密度与丝虫病发生有密切联系.[结论] 50年来鄞县丝防工作成果显著,在消灭后的监测中应增强对外来人员、蚊媒密度监测及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灭疟后期疟疾疫情情况。[方法]对2002~2004年靖江市疟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疟疾本地感染25例,流动人口感染10例,其中间日疟34例,恶性疟1例;“三热”病人血检7472人,血检疟原虫阳性6人。IFA检测1200人,阳性33人。[结论]本地和流动人口每年均有疟疾发生,防治疟疾工作应本地和流动人口并重。  相似文献   

7.
潜江市属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据不完整史料记载 ,历史上各乡、镇、场均有程度不等的丝虫病流行。解放后 ,由于党和政府的关怀 ,自 195 7年以来开展了丝虫病防治工作 ,先后经历流行病学调查、普查普治、考核验收和巩固监测 4个阶段 ,平均微丝蚴率由防治前3.2 3%逐年下降到 1986的 0 .19% ,当年经升级验收考核 ,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经过 10余年的巩固监测工作 ,1991年以后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 1997年 12月 2 1~ 2 2日经省消灭丝虫病审评组到我市现场审评 ,确认以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的各项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滕州市消灭丝虫病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与总结回顾。方法:利用有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阶段防治措施效果。结果:防治前的50年代,人群微丝蚴平均感染率为25.3%,晚期丝虫病患病率男女分别为46.8%和26.8%,性别差异显著(P<0.01),经过重点查治、普查普治、海群生药盐防治以及对晚期丝虫病人的查治等措施,1975年微丝蚴感染率降至1%以下,在全国率先达到了基本消灭的标准。基本消灭后,开展了长达20年的净化治疗及监测研究,自1980年后未再检出阳性者,2004年达到了《国家卫生部消灭丝虫病的标准》。结论:消灭丝虫病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科学合理、效果显著,特别“海盐”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是最终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标准和要求,广东省化州市消灭丝虫病审评组于lop年10月14-15日完成了对我市消灭丝虫病目标审评工作。现将审评结果报告如下:l审评内容与方法采取听汇报和查阅资料,按卫生部消灭丝虫病审评标准和要求逐项核实,对历年丝虫病流行、防治及监测工作进行全面审评。2审评结果2.1丝虫病流行情况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下辖23个镇334个管理区,总人口约118万。经五十至七十年代初普查,发现9个镇(公社)lbo个管理区(大队)有不同程度的班氏丝虫病流行(见表1),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2.2丝虫病防治情况1959年调查…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的监测结果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各县基本消灭丝虫病后,陆续开展了监测工作至1988年,全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时,已监测901191人,查出微丝血症者2391人,1988年以后全省累计监测1870826人,查出微丝蚴血症得1203人,明显少于1988年以前监测中查出的人数;剖验蚊媒530198只,仅发现阳性蚊19只,并已连续3年未发现阳性蚊;纵向监测点的29例微线血症阳性者,1995年也全部自然转阴;人群血清抗丝虫抗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监测方案. [方法] 病原监测开展四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者进行个案调查.媒介监测每年开展蚊相调查,发现嗜人按蚊及时扑灭. [结果] 四热病人血检351 873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73例(0.08%),从疟区回归的人群阳性率为最高(2=6 723.18,P<0.01),病例主要感染于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布区.外地输入病例是当地感染病例的21.0倍.1992年后未捕获到嗜人按蚊.[结论] 三明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防成果巩固.今后还应继续加强对原嗜人按蚊分布区和流动人群的监测,巩固和发展抗疟成果.  相似文献   

12.
漯河市辖3县1区,丝虫病曾在3县范围内流行.通过普查,微丝蚴阳性率最高的村达14.4%,最高的乡为2.8%,严重危害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通过广大卫生防疫人员的艰苦努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近30年的有效防治,丝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至1984年3县经省考核验收均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达标后,为巩固防治成果,3县均进行了净化监测工作,对原丝虫病高发区进行抽检,对原丝虫病阳性病人及家庭成员进行复查,对微丝蚴阳性者进行巩固治疗,到1990年后,未再发现微丝蚴阳性者.为检验我市防治效果,2003年8月份按照全省统一监测方案.我们对3县进行了消灭丝虫病监测工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全州县疟疾防治结果,评价疟疾防治措施,为制订疟疾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州县疟疾防治过程的措施、方法和调查、监测、防治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防治,疟疾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1990年和1996年通过广西卫生厅的组织考核验收,分别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和<消灭疟疾标准>.1990-2004年未发现内源性和继发性疟疾病例.结论 经过实施疟疾防治措施,疟疾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一个疟疾中度流行区控制到只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地区,说明全州县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的传播流行.但输入性疟疾的存在,对灭疟成果带来极大的威协,加强灭疟工作的领导,充实健全三级灭疟网,加强三热病人的疟疾监测、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仍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防治后期马来丝虫病传播动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本消灭马来丝虫病地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对居民微丝蚴率降至0.97%的水洼村连续进行了10年纵向监测。结果:(1)1982年查出的18例微丝蚴阳性者在1~8年内先后转阴,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新的微丝蚴血症者;(2)从1984年开始丝虫病的传播强度降至为0。结论:当居民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时,少量低密度微丝拗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已不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山东省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流行情况。方法系统阐述了1984~2002年丝虫病的监测结果。横向监测,采取病原学、媒介学、血清学、流动人口监测、晚期病人调查等方法。纵向监测,根据不同的地理方位及原丝虫病流行区发病率的高低,在全省各地共选择5个县5个乡(镇)18个行政村进行固定监测。结果横向监测,在全省74个流行县(市、区)共调查502个乡(镇)1345个自然村,血检954467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30例,阳性率为0.003%;媒介调查,共解剖淡色库蚊378816只,检出阳性蚊虫161只,自然感染率为0.04%;血清学调查,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10667人次,丝虫抗体阳性者148例,阳性率为1.39%,接近非流行区人群水平;流动人口监测,在45个县(市、区)335个乡4473个村庄共血检36559人,检出微丝蚴阳性者147例,阳性率为0.40%。纵向监测显示,累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59例,全部在3~6年内自然转阴,蚊媒自然感染率为0.04%,并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监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卫生部颁布的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疟疾流行状况,制定并实施防治方案,最终达到消灭疟疾的标准。方法通过对人群进行血检调查确定流行范围;在流行区进行反复查治和监测,消除传染源。结果百色市右江区12个乡镇均为疟疾流行区,大规模防治前的疟疾发病率最高达947/万(1971年),传播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为主。1983~1999年,全区共血检常住人口发热病人505 746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人13 641人次,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31%和1.217%。2000年防治效果考核,对7个乡镇10个自然屯共1 086人进行疟原虫检查,结果均为阴性;对上述10个自然屯居民1 086人取血进行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测定,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37%,抗体阳性者血检原虫均为阴性;年带虫发病率1997、1998、2000、2002、2003年均为零,1996、1999年均为0.33/10万,2001、2004、2005均为0.31/10万,1986年以来未发现当地传播的恶性疟病例。结论2000年经自治区卫生厅考核工作组审评,右江区已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疟疾病标准。灭疟后期在右江区进行以血检发热病人为主的查源拔灶等监测措施可达到基本消灭疟疾乃至消灭疟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搜索传染源,检验消除丝虫病成果,探讨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方法。方法采用病原学监测方法,对可能遗留有残存传染源地区进行搜索,对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追踪观察;采用丝虫病疫情监测方法,在全省范围内搜索和发现可疑病例。结果对可疑残留疫点病原学监测5个县市5个乡15个村,血检13160人,均未发现微丝蚴血症者。对3个县市经治疗转阴后13年和18年的302例原微丝蚴血症者进行追踪观察,均未发现阳性者。全省丝虫病疫情监测亦未发现丝虫病例。结论湖北省实施以攻击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措施,消除丝虫病的成果是巩固的。在消除丝虫病后开展丝虫病疫情监测,可以最大范围的搜索传染源,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相似文献   

18.
平远县在广东省东北部,总人口24万,原是广东唯一的马来丝虫病流行区。1959年在八尺上居等公社血检40027人,发现微丝蚴血症者1871人(4.67%)。我县有8个公社曾有该病流行。60~70年代初,我县开展丝虫病大规模普查及反复查治,采取群防群治的一系列综合性防治措施,1979年经省、市考核验收,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部颁标准。1985年开始按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部署,我们在原丝虫病流行区进行了重点人群抽查,晚期丝虫病调查,横向及纵向监测,1993年至1994年进行了消灭丝虫病监测工作。1995年11月下旬经省审评组考核,达到了完全消灭丝虫…  相似文献   

19.
嘉善县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防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已于 1985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技术指标。近15年的监测结果无阳性钉螺、无新感染病人、无阳性病人。1997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 ,16年来无丝虫病病原学阳性者。疟疾 1987年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多年来也无当地疟疾现症病人发生。使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的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化及经济的发展。但外来人口的进入 ,尤其是来自疫区的外来人员 ,对我县的防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清内防外”是“三病”监测的重要策略。2 0 0 0年我县安置了一批来自四川省重庆市三峡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郑州市丝虫病防治效果,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方法 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基本消灭丝虫病后监测 技术方案》,开展病原学监测,蚊媒监测和晚期丝虫病人调查。结果 基本消灭丝虫病后10年外(2001年)的病原学监测,共 监测3个县(市)中10个流行乡中35个村,血检人数47618人,占流行乡镇的50%,流行区人口覆盖率为9.62%,均未发现微 丝蚴阳性者;蚊媒监测,解剖中华按蚊270只,库蚊8425只,均未发现蚊体蚴丝虫阳性感染;对基本消灭前的历史晚期丝虫病 人进行个案调查,共查2例,均健在,男性1例,女性1例。结论 郑州市于1984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2001年按卫生部要 求,进行10年外达标监测。我市已达到卫生部消灭丝虫病标准,于2003年3月河南省卫生厅下文公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