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蒿苯酯预防动物血吸虫病的实验结果。小鼠、免及犬在单次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服蒿苯酯,每wkl次,连服4-6次,对宿主体内的血吸虫童虫有明显杀灭效果,减虫率达90%—100%,该药对不同感染度小鼠体内血吸虫童虫的杀灭作用相同。对连续感染14d(每d1次)的家兔减虫率亦达93.5%,蒿苯酯皮下注射给药效果比口服好,但毒性大。比较蒿苯酯、呋喃丙胺和吡喹酮3种药物杀灭血吸虫童虫的效果,以蒿苯酯为最佳。同样,蒿苯酯优于其他两种青蒿衍生物一蒿甲醚和还原青蒿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 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 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 300 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 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法(IFA)检测不同发育期血吸虫体表抗原的显露情况表明,吡喹酮对小鼠体内2小时虫有90%出现明显的体表抗原显露;对3~14天虫的作用不明显;对从21~42天虫出现体表抗原显露的虫数逐渐增多,荧光强度亦有所增加。认为不同发育期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差异,与虫体体表抗原的显露有关。在小鼠体内的7天虫经蒿甲醚作用后,体表抗原显露不明显,但虫体实质组织和肠管均有明显的变化。28天虫出现体表抗原的虫数明显增多。认为蒿甲醚对童虫和成虫有着不同的杀虫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SjAWMAg)免疫血清与吡喹酮合用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探讨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虫中的作用。 方法 提取 SjAWMAg,并用 SDS PAGE 对其进行鉴定,制备高滴度(1∶25 600)SjAWMAg抗血清,采用Western blot分析该血清与肺期童虫、肝期童虫及成虫抗原的反应性;将 SjAWMAg抗血清与吡喹酮合用治疗血吸虫感染后第2 d、第14 d和第35 d的小鼠,在感染后第49 d剖杀小鼠收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SjAWMAg抗血清与肺期及肝期童虫抗原存在交叉反应; 联合用药的 3 个治疗组(感染2、14、35 d)与单用吡喹酮组比较杀虫作用均有显著提高,减虫率分别提高了 38.79%、29.80%和 46.82%,其中以感染35 d治疗组提高最显著;减卵率分别提高了 62.04%,42.78%和 29.81%,以感染 2 d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抗SjAWMAg多克隆抗体与吡喹酮联合使用,均可提高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灭效果,揭示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血吸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这种联合用药可能解决单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早期感染效果不佳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成虫表膜抗原(AjAWMAg)免疫血清与吡喹酮合用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虫效果,探讨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虫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SjAWMAg,并用SDS-PAGE对其进行鉴定,制备高滴度(1:25600)SjAWMAg抗血清,采用Western-blot分析该血清与肺期童虫、肝期童虫及成虫抗原的反应性;将SjAWMAg抗血清与吡喹酮合用治疗血吸虫感染后第2d、第14d和第35d的小鼠,在感染后第49d剖杀小鼠收获虫体,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结果 Western-blot分析表明,SjAWMAg抗血清与肺期及肝期童虫抗原存在交叉反应;联合用药的3个治疗组(感染2、14、35d)与单用吡喹酮组比较杀虫作用均有显著提高,减虫率分别提高了38.79%、29.80%和46.82%,其中以感染35d治疗组提高最显著;减卵率分别提高了62.04%,42.78%和29.81%,以感染2d治疗组更为显著。结论 抗SjAWMAg多克隆抗体与吡喹酮联合使用,均可提高吡喹酮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的杀灭效果,揭示体液免疫在吡喹酮杀血吸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提示这种联合用药可能解决单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早期感染效果不佳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蒿甲醚是青蒿素的衍生物,不仅具有抗疟作用,还有抗血吸虫作用,特别是抗血吸虫童虫,在上世纪末已被发展为预防血吸虫病的药物。该文就蒿甲醚的抗血吸虫作用、抗血吸虫的作用机制、毒性、药代动力学、与吡喹酮联合用药和现场人群应用蒿甲醚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效果及其应用前景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连续多次给药及与吡喹酮伍用对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小鼠,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后随机分组。分别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34天,用双氢青蒿素200、300、400mg/kg或600mg/kg灌服治疗,日1次,连服3d。在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分别灌服双氢青蒿素或吡喹酮各300mg/kg以及2种药物剂量同时灌服,或双氢青蒿素于小鼠感染后第7天或第35天灌服,而吡喹酮则在感染后第6天或第8天,以及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2次试验各设有1组不治疗的对照。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均于感染后50d解剖,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第6天,连续3次灌服剂量分别为200、300、400mg/kg和600mg/kg双氢青蒿素,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9.16%、80.68%、87.11%和90.62%,减雌率分别为62.19%、75.61%、83.65%和92.16%。在感染后第34天,连续3次灌服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73.90%、74.99%、84.19%和85.49%,减雌率分别为83.84%、92.91%、94.05%和95.27%。在童虫期(感染后7d),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19.66%;单剂量双氢青蒿素(300mg/kg)第7天服用,吡喹酮第6天或第8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42.96%和57.46%。在成虫期(感染后35d),双氢青蒿素(300mg/kg)与吡喹酮(300mg/kg)联合给药组小鼠减虫率为70.21%,吡喹酮第34天或第36天给药组小鼠减虫率分别为60.82%和81.51%。结论双氢青蒿素在童虫期和成虫期连续给药可增强其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童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6天用药可降低抗日本血吸虫作用效果;在成虫期,双氢青蒿素与吡喹酮伍用或吡喹酮第36天用药可增强抗日本血吸虫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消旋吡喹酮(Pra)、左旋吡喹酮(L-Pra)和右旋吡喹酮(D-Pra)对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的作用。方法:用含20%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测定上述三种药物的体外抗血吸虫作用。体内试验系于小鼠感染血吸虫尾蚴后不同时间灌服(ig)Pra、L-Pra或D-Pra,根据残留平均虫数评估药效。结果:依据药物引起虫的皮层损害程度,虫龄为28d(d28)和35d(d35)的成虫对L-Pra最敏感,而14d(d14)童虫则最不敏感。在药物浓度为0.1-1μg/ml时,L-Pra的抗血吸虫作用较Pra的为强,即使L-Pra的浓度减至Pra最低有效药浓度的1/2亦有效。在体外,上述浓度的D-Pra对不同发育期血吸虫无明显作用。感染小鼠ig单剂量的L-Pra,Pra或D-Pra300mg/kg或500mg/kg,仅前2种药物对3h(do)、21d(d21)童虫和d28及d35成虫有较明显的疗效,而对3d(d3)、7d(d7)和d14童虫的疗效甚差或无效。与L-Pra和Pra相比,D-Pra仅对d35成虫有较差的疗效。感染d35血吸虫成虫的小鼠用L-Pra150mg/kgig治疗,其疗效与用Pra 300mg/kg 治疗的相仿。D-Pra 的总剂量增至L -Pra 的2—6 倍时亦仅示很差的疗效。结论: 在消旋Pra 中,L-Pra 是抗血吸虫的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感染曼氏血吸虫 (利比里亚株 )的小鼠观察蒿甲醚单剂量与效应的关系,虫体肝移及蒿甲醚所引起的虫的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方法 感染21d童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12.5mg/kg至600mg/kg不同剂量 ,治后28d剖检观察各组虫数。感染46d或70d成虫的小鼠一次口服蒿甲醚40 0mg/kg后8~14d ,观察虫体肝移及其形态和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蒿甲醚对21d童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00mg/kg ,减虫率为 81%。用蒿甲醚治疗后8h成虫开始肝移,3~7d全部肝移,14d有31%的虫返回肠系膜静脉。成虫虫体萎缩,咽部扩大,肠管膨胀及其色素减少。雌虫局部体表受损,白细胞附着,卵巢及卵黄腺变性退化,以及雄虫睾丸萎缩等。在肝内的虫体被嗜酸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包围和浸润。 结论 蒿甲醚对小鼠曼氏血吸虫21d童虫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00mg/kg ,可引起曼氏血吸虫成虫萎缩、退化或死亡。在肝内受损的虫体主要是被嗜酸粒细胞包围和侵袭所致。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鼠于感染安徽贵池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1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治疗,未治愈的病鼠于重复感染血吸虫尾蚴后6周,再重复用吡喹酮400mg/kg×1治疗,仍获很高的疗效。感染小鼠体内14~18d虫龄血吸虫童虫,与吡喹酮50mg/kg/d×5(亚治疗剂量)作用后,或小鼠体内5周龄血吸虫成虫1次口服吡喹酮300mg/kg治疗后,其子1代和子2代虫对吡喹酮仍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 探讨白头翁总皂苷 (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saponins, PRS)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的体外 杀灭效果。方法 方法 日本血吸虫3 h和7、 14 d童虫及成虫分别用0、 1、 5、 10、 20、 30 μg/ml PRS及30 μg/ml吡喹酮 (PZQ) 孵育 4、 24、 48、 72 h后, 观察虫体变化及状态; 用扫描电镜观察30 μg/ml PRS及PZQ孵育4 h内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的体表变化。 结果 结果 PRS对日本血吸虫3 h和7、 14 d童虫及成虫的体外杀灭效果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经30 μg/ml PRS作用4 h后, 日 本血吸虫童虫及成虫全部死亡; 死亡虫体颜色发暗, 形态发生改变且虫体不透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 PRS作用后的日本 血吸虫成虫体表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 结论 传统中草药PRS可能对日本血吸虫感染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有希望成为 新的抗血吸虫药物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与吡喹酮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血吸虫病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吡喹酮是目前日本血吸虫病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经吡喹酮治疗后出现病情再燃的现象,需进行双疗程治疗,究其原因可能与吡喹酮对血吸虫童虫的杀虫作用弱有关。青蒿琥酯能杀灭宿主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日本血吸虫童虫[1],有效弥补了吡喹酮治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青蒿琥酯和吡喹酮防治血吸虫病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就血吸虫病防治药青蒿琥酯与血吸虫病防治药吡喹酮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青蒿琥酯300μg/kg对第7天、第8天的童虫有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1.6%,减雌率为72%;口服吡喹酮300mg/kg对第7天童虫无效,对第30天成虫有明显杀灭作用,减虫率为72%,减雌率为78.3%;青蒿琥酯与吡喹酮同时服,或者先服吡喹酮后服青琥酯均明显影响青琥酯的杀童虫作用;先服青蒿琥酯而后服吡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日本血吸虫-C_(57)BL小鼠及日木血吸虫-CFW小鼠系统,证明吡喹酮不仅对成虫而且对入侵童虫亦有杀伤作用。扫描及透射电镜检查显示在给药后6~48小时,虫体表皮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对2周龄童虫的作用则差,认为宿主免疫状态及虫体结构本身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抗疟药甲氟喹,一种氨基乙醇化合物,被发现具有很强的抗血吸虫作用,其特点是对不同发育期的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杀灭作用相仿。本文对近3年有关甲氟喹抗血吸虫和其他蠕虫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组织病理学的方法。比较了各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作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一次口服该药400mg/kg所引起的血吸虫皮层损害,以d_0(3h)童虫及d_(28~42)成虫为最严重;宿主的细胞反应也较强烈,并以中性粒细胞居多。而对d_(3~14)童虫则无或仅有轻微的皮层损害,宿主细胞反应亦较轻,且以淋巴细胞为主.d_(21)的童虫,虽有较为明显的皮层损害及宿主细胞反应,但细胞的类型与d_(3~14)童虫的相似.  相似文献   

17.
正常小鼠每鼠每日皮下注射济南假单胞菌苗(PJV)0.4mg,连续3d,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明显增高。PJV合并吡喹酮对小鼠体内虫龄为3h的血吸虫童虫能增强药物的疗效,但对4~5周龄成虫的增效作用不明显。认为宿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增强在吡喹酮杀3h童虫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BTW5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杀灭效果。方法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8 d后用肝门静脉灌注法收集童虫,感染5周后用同法收集雌、雄成虫,分别体外培养于DMEM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BTW5连续培养3 d,观察虫体死亡及活力降低情况,并设空白对照组。对虫体进行盐酸卡红染色,观察其损伤情况。结果在含不同浓度BTW5的DMEM培养液中,日本血吸虫成虫及童虫的死亡率与活力降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盐酸卡红染色直观显示BTW5对雌雄虫的体表和肠管有损伤作用,另外对雌虫的卵巢也有损伤。结论BTW5具有体外杀灭日本血吸虫成虫和童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研究证实蒿甲醚具有杀灭日本血吸虫童虫作用,为验证该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效果,1996年5至10月在安徽贵池市唐田乡和平村,460名村民应用蒿甲醚。预防服药过程中,出现过敏性皮疹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1次口服75mg/kg左旋吡喹酮或150mg/kg的混旋吡喹酮后,间隔10min~7d不同时间取虫,以IFA分别检测整体虫和成虫切片的体表抗原。结果显示,给药后10~30min有半数虫体体表有点状弱荧光;1~6h后虫体吸盘处和尾端有较明壳荧光;6h后,几乎整个虫体均有较强荧光。至第3d,虫体荧光强度较前减弱。且两治疗组虫体体表抗原暴露情况无明显差异。提示,左旋吡喹酮与混旋吡喹酮一样亦可干扰血吸虫成虫皮层代谢过程,使皮层损害,体表抗原暴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