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电休克疗法(ECT)是治疗重性抑郁障碍最快速起效的疗 法,但其相关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总结ECT治疗抑郁症的核磁共振结构相和功能相的研究进 展,为探索ECT 相关神经生理改变及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Pippard和Ellam(1981)报告在英国的一次电休克治疗调查中发现低年医生判断抽搐发作时间易发生错误。美国精神学会(APA 1978)建议ECT时常规进行EEG监护。本文作者对此做了研究。方法本组患者每周进行两次ECT。34名病人,主要是抑郁症(n=21)和精神分裂症(n=9),进行了169次双侧ECT(每人5次)。对  相似文献   

3.
电休克治疗(ECT)是精神科某些重性疾病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尤其对木僵和严重自杀企图的精神病患者其疗效更为突出。但由于ECT会产生精神错乱和记忆损害等急性脑器质性综合症,而影响和限制了ECT的使用。对ECT引起的神经生理学变化,学者们从脑电图(EEG)的角度作了不少研究,但对EEG和脑脊液  相似文献   

4.
作者着重研究发病期间未用神经阻滞药治疗的抑郁症患者ECT全过程的催乳素(PRL)释放。方法:10名受试者,女6例,男4例,平均年龄56.3岁,均符合RDC重性抑郁障碍标准,且无任何严重的躯体疾病。受试前3月内,未接受ECT及神经阻滞药。首次ECT时,5例接受三环抗抑郁药,2例用碳酸锂,1例用水合氯醛、1例用雷尼替丁、1例未用药,整个ECT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不变。硫喷妥钠麻醉后给予琥珀酰胆碱,剂量始终不变。用短暂脉冲式恒定电流ECT仪提供刺激(800mA,5秒),电极放置:3例单侧,7例双侧。以6导便携式EEG仪记录癫癎发作活动。ECT前60分钟插入静脉内导管,并于  相似文献   

5.
虽然 ECT 对抑郁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但这种治疗对脑常有一些持续的影响。由于记忆受损是 ECT 的主要副作用,所以大多数研究力图去鉴定它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目前几乎没有关于病人 ECT 后可能会出现脑形态变化的资料。为此,本文作者采用对照研究,报导 ECT 治疗患者 CT 扫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电休克治疗(ECT)是治疗严重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措施。ECT治疗如何发挥作用呢?由于脑功能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尚未很好了解,所以目前不可能作出有说服力的回答。由于研究人脑功能有困难,我们只得求助于动物实验来寻找ECT对抑郁症患者如何产生治疗效果的答案。我们发现,重复的ECT增高大鼠对摸拟  相似文献   

7.
正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抑郁症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的最佳治疗手段[1]。但研究也发现,虽然ECT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但其疗效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约10%~30%的抑郁症患者对ECT治疗应答欠佳[1]。因此,如何提高以及维持ECT的临床痊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目前抗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中,缺乏客观可靠的生物学指标在治疗前筛选具有ECT疗效敏感倾向的患者,也缺乏客观可靠的指标在治疗早期对ECT可能获得的疗效进行预测。鉴于此,本文从临床特征及生物学指标等两大方面综述ECT抗抑郁疗效的有关影响因素,以期找到ECT抗抑郁疗效佳的预测指标,从而筛选出最适宜做ECT的患者,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了大量抑郁症治疗研究的文章,对抑郁症的几种理论模式、治疗研究的方法学要求以及 ECT、MAOI、TCA、动力心理治疗及认知治疗五种主要疗法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对科研和临床工作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0.
许多年来,ECT 一直用于治疗抗抑郁药无效的伴有帕金森氏病的抑郁症患者,发现不仅可改善患者的抑郁心境同时也使帕金森氏病的运动障碍获得缓解。本文作者报告7例伴有帕金森氏病患者使用 ECT 的情况,比较ECT 对帕金森氏病及情感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磁痉挛治疗     
临床上大约1/3的抑郁症患者经多种规范化药物治疗后仍然无效,即所谓的难治性抑郁症[1].对这部分患者,电痉挛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是大多数人仅有的选择.虽然ECT有效,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患者的使用,特别是认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2-4].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种目前使用日益广泛的脑刺激治疗方法,对部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有效,但其疗效和ECT尚不能相当[5].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以58例右利抑郁症患者为实验组,20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研究ECT对双重听力与记忆的影响。根据病史、现状和治疗,把58例符合DSM-Ⅲ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分为下列4组:未经ECT15例;未经ECT病情已缓解17例;目前正在作(每周三次)非优势侧ECT11例;在6个月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无痉挛电休克(m ECT)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于改善难治性抑郁症住院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64例,按照年龄、性别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评分进行配对,每对患者随机选择进行m ECT治疗或r TMS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后均进行HDRS测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的H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大幅度下降(P0.05),但是m ECT组的减分明显高于r TMS组(t=4.271,P=0.001);r TMS治疗在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上优于m ECT治疗,而m ECT治疗在改善迟缓和绝望感方面更为突出。结论 m ECT治疗和r TMS治疗均可有效缓解难治性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m ECT的即时疗效明显高于r TMS治疗。  相似文献   

14.
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是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磁共振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无创测定活体生化代谢改变的技术,有助于即时了解ECT前后相关脑区的代谢变化。本文将就MRS检测ECT有关生化代谢改变的研究进行综述,以进一步探讨ECT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1984年,Keilholz在世界精神病学联合会议上指出,60~70%的抑郁症患者对一线抗抑郁药物有效,而余下的10~15%则可能对紧接一个疗程的电抽搐治疗(ECT)或其他抗抑郁剂有效,还有约15%的患者对单用药物或紧接ECT治疗无效。由于抑郁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故对一大部分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随着氯氮平广泛使用于临床,它对EEG的影响,也已逐步引起精神科临床的关注,本文将我们所观察的126例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氯氮平前后的EEG对比变化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均选自能配合EEG检查的既往无头颅外伤、高热、中毒、癫痫及昏迷病史,未做过ECT治疗的12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CCMD-Ⅱ,精神分裂症诊断位准。入院时查  相似文献   

17.
妄想性抑郁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药物疗效、对ECT的反应、自杀、生化和CT、遗传、预后等方面讨论妄想性抑郁症与非妄想性抑郁症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电休克(electroconvulsive treatment,ECT)治疗抑郁症患者后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PUBMED、EMBASE等数据库,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3个研究(n=470),Meta结果显示,重复ECT治疗后患者IL-6水平较前下降[随机效应模型,SMD=0.49,95%CI(0.11,0.88)],单次ECT后患者IL-6水平升高[固定效应模型,SMD=-0.58,95%CI(-1.02,-0.15)]。结论 ECT能调节抑郁症患者紊乱的神经免疫功能,单次ECT短期促进炎症,而长期重复ECT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症越来越受到有关学科的重视,科研报道层出不穷。本文对抑郁症脑电生理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一、自发脑电研究研究脑功能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EEG。虽然EEG在方法及结果的解释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它毕竟是一种客观而无伤害的检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抑郁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定义标准众说不一。其中较为苛刻的标准为:应用多种抗抑郁剂联合使用,继之以电休克治疗(ECT),至少2年无效。更为严格的标准为:两个疗程标准的三环抗抑郁剂(TCAs)治疗,一疗程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ECT和一疗程新的杂环类抗抑郁剂治疗无效者。临床所见1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并具有明显的家系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