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鲁红  姚宇翠 《儿科药学》1999,5(2):20-21,24
为了解儿童因药源性疾病入院的现状,对1578例儿科住院人进行了一次回顾性药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1)有23例因药源性疾病入院,占全部儿科住院病地的1.46%;(2)引起药源性疾病的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磺胺类,中药及外用药,药物种类及病例数均以解热镇痛药居首位,其次为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儿童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时期,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理学与成年人存在差异,安全合理用药在儿科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儿童的基本生理病理特点及对药理学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用药的要求与目的。列举了抗生素、激素、解热镇痛药、中成药等临床常用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期望完善儿童药动学参数,保证儿科儿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我院门诊儿科用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临床儿科用药特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的10 000张门诊儿科处方,逐张统计用药种类、抗生素、注射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药数据,采用消耗金额排序法及合理用药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 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种类前五位依次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生素用药前五位依次为头孢唑啉钠、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头孢克肟;抗生素、注射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分别为67.26%、60.32%、41.38%.结论 我院儿科用药能够做到中西药并重,但存在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需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178例药源性疾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基层医院178例药源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源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发展过程,统计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用药情况、过敏史、药源性疾病类型及致病的药物.结果:在178例药源性疾病患者中,男性70例(39.33%)、女性108例(60.67%);年龄分布,60~75岁患者47例,占26.40%,居于首位;68例为自主用药,主要原发性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疼痛、腹泻;有明确的过敏史记录71例,其中有多种药物过敏史19例;药源性疾病类型中,一般药疹占78.65%,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药源性疾病的致病药物主要为抗微生物药物、解热镇痛药物及中药.结论:基层医院药源性疾病的诱发因素很多,主要在于不合理不规范用药,应在临床用药中,采取科学防控措施,加强用药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用药水平,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解热镇痛药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1].因此,本类药物又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但本类药物常用也具有一定毒性作用,尤其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112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型、荨麻疹型为主(69.6%).致敏药物以抗生素类为主,占 76.8%,解热镇痛药占7.1%,抗癫痫药和中药各占5.3%;轻型药疹96例,重型药疹16例.结论抗生素类已成为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7.
唐志凌 《天津药学》2013,25(3):38-39
目的:探讨药物与药疹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13年3月的185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患者潜伏期短于7 d者121例,8~14 d者56例,超过14 d者8例。致敏药物明确的156例患者中:抗生素致敏者81例,其中青霉素类28例,头孢菌素类34例;解热镇痛药致敏者27例;生物制剂致敏者13例;其他药物致敏者35例。因服自拟中药方致敏药物不明者29例。185例药疹患者中,多形红斑型药疹56例,多为青霉素类、头孢类和解热镇痛药所致;荨麻疹型药疹43例,多为青霉素、头孢类和生物制剂所致;湿疹型药疹19例,中药多致。结论:药疹潜伏期多在14 d之内;青霉素类药和解热镇痛药是引起药疹最常见的药物;多形红斑型及荨麻疹型药疹常见,生物制剂、头孢类抗生素及中药导致的药疹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临床儿科用药特点,促进儿科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12月的10000张门诊儿科处方,逐张统计用药种类、抗生素、注射剂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用药数据,采用消耗金额排序法及合理用药指标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按金额排序,儿科用药种类前五位依次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解热镇痛药物;抗生素用药前五位依次为头孢唑啉钠、头孢唑肟钠、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头孢克肟;抗生素、注射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率分别为67.26%、60.32%、41.38%。结论我院儿科用药能够做到中西药并重,但存在抗感染药物不合理应用现象,需加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陆江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2-144
目的分析解热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12月入我院门诊因感冒就诊的120临床资料,收集其在处方中解热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并进行总结和分析镇痛药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结果在54例使用处方药的患者中,使用1种解热镇痛药并配伍用镇咳药或抗菌药的有45例占83%;在66例使用非处方药的患者中,使用1种解热镇痛药并配伍用镇咳药或抗菌药的有27例占41%。结论在使用解热镇痛药时,要首先了解其成分组成,避免同类药重复使用或长期服用,也不能超剂量服用,防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73例药疹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疹与某些致敏药物以及患者发热、肝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查阅1996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病历173例,对致敏药物的种类、疹型及发热、肝肾损害临床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可疑致敏药物23种,其中青霉素类86例(49.7%),解热镇痛药类17例(9.8%),磺胺类15例(8.7%),中成药11例(6.4%).药疹的分型以发疹型最多(48.6%),其次为多形红斑型和荨麻疹型.29.5%的患者入院前合并发热,44.5%的患者合并肝肾损害.结论最易引发药疹的药物为青霉素类,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类、磺胺类及中成药.在诊疗药疹患者时,应重视发热及肝肾损害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物使用与药疹之间的关系,探讨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近5年发生的药疹不良反应和住院药疹病例12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菌药物(77例,占59.69%)、中药类(18例,占13.95%)、解热镇痛药(16例,占12.40%);主要药疹类型为发疹型(40例,占36.03%),其次为荨麻疹型(36例,占32.43%)、固定药疹型(15例,占13.51%);静脉给药是引起药疹的主要途径(91例,占70.54%)。结论:诱发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及解热镇痛药,中药引起药疹的发生率上升较快,加强用药管理和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是防治药疹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Drug use before hospital admission was studied prospectively in 284 consecutive patients admitted to general medical wards in Zimbabwe.Drugs were used by 84% of patients. Self-medication was used by 143 (50%) patients, aspirin (54%) and chloroquine (17%) being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Traditional medicines were used by 55 (19%) patients. Drugs dispensed from orthodox medical sources were taken by 128 (45%) patients. Analgesics (22%), antibiotics (18%), and chloroquine (13%) were the commonest drugs dispensed. Urine screening tests were performed and were positive for aspirin in 37% of cases, chloroquine (33%), and antibiotics (20%).Adverse drug reactions requiring hospital admission occurred in 14 patients (10 orthodox medicines, 4 traditional medicines).Drug use before hospital admission, which is often poorly documented, is a source of potential drug toxicity and may obscure a diagnosis of infective illnes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我院34例药害事件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我院近5年间临床诊断并住院治疗的34例药害事件病历回顾性分析和归类。结果:药害事件中ADR12例,ADE22例;药害事件与年龄、性别无关;药品剂型以注射剂为主(占91.18%),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最多(占29.41%),中成药次之(23.53%);在所有累及的系统-器官中,全身性损害居第1位(占35.29%),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过敏性休克最多(20.59%)。结论:药害事件除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还与药物选择不当,不合理配伍,长期、超剂量用药和溶媒选择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曾永兰  黄兴威  胡勇 《中国药业》2010,19(20):63-64
目的调查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儿科住院、第一诊断为小儿腹泻病的131份归档病历,分别统计患儿住院诊断、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结果使用抗菌药物者130例,应用率达99.24%,共涉及8类20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排序前4位的是喜炎平注射液、美洛西林舒巴坦钠、头孢替安、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单一用药3例,联合用药127例。结论该院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腹泻时存在不合理情况,有待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5.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宾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46+148-146,148
目的: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本院380例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315例,使用率为82.9%,预防性用药占39.37%(124/315),治疗用药占60.63%(191/315);单用、二联、三联、三联以上用药分别占20.95%、40.63%、28.89%、9.52%。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管理和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ADR)的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0~2011年收集上报的25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50例ADR中,男性患者较多(占56.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72.8%);引起ADR的抗感染药物最多(156例,62.4%),以头孢菌素居多(94例,60.26%);ADR涉及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174例,占69.6%)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347例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庭超  李治纲 《中国药房》2010,(30):2865-286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5~2009年收集到的347例抗菌药物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347份ADR报告中共涉及9类抗菌药物,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引发的ADR最多,分别占36.60%(127例)、22.77%(7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所占比例最大,分别占14.70%、12.39%;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有158例(占42.36%);由于不合理用药而导致的ADR有175例,占50.43%,其中,剂量选择错误是主要原因,无感染指征用药、选药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错误均占有一定比例。175例不合理用药导致的ADR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占比例最高,占46.29%。结论:抗菌药物致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警惕可能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诱发的严重ADR,从而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药师干预前的2010年和实施药师干预后的2011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前组7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0%,干预后组6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师干预措施对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具有积极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第二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15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均为单一用药。药品选择: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共涉及7个品种,其中使用频次占比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硫脒(42.0%)、五水头孢唑啉(38.7%)、头孢西丁(8.0%)。预防用药时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所有患者均为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除手术部位感染转为治疗的2例外,其余病例预防用药疗程均没有超过48 h。结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品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等方面总体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我院9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季敏  谢培晨 《中国药房》2009,(23):1812-1814
目的:分析2008年度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及安全。方法:对我院2008年1~12月临床各科呈报的ADR病例,按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进行描述、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分级、汇总及统计。结果:90例ADR监测报告中,涉及药品50种,由抗菌药物引起的疑似ADR最为常见,共48例(占53.33%);由降压药、抗心绞痛药引起的疑似ADR其次,有11例(占12.22%);再者是由中药制剂引起的疑似ADR,有6例(占6.67%);由静脉滴注引起的疑似ADR也是所有给药途径中最为多见的,有72例(占80.00%);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多见,有38例(占42.22%)。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所引起的ADR相对较多,应正确合理使用,并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