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CHD患者,其中伴肺动脉高压(PH)43例,轻度PH25例,中度PH9例,重度PH9例,肺动脉压正常组(非PH组)18例,及16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义。结果:(1)CHD伴PH患者血清ET-1浓度较非PH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血浆ET-1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2)39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血浆ET-1浓度与房间隔缺损大小呈正相关,结论:CHD伴PH及肺血流量增加时,可导致血浆ET-1浓度升高,ET-1可能能促进先心病PH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分析各种因素对ET-1浓度的影响,探讨CHD患儿血浆ET-1水平变化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对照组:30例。观察组:97例CHD患儿,其中肺充血组69例,肺缺血组28例,肺充血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PH)50例,不伴PH19例。用放免法直接测定每例静脉血中ET-1含量。①左向右分流的CDH患儿血浆ET-1浓度明显增加,达正常对照约2.5倍,在PH形成之前ET-1浓度已经升高,达正常对照约1.5倍;②PH病人ET-1含量增高且随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增高;③心脏扩大对血浆ET-1浓度无影响;④前列腺素E1(20-40ng.kg^-1.min^-1)可降低肺高压患儿血浆ET-1水平。结论:肺血流量增加是ET-1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ET-1可引起肺高压,肺高压可促进ET-1的产生,PGE1可延缓PH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缺氧必肺动脉高压发生中的作用及白花前胡提取物(QF-8)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右心漂浮导管法和放射免疫法同步检测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口服QF-8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和体静脉、肺动脉及体动脉血浆ET-1水平。结果:COPD患者体静脉ET-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静脉(P<0.01)、自身肺动脉(P<0.05)及自身体动脉(P<0.01)血浆ET-1水平,且血浆(包括体静脉、肺动脉及体动脉)ET-1水平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肺血管阻力指数(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PVRI)呈显著正相关。口服QF-8后,肺动脉压力和PVRI明显下降,同时血浆ET-1水平亦呈不同程度下降,其下降幅度依次为体静脉(25%)>肺动脉(21%)>体动脉(10%),与血浆ET-1水平升高顺序一致。结论:ET-1的合成或分泌功能异常可能参与了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QF-8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与抑制ET-1成或分泌的某些环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血浆内皮素-1(ET-1)的浓度与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关系。42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术病例,围术期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F-1。结果: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而主动脉血样ET-1略高于肺动脉血样中ET-1。肺动脉高压组术前ET-1明显高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P<0.01)。逐步回归发现ET-1与肺循环流量和脉动脉压力呈线性相关。动态观察发现体外循环结束时ET-1较转流前升高,术后24h则降至低于术前水平。结论:结果表明在小儿室间隔缺损中ET-1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长期氧疗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物高压大鼠肺动脉压,肺血管重构及血浆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4组:正常对照组(NC),慢性低氧4w后伴高二氧化碳2w组(HH),HH后吸空气3w组(HC)与HH后氧疗3w组(HO)。观察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空间隔重量比(RV/LV+S),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及肺细小动脉显微结构变化。结果:(1)mPAP,RV/V S及血浆ET-1浓度:HO组比HC组明显降低(P<0.01)。(2)mPAP与血浆ET-1呈良好的相关性。(3)光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明显狭窄,HO组肺细小动脉内弹力板扭曲明显减轻,中膜平滑肌层变薄,管壁较均匀一致。结论:长期氧疗可明显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血浆ET-1的浓度及肺动脉压,减轻肺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与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以及吸入NO和吸入氧的治疗效果,进行了本项研究。方法:实验时将动物(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组Ⅰ)、缺氧组(组Ⅱ)、缺氧+吸氧组(组Ⅲ)、缺氧+NO吸入组(组Ⅳ)和缺氧+NO吸入+氧吸入组(组Ⅴ)。结果:组Ⅱ与组Ⅰ比较平均肺动脉压(mPAP)明显增高,氧分压(PO2)、血浆NO明显降低,血浆ET-1明显增高。析因分析处理间P<0.01,交互影响P<0.01,表明吸入NO同时吸氧有交互影响。结论:NO与ET-1参与了慢性缺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吸入NO同时吸氧能显著降低慢性缺氧性脉动脉高压,增强肺氧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 )伴肺动脉高压 (PH)患儿手术前后血浆内皮素 1(ET 1)和血清一氧化氮 (NO)的浓度变化。方法 :31例先心患儿分为中重度PH组 (10例 )、轻度PH组 (11例 )和无PH组(10例 ) ,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术前、术后即刻、术后 4h、2 4h血浆ET 1及血清NO浓度。另选取无心肺疾患的普通住院患儿 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前先心伴PH患儿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先心无PH者 (P <0 .0 1) ,而血清NO浓度明显低于先心无PH者 (P <0 .0 5 ) ;先心患儿术前血浆ET 1浓度与血清NO水平呈负相关 (r=- 0 .4 5 1,P <0 .0 5 )。先心患儿术后血浆ET 1明显升高 ,术后 4h最明显 ,术后 2 4h已缓慢下降 ;NO水平则于手术后下降 ,尤其以术后 4h下降最为显著 ,术后 2 4h ,则有所回升 ,以无PH恢复最快。结论 :ET/NO失衡可能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室间隔缺损(VSD)并发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H)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前后血浆心钠素(ANP)含量的变化。方法:对50例VSD患儿,其中并发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组)36例(轻度肺动脉高压17例,中度肺动脉高压12例,重度肺动脉高压7例);肺动脉压正常(非肺动脉高压组)14例,及30例1.5~14岁的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体外循环手术前、术后1、2、3、5d血浆ANP浓度。结果:1VSD伴轻、中、重度PH患儿血浆ANP表达水平均高于VSD不伴PH组及对照组;血浆ANP浓度随肺动脉高压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与肺动脉收缩压呈正相关;2VSD伴轻、中、重度PH患儿术后第5天其血浆ANP表达均有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VSD伴肺血流量增加及肺动脉高压时,显示血浆ANP浓度升高,并可做为患儿手术效果评价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1(ET-1)在先天性心脏病(COH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75例左向右分流型COHD患儿分为三组:其中无肺动脉高压组25例;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5例,正常对照组25例。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NO和ET-1含量,计算NO/ET—1比值。结果CHD组血浆ET-1水平(46.18±2.541pg/ml)高于对照组(25.75±3.87pg/ml),P〈0.005;血清NO浓度(23.82±6.46μg/ml)低于对照组(37.27±2.47μg/ml),P〈0.001;NO/ET—1的比值(0.68±0.39)明显低于对照组(1.18±2.80),P〈0.001。CHD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的NO浓度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无肺动脉高压组(P〈0.001),肺动脉压力的程度和NO/ET—1的浓度呈负相关(r=-0.813,P〈0.001)。结论COHD患者血浆ET—1浓度的升高和NO浓度的降低及NO/ET-1比值降低,在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内皮素(ET)是迄今发现最强的内源性缩血管物质,并能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增殖。心房钠尿肽(ANP)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等作用。这两种血管活性多肽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相互抬抗。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血浆、心肌组织ET及ANP水平,并观察两者之间变化关系,为研究肺动脉高压提供依据。1材料和方法1.1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制备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150~300g,由第二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12只,置于低压舱中,舱内预先给予碱石灰(60g/d),抽真空,海拔上升速…  相似文献   

11.
对67例临床和CT确诊新生儿颅内出血(ICH)的患儿进行了2~4年的随访观察,并定期进行体格发育检查和智能测定。结果显示,硬膜下出血的患儿预后最好,蛛网膜下腔出血者次之.脑室内出血预后最差。生后5分钟Apgar评分小于6分,且持续低分者神经系统预后差.就颅内出血部位、出血诱因对ICH远期预后影响的意义和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非肺动脉高压组23例)。肺动脉高压组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右心室和股动脉;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肺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非肺动脉高压组23例)。肺动脉高压组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右心室和股动脉;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肺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分析各种因素对ET-1浓度的影响,探讨CHD患儿血浆ET-1水平变化的机制和意义。方法对照组30例。观察组97例CHD患儿,其中肺充血组69例,肺缺血组28例;肺充血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PH)50例,不伴PHl9例。用放免法直接测定每例静脉血中ET-1含量。结果①左向右分流的CHD患儿血浆ET-1浓度明显增加,达正常对照约2.5倍,在PH形成之前ET-1浓度已经升高,达正常对照约1.5倍;②PH病人ET-l含量增高且随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增高;③心脏扩大对血浆ET-1浓度无影响;④前列腺素E1(20~40ng·kg-1.min-1)可降低肺高压患儿血浆ET-1水平。结论肺血流量增加是ET-1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ET-1可引起肺高压,肺高压可促进ET-1的产生,PGE1可延缓PH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伴肺动脉高压(PH)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有左向右分流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42例(患者组);左向右分流无肺动脉高压的患儿26例(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20例(健康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法检测样品中ET-1和NO2 /NO3 含量。结果患者组ET-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和健康组(P<0.001),对照组和健康组无明显差异(P>0.05);NO2 /NO3 含量明显低于健康组(P<0.001)和对照组(P<0.001),对照组明显高于健康组(P<0.001)。结论具有左向右分流伴肺动脉高压的CHD患儿血中ET-1含量明显增高和NO2 /NO3 含量明显减低,两者的测定对治疗和疗效观察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各30例。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组(下简称肺心加重组)血浆ET及A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及P<0.05),且ET水平与ANP及PaCO2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而与P3O;及pN呈负相关(r=-0.95P<0.01;r=-0.53P<0.05);肺癌组ET,ANP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ET与ANP呈正相关(r=0.79P<0.01)。此结果提示在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形成和发展、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ANP分泌调控中,内皮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缺氧和高碳醚血症可能是ET合成、分泌的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 ,对 2 2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高压组 )及 16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患者 (无肺高压组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发现 :两者体外循环心内手术围术期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无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迅速下降并于手术后 6h恢复至术前水平 ;肺高压组术后血浆内皮素水平下降缓慢 ,术后 48h尚未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0在先天性以及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分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镀铜匐还原法检测了29例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中不同部位(右房RA、肺动脉主干PA和右上肺静脉PV)ET尝试和反映NO水平的NO2^-/NO3^-尝试。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脉高压10例,中、重度肺动脉高压9例,无肺动脉高压10例。结果:各部位(RA、PA、PV)ET浓度:在肺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41-44+48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1年内患者肺动脉高压(PH)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4年1月3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我院符合要求腹膜透析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实验室及超声心动图检验检查结果,将肺动脉压35 mmHg诊断为PH,统计分析PH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结果 111例腹膜透析患者中PH发生率为20.72%,PH组患者存在显著的高收缩压、高iPTH,左房、右室及右室内径增加,且合并心衰比例也增高,而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则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收缩压及增加的右室内径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PH在早期腹膜透析患者中有较高发病率,收缩压控制不良和右室内径增加是影响PH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观察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血产乐内皮素、心房钠尿肽含量改变并探讨其机理。复制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有高压模型,采用免疫测定法观察其血浆、心肌组织ET和ANP含量。结论肺动脉高压时,ET与ANP的合成及释放增加,两者作用相互对抗,为临床诊断及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