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入组, 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剂量10~20 mg/d,阿米替林组治疗剂量100~300 mg/d,采用HAMD、TESS量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2、4、6周末评定比较. 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不良反应艾司西酞普兰以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为主,阿米替林以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头昏、无力及心电图异常为主.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傅春恋  李雪晶  郭轶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2):1457+1491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住院及门诊患者80例,分成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分别以HAMD、TESS评定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艾司西酞普兰抗抑郁作用快,其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副作用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起效快、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3.
李宝琴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934-2935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其它时点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TE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与阿米替林疗效相当,但西酞普兰起效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采用HAMD、TESS量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4、8周进行评定。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艾司西酞普兰组起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少。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与治疗1周、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末,研究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对照组分别为70.6%、82.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两组治疗1周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1周、2周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其他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8周末副反应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t=2.935,P0.01),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较阿米替林起效更快,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9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8周采用4级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抗抑郁的疗效相似(P〉0.05),抗焦虑效果优于阿米替林,而且不良反应更轻(P〈0.05)。结论:西酞普兰是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新型抗抑郁药,适合对老年抑郁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陆淑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89-489,492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其中治疗后1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2~6周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西酞普兰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将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刘桃芳  蔡效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233-1234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30例)和阿米替林组(30例),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周末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HAM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在治疗后2、4、6、8周末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时两组TESS评分西酞普兰组显著低于阿米替林组。结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对抑郁症均有效,但西酞普兰安全,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差异。方法:用Meta分析方法对6项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和综合显著性检验。结果:西酞普兰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提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前后症状学变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效应极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在第2周末和治疗结束后的组间比较,提示西酞普兰起效快,两组疗效相仿。结论: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的疗效相仿,但起效快。  相似文献   

10.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和阿米替林组,治疗8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厦不起反应。结果2组疗效相仿(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阿米替林组(P〈0.0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并富马酸喹硫平治疗伴有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艾司西酞普兰并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总疗程6周。应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研究组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T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喹硫平治疗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急性期伴躯体化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度洛西汀治疗35例为研究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5例为对照组,疗程8周。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症状严重程度,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用TE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第8周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79%、53.1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艾司西酞普兰比较,度洛西汀治疗伴躯体化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更为确切,起效较快,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糜烂型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合并单纯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使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cale HADS)对NERD地者进行心理测评,对合并单纯抑郁症状患者按轻度、中度、重度分层随机分为常规组、治疗组、对照组三组,每组90例。常规组:奥美拉唑20mg,2次/d,西沙比利10mg.3次/d,口服;治疗组90例,给予阿米替林12.5mg,3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西沙比利10mg,3次/d,口服;对照组90例,安慰剂,半片,3次/d,奥美拉唑20mg,2次/d。西沙比利10mg,3次/d,口服。疗程为8周,并于治疗后2、4、6、8周观察反酸、烧心、反胃、胸骨后疼痛及抑郁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8周后,精神、躯体症状均显著改善,与常规组有显著差异(P〈0.01),相互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合并有单纯抑郁症状的NERD患者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辅助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且好转后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住院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78例)给予抗精神病药加抗抑郁药(西酞普兰20mg/d)治疗;对照组(77例)单给抗精神病药治疗;两组于入组时、2周末、4周末分别评定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安全性,然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SDS和SA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有辅助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儿童期虐待对新兵自杀意念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对南京军区某部505名入伍新兵进行儿童受虐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自杀意念量表和贝克绝望量表评定.结果 ①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自杀意念和绝望程度得分[(5.56±4.58)分、(5.93±3.01)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2.11±2.79)分、(3.1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积极应对得分[(18.98±6.16)分]明显低于无虐待的新兵[(23.27±7.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消极应对得分[(9.27±5.04)分]明显高于无虐待的新兵[(6.93±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儿童期经历虐待的新兵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依次(69.38±10.43)分、(20.16±3.97)分、(25.73±3.68)分、(22.82±5.52)分]均明显低于无虐待组的新兵[依次(75.55±9.67)分、(23.25±2.50)分、(27.56±3.51)分、(24.67±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儿童期虐待与自杀意念、绝望程度、消极应对正相关(r=0.379,0.402,0.228),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儿童期虐待与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负相关(r=-0.285,-0.302),相关均达到显著性(P<0.01).结论 儿童期遭受虐待的新兵有更明显的自杀意念;儿童期虐待导致不良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是产生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组(研究组,n=25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n=25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2、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评定疗效;治疗中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第8周两组患者HAMD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4周末,研究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第4周末时,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女性首发抑郁症早期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7.
张伟 《当代医学》2013,(36):66-67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4月-2012年5月收治的115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他们分别采用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n=58)和艾司西酞普兰(对照组,n=57)治疗。结果治疗后第2(21.25±3.45)、4(14.57±2.74)、6(10.71±2.26)、8(7.63±1.04)周末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32.83±5.25);(17.33±3.45);(13.21±3.12);(9.94±1.84)](P〈0.05),并且观察组疗效都显著优于对照组(t=10.254,P=0.029;t=10.781,P=0.027;t=9.024,P=0.021;t=9.563, P=0.014)。结论奥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确切,起效快,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周国庆 《中外医疗》2014,(32):18-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短期疗效临床观察。方法 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实验组)40例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对照组)40例,疗程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2周以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以后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及HAMD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苯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卒中后抑郁比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对85名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42例)给予利培酮合并艾司西酞普兰(10 mg/d)治疗;对照组(43例)单予利培酮治疗;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PANSS量表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进行症状及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的HAMD和PANSS总分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2周末和4周末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能较快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陈巧平 《中原医刊》2011,(22):18-19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社交焦虑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社交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每组24例,治疗8周,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采用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来评定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来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有效率为87.5%,舍曲林组为83.3%,两药疗效相近。LSAS、HAMA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起效时间快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社交焦虑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