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青岛中心(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负性情绪变化。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为96. 6%,高于对照组的62. 7%;研究组患者导管移位或脱出、感染、穿刺点渗液和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均提升,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术后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对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在白血病患儿化疗间歇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中的应用,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1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56例接受延伸护理服务(包括:成立延伸护理服务小组、实施PICC远程同步维护、置管及维护档案、建立护患微信群进行答疑解惑和电话随访);比较2组患儿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2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化疗间歇期PICC导管并发症(导管脱出、导管堵塞、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穿刺点渗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服务可减少PICC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4)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PICC,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渗血量、操作时间、保留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渗血量减少,操作时间及保留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升高,疼痛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肢体肿胀、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
<正>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PICC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导管留置时间长等特点而在肿瘤科化疗中广泛应用[1],避免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局部疼痛与局部组织坏死,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路,是中心静脉导管中唯一可由护士完成的穿刺操作[2]。尽管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途径之一 ,反复多次的静脉给药可使血管内膜损伤 ,弹性下降 ,管径缩小 ,严重者可影响下一疗程治疗。而许多化疗药物常导致静脉炎 ,若渗漏皮下又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我们自 2 0 0 2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对4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 ,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lnsertedcentralcatheter ,PICC )注入化疗药物 ,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患者均经细胞学和 (或 )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 ,按美国癌症 (AJCC)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分期 ,均属Ⅲ~Ⅳ期 ,有… 相似文献
7.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创伤小、适应证广和操作简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可以满足肿瘤患者长期静脉化疗的需求[1]。但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会引起并发症,迫使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就PICC管路安全维护模式构建的实施和PICC置 相似文献
8.
吕伟华陈明雅张彩霞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6):747-749
目的探讨慢性病自我管理(CDSMP)对恶性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188例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按患者化疗时间顺序,分为CDSMP组和对照组,每组94例。CDSMP组患者实施CDSMP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PICC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化疗结束且PICC拔管前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CDSMP组患者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疾病自我管理行为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DSMP模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的健康状况、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疾病自我管理行为,且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1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根据PICC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疾病不确定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32.1%,护理满意度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9.32±0.02)分,高于对照组的(7.34±0.44)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为(63.07±9.72)分,低于对照组的(72.65±8.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PICC化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中不良情况发生率、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的总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优缺点。方法 观察34例PICC插管和30例颈内静脉插管的插管成功率、穿刺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液体流速和穿刺并发症。结果 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较,发现PICC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较高,为88.2%(P〈0.05),穿刺时间较短,平均操作时间为13.38±5分钟(P〈0.01),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平均128天(P〈0.01)。PICC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堵塞、周围静脉炎和导管相关感染,颈内静脉导管的主要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感染和误入动脉。结论 PICC和颈内静脉插管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与颈内静脉插管相比,PICC是一种较为安全、易于掌握的插管方法,对于长期化疗或静脉输液的病人,应首选PICC插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场景健康教育平台在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间湖北省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项目及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微场景健康教育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为2.9%,低于对照组的1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5,P<0.05)。结论微场景健康教育平台能降低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溶栓、抗凝等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34例恶性肿瘤并发的DVT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4例创伤或手术后并发的DVT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溶栓、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再通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有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疗法对恶性肿瘤并发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14.
牛悦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0):1163-1165
目的探讨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ICC)置管术对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6例老年晚期肿瘤PICC置管术化疗患者,按照置管静脉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置管静脉为上臂静脉,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肘部静脉,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平均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3,P=0.09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意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7%(2/43)和2.3%(1/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3%(10/43)和14.O%(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6.198、3.888,P=0.013、0.048);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率为95.3%(41/4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5%(χ^2=15.200,P=0.000);年龄、治疗效果、疾病分期是影响PICC置管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PICC置管术提高了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年龄〈70岁、治疗效果良好、疾病程度较轻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饮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化疗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给予化疗饮食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化疗引起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心静脉置管(CVC)伴发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的2 102例肿瘤患者进行统计并分析其感染的多种相关因素。结果:总感染率为2.19%,其中局部感染1.57%,血液感染0.05%,可疑血液感染0.57%,局部感染合并可疑血液感染0.24%。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有:性别、病种、操作场所、操作顺利程度、置管部位、导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敷贴过敏及合并症,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操作顺利程度、留置时间及敷贴过敏。结论:CVC伴发感染的相关因素可以预见,只要主动预防,可降低感染率,即使肿瘤患者经锁骨下CVC,其感染率也不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93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恶性肿瘤化疗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组织损害和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既可以避免或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2例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中,滑膜肉瘤9例,横纹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5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恶性黄色肉芽肿1例。其中股部9例,臀部4例,膝部、足跟部各3例,小腿外侧、腕部、足背部各1例。1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术后采用CVADIC方案行化疗,16例行放疗。结果 19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的随访,2例复发,2例死亡(1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肿瘤切除彻底是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前提;放疗可以改善局部控制率;CVADIC方案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可行方案;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应选择操作简单、就近取材、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