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星形细胞肿瘤CTP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53例脑肿瘤患者,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为星形细胞肿瘤者纳入研究对象。CTP采用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灌注扫描,在AW4.2P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测定肿瘤最大灌注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的CBF、CBV、MTT及PS值。手术获取脑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级和MVD测定。结果高、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的CBF、CBV、PS和MVD值均显著高于相对应正常侧脑组织(P<0.01),而MT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GBM组的CBF、CBV、PS及MVD值均显著高于LGA组(P<0.01),而MT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星形细胞肿瘤CTP参数CBF、CBV、PS与MVD均有显著线性正相关(r=0.819,0.862,0.776,P<0.01),以CBV值最强,而MTT与MVD无相关性(r=-0.320, P>0.05)。结论CTP参数CBF、CBV及PS值对星形细胞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价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CT灌注成像胶质瘤患者诊断及分型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选择在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胶质瘤患者88例,包括低分型胶质瘤(低分型组)48例和高分型胶质瘤(高分型组)40例.两组都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诊断分析,同时进行VEGF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CT常规成像显示瘤体形态不规则,低分型组多表现为不规则片状强化和轻度水肿,高分型组多表现为环形强化,水肿呈现指压状.高分型组的CBF、CBV、MTT与PS值都明显高于低分型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型组的VEGF阳性率为92.5%,而低分型组为58.3%,高分型组明显高于低分型组(P<0.05).Spearman分析发现胶质瘤CT对CBV、CBF、MTT灌注和PS值、VEGF阳性表达间有着明显的关系(r=0.563,0.622,0.582,0.602,P均<0.05).结论:可以通过CT灌注成像判断胶质瘤分型,也能对肿瘤血供及血管情况情况进行判断,从而有利于预测患者预后,指导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对脑胶质瘤患者的分级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80例脑胶质瘤患者,经手术与病理学证实的高级别与低级别患者各40例,对比分析高低级别患者术前磁共振PWI和DTI的检查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诊断阀值、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脑胶质瘤瘤体、瘤周及正常区间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量(r CBV)量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瘤体的相对ADC(r ADC)、相对r CBF(rr CBF)、相对r CBV(rr CBV)量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瘤体ADC、rr CBF、rr CBV的AUC值均>0.9,且敏感度与特异度都很高。结论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r CBF及rr CBV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的过程中,脑胶质瘤瘤体的ADC、r CBF及r CBV可以作为理想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傅岩  徐志锋 《现代肿瘤医学》2018,(21):3455-3458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取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脑部肿瘤患者43例,均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将获得的数据、图像采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进行处理,获得患者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43例患者最终经CT灌注成像检查得到确诊,患者中,28例胶质瘤(占65.12%)、11例脑膜瘤(占25.58%)、2例转移瘤(占4.65%)、2例其他(占4.65%);脑部CT灌注成像中转移瘤病灶处、健侧CBF值,高于胶质瘤、脑膜瘤及其他(P<0.05);脑膜瘤病灶处、健侧CBF值,高于胶质瘤(P<0.05);脑部肿瘤中转移瘤病灶处、健侧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胶质瘤、脑膜瘤(P<0.05);脑膜瘤病灶处、健侧血容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高于胶质瘤(P<0.05)。结论:脑部肿瘤患者采用CT灌注成像诊断能了解脑肿瘤部位血流状态、肿瘤血管功能,指导临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胶质瘤术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胶质瘤术后患者行CT灌注成像,测量术后复发残留病变、术后未复发残留病变及脑组织正常区域的CT灌注参数值,包括脑血容量(CBV)、脑血管表面通透性(PS),以及其各相对参数值(rCBV、rPS).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独立样本: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复发残留组16例中,CBV值12例升高,4例接近正常值,PS值均升高.rCBV值>2.6者10例中,最大rCBV值为4.01,平均rCBV值为2.67,平均rPS值为6.32.未复发残留组16例中,CBV值7例接近正常值,2例升高,7例降低;PS值11例接近正常,3例降低,2例升高;rCBV值均<2.6,最大值为2.14,平均rCBV值为0.99,平均rPS值为1.42.复发残留组分别与未复发残留组和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T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复发残留组与脑组织正常区域比较,CT灌注参数值差异均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残留组与未复发残留组rCBV差异及rP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灌注成像在确定胶质瘤术后是复发、残留还是未复发或残留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及MRI弥散张量成像对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145例脑胶质瘤手术后放疗患者,所有患者放疗3~6个月后行PET/CT及MRI弥散张量成像复查。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PET/CT指标及MRI弥散张量成像指标,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结果脑胶质瘤复发患者标准摄取值(SUV)、病灶正常组织比(L/N)、局部脑血容量(r CBV)、局部脑血流量(r CBF)、胆碱/肌酸比值(Cho/Cr)及Cho/N-乙酰天门冬氨酸比值(Cho/NAA)均高于放射性脑损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SUV、L/N、r CBV、r CBF、Cho/Cr及Cho/NAA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74、0. 828、0. 952、0. 928、0. 853及0. 905; r 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AUC高于L/N和Cho/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r CBV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最佳截点为1. 458,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 8%和94. 1%。结论脑胶质瘤复发患者SUV、L/N、r CBV、r CBF、Cho/Cr及Cho/NAA等指标明显升高,高于放射性脑损伤患者,MRI弥散张量成像指标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优于PET/CT,尤其是r CBV指标,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部分颅脑肿瘤和瘤样病变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和瘤样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患者中,脑内肿瘤38例,其中胶质瘤29例(低级组12例,高级组17例),室管膜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髓母细胞瘤1例,转移瘤2例,畸胎瘤和淋巴瘤各1例;脑外肿瘤8例,其中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2例,生殖细胞瘤1例;非肿瘤性病变1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2例,结核瘤1例,脉络丛增生1例。采用GElightspeed 16 slice多层螺旋CT机,行头部横断面平扫确定病灶中心层面,采用电影模式5-10 mm/2~4层,120 kV,180 mA,使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50~70 ml(300 mgI/ml),速率3~5 ml/s,延迟7 s,数据采集50 s。研究数据采用Perfusion(GE)软件包(去卷积算法)处理。结果胶质瘤高级组肿瘤的T-D曲线多呈尖蜂状,低级组则较平滑;脑膜瘤灌注曲线为速升缓降型,有较长的高位平台期。各级胶质瘤平均脑血液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其中PS值相对值最显著,在伪彩图上可以确定肿瘤的边界,特别是合并出血时,具有独特价值。脑膜瘤的CBF低于胶质瘤高级组,其他灌注值与胶质瘤高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灌注具有多样性,MTT的大幅延长、灌注曲线的多样性及0灌注区的出现,是其区别于其他肿瘤的特征。生殖细胞瘤和松果体区畸胎瘤CBF和CBV相对较低,而PS显著增高,灌注曲线呈快速上升后继续缓慢上扬。神经鞘瘤的灌注特征符合病理学表现,炎性病变的灌注表现不具特征性。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组织学特征及血液动力学改变,为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肿瘤和瘤样病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128 层螺旋CT 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6 例脑肿瘤患者的全脑CT 灌注成像资料。采用西门子128 层螺旋CT 行全脑CT 灌注成像,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时间-密度曲线(TDC) ,观测脑肿瘤和对侧脑组织的血流量(CBF)、血容量(CBV)、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借助三点分级法评价单纯轴位图像与多维全脑灌注图像之间的差异,并对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t=-11.852,P=0.000) ,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不同种类脑肿瘤TDC 具有各自不同特征,高级别胶质瘤TDC呈速升速降型,脑膜瘤与转移瘤均呈速升缓降型,有助于其鉴别诊断。统计学分析显示,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组织之间CBF、CBv 及PS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脑肿瘤之间CBF、TTP 和PS 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 层螺旋CT 灌注成像结合CT 增强可用于全面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有利于脑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时间一密度曲线和灌注参数可用于量化分析和鉴定脑肿瘤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计算机体层摄影(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断的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经手术经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80例,入院后均行CT灌注扫描和颅脑MRI扫描。结果CT表现多为圆形、类圆形,实质块影多,肿瘤区与健侧对称脑组织区的脑血流量图(CBF)、脑血容量图(CBV)与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图(MT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脑肿瘤组织在灌注伪彩功能图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现。MRI多表现为发散与弥漫性高信号。结论CT和MRI在颅脑肿瘤的诊断应用均有较好效果,其中CT灌注扫描技术能提供更加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指标,可成为颅脑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28层CT灌注成像与MRI序列联合评估胶质瘤术前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胶质瘤术前MRI图像和CT灌注图像,分别研究MRI的序列敏感加权成像(SW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CT灌注图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率,对比分析MRI序列与联合评估对胶质瘤术前分级的准确率.结果 SWI对高级别胶质瘤出血和钙化的发现率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和Ⅲ级与Ⅳ级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Ⅰ级与Ⅱ级胶质瘤之间和Ⅲ级与Ⅳ级胶质瘤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低级别(Ⅰ和Ⅱ级)胶质瘤术前分级,MRI联合CT灌注成像评估的准确率高于单纯MRI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联合CT灌注成像对胶质瘤术前分级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CT与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肝细胞肝癌(HCC)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肿瘤局灶复发或残存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结节型HCC患者共38个病灶,TACE介入后22天-11个月分别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MRLAVA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平均间隔9天(1~21天)。2位影像诊断医师分别读片,评价肿瘤复发或残存。所有病灶经血管造影、碘油CT、随诊等方法证实。通过计算2种诊断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z),比较两者诊断的准确性,并评价CT及MR诊断的敏感性差异。结果38个病灶中24个有肿瘤复发或存活,Az值分别为0.948±0.035和0.762±0.074(P〈0.05),MRLAVA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CT扫描。根据诊断复发的评分标准,MRLAVA诊断存活肿瘤组织的敏感性为87.5%(21/24),CT的敏感性为45.8%(11/24),MRLAVA多期增强扫描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增强扫描(P〈0.05)。结论在评估肝细胞肝癌TACE治疗后肿瘤残存或复发方面,MR多期增强扫描优于CT增强扫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同步放化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78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序贯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4%(29/39),对照组患者为51.3%(20/3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64.1%和74.4%,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2年生存率,抑制了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有助于患者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后同步放化疗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间收治的72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均于外院接受脑胶质瘤手术后于我院接受放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热及血常规变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癫痫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肿瘤残余体积均显著降低,观察组肿瘤缩小率为73.9%,对照组为4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52.8%和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后同步放化疗可使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期得到有效改善,全身不良反应可耐受,有利于患者长期治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显像及CT灌注扫描显示乳腺癌代谢、血流特点的价值。方法32例未治疗的乳腺肿块患者,分别行PET-CT检查和CT强化扫描。所有病灶在10d内经手术切除或活检行病理组织学检查。18F-FDGPET-CT显像经半量化分析,用灌注3软件包处理CT灌注扫描图像,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的^18F-FDG标准摄取值(SU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中心和周边的^18F-FDG的SUV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的摄取与乳腺癌病理类型和分级有关。CT灌注扫描显示血流(BF)、血量(BV)和表面渗透(Ps)在乳腺癌和正常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0650,P〈0.0001;t=2.7691,P=0.0115;T^+=253.0000,T-=0.0000,P〈0.0001),乳腺肿瘤周边区和中心区BF、BV和PS灌注值平均差也具有统计学意义(t=8.0158,P〈0.0001;t=2.2434,P=0.0179;t=3.4857,P=0.0022)。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及CT灌注扫描可以很好的显示乳腺癌的代谢和血流灌注特征,从而间接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对乳腺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脑灌注扫描是一种新兴的检查技术。它通过产生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图,对脑灌注进行快速定性及定量评估,在脑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治疗以及评价预后等方面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目前对该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脑 CT 灌注成像对颅内肿瘤病变的诊断作用,以期为临床颅内肿瘤病变的诊疗提供借鉴。方法:以我院2009年6月-2011年12月治疗的确诊为颅内肿瘤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后对患者行全脑 CT 灌注成像扫描,获得并分析扫描图像中脑组织的多维全脑灌注图像、CT 血管成像,计算并分析全脑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参数、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通过灌注分析软件获得并分析时间-密度曲线(TDC)。结果:共纳入患者63例,在所有病例中,多维全脑灌注图像平均视觉评价分数明显高于单纯轴向灌注图(t =-11.852,P =0.000),且对病变定位更为精确。CTA 图中63例患者中,有36例肿瘤发现供血大动脉,23例肿瘤有引流静脉,29例大动脉受压,15例大动脉被肿瘤包裹,17例静脉窦受压。统计分析示,全脑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 CBF、PS 等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全脑 CT 灌注成像图像的病变实质部分和正常脑组织的 TTP、MTT、CBV 等灌注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种类颅内肿瘤 TDC 比较,高级别胶质瘤速升速降,脑膜瘤与转移瘤速升缓降型。结论:全脑 CT 灌注成像图像不仅可以实现对邻近大血管颅内肿瘤的全面评价,有利于颅内肿瘤的术前整体评估和精确定位。对颅内肿瘤的诊断及评价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及颅内肿瘤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后放射治疗对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进行术后放射治疗+化疗与单纯化疗。结果观察组中T3N0M0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显著优于对照组T3N0M0患者(P<0.05)。两组患者(除T3N0M0患者外)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局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局部复发,对T3N0M0患者的预后、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