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构建临床护理岗位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并评价其成效。方法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的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及方法,制定各层级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考核标准。结果临床护理岗位的N1级、N2级、N3级、N4级和CNS级护士对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满意度均分为4.02~4.37;培训后操作考核、理论测试、临床工作表现评分均在85分以上,岗位胜任能力达标率为97.51%~100%。结论分层培训管理模式得到了各层级护士认可,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提升临床护士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护士岗位管理的基础上,探讨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的效果。方法将全院1 012名护士根据护理工作性质设护理管理岗、医技护理岗、教学岗及临床护理岗,再将后两者分为N1~N4级;根据岗位及各层级护士实际情况进行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分层考核,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联合培训后全院护士考核合格率达92.3%,考核成绩(67.30±10.41)~(83.83±7.13)分,显著高于联合培训前(P0.01);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P0.01),护士科研能力相应提高。结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可满足不同层级护士需求,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培养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法按照护士岗位管理方案,对l212名护士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匹配的分层培训和考核。结果培训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护理科研能力及综合保障能力提高。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军队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提升各层级护士的综合素质,能更好地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护士岗位胜任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培养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方法按照护士岗位管理方案,对1 212名护士进行与岗位胜任力相匹配的分层培训和考核。结果培训后护士岗位胜任力、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护理科研能力及综合保障能力提高。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军队医院护士分层培训,有助于提升各层级护士的综合素质,能更好地适应责任制整体护理和军事护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眼科护士进行基于岗位的分层培训,促进护士专业发展。方法建立护士职级标准,制定各职级相对应的核心能力要求,对不同职级、不同亚专业岗位护士进行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分层次培训。结果 2%的护士核心能力达到N4级,8%达到N3级,40%达到N2级,38%达到N1级,12%处于N0级;目前医院已开展白内障、青光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护理专科门诊。结论对眼科专业护士进行岗位核心能力的分层培训,满足现代眼科学对眼科护理的要求,满足患者对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促进护士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方法,为规范新护士岗位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将2011年的76名新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新护士带教方法进行理论授课、操作考核、临床跟班;2012年的102名新护士设为实验组,采用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方法,即成立研究小组,制定培训方案,实行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准入考核、上岗跟踪等系列培训管理模块。结果实行岗位准入管理后,两组新护士独立上岗时间、理论操作成绩、护士执业能力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新护士岗位准入管理实现了按岗位需求抓好培训,按岗位胜任落实准入资格,有利于新护士岗位工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分层级培训模式在麻醉科护士专科护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名麻醉科护士运用分层级模式进行为期3年的专科护理培训。结果培训后麻醉科护士各层级人数均有增加,专科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显著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较培训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针对麻醉科护士开展分层级专科培训,可有效提高护士的培训成绩和效率,有助于其临床综合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对分层级继续教育认知的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对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的认知及需求,为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2名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结果现存的临床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单一,缺乏选择性及针对性,大部分临床护士在参加培训时感觉有压力;对临床护士实施分层级继续教育很有必要。层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护士的工龄及职称,但应同时兼顾其学历及专业特点。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及形式应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结论现存的临床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急需改进,对临床护士进行分层继续教育培训已势在必行,应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及岗位要求设置分层级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对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的认知及需求,为实施临床护士分层级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12名综合医院临床护士。结果现存的临床护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及形式单一,缺乏选择性及针对性,大部分临床护士在参加培训时感觉有压力;对临床护士实施分层级继续教育很有必要。层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护士的工龄及职称,但应同时兼顾其学历及专业特点。分层级继续教育培训内容的设置及形式应根据不同层级护士的特点、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结论现存的临床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急需改进,对临床护士进行分层继续教育培训已势在必行,应根据各层级护士的需求及岗位要求设置分层级培训课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基于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培养相衔接的护理主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 2009级护理本科生418人设为对照组,沿用以往的护理主干课程体系,采用传统分课程考核模式、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践教学法;2010级护理本科生341人设为实验组,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进行护理主干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改革考核模式,并应用多形式教学法。结果实验组执业资格考试成绩及初次就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以护士执业考试与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改革护理本科教学,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对接,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护理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杨岚  周莉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5):835-836
目的:通过临床随访对比金属桩和玻璃纤维桩对上颌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患者170例(195颗)上颌残根、残冠,先行完善根管治疗,若有牙龈覆盖,再行牙龈切除术。根据桩核材料的不同将研究分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120颗)和金属铸造桩核组(75颗)两组,修复结束后分别在第1、3、6、12、18、24个月复诊,通过临床肉眼观察和X线片检查,记录有无桩冠松脱、桩折断、牙根折断。结果:经纤维桩修复的前牙修复体固位和稳定良好,未发现折裂和松动,烤瓷冠边缘密合,牙龈无色素沉着,牙周情况良好,根尖周无病变。然而经金属桩修复后的前牙修复体在随访过程中有4颗牙齿发生根折,2例桩核松动脱落,9颗牙齿牙龈边缘出现色素沉着,其余修复效果良好。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不易折断和松动,造成根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铸造桩核,且美学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是金属桩核良好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重新规划肿瘤外科病区临床护理岗位,并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为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肿瘤外科病区临床护理岗位进行调查;采用Delphi法组织专家函询,汇总专家意见。结果肿瘤外科病区临床护理岗位设置七类五级护理岗位,分别为助理护士岗、初级责任护士岗、高级责任护士岗、护理组长岗、临床带教岗、专科护士岗、病区护士长岗;制定7份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基本资料、岗位概述、岗位职责、任职资格4个部分。结论岗位说明书可为病区护理岗位管理、培训、评价、绩效考核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修复前牙残根残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树脂水门汀(RelyXunicem)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颗已行根管治疗的前牙残根残冠,利用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将Fibra-post玻璃纤维桩粘结于根管内,再在纤维桩上用复合树脂堆核,最后全冠修复。治疗完成后6、12个月复诊,观察临床效果。结果:6个月后复查,成功率为100%。12个月时,成功率98.7%,3颗患牙失访,1颗残根的纤维桩折断,其余76颗患牙无不适,桩核冠稳固无松动,均修复成功。结论:玻璃纤维桩联合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修复残根残冠疗效好,可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病区护士对责任护士岗位的评价情况,为深化护理岗位管理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课题基础研究成果及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整合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评价内容模型,并由此编制责任护士岗位评价表,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368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平台集中、分批采集数据。结果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评价总得分769.07±69.45;不同病区护士对责任护士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责任因素、工作性质、工作风险、工作环境5个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重症病区护士有7个因素评分高于其他病区,有9个因素评分低于其他病区(均P0.05)。结论护士认为责任护士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较系统全面;对患者的健康承担重要的责任;承担工作风险很高;工作复杂辛苦;工作环境较差。应全面评价责任护士岗位价值,进一步深化护理岗位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玻璃纤维桩与铸造金属桩核在前牙残根再次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50例患者60个已做过桩核冠修复失败但仍可以保留的前牙残根进行再次修复,其中32个用玻璃纤维桩,28个用镍铬合金金属桩核,完成后行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分别于修复后第1、2、3年复诊,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玻璃纤维桩组出现1个全冠脱落,未见桩折和牙根折断,修复成功率96.9%.铸造金属桩核组出现6个桩核冠脱落,3个牙根折断,未见桩折,成功率67.9%.两组成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纤维桩更适合作为前牙残根再次桩核冠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与护理岗位价值和产出相挂钩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充分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采取清点核查,确定岗位、科学测评,设置岗位系数、确定岗位标准与流程、建立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培训模式等措施。结果全院护理岗位423个,岗位系数反映了岗位的价值,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由岗位积分、产出积分和内涵积分组成。结论通过实施岗位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护士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采血岗护理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及实践效果。方法我院通过岗位分析、建立标准化岗位配额体系及采血动态岗准入资格和培训体系,设置护士动态资源库,实现信息化机场自助式岗位认领,完善质量评价控制体系,并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分配体系。结果应用门诊采血护理动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3年后,门诊患者采血等待时间显著短于应用前,门诊动态采血岗护士的工资绩效显著高于其他护士,且其职业获益感显著高于应用前(均P0.01),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结论门诊采血岗护理动态人力资源管理,可为患者提供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士职业获益感及经济收入,降低医院人力成本。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后牙大面积缺损时纤维桩修复的适应证范围。方法:选取后牙大面积缺损并要求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前磨牙1/2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29例,磨牙1/2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38例,磨牙2/3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21例,金属桩核组金属桩核修复共20例,随访3年。通过对脱落率、折断率、成功率等三方面的观察,进行比较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核修复的患牙有2例脱落,1例桩折断;金属桩核修复的患牙有2例脱落,3例根折。结论:后牙大面积缺损需要行桩核冠修复时,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纤维桩核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金属桩核,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孙康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5):122-125
比较金属桩口腔修复和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 于本院行口腔修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 金属桩口腔修复,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修复时间、修复成功率、牙周指 数、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修复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观 察组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修复后牙齿松动度、BI、PLI、PD 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P <0.05);观察组满意 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结论 相比于金属桩口腔修复,预成纤维桩口腔修复的临 床疗效更为理想,其修复时间较短,修复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指 数,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