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并行临床分析。方法 2006年5月至2009年2月4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HIFU治疗,其中30例患者行HIFU治疗前曾行肝动脉热化疗栓塞治疗(A组),19例行单纯的HIFU治疗(B组)。治疗后定期复查甲胎蛋白(AFP),1个月后复查超声或CT、MRI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复查。结果 HIFU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后血清AF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FU治疗后肿物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CT/MRI呈典型的凝固性坏死表现。其中A组有效率86.6 %,B组有效率2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位生存11.3个月,B组生存4个月;A组6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0.4 %、42.9 %,B组为13.2 %、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FU联合肝动脉热化疗栓塞能改善不能手术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有望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热消融和微波热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间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TACE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高频热消融、微波热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生存时间、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 7%,优于对照组的8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伤、疼痛及发热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均低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高频热消融、微波热消融联合TACE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联合应用三氧化二砷(As2O3)与人参皂甙Rg3治疗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81例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于肝动脉化疗栓塞1~2次术后1~2个月AFP由下降趋势改为上升趋势时随机分两组,选择41例为治疗组,应用As2O3针10mg微泵推5h,共用14d,休息14d,同期联合应用人参皂甙Rg3620mg,口服bid,共用8周;对照组40例,单用人参皂甙Rg3620mg口服bid共用8周。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肝肾功能、生活质量以及AF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下降15例,进展26例,有效率为36.58%。而对照组中治疗血清AFP下降1例,无改变或有进展3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0,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浆总蛋白、血浆白蛋白及血清胆红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均未见肾功能指标异常。[结论]As2O3联合人参皂甙Rg3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AFP阳性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沙利度胺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LD)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HCC)患者生存质量(QOL)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HCC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5例行TLD TACE治疗;B组15例单用TACE治疗。沙利度胺用法:200 mg口服,每晚1次,连续用药2个月。TACE所用药物:L-OHP200 mg,FUDR1.0 g,碘化油5~40 ml。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监测患者外周血TNF-α、体重,并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A组治疗后TNF-α下降,B组治疗后TNF-α上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A组体重升高,B组体重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B组患者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沙利度胺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肝癌诊断的常规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为对照,采用四格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析血清NLR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肝癌患者中,高NLR(≥1.70)者比例为56%(56/100),高于AFP阳性者比例44%(44/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8)。AFP阳性患者中,低NLR与高NLR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8),且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32,95%CI 1.055~1.438,P=0.008)。结论NLR联合AFP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术前诊断率。高NLR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血清胸苷激酶1(TK1)和甲胎蛋白(AFP)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间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5例行TACE手术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术后有无发生转移将其分为未转移组33例和转移组12例,采用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未转移组和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转移组和转移组血清TK1和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未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转移组患者血清TK1和AF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转移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与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39、0.571,P<0.05);转移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K1和AFP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22、0.513,P<0.05)。结论 TK1和AFP在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中呈高表达水平,治疗后发生转移时,TK1/AFP呈高表达;未发生转移时,呈低表达水平。联合检测血清TK1和AFP可作为评估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介入增敏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介入增敏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5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采用介入增敏适形放疗(A组)和常规介入治疗(B组)。对近期有效率、血清甲胎蛋白(AFP)下降率及1a、2a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期有效率(CR PR)A组85.7%,B组41.6%;血AFP降低率A组82.3%,B组31.5%;生存率(Kaplan-Meier法)比较,A组1a、2a生存率分别为74.3%、46.8%:B组分别为35.2%、18.3%。两组在近期有效率、AFP下降率及1a、2a生存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介入增敏立体适形放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时机选择与疗效。方法 对 5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 (PEI)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 (TACE)治疗并与同期 58例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对照组 )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肿瘤缩小率、AFP下降、Karnofsky评分、0 .5年、1年累计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PEI+TACE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较好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各组血清ALP、AFP及FE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AFP的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LC)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化学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TSGF、AFP的含量动态变化.结果:PLC患者治疗前血清TSGF、TNF-α和AF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清TSGF、TNF-α和AFP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联合检测TSGF、TNF-α和AFP含量,不仅有助于PLC早期诊断及提高阳性诊断率,而且对治疗PLC的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恩度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7例晚期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9例给予恩度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对照组28例仅给予吉西他滨治疗,2组患者均至少接受2周期的化疗,然后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51.7%,高于对照组的25.0%(P〈0.05);临床获益率为82.8%,高于对照组的57.1%(P〈0.05);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5个月和3.5个月(P〈0.05)。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以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CA19-9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治疗组下降较为明显( 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重度毒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恩度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雷替曲塞在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或临床诊断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5例,分为试验组(n=37)和对照组(n=58)。试验组:雷替曲塞(3 mg/m2)联合奥沙利铂(10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行TACE治疗;对照组:氟脲苷(1.0 g)联合奥沙利铂(100 mg/m2)、吡柔比星(40 mg/m2)行TACE治疗。每4~6周为1个疗程,TACE术后4周根据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直至疗效评价完全缓解或出现肝功能Child-pugh C级及不可耐受的并发症。评价两组介入治疗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甲胎蛋白(AFP)下降率、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R分别为35.1%、32.7%(P>0.05),AFP下降率分别为40.5%、31.0%(P>0.05),中位PFS分别为7个月和5个月(P>0.05);DCR分别为86.5%、67.2%(P=0.03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热及转氨酶升高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替曲塞替代氟脲苷在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近期疗效相当,毒副反应可耐受,但尚有待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亚叶酸钙(CF)/5-氟脲嘧啶(5-Fu)组成的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2例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人,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治疗,FOLFOX4方案:L-OHP85mg/m^2静脉滴入2h,d1、d15;CF200mg,静脉滴入,持续2h,d1、d2和d15、d16;5-FU400mg/m^2,静脉推注d1、d2、d15、d16,600mg/m^2,静脉滴入持续22h,d1、d2、d15、d16;每28d为1周期。2周期评价疗效和毒性。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AFP,ECG,CT或MRI、B超等。疗效和不良反应按WHO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结果11例病人,均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CR无病例,PR2例,SD4例,PD5例:总有效率为18.18%,稳定率54.54%,10例AFP增高的病人中4例AFP下降,下降率为40%。生存期最短的为3mo,最长的8mo;中位生存期为5.8mo。FOLFOX最少为2周期,最多4周期,共30周期。常见的毒副反应为轻、中度白细胞减少72.72%(8/11)和轻度周围神经毒性(2/11)。结论经过初步应用,以FOLFOX4方案静脉化疗对于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安全性高,且不良反应较轻,病人易于耐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骨桥蛋白(OPN)联合动态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AFP、TSGF、GP73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OPN水平,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AFP、TSGF、GP73和OPN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TSGF、GP73和OPN水平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均P>0.05),与病灶大小、肿瘤数目、临床分期、腹腔积液、肝硬化、门静脉侵犯、转移、复发、治疗后相关(均P<0.05).AFP、TSGF、GP73和OPN单项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度分别为57.38%、68.85%、70.49%、69.67%;AFP+TSGF、AFP+TSGF+GP73的敏感度分别为80.33%、85.2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使敏感度提高到98.36%,准确度提高到95.65%,与各单项及部分组合检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AFP、TSGF、GP73和OPN可作为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手段,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提高,从而减少误诊、漏诊,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临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情况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102例接受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的预后与各项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0个月,平均生存(24.95±3.65)个月,1年生存率为63.73%,2年生存率为42.86%,3年生存率为25.49%,5年生存率为7.84%;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ild分级、合并门脉癌栓(β=0.857,OR=2.356)、肿瘤病灶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高(β=0.672,OR=1.958)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治疗方式(届=0.525,OR=1.690)较为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长期生存的总体情况较好,高龄、Child分级低、合并门脉癌栓、肿瘤病灶病理分型的恶性程度高的患者预后较差,而治疗较为彻底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TACE术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先后顺序。1月后复查血清AFP、肝脏CT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DSA)检查。随诊12个月。结果:治疗前AFP〉400ng/ml,治疗后下降〉50%者83.9%(26/31);肝脏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提示:肿瘤完全坏死50.0%(20/40);不完全坏死27.5%(11/40);部分坏死22.5%(8/4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6%。治疗中、 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对35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先采用TACE治疗1~2次,4~6周后再行三维适形放疗,肿瘤直径〈6cm者,处方量3—5Gy/次,总剂量45~55Gy;肿瘤直径〉6cm,处方量2Gy/次,总剂量56~60Gy。放疗期间口服熊去氧胆酸、复方丹参及保肝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查AFP及肝脏CT。结果AFP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肿瘤完全缓解(CR)占22.9%(8/35),部分缓解(PR)占51.4%(18/35),稳定(SD)20.0%(7/35),进展(PD)占5.7%(2/35),总有效率74.2%(26/35)。1年生存率54.2%(19/35),2年生存率25.7%(9/35),3年生存率14.3%(5/35)。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局部控制率高,生存期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我院行肝癌根治术治疗的40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电话、门诊复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对变量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截至2013年2月6日,401例患者失访34例(8.5%),中位生存时间为53个月,1年生存率为86.9%,3年生存率为58.5%,5年生存率为39.0%。单因素分析表明前白蛋白(PA)、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甲胎蛋白(AFP)为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根治术后AFP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PA、AST、ALB是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AFP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该加强随访,定期监测患者血清PA、AST、ALB、AFP水平,及时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体部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0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介入+伽玛刀组(综合组)52例,介入治疗组(对照组)53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近期疗效、临床受益疗效、生存期及毒副反应.结果:综合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7.9%,综合治疗组的临床获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8.5% (46),71.7% (38),3年生存率分别为40.4%(21),28.3%(15),1年生存率有显著差异(x2=4.61,0.01<P<0.05).近期疗效也显著提高(P<0.05).两组的副反应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下降无明显差异,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综合治疗组发生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经过对症治疗均能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介入联合伽玛刀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及生存期.同时其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也明显增加,但经过对症处理基本不影响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GEMOX方案在晚期肝癌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科收住的30例患者肝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吉西他滨(GEM)1000mg/m2,静脉点滴,d1,d8;奥沙利铂(OXA)85mg/m2,静脉点滴,d1,d8,21d为一周期,至少2周期。对照组:单纯支持治疗,至少6wk。治疗前后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AFP)、ECG、CT或MRI、B超等。疗效和不良反应按WHO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标准评价,统计分析方法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CR无病例,PR2例,SD8例,PD5例;总有效例数2例,总有效率为13.3%,稳定率66.7%;12例AFP增高患者中5例AFP下降,下降率为41.66%;疾病进展时间(TTP)1—12mo,中位,TTP4mo,生存期最短的为2.5mo,最长的13.5mo,中位生存期为8mo;GEMOX方案至少2周期,最多4周期,共38周期。对照组:CR无病例,PR无病例,SD2例,PD13例;总有效率为零,稳定率13.3%;11例AFP增高患者中无AFP下降;TTP1-4mo,中位TTP2mo;生存期最短的为2mo,最长的7mo,中位生存期为4mo;OS及rrP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延长。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呕吐、腹泻、轻度末梢神经毒性,大多表现为遇冷刺激四肢末梢麻木感,这些副反应均在Ⅰ/Ⅱ级。治疗组Ⅲ/Ⅳ级白细胞下降率26.6(4/15),血小板下降率20.0%(3/15)发生率较低,经治疗后都可以恢复,所以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GEMOX方案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可行、安全而有效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在晚期肝癌中进一步推广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