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总结我院I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6-11月出院的所有I类手术切口病例共1072份,并从中随机抽查病历165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抗茵药物的有127例,抗茵药物使用率为76.97%。预防用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加强对临床医生规范化使用药物的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持续干预措施对医院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1-2015年4-6月5个阶段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各100份,调查比较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合理、用药时机不合理、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等突出问题,干预后,品种选择的合理率升高,使用率及24h内停用率均显著降低,联合用药情况大大改善。结论持续干预措施对促进医院乳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外科肿瘤手术患者出院病历320份,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统计、分析.结果 320例肿瘤手术患者中,Ⅰ类切口手术16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2.5%,Ⅱ类切口手术15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7.5%;术前绘药时机正确率为93.7%;在17例手术时间>3 h的患者中,无1例于术中追加抗菌药物;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一联用药为主;平均用药疗程Ⅰ类切口手术1.9d、Ⅱ类切口手术5.6d;所选预防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80.8%.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率较高、起点偏高、用法及用量不合理、用药指征把握不严、疗程过长等问题;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药存在使用疗程过长等问题,应合理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干预前、后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2009年4-6月(干预前)及2010年11月-2011年1月(干预后)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出院病历各110份,对比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干预,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预防用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例,占0.91%,提高到88例占80.0%;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比例由8.53%降至5.91%,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例由32.21%降至25.64%.结论 医院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可明显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物费用,可为医院设计单病种临床路径及降低单病种费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研究医院2005-2012年的每年4月份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实行持续基础干预与综合干预前后的使用进行比较,探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提高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方法 将2005-2010年的每年4月份(基础干预)及2011-2012年的每年4月份(综合干预)两个阶段干预后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005-2010年每年4月份实施基础干预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患者的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用药疗程逐渐合理,从干预前的6.7d下降至干预后的4.7 d;2011-2012年的 每年4月份实施重点综合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明显进步,使用时机、介入手术零预防用药率100.0%合理,使用率从基础干预后的90.0%下降到综合干预后的57.9%,使用疗程从4.5d下降至2.1d,联合用药从47.0%下降至2.3%,用药品种选择合理比例从1.9%上升至50.0%,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均为0.结论 采取重点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药的合理性,对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使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骨科3年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了解骨科执行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为进一步规范骨科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8月、2011年8月、2012年4月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32例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切口感染率.结果 2010、2011、2012年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分别为100.0%、69.7%、70.6%,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15.5%、65.6%、63.3%,用药时机合理率分别为82.8%、88.7%、93.3%,使用疗程合理率分别为1.7%、8.1%、20.0%,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7%、1.1%、0.结论 通过加强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管理,在减少预防用药的前提下,骨科3年切口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但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规范选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仍未达到卫生部要求,需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培训力度,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研究并分析我院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2-05-2013-04一年时间内出院的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例150份,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及使用率、换药及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给药时机及用药持续时间等方面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为38%,预防用药主要以一、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素,青霉素类为主,联合用药率为10.53%。用药时机选择合理率为75.44%,平均用药时间为2.18天。结论妇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之处,需进一步落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法律规范,持续规范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调取2(113年3月、5月医院外科手术病例728例作为非干预组:调取2013年10月、2014年1月全院外科手术病例742例作为干预组。通过各项指标分析比较干预前后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31.66%,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00%降至59.03%,且术后切口部位感染并未出现增长。术前0.5~2h用药率由整治前的81.59%升高至100%(P〈0.05)。专项整治后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长由5.72天降至1.56天。整治后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明显提高。结论医院开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如何规范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2011年5月和9月出院的507例清洁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临床药师干预后,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月份的85.83%降至9月份的46.54%;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月份的53.30%升至9月份的88.43%;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由5月份的38.68%升至9月份的58.68%;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月份的73.11%升至9月份的88.43%;平均用药时间由5月份的3.49 d降至9月份的2.63 d;普外科、心内科、心外科和神经外科9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30.00%;介入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从5月份的93.18%降至9月份的17.57%;品种选择合理率由5月份的39.02%升至9月份的76.92%;术前给药时机合理率由5月份的21.95%升至9月份的84.62%;冠脉造影诊断术和冠脉造影支架植入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降至0.结论 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预防用药后,可以有效提高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性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医院2009年8月-2010年3月(干预前)和2010年8月-2011年3月(干预后)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出院患者病历各6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与疗程、通用名书写、病历中抗菌药物用药分析等方面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2.35 d下降至0.96d,干预前后使用头孢一、二代的比例分别为5.00课和76.67%,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和疗程合理率由25.00%升至90.00%,干预前后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60%和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药师对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是可行并且有效,可以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经济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抽取2010年出院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住院病历132份,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32例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用药时间3~16 d,平均7 d;用药时机:术前30 min使用率97.7%,术中追加使用率96.7%.结论 13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用药存在用药疗程长,预防用药档次高,抗菌药物种类选择、用药时机不当等,亟需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本院眼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行政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本院抗菌药物的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干预前1052例和干预后648例出院的I类切口手术病例的围手术期静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干预前后的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围手术期静脉使用抗菌药物从干预前的90.5%下降到干预后的1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切皮前30min-2h抗菌药使用率明显提高;干预后术后48h、72h、〉72h抗菌药使用率下降。手术时间〉3h术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均未使用和追加;干预前后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分别为0和10.8%。结论:通过各种行政干预,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素使用率明显下降。但仍存在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偏低、术中追加一剂抗菌药物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成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医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8 347份,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时间、用药时机合理率,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90.36%降至23.9%,呈不断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时间合理率由7.9%升至43.12%,用药时机合理率由0升至94.42%呈不断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总结我院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抽取我院2008年6~11月出院的所有Ⅰ类手术切口病例共1072份,并从中随机抽查病历165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27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6.97%.预防用药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用药存在较多问题.亟待加强对临床医生规范化使用药物的培训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瞻性干预措施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抽取骨科2013年2季度(干预前组)和2013年3季度(干预后组)Ⅰ类切口手术病例,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评价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同干预前比较,各项用药合理率显著提高,其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从89.2%降到了47.7%),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显著上升(从51.2%上升到了93.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前瞻性用药干预降低了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并提高了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的合理率,为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体化项目型(IPMT)管理模式对抗菌药物管理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1日-2012年10月31日I类切口手术出院16 641例,逐月调查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合理率(包括选药、疗程及术前给药时机均合理)以及手术部位感染率,并对同期59 951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住院用药比例、治疗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进行调查.结果 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月下降,从2011年11月的50.35%下降至2012年10月的24.39%,同时合理率由80.13%上升至92.57%;I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0.19%~0.36%;同期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7.31%下降至48.07%,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64.9 DDD下降至49.8 DDD;住院用药比例由35.44%下降至29.97%;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由60.78%提高至64.25%,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由71.88%提高至84.65%;经检验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调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PMT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合理率,同时有效降低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以及用药比例,有效提高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普外科2010年与2011年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效果,为规范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5月、2011年11月出院的95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及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2010年5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1.86%,切口感染标本送检率9.09%,切口感染率4.35%;2011年11月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8.96%,标本送检率100.00%,切口感染率1.13%.结论 通过加大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力度,强化培训,加强督查等措施,与2010年相比,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预防用药持续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率也趋于下降,联合用药合理性提高,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及等级医院评审的药学干预后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修补术3种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12月和2013年7-12月3种手术Ⅰ类切口病历各1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选用药物品种、给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及伤口愈合等进行对比。结果 3种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9.3%降至干预后12.0%,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手术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干预前的98.0%、100.0%、100.0%,降至干预后的16.0%、11.0%、9.0%;合理应用率高达91.0%;整改后的300例患者无切口感染,并且切口甲级愈合占98.3%;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由2010年的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率62.3%改进为2013年的一代头孢菌素的使用率88.9%,并且杜绝了无依据的更换药品。结论药学干预与行政干预显著降低了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科学有效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方法,为提高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合理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及2016年1—12月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2011年为干预前组,2016年为干预后组。制定干预方案,并监测和比较干预前后两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及合理率。结果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监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027、3 820例。2012年1月起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合理使用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由97.18%(998/1 027)下降至21.23%(811/3 820),"7类"手术患者由96.33%(210/218)下降至1.88%(25/1 33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由21.14%上升至99.38%;用药时机合理率由76.05%上升至99.01%;疗程合理率由23.95%上升至99.06%;联合用药率由12.73%降低至0;术中追加药物合理率由11.72%上升至95.18%;干预前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Ⅰ类切口手术患者SSI发病率干预前为0.32%,干预后为0.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54)。结论有效的干预使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规范,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20.
陈龙  官真水  黄玲梅 《药物与人》2014,(12):290-291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该院2013年共计1050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6.28%,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为87.68%.骨科病区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最高56.74%,眼耳鼻喉口腔病区最低2.15%.术后24h内停药率为51.33%.结论:该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还存在部分的不足,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并加大对医师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