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和Rosenberg自尊量表对182例CHF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自尊与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均呈正相关(r=-0.42、0.45,均P〈0.05);自尊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呈负相关(r=-0.35、-0.32,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CHF患者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均为自尊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HF患者自尊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均显著受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差是其自尊水平受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家庭关系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对12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将实际亲密度评分≥65分、实际适应性评分≥53分者归入观察组,将实际亲密度评分< 65分、实际适应性评分< 53分者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运动功能(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与FMA和MBI均呈正相关(r=0.36、0.38、0.42、0.46,均P<0.05);亲密度不满意程度、适应性不满意程度与FMA和MBI均呈负相关(r=-0.31、-0.34、-0.42、-0.44,均P<0.05).结论 良好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家庭功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对13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首先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然后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实际亲密度和实际适应性显著低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想亲密度、亲密度不满意程度、理想适应性、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性别组、家庭收入组、住院次数组、病程组及疾病分期组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和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次数、病程、疾病分期和家庭收入均为肝硬化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肝硬化患者家庭功能下降,受年龄、家庭收入、住院次数、病程及疾病分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及家庭分型,并分析其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 年4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抑郁症患者108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评定量表(FACESⅡ-CV)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根据SIOSS评分分为有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65例,无自杀意念组(SIOSS<12分)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及家庭分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居住条件及工作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意念组患者FACESⅡ-CV家庭亲密度评分(58.1±13.3)分、家庭适应性评分(39.3±9.1)分,均低于无自杀意念组〔(69.6±9.7)分、(46.9±7.3)分,P<0.05〕。有自杀意念组与无自杀意念组患者家庭分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04,P=0.006)。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r=0.406,P<0.001),与经济状况、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8、-0.404和-0.39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家庭亲密度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 有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家庭亲密度与家庭适应性更差,家庭分型多为极端型;受教育程度越高、经济条件越差、家庭亲密度越低的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越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100名,另选择健康体检的育龄妇女100名作为对照。分别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家庭功能评定等进行调查。结果恶性肿瘤组(65.2±11.7)的亲密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74.9±10.6)分(P〈0.05),患者的年龄与总功能、沟通、角色、情感反应得分呈负相关(r=-0.201,-0.220,-0.241,-0.212,P〈0.05或0.01),结婚时间与行为控制和情感介入得分呈负相关(r=0.165,-0.164,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家庭功能较健康家庭差,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患者的年龄、婚龄、性格等均是影响其家庭功能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父母在照顾脑瘫患儿时所感受的积极体验水平与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脑瘫患儿的父母24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AC)、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等调查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及家庭亲密度适应性的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为(30.4±7.5)分,其中自我肯定维度得分为(16.3±4.4)分,生活展望维度得分为(14.2±4.3)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职业、月均收入、家庭居住地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不同月龄、性别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不同医疗费用来源、治疗时间的脑瘫患儿的父母积极体验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与实际亲密度、理想家庭亲密度、实际家庭适应性、理想适应性呈正相关(r=0.453、0.280、0.477、0.426,P<0.001),与亲密度不满意程度呈负相关(r=-0.209,P=0.001),与适应性不满意程度无直线相关性(r=-0.117,P=0.066)。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性别、患儿性别、理想适应性是影响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瘫患儿父母积极体验得分处于中等偏高水平,理想适应性得分越高,脑瘫患儿父母感受到的积极体验越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应用效果。方法:以2009年6月-12月间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00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纽,研究组在服用原有药物基础上给予内观认知治疗4周,在入组时及4周末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tS)、自尊量表(SES)、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评估。结果:89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纽49例;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生活质量总分(t=10.00)、心理社会因子(t=7.79)、精力,动机因子(t=5.61)、症状/副反应(t=3.46)、自尊量表(t=3.65)、实际亲密度(t=9.02)、实际适应性(t=4.49)、理想适应性(t=2.80)、信赖他人评分(t=7.80)、容纳他人(t=-3.20)与被他人容纳评分(t=-6.48)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比较,SQLS总分(t=-4.63)、SES(t=2.80)、实际亲密度(t=5.91)、实际适应性(t=2.96)、理想适应性(t=3.28)、信赖他人评分(t-6.99)、容纳他人(t=3.43)及被他人容纳评分(£=2.78)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药物合并内观认知疗法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适应性及对他人容纳度均有显著改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中文版,从某大学随机抽取350名大学生进行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调查。结果:不同家庭亲密度类型出身的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6.00,〈0.01);男生的实际家庭亲密度(=-2.07,〈0.05)、理想家庭亲密度(=-4.07,〈0.001)、实际家庭适应性(=-2.87,〈0.01)、理想家庭适应性(=-2.77,〈0.01)显著性低于女生;实际家庭亲密度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性弱正相关(=0.11,〈0.05);实际家庭亲密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呈显著性正相关(=0.71,〈0.01);家庭亲密度不满意度与实际家庭适应性呈负相关(=-0.34,〈0.01),而与其家庭适应性不满意度呈正相关(=0.70,〈0.01)。结论:家庭亲密度越高的大学生越有可能表现出更高的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情况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度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的时间为临床病情稳定后1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价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评价患者家庭功能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研究对象的实际家庭亲密度评分与ITAQ评分的相关系数r=0.47,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与BPRS评分的相关系数r=-0.53,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负相关。研究对象的实际家庭适应性评分与ITAQ评分的相关系数r=0.44,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正相关;而其与BPRS评分的相关系数r=-0.48,P〈0.05相关系数可信,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缓解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初中生个性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问卷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青少年版》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初中学生376人。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个性(EPQ)的各个因子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精神质(P)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忙0.312,0.240,P〈0.01),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因子呈低度负相关(r=-0.351,-0.348,P〈0.01);内外向(E)与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因子呈低度正相关(r=0.304~0.381,P〈0.01),与矛盾性、控制性因子呈低度负相关(r=-0.278,-0.249,P〈0.01);神经质(N)与矛盾性呈低度正相关(r=0.279,P〈0.01),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呈低度负相关(r=-0.263~0.360,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精神质(P)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矛盾性、亲密度、控制性、情感表达;内外向(E)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亲密度、娱乐性、矛盾性和情感表达;神经质(N)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矛盾性、情感表达和亲密度。结论:应重视开展初中生家庭咨询或家庭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利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度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48例网络成瘾青少年(研究组)与52例非网络成瘾青少年(对照组)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现实亲密度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适应性研究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长现实亲密度比对照组低(P〈0.01),而适应性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核心家庭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存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障碍。家庭亲密度在网络成瘾过程中作用更加关键。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改善可有利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与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及轻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及神经衰弱)患者的94名一级亲属分为精神分裂症组(重性组)(n=45)和轻性精神障碍组(轻性组)(n=49).两组采用心理韧性量表(RS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轻性组与重性组心理韧性评分,社会能力[(22.67±4.59)分、(20.76±4.09)分,P<0.05]、家庭凝聚力[(25.41±4.34)分,(22.60±4.90)分,P<0.01]、社会资源[(25.35±4.27)分,(23.24±4.16)分,P<0.05]及总分[(129.22±12.89)分,(122.60±14.54)分,P<0.05]均高于重性组;两组简易应对方式评分,积极应对分轻性组高于重性组[(27.45±5.22)分,(23.36±6.46)分,P<0.05];消极应对分低于重性组[(9.92±3.08)分,(11.64±4.36)分,P<0.05],总分也高于重性组[(36.72±5.26)分,(34.41±5.61)分,P<0.05];两组除轻性组自我的知觉与消极应对无相关外,心理韧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r=0.238~ 0.434,P<0.01或P<0.05),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r=-0.274~0.401,P<0.01或P<0.05).结论 轻性精神障碍患者一级亲属心理韧性高于重性组,面对逆境时多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两组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精神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68名在接受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对社会支持的总领悟与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以及道德宗教观呈显著性正相关(r=0.26,P<0.05;r=0.25,P<0.05;r=0.26,P<0.05)。家庭支持与亲密度、情感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r=0.29,P<0.05;r=0.35,P<0.01);其他支持与道德宗教观呈显著性正相关(r=0.35,P<0.01)。结论:家庭亲密度越高、情感表达越顺畅以及家庭对道德宗教观越重视,精神病患者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气管切开(IPDT)在颈椎骨折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3—2010年收治的39例颈椎骨折,使用传统气管切开术(ST)22例,使用IPDT 17例,比较两组术中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IPDT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及甲状腺误伤率方面明显优于S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PDT组的皮下气肿、切口溢痰、气管狭窄、套管脱出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气管切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少等优点,且手术过程安全、可靠,在颈椎骨折合并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可作为首选的气道开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可视喉镜下手工中立位全麻气管插管对颈椎颈髓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直视喉镜组(对照组),手工中立位可视喉镜组(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使用直视喉镜、手工中立位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24h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直视喉镜组比较,可视喉镜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幅度更小(P〈0.05),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与直接喉镜相比,手工中立位可视喉镜可以缩短气管插管的用时,改善围插管期血流动力学波动,减轻咽喉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在维持颈椎的稳定性、减少颈椎疾患术后轴性症状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脊髓型颈椎病(CSM)19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16例,随机分为2组,A组共18例接受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B组共17例接受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对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及轴性症状严重程度进行比较评估。结果JOA评分恢复率A组为(52.0±21.4)%,B组为(52.7±1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有明显轴性症状者的比例为22.2%,B组为5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2.87±2.32)%,B组患者术后颈椎曲度指数丢失(5.51±2.1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颈椎曲度指数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7.58±3.65)%,B组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5.51±2.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颈椎后部棘突肌肉韧带复合体对于其发挥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颈椎的稳定性、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手术前、后应对方式、策略以及应对能力的变化,探讨冠心病PCI患者应对方式与应对能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13和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以便利取样的方法对110例冠心病PCI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除情感宣泄(P>0.05)外,冠心病PCI患者术后其余7种应对方式的分值均比术前明显提高(P<0.01)。PCI患者术后应对能力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应对能力与乐观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33,P<0.05),与宿命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357,P<0.01);而术后的应对能力与宿命和情感宣泄呈负相关(分别为r=-0.341,P<0.01;r=-0.243,P<0.05)。结论:PCI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应对水平(除情感宣泄外),但对冠心病患者的应对能力无明显影响。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促进康复;消极的应对方式则削弱患者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并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并总结防治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98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例,包括颈椎病49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12例、颈椎骨折脱位34例、颈椎结核3例。结果 12位患者术后并发了呼吸系统疾病(12.24%),包括肺部感染7例(7.14%)、颈部切口血肿2例(2.04%)、喉头水肿2例(2.04%)、呼吸骤停1例(1.02%)。结论颈椎前路手术可发生多种呼吸系统并发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相关的颈前路解剖,严格规范操作以及良好的术后处理,是防治颈椎前路手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