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早期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期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功能;方法:对1~3岁发育迟缓儿童40例采用CHAT-23-A、ASD早期行为标志既预警征象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孤独症儿童.结果:40例发育迟缓儿童筛查阳性5例,阳性率12.5%,其中4例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占10%,正常对照组儿童40例,阳性1例,经干预后进一步检查排除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结论:部分孤独症儿童早期可以表现为发育迟缓,因此对发育迟缓儿童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早期筛查,是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发现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初始沙盘的主题特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对24名4~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所制作的初始沙盘进行分析。结果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沙盘治疗中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特别是语言理解能力。沟通能力水平较高的儿童在对沙子、沙盘、沙具综合运用及对完整沙盘的创建能力强于沟通能力水平低的儿童。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初始沙盘中,创伤主题特征多于治愈主题特征(t=6.186,P<0.01)。结论初始沙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沙盘游戏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呈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问题,又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现况调查,了解大庆市2~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及干预现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样本7 034人,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进行筛查,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结果】大庆市孤独症谱系障碍现患率为2.42‰,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城乡分布、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男女比例为3.25∶1,47.1%的确诊儿童父母尚未发现儿童存在异常或尚未带儿童就诊,64.7%的确诊儿童未得到治疗康复,所有确诊儿童都有康复需求。【结论】大庆市2~6岁儿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现患率与国内对比较高,对比国外属现患率报告范围低值域,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就诊率低,干预治疗及康复率低,所有儿童都有康复需求。  相似文献   

4.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7):4236-4238
目的:在进行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情况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早期诊断孤独症患儿,为早期干预做准备,并总结早期识别患儿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连云港市8 532名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查出可疑儿童,以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的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8 532名儿童中9名为孤独症阳性,阳性率为10.55/万,其中1岁内1例,1~2岁3例,2~3岁5例;男孩8例,女孩1例,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P<0.05)。结论:加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对孤独症患儿的日后康复意义重大;总结出的早期识别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方法,为婴幼儿父母及医务工作者提供早期筛查孤独症患儿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艳娟  卢云  吴晓庆  陈娟  郑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5-4727
目的:探讨连云港市婴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的早期诊断及识别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连云港市8 532名0~3岁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用婴幼儿孤独症筛查表(CHAT)筛查出可疑儿童,进一步应用儿童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诊断依据进行确诊。结果:8 532名儿童中9名为孤独症阳性,阳性率为10.55/万,其中<1岁1例,1~2岁3例,2~3岁5例;男孩7例,女孩2例。结论:加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早期识别能力,做到早期诊断孤独症患儿,对孤独症患儿的日后康复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2019年北辰区孤独症谱系障碍早期筛查。方法以天津市北辰区辖区内14家一级社区内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12月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管理的0~3岁散居儿童作为研究对象,269例筛查阳性儿童经首都儿研所《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方法操作指南》检查、行为观察、ABC量表填写评估及病例追踪明确最终确诊结果。结果 269例筛查阳性的结果中,最终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36例,全面发育落后60例,语言发育落后43例,大运动发育落后5例,正常者125例。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及社会沟通能力较差,且行为发育偏高,在临床上应该及时进行早期筛查,为发育可疑儿童提供干预、随诊,帮助亲子教养模式改善,及时发现发育异常儿童,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咨询和服务。在改善孩子症状的同时,促进孩子智力发育、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及社会压力,实现早发现及早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
刘颖  林尧  黄丽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8,(11):1975-1979
目的 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筛查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口市23家幼儿园学龄前儿童共3 844名,使用克氏孤独症量表和自制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3 844例儿童,年龄分布在24~84个月,男女比例为1.26〖DK〗∶1,城市与农村比例为2.06〖DK〗∶1,汉族与少数民族比例为25.69〖DK〗∶1。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阳性率为5.10%,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低年龄、农村户籍、父母文化程度低、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高龄产妇组儿童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筛查阳性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文化程度高、城市户籍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保护因素,男童、低年龄、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该以男童、低年龄、农村户籍、有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史的学龄前儿童为重点观察对象,加强家长以及幼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早诊断、早干预。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是一类起源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发育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及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量研究证实,孤独症谱系障碍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污染、生活方式、宫内感染、药物等非遗传因素,随着目前环境污染形势日益严峻,环境污染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对环境污染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降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危险因素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面孔注视模式。 【方法】 使用Tobii T60眼动仪记录眼动轨迹,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以及正常对照组观看陌生面孔、熟悉面孔以及自我面孔时注视模式的差异。 【结果】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对面孔核心区域(包括眼睛、嘴巴以及鼻子)的注视时间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对非核心区域的注视时间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结论】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在眼睛以及嘴巴注视上均存在缺陷。面孔注视的缺陷可能与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社会性情感以及沟通功能缺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枣庄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枣庄市2~6岁儿童8 000人,使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Clancy Autism Behavior Scale,CABRS)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及家长有关情况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枣庄市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为6.63‰,男童检出率为5.43‰,女童检出率为1.21‰,男女童比例为4.5∶1;ASD组与非ASD组在父母亲年龄、父亲性格、母孕期的情绪及围生期的疾病分布上有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情绪好,母亲年龄35岁为ASD的保护因素;父亲年龄偏大(≥35岁)、父亲性格内向、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为ASD的危险因素。结论枣庄市2~6岁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与其他地区患病率基本一致,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做好孕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把握最佳生育年龄,避免因父母生育年龄过高而增加后代患ASD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