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技术,简而言之,就是利用生命科学知识进行操作的技术。传统的生物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现代生物技术则起始于一九七三年,它以科学家第一次把一个活体DNA成功地转入到另一个活体中,并得到表达为标志,它表明DNA双螺旋模板学说和基因调控操纵子理论已经变成了可操作的基因技术,它表明人类已经从发现、认识、利用生物的时代,跨越到了按照人类意志创造新生命、新物质的工业生物时代。  相似文献   

2.
7月19日至23日,2004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主题为“科学——为了更美好的生活”。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生物科学家,就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前沿问题进行学术交流。本刊现将这次大会涉及人类健康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集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明学司长很忙,记者两次三番登门采访,均未谋面。不得已,只好将采访提纲压在他的办公桌上,再次预约。这次终算如愿了,当记者按照预约的时间走进王司长的办公室时,他已在此久候了。 稍作寒暄之后,王明学司长拿着记者留下的采访提纲开门见山地说:“众所周知,重视科技和教育是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传感技术在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电分析技术的发展,电化学传感技术越来越成为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和药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电化学传感器、DNA生物传感器、酶生物传感器、免疫生物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各种传感器在生命医学、药学和传统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芯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大规模的基于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发现了大量的新蛋白质,这就给生命科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高通量地研究这些蛋白质,并发现它们的功能。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此文就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制备、探针标记、信号检测、数据处理、分类、芯片实验室、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作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组研究已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焦点之一。蛋白质组学集生物技术、分析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之精华,采用大规模、高通量、高效率的技术手段,通过研究基因组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在不同生理、病理或药理条件下时间与空间的表达谱和功能谱,全景式地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蛋白质组是开发疾病防诊治疫苗、药物、标志或/和技术的直接靶体库,蛋白质组技术在生物靶标的规模化发现及新药研发的整个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以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为代表的蛋白质组研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发展。通过重要功能蛋白质的规模化挖掘,将会批量发现蛋白质类药物和小分子药物的药靶,促进基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原创性新药研究与开发,大力推动我国现代制药业与传统医药占领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7.
《首都医药》2001,(6):56-58
本刊讯美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他们找到确凿的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可以帮助阻止恶性肿瘤的形成。这项发现将有助于开发癌症预防与治疗的新方法。 科学家曾认为,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像消灭细菌和疾病一样消灭癌症细胞,但后来在动物研究中发现免疫系统对癌症的影响很小或者根本就没有影响,科学家放弃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曾说,对于科研而言,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要更难。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进步的亲属肾移植的发展已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瞩目……  相似文献   

9.
谭初兵  杜冠华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9):1626-1630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以及特定条件下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以干涉生物活动过程及人工模拟为主要手段,以生物信息为基础,是近年提出的新研究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对已有生命科学认识的系统整合。系统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相关的研究结果将为新药研发以及中医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手段,成为药物研究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临床前药物性肝损伤的评价存在灵敏性低和特异性差的问题,常产生假阴性结果和出现意外的毒性,是导致药物终止开发甚至退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药物肝毒性临床前研究中,可以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灵敏、高通量等优点,寻找和发现新的肝毒性生物标志物,使药物开发过程更为安全有效。本文对肝毒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蛋白质组学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及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并且着重归纳了该技术在中药致肝损伤方面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蛋白质组学技术对于发现新型肝潜在毒性生物标志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其他组学技术的发展,其在药物肝毒性早期筛选、生物标志物的临床桥接等方面将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药物发现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得科学家能够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信息去鉴定和确认新药的靶点。最近几年,我们实验室结合几种新发展的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组学技术去研究可能的蛋白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 POR技术 从过去10多年微机电技术(MEMS)和微分析分离技术的发展来看,分析过程的集成化和分析仪器的微小化是当今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它有利于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1。这种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实验室移植到芯片上(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变成一个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 μ TAS)。这将为有毒反应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特别是临床诊断实验室、法医野外检测提供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3.
广角     
科学家加紧研究禽流感病毒对人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首席流感专家施托尔2月24日透露,在该组织协调下,各国科学家将进行一系列实验,以研究目前危害亚洲家禽的禽流感病毒可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多大危害。施托尔在接受美联社记者独家采访时说,荷兰鹿特丹一家实验室已计划利用纯种禽流感病毒对猴子进行实验,并有望于3月底得出结果。类似实验有望给研究禽流感病毒可能在人体内产生什么样的表现提供线索。科学家们希望猴子实验能有助于回答以下一些问题: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期多长,人的传染性会持续多长时间,何时可检测到抗体,什么时候开始发热和什么…  相似文献   

14.
癌症被一些人看作“不治之症”,但肿瘤专家预言,人类在21世纪能够让肿瘤低头。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表明,在罹患癌症最初的15~20年间,有超过一半的人可以存活下来。科学家探索的各种新疗法,将给癌症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抱着对战胜癌症的美好懂憬,记者近日采访了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肿瘤医院院长助理、副教授卫燕女士。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洪昭光教授解释说就是将人体内的生物节律视为一座“隐形时钟”。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经期等。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奏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存在着生物钟。它自动调节和控制着人的行为和活动。生物钟。就是指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人体内的生物钟相当“固执”,总是坚持每天24小时的作息时间表。  相似文献   

16.
刘雅杰 《黑龙江医药》1995,8(6):353-356
氧化亚氮是一种生物递质(即介体)一这个发现最初曾遭到过怀疑,但实践证明了这个结论,正如Zafia chaste cka在报告中所说的那样,氧化亚氮的研究将导致新药的出现,并且会导致产生对那些在临床应用多年药物作用原理的新理解。 1987年联邦国家贝克阿姆的威尔康姆研究实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生物标志物是一种能够判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指示物,根据特性可将其分为小分子生物标志物、大分子生物标志物、复合生物标志物和生物种群标志物。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分类,监测疾病的发展和严重程度,检验临床治疗效果,预测个体发病的风险,并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生物标志物的选择需要详尽和严格的临床验证,并考虑其在特定临床情况下使用的可行性和易用性。随着对生物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其应用逐步从单一化向组合化发展。将生物标志物与其他检测手段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加早期、快速而准确地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单细胞测序技术通过整合单细胞解离、微流控技术、微流体系统、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等多项最新技术,将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推进到单个细胞水平,是生物技术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式技术。单细胞测序技术为研究个体发育、细胞分化、组织中细胞的异质性,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生物医学的基本问题提供了新的维度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简要介绍单细胞测序技术和分析方法的发展,对其在疾病机理研究、靶点发现、药物发现和优化、药效机制以及临床试验设计等药物开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记者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药店采访时发现,在该药店销售的中药中,洋中药所占比例甚高。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洋中药食用方便、见效快、副作用少,所以他在治病择药时偏重于选择洋中药。而据药店销售员周女士讲,洋中药在该药店中药的销售比例中占了近七成。这种现象引起记者极大关注,在随后的调查中,记者发现的事实更加不容乐观。如果50多年前中国面临的是一场领土主权被侵略的战争,那么几十年之后,我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面临着一场药品领域洋中药的入侵战争呢?  相似文献   

20.
记者慕名前去采访北京方舟医院院长马春林,未想到他竟是处在"马不停蹄"的忙碌状态。为患者查询调治,安排管理医院业务,规划调整科研项目……一整天下来,也未能抽出时间和记者交谈。记者只有耐心等待,却发现他处理事情井井有条,毫无繁杂凌乱之感,记者从心里赞叹马春林院长的领导艺术,虽然仅仅是从侧面旁观,却真切地体会到他内在的才华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