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徐梅 《社区医学杂志》2012,10(12):78-79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多重耐药菌感染(MDS)患者的促进康复和控制传播方法。方法对本科室9例COPD合并MDS患者,从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促进有效通气、药物治疗、营养和心理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 6例患者康复出院,未因护理不当引发院内感染及耐药菌的暴发流行。结论 COPD患者多由于抗菌素广泛大量使用、肺功能退化、气道开放、激素应用、免疫力下降、营养低于机体需要等原因引起,是MDS的高危人群,治疗困难、医疗费用较高,如护理不当会引发院内感染甚至暴发流行;良好的护理能促进此类患者康复,控制交叉感染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儿科治疗中心患者多重耐药菌防控方法。方法:通过加强感染患者标本病原学监测和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有效防控感染。回顾性分析我院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的临床资料,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405例中,检出感染多重耐药菌34例,检出率8.4%,经治疗和预防与控制,痊愈出院33例。结论:对患儿实施严密监测及采取科学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对于预防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将收治的重症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86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组。比较2组血清PCT、CRP、WB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86例重症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中,50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36例为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多重耐药组PCT、CRP、WBC水平均高于非多重耐药组(P<0.05);3指标联合诊断多重耐药曲线下面积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入住ICU、有侵入性操作、合并有脑血管疾病、使用抗生素天数多、使用抗生素种类多是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易产生耐药性,并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应正确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合理有效使用抗生素,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妇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引起院内感染爆发。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3月妇科住院7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进行分析。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多经过手术治疗及侵入性操作,机体免疫力下降,抗感染能力差。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介导的大肠埃希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根据本院制定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制度及防控措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管理,7例患者均达到解除隔离标准,未造成交叉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解放军117医院干部病房,共13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构成、药物敏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为院内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其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高档抗生素的使用等相关。主要病原菌为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多发生于老年人,治疗困难,预后极差。加强住院期管理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郑大炜 《现代预防医学》2014,(18):3415-3417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导致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以某院呼吸内科ICU 2008-2012年收治的165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一次性吸痰管吸取的呼吸道分泌物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构成及对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5例机械通气患者中120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72.7%。共检出153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有133株,革兰阳性菌有20株;排名前三位的革兰阴性细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分别占菌株总数的24.2%、20.3%和18.3%。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革兰阳性菌株中占第一位,占致病菌总数的4.6%。主要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耐药性比较高。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已经成为机械通气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并且普遍有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ICU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ICU收治的49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整理。结果45例患者好转后转科,4例患者自动出院。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地使用抗生素等多种方法,可有效地防止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萱  董秀娟 《药物与人》2014,(10):290-290
目的:调查住院的肺癌晚期患者多重耐药菌(multipleresistantbacteria,MRB)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防控措施。方法: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的肺癌晚期患者中出现MRB感染的病例36例进行全程追踪调查,分析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多重耐药茼感染的肺癌患者大多为长期卧床,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的老年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以产生超广谱一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标准,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管理措施。方法对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多层次行政干预措施和综合护理管理措施。结果呼吸科是多重耐药菌感染高危科室,通过适时网络监控耐药菌和药敏试验,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严格有效控制和护理管理措施,保障了呼吸科医疗安全。结论对呼吸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病率,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一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进行调查,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的方法,对该医院胸外科(包含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及手术室)2022年8月发生的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7例患者中有4例为院内感染,其中3例检出PA,1例检出CRPA。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与此次院感无关;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级别过高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本次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有关。结论:抗生素使用级别过高可能是导致此次疑似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及早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院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使用DL-96朱海迪尔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对分离到多药耐药菌的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726株,多重耐药菌643株,占37.52%;643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17.41%,革兰阴性杆菌占82.58%;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ICU、干二和呼吸内科,分别为16.79%、15.52%和11.19%;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结论: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对老年及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的监测与控制,特别要关注泛耐药的产生与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脑膜炎败血黄杆菌致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从临床患者送检的痰液标本中分离出的57株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耐药情况。结果:57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脑膜败血黄杆菌的科室分布以ICU和呼吸内科为主,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脑膜炎败血黄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度耐药和多重耐药,对于该菌引发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临床要予以足够重视,应根据病情,参照药敏结果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对控制院内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170例在2010年住院的脑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循证组(86例)和对照组(84例),循证组采用预防肺部感染的循证防控措施,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运用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监测方法观察院内肺部感染率及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循证医学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率显著下降,与上一年及同期对照组相比,经x2检验,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医学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后多重耐药菌院内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某军队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现状进行分析,为指导医院对提高耐药菌治疗效果和院内感染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年7-9月间所有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103份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对确定为大肠埃希菌的75株阳性菌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临床常用20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75株大肠埃希菌中,敏感株11株,其余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谱广,且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其中对氨卞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0%。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主,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耐药问题比较严重,必须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2017,(1):125-127
目的了解武汉市某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医院多重耐药菌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细菌耐药性分析,通过监测数据提出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对策。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及对药物敏感性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该院危重病人、有创操作较多的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老年患者相对集中、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的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MDROs感染病原菌复杂,耐药性严重,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和长时间抗菌药物是MDROs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将MDROs纳入医院危急值管理、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有创操作、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及操作规程,院感办及多部门协同管理等措施,是减少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呼吸内科病房非发酵菌菌谱变化和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本院呼吸内科患者分离到的非发酵菌的情况。结果 2010、2011年呼吸内科分别检出非发酵菌140株、163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011年非发酵菌检出率与2010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敏结果显示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严重耐药和多重耐药。结论呼吸内科患者非发酵菌检出率高、耐药性强,且大部分呈多重耐药,应加强病原学检测,系统监测细菌菌谱变化和耐药动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素及防止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某三级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等资料,了解多重耐药菌临床分离株的分布情况并进行耐药性分析,鉴别诊断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结果:临床分离185株多重耐药菌,分离出119株MRSA、7株VRE、41株CRE、17株CRPA和1株CRAB,其中10例MRSA、3例CRE和11例CRPA医院感染。药敏结果显示: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均为0,VRE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为0,CRE对美罗培南耐药率为46.34%、亚胺培南51.22%,CRPA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64.7%。医院感染的MRSA主要使用万古霉素和(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医院感染的CRE主要使用美罗培南(敏感)治疗,医院感染的CRPA主要使用(或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或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结论:该院的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与全国耐药情况基本一致,耐药形势仍严峻,需要同时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感染控制,兼顾通用和个性化策略,综合防控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和医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2013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2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前)选2013年9月—2016年9月,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后)选2016年10月—2019年9月,各100例,观察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前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可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了解医院多重耐药菌基本情况,为制定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2013和2014年多重耐药菌目标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和2014年该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433株,其中医院感染658株,占27.04%。菌种分布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2.25%。将临床科室分为5个系统,其中外科系统检出多重耐药菌最多,五官系统最少。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以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CR-AB为主,并且外科系统医院感染多重耐药构成比最高,妇儿系统最低。另外,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结论 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降低或避免造成多重耐药菌在院内的交叉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类型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至2013年间于我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时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103例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痰培养,共分离菌株297株,分析分离菌株的鉴定结果,并统计所选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另外选取103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呼吸内科病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对引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出菌株297株,革兰氏阴性菌156例、革兰氏阳性菌121例、真菌20例.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三种病原微生物,分别占总菌株的25.59%、22.56%和36.70%.对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时发现,激素、呼吸机等治疗方式的使用以及多人病房、抗生素滥用等,都是引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激素、呼吸机等治疗方式,人员复杂环境以及抗生素滥用,都可能引起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