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该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入选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2组均常规脱水降颅压,改善神经细胞代谢,防止并发症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3次/d,通服4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指数、低切指数、全血还原粘度,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变化及神经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临床疗效,差异均有显著变化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和脑梗死的神经缺损评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改善脑组织缺血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对入选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除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营养,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加用口服脉血康胶囊,3次/d,3粒/次,连续1个月。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血脂、血压和心率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疗效判定。2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0%和73.4%,脉血康胶囊治疗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从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脉血康胶囊安全有效。结论脉血康胶囊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脂、血压、心率等指标,其疗效显著,并且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给予丹参注射液和拜阿司匹林治疗14 d,治疗组加用脉血康胶囊,随后的3个月对照组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组同时加用脉血康胶囊。结果:治疗后2组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更明显,治疗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能降低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2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加以脉血康胶囊各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脑血流检测,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脉血康胶囊治疗组的低于对照组(P<0.05),血流速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脉血康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ET-1含量明显降低,血清NO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治疗后脉血康胶囊组ET-1和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脑血流有明显改善作用,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90例、对照组90例,两组都给以口服复方丹参片、尼莫地平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吡拉西坦片等常规治疗,并控制血糖、血脂,调控血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脉血康胶囊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明显(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志花 《哈尔滨医药》2021,41(6):131-132
目的 探究脉血康胶囊+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UAP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2组,各59例.常规组接受曲美他嗪治疗,中西联合组接受脉血康胶囊+曲美他嗪治疗.对比2组心电图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心绞痛控制情况(发作频次、持续时间).2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血液流变学水平(全血高、低切黏度).结果 中西联合组总有效率93.22%较常规组77.97%高(P<0.05);治疗2个月中西联合组全血高、低切黏度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2个月中西联合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常规组短,心绞痛发作频次较常规组少(P<0.05).结论 UAP患者应用脉血康胶囊+曲美他嗪治疗心电图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蚓激酶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凝( PT、TT、APTT、Fib)及指标的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肠溶胶囊明显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未增加出血风险,作为复发脑梗死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汪洋  周有生  熊京  张进祥 《医药导报》2004,23(3):0156-0157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治疗急性创伤患者过程中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急性创伤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服致康胶囊每次2~4粒,ti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于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致康胶囊可降低急性创伤患者的血液粘度,对预防创伤后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照抽签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4支/次,溶于10%的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100 mL/h,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脉血康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7%、9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降低,BI指数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WB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日常活动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急诊内科接受诊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联合胞磷胆碱钠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舒血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入选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常规脱水,护脑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连续4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和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是改善脑组织缺血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长春西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观察组60例给予长春西汀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d;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及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ACI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入院后立即静滴灯盏花素30mg,每日1次,疗程14d,连用两个疗程,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14d、治疗28d的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各种项指标变化,结果:用灯盏花素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用药前明显降低(P<0.01)。甲襞微循环的输出支管径,管袢顶内径,流速等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情况,人而能防治脑梗死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采用脑康复、脑复素等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同时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42例,同时给予安慰剂治疗。观察患者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P<0.05)。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6.19%(11/42,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较好,而且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伴糖尿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75mg,口服,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蚓激酶60万单位,空腹口服,每日3次,连用30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两组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测量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治疗3O天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降低(P〈0.05);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泸〈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88%)(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尿隐血1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蚓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脑栓通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组基础治疗相同,中药干预组加予口服脑栓通胶囊,中药安慰剂组加予口服中药安慰剂(淀粉),空白对照组只予基础治疗,治疗时间1个月。3组对象在治疗前、后接受以下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量表(CSS),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疗后CSS评分、FIM评分和MBI评分经自身对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而中药干预组评分的差异更明显,分别与中药安慰剂组及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5);中药安慰剂组与空白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脑栓通胶囊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采用依达托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能够显著提高依达拉奉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红花注射液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6月新疆建设兵团额敏第九师医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rt-PA 0.9 mg/kg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黏稠度等血液流变学参数以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等血脂指标,ADL量表评分以及NIHSS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黏稠度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TC、LDL、TG均明显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ADL量表评分明显升高(P<0.05),NIH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联合rt-PA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rt-PA,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