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30 min(T2)、拔管后5 min (T3)、拔管后2 h(T4)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与T0比较,2组患者在T1、T2、T3时间点时BS、NE、AE和Cor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4时间点时NE、AE和Cor水平均明显高于T0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T3和T4时间点时NE、AE和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T1、T2和B时间点时B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T3和T4时间点时MAP和H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1、T2和T3时间点时SBP和DB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值得在老年直肠癌患者手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麻醉方式在支气管肿瘤冷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54例支气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支气管肿瘤冷冻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研究组患者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法,对照组患者行静脉镇静加气管内表面麻醉法。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以及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冷冻后3、30 min和冷冻完毕时的心率显著快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在冷冻后3、30 min时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相对静脉镇静加气管内表面麻醉法更好,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73例拟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0)、进针即刻(T1)、治疗5 min(T2)、治疗10 min(T3)、手术完成即刻(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 O2)的监测值;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T0时刻两组患者的MAP、HR和Sp 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T1、T2、T3时刻的MAP、HR和Sp O2与T0时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T2、T3时刻,研究组患者的MAP、HR、Sp 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5±4.2)min]、苏醒时间(0 min)、离室时间[(8.1±3.5)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疼痛视觉评分(VA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6/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7%(1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采用经皮射频消融术治疗时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对患者的循环波动影响较小,术后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6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和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组(G),每组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腹后10 min、1h、2h及术毕时外周血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向细胞介素-10(IL-10)浓度,记录上述各点循环指标(SBP、DBP、MAP、HR).结果 GE组Cor、A-Ⅱ浓度在气腹1h后各点及术毕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组HR较麻醉前降低(P<0.05),G组MAP、HR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接受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全麻方式,观察患者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过麻醉后,其HR显著升高,麻醉后与麻醉前、手术结束放气后5 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与气腹前后的10 min的HR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经过麻醉后,其MAP显著升高,麻醉后与麻醉前、手术结束放气后5 min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后与气腹前后的10 min的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3、5.573,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肌松效果为优38例(95.0%),良2例(5.0%),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效果显著,具有干扰小、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值得应用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盾  龙申 《癌症进展》2021,19(14):1481-1484
目的 探讨颅内肿瘤患儿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的效果及对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颅内肿瘤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及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氯胺酮作为麻醉方式,观察组采用七氟醚作为麻醉方式.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后(T2)、切开颅脑时(T3)、术中(T4)、术毕(T5)时ET、NO水平及各时间点围手术期指标变化.观察两组患儿麻醉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 T2、T3、T4时,观察组患儿ET、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水平均低于T1时,且观察组患儿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肿瘤患儿手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可以有效抑制ET及NO的生成,保护脑功能,且可以维持患儿的生命体征,使患儿更快清醒.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颅脑肿瘤患者血糖及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颅脑肿瘤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七氟醚)和观察组(丙泊酚),每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全麻气管插管,于麻醉诱导前5 min(T1)、插管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麻醉后60 min(T4),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及乳酸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3、T4时间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4时间点乳酸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T1、T2、T3、T4时间点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T4时间点血糖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泊酚能够更好地稳定颅脑肿瘤手术患者的血糖及乳酸水平,减轻患者麻醉期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汪博 《实用癌症杂志》2017,(8):1291-129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42例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麻醉过程中不予应用右美托咪定,而观察组患者予诱导麻醉及麻醉维持过程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成时(T1)、手术进行1 h(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气管插管拔管时(T4)]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T1、T2、T4时点血浆肾上腺素及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T0,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P在T1、T4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HR在T1、T2、T3、T4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胸肺癌根治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骨肿瘤患者全麻手术期间呼吸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进行全麻下骨肿瘤手术的ASA分级Ⅰ级的骨肿瘤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进行常规麻醉诱导后行机械通气,待循环和容量状态稳定后,对照组增加PEEP 8cm H2O,观察组不增加。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麻醉插管后15min、麻醉插管后30min和拔管后的呼吸功能指标[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PaO2和PaC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结果两组组内比较显示,随时间推移,对照组内Ppeak和Ppla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内Ppeak和Ppl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值随时间推移均下降(P<0.05),HR、MAP及CV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显示,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的PaO2值、Ppeak及Ppla明显增加(P<0.05),PaCO2、CVP、HR、MA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骨肿瘤患者手术期间应用PEEP,可增加PaO2、Ppeak及Ppla,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但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在全麻骨肿瘤患者手术中,适当进行PEEP通气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方法下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30例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双肺机械通气;B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术中行单肺机械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灌洗前及灌洗结束后心率(HR)、平动脉压(MAP)、氧饱和度(SpO2),并检测血气,记录pH、PaO2、PaCO2,及灌洗时间、手术时间、灌洗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灌洗前后A组及B组患者生命体征HR及MAP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灌洗后PaO2及pH值B组较A组有明显提高(P<0.05),SpO2和PaCO2在两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灌洗液量B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5),灌洗时间B组较A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麻下行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双肺隔离后单肺通气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安全、效果明显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切除患者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下进行胃肠镜联合检查的效果。方法进行胃肠镜联合检查的胃癌切除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静注布托啡诺针,对照组注芬太尼针,两组同时均静注丙泊酚针,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即可置入胃肠镜检查。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胃肠镜检查,注药后2min与注药前比较,患者的MAP与HR均明显下降(P<0.05),同时MAP和HR在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时间点的上述值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和指令睁眼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停药后10min与20min的Rame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两组的头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结论相对于芬太尼,胃癌切除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全身静脉麻醉下进行胃肠镜联合检查对于患者的心率与血压影响小,具有更好的麻醉镇静效果,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预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内膜癌合并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右美托咪定的用药及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02-01-2014-02-20我院行择期妇科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有原发性高血压史,并且机体生理状态符合全身麻醉要求。42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1)和对照组(C组,n=21)。两组患者入室后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均采用常规全凭静脉麻醉,D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微量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微量泵生理盐水10mL。记录入手术室后15min时(T0)、诱导前(T1)、诱导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插管后5 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C组与D组平均SBP,T0时为(154.81±16.63)和(150.81±11.50)mm Hg,T1时为(147.10±20.93)和(152.48±11.22)mm Hg,T2时为(102.14±13.24)和(128.86±11.34)mm Hg,T3时为(131.81±19.98)和(138.43±12.88)mm Hg,T4时为(127.57±19.19)和(133.81±15.16)mm Hg,T5时为(126.57±13.06)和(138.67±10.52)mm Hg;C组与D组平均DBP,T0时为(90.19±8.21)和(89.19±9.94)mm Hg,T1时为(86.52±12.55)和(89.43±8.93)mm Hg,T2时为(59.33±9.64)和(68.43±8.23)mm Hg,T3时为(77.57±11.34)和(80.57±10.21)mm Hg,T4时为(77.86±10.46)和(78.05±10.01)mm Hg,T5时为(77.19±8.12)和(80.00±7.48)mm Hg。与T0比较,T1时D组SBP和DBP均小幅度增高。T2时两组的SBP和DBP均降低,P〈0.05,D组的降低幅度较C组小。T3-T5时气管插管后,两组SBP、DBP和HR均较T2时升高,但D组升高的幅度小于C组。C组与D组平均HR,T0时为76.38±11.40和78.05±10.49,T1时为78.05±10.67和69.76±8.45,T2时为69.33±11.50和67.05±7.87,T3时为77.52±10.75和70.62±6.97,T4时为76.19±11.10和65.3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BIS指导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及TCI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70岁以上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和s组,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均采用分步丙泊酚靶控输注方式进行。B组当BIS达到45—55,进行麻醉插管。S组当OAA/S评分小于3分时,给予肌松药而后插管,记录两组麻醉诱导过程中入室后静卧15min(T0),意识消失(T1),气管插管(T2),气管插管后1min(T3)、3min(T4)、5min(T5)各观察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IS值,并记录插管时预测的效应室靶控浓度(Ce)、丙泊酚总量。结果:两组SBP、DBP、HR在T1、T2时降低,T3、T4升高。组内比较:SBP、DBP在T2与T0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3、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R在B组变化不明显,S组T3、T4与T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T3、T4时SBP、DBP、HR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BIS值45—55作为控制变量调控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老年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麻醉诱导,能够降低麻醉诱导时血压下降的幅度及气管插管后的心血管反应,比临床评估的靶控输注更能精确控制麻醉深度,指导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32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食管癌(中段)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为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组:VT=6ml.kg-1,f=16次/min-1,加5cm H2O PEEP;B组为传统单肺通气组:VT=10ml.kg-1,f=12次/min。观察气管插管后切皮前(T1)、单肺通气后60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15min(T3)、拔管后30min(T4)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及术中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力(Pplat)、气道压力(Paw)。结果:T2时A组的Ppeak、Pplat及Paw明显低于B组(P〈0.05);T2,3,4时A组的Pa02、Pa02/Fi02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各时点PaCO2、PETCO2及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低潮气量联合低呼气末正压通气能有效改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减少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是食管癌根治手术全麻安全、有效的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改善食管癌开胸术患者麻醉质量的效果。方法收集25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开胸根除手术和全身麻醉,其中对照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瑞芬太尼,试验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瑞芬太尼和地佐辛。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1和T2时间点的MAP值和HR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3和CD+4值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主要为嗜睡、呼吸暂停、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但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瑞芬太尼不仅能够改善食管癌开胸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喉罩在喉气管裂开成形术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评价喉罩在喉气管裂开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8例ASAⅠ-Ⅲ 级的喉气管狭窄择期手术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喉罩组(A组)和局麻气管切开组(B组),每组24例。A组:快速麻醉诱导后置入双管型喉罩,固定后行麻醉机控制呼吸,待气管切开后台上置入气管导管,拔除喉罩,通过气管导管行控制呼吸后继续手术。B组:先在局部麻醉下行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固定后行麻醉机控制呼吸继续手术。观察两组在麻醉诱导前(T0)、 置入喉罩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即刻(T1)、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10min(T2)和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30min(T3)的MAP、 HR、SpO2变化。记录两组气管切开术中出血量、气管切开所需时间、误吸和气管痉挛的发生率。观察麻醉前(T4)、置入喉罩后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后即刻(T5)、喉气管裂开成形术术毕即刻(T6)和术后30min(T7)4个时点的应激激素水平。结果:B组患者在T1时点的MAP、HR明显高于T0时点(P<0.01),T2、T3时点与T0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比较,T1时点的MAP、HR明显升高(P<0.01)。与B组病人相比,A组病人气管切开术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气管切开术时间缩短,未发生误吸及气管痉挛,不良事件少(P<0.05)。B组自插管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A组在手术结束时血糖上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在T6和T7时点的血糖上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皮质醇在T6时点均高于T4时点(P<0.05);T7时点的血皮质醇A组下降,而B组继续上升,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局部麻醉下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导管通气相比,双管型喉罩通气应用于喉气管裂开成形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小,不良反应少,引起的应激反应轻,同时能保证有效地通气,为喉气管狭窄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在老年胃肠道间质瘤手术麻醉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间确诊并收治的6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麻醉组30例,七氟醚麻醉组30例,比较二者麻醉中的效果差异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丙泊酚麻醉组与七氟醚组手术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麻醉组麻醉效果优于七氟醚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醚麻醉组对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满意度为93.3%,七氟醚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醚均能用于胃肠道间质瘤手术麻醉,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行化疗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理指标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乏力、脱发等5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理指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除躯体功能与经济困难两项指标差异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肿瘤患者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将12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的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出院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在疼痛各级评定中,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7%,对照组为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不仅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而且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