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62,自引:5,他引:57  
目的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观察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其对透析中血钠水平的影响.方法 2001年7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22~65岁(43.46±21.58),透析前血BUN(20.86±4.53)mmol/L,血肌酐(1050.56±253.27)μmol/L,6人4周透析按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各一周方式进行,另外6人按可调钠、普通钠、可调钠、普通钠方式进行,每人每周透析两次,可调钠透析方式按东丽透析机面板上的6个钠档次进行,每50分钟下调一档,根据我中心检测,透析液钠浓度从开始的151mmol/L,至透析结束前半小时降为136mmol/L,普通钠透析组钠浓度为139mmol/L,在透析过程中观察透析低血压的症状及其频数,测定透析前透析后血钠的浓度.结果透析低血压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下降、大汗淋漓、头痛、恶心、呕吐、心率减慢、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可调钠透析组,其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低血压的症状和体症的数量明显减少(P<0.05),透析前血压与透析中最低血压差可调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透析前、透析后血钠浓度可调钠组、普通组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而并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  相似文献   

2.
可调钠血液透析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敏 《中国血液净化》2003,2(11):616-617
低血压是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约在20%~30%,随着透析人群中老年人、伴原发或继发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患者的增加,透析中低血压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低血压的—个重要原因是过多脱水导致的血容量显著下降,血容量下降超过15%时极易发生低血压,而与总体液量下降无关。近年来,国际上开展可调钠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明显减少,为明确可调钠透析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可调钠透析(Na+从148mmol/L线性下降至138mmol//L)和标准透析(Na+138mmol/L)时血压、心率、血容量等指标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低温可调钠透析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对血液透析中反复发生低血压的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例,观察组采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8周,分别测量血液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以及观察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及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结果两组透析患者透析后血肌酐、尿素氮、血钠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和需提前结束血透的患者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水润芝  宛家奎 《新医学》2007,38(4):227-229
目的:观察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血钠浓度的影响,以及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以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分别交叉进行钠曲线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可调钠组)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对照组)治疗各5次,记录每次患者的血钠浓度、血压及超滤量。结果:透析前、后可调钠组的血钠浓度分别为(142±4)mmol/L、(146±4)mmol/L,对照组则为(141±5)mmol/L、(143±2)mmol/L,两组透析前后血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的平均血压为(134±23)/(77±12)mmHg,对照组为(109±30)/(67±13)mmHg;透析后,可调钠组的血压为(138±21)/(81±11)mmHg,对照组为(127±25)/(77±13)mmHg。两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和透析后的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透析过程中,可调钠组低血压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调钠组超滤量为(4.3±1.2)kg,对照组为(3.9±0.8)k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钠曲线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可明显降低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且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透析模式,特别适用于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刘薇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8):714-715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方法32例血液透析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4种不同的透析方法:①高钠透析:透析治疗最初4h内用高钠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50mmol/L),结束前0.5h钠浓度调至135mmol/L。②单纯超滤+血液透析:透析最初30min单纯超滤,以后4h透析。③低温透析:整个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温度调至34.5—35.5℃。④低温透析+高钠透析。结果4种透析方式的透析效果并无差异,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低温+高钠透析对于稳定血压明显优于标准透析(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温度37℃)组。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并不能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反复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者临床首选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高钠透析。透析间期体重增加〉2.8kg的透析患者单纯超滤+血液透析并不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在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痛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老年病人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6周,分别测量病人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氯、血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O.05或P〈0.01)。[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可保持透析过程血压稳定,有效降低透析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透析方法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血液透析(HD)中低血压非常常见,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本研究主要探讨比较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哪个更优。方法:12例血液透析中常发生低血压的患纳入观察对象。四种不同的透析方法①高钠透析:透析治疗前4小时用高钠透析液(透析液钠浓度150mmol/L),结束前半小时钠浓度调至135mmol/L。②单纯超滤 HD:透析开始前30分钟单纯超滤,以后4小时透析。③低温透析:整个透析中透析液温度调至34.5℃—35.5℃。④低温透析 高钠透析。结果:四种透析方式的透析效能并无差异,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 高钠透析对于稳定血压均明显优于标准透析(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温度37℃)组。单纯超滤 HD并不能减少低血压发生率。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反复发生低血压的透析患临床首选高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低温 高钠透析。透析间期增重大于2.8k8的透析患,单纯超滤 HD并不能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白雄霞  刘贵娥 《家庭护士》2009,7(10):872-872
[目的]观察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低温(35.0 ℃~35.5 ℃),可调钠(起始透析液钠浓度143 mmol/L~145 mmol/L,曲线超滤配合高钠时高超滤量,低钠时血压保持平稳).[结果] 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的最低血压明显高于常温普通透析,且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明显降低病人低血压、头晕、恶心呕吐及肌肉痉挛的发生频率.[结论]低温可调钠配合曲线超滤改善透析低血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对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方法 选择经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二组,观察组采用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透析,观察3个月,测量患者的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血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钠均无明显差别,而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低温联合可调钠透析可以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相关低血压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在血液透析中使用A、B、C(A:高-低钠序贯透析,调高钠浓度至145 mmol/L;B:透析2 h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监测血糖变化,若大于10 mmol/L,采用诺和锐临时皮下注射,使血糖降至10 mmol/L以下;C:A和B合用)3种方法,每种方法实施1个月,共1年,采用自身交叉对照3种方法的优劣,观察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情况以及透析间期血压水平升高例数。结果高浓度葡萄糖与高-低钠序贯透析结合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最少,其次是B方法,效果最差是A方法,但A、C方法使透析间期血压水平升高的发生率明显升高,3组中两两比较P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浓度葡萄糖的运用可有效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高血压的发生,高糖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运用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对评估血液透析患干体质量的作用。方法对26例规俸性血液透析患.先后按标准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两种方式进行血透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透析前后血压、体质量、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和临床合并证及护理干预等指标。结果两组透析前的血压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血容量监测组的干体质量、脱水量、透后血压、急性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次数与标准血液透析组相比均有显性差异。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能有效地评估干体质量;有效地减少透析中低血压及肌肉痉挛等低血容量相关不良反应;在下调干体质量后高血压得到改善。结论在透析过程中,根据患临床表现结合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质量、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指导治疗顽同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透析患者应用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以及常规常温透析对预防血透相关性低血压的作用比较。方法选择高龄老年患者血透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规律血液透析患者10例,采用单盲法,自身对照设计,每个患者分别接受标准透析、可调钠透析、低温透析,每种方案为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透析效率方面无显著差别,但可调钠血液透析、低温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高龄老年患者,可选用低温血液透析或可调钠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3.
马洁葵  刘绮文 《天津护理》2005,13(4):189-189,191
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反应的方法。方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发生低血压反应的维持性透析患者18例.采取随机交叉对照设计.常规透析2周后,再分别接受高钠血液透析、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3种治疗方案,每种方案为期2周。结果: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与常规透析相比,低血压发生率及护理干预次数明显降低.高钠血液透析组降低则不明显。结论:对血液透析过程中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选用钠曲线1联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对近期无低血压发生的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首先给予钙离子浓度为1.75mmol/L(Dcal.75)的透析液治疗6个月,然后接受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Dcal.25)的透析液治疗6个月。检测两种透析液单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和4h血清钙、磷、尿素氮和肌酐水平,并记录血压变化。结果 使用Dcal.25透析液单次透析治疗4h,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透析前下降(P均〈0.05),收缩压较舒张压下降更明显(P〈0.05);而接受Dcal.75透析液治疗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透析前升高(P均〈0.05),收缩压较舒张压升高更明显(P〈0.05)。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血压与血清总钙的变化均呈正相关(r1=0.326,P1=0.054.r2=0.383,P2=0.037.r3=0.391,P3=0.032)。使用Dcal.25透析液治疗6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使用Dcal.75透析液治疗6个月,患者血压有所升高,其中收缩压升高显著(P〈0.05)。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长期治疗引起的收缩压变化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单次应用低钙透析可明显降低收缩压,减少高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肝素血液透析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8例伴有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给予无肝素血液透析。A组护理方法为:使用14G穿刺针,血流量200~23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60min使用生理盐水200ml冲洗透析器。B组方法为:使用16G穿刺针,血流量250~300ml/min,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ml的生理盐水预冲并保留15min后再用生理盐水冲洗透析器和管路,透析中每间隔30min使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透析器,比较两组每次透析后透析器的凝血状况和透析器容量。结果B组透析器透析后凝血程度少于A组,透析后平均容量大于A组。结论使用较大号穿刺针、提高血流量、透析前使用肝素盐水浸泡透析器以及增加透析中生理盐水的冲洗次数可以改善透析器的凝血状况,提高透析器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6.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容量维持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钠超滤曲线模式透析(PHD)对尿毒症患者透析时的血容量维持作用。方法 选择10例常规血液透析患者,每例患者常规血液透析模式(CHD)与销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交替进行各5次,观察两种透析模式下患者血容量的变化,同时观察患者血球压积、血压、透析后血浆钠浓度及透析时症状发生率的变化。结果 销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较普通透析血容量下降明显减少(P0.05),透析中及透析后患者出汗、肌肉痉挛症状明显减少(P<0.05)。结论 钠及超滤曲线模式透析防止了透析患者血容量的明显减少,减少了透析并发症,增加了患者透析耐受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可调钠透析组及标准透析组各30例,对1800次血液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可调钠透析组与标准透析组急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可调钠透析能明显减少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原因。结果49例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脱水量大(超过5%干体重)或脱水速度过快,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钠浓度低或透析液温度高,透析前透析中用药或透析中进食过饱。结论有效控制患者的每日体重增长,正确评估干体重,做好低温度透析与曲线钠浓度透析,对预防维挣l生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透析低血压与非透析低血压血容量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和超滤过程中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与血容量变化的关系.探讨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防治策略.方法以过去3月内发生过症状性透析低血压为观测组(23例),设无透析低血压的为对照组(28例).应用超声血容量检测仪比较透析低血压者和正常对照者在透析超滤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特点、以及血压、心率的相应变化.结果低血压组的透析间体重增加量、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透析1小时后相对血容量、血压的下降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而反射性的心率增快方面,低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容量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机制,尤其是透析者伴有心血管功能损害时,更易发生透析低血压.而提高血容量是治疗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补充左卡尼汀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影响。方法 3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次透析结束后应用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12周后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低血压、肌肉痉挛的发生情况。结果注射左卡尼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透析中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的发生率。结论左卡尼汀可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低血压和肌肉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