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电子肠镜诊断回肠末端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捷  刘顺英 《现代医学》2002,30(2):125-125
目的 探讨电子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运用电子肠镜通过一定的手法进入回肠末端。结果 在进入回肠末端的4383例患者中共有阳性发现11例。结论 在对远端小肠缺乏更有效检查的状况下,电子肠镜对于这一部位疾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回肠末端是小肠疾病的好发部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消化道钡餐、胶囊内镜和双气囊小肠镜等对回肠末端疾病的诊断都存在很大局限.现分析我院回肠末端病变764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的大肠镜诊断及处理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外科临床工作中,肠套叠并不少见,但经大肠镜检查明确诊断者不多。作者所在医院从1990~1999年大肠镜检查7625例,发现肠套叠5例,检出率仅为0.66 。其中: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42~75岁。5例均为回肠结肠型套叠,其中4例因回肠末端肿瘤为诱因导致继发性肠套叠,大肠镜检查病理诊断为回肠腺癌,与手术切除后全瘤送病检诊断一致;1例75岁老年患者为原发性肠套叠,大肠镜检查时在升结肠肠腔内可见套入的小肠,套入长度在10~30cm不等,粘膜较结肠粘膜红润,可见环行粘膜皱襞,在电子肠镜下还可见小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研究回肠末端溃疡患者肠镜下的溃疡特点,增加对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的认识。方法通过收集2012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肠镜检查并诊断为回肠末端溃疡的患者,系统记录其性别、年龄、内镜表现及组织病理结果等。结果回肠末端溃疡患者106例,占总检查人数的1.4%,男女性别分布基本无区别,年龄分布主要在30~60岁,占总人数的63.2%。肠镜下溃疡的形态特点:主要为单发或者多发的类圆形溃疡。组织病理结果:主要为黏膜组织慢性炎,少有小血管增生、癌变等。结论回肠末端溃疡的发生率为1.4%;男女性别分布基本无区别;肠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活检可以提高诊断率,不同肠道疾病的溃疡形态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口服甘露醇时机对肠镜肠道准备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子肠镜已普遍运用于临床诊断中,直肠、回盲部的整个大肠及回肠末端部位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电子肠镜检查进行诊断和治疗。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对检查质量起到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不明原因小肠疾病患者行双球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评价其操作性能及安全性以及护理要点。方法:2 0 0 3年7月至2 0 0 4年3月期间38例有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腹部血管造影等检查无阳性发现的患者应用双球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视患者病情决定从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进镜,其中8例经上消化道进镜未能达到回盲部改从下消化道进镜。结果:小肠镜检查发现有病变者33例,病变检出率86 .8% (33/38) ;其中空回肠克罗恩病7例,空回肠多发溃疡5例,空肠血管畸形并出血4例,空肠多发憩室4例,空回肠静脉显露3例,小肠恶性间质瘤2例,非特异性回肠炎2例,回肠中分化腺癌1例,回肠钩虫病1例,嗜酸细胞性小肠炎1例,吻合口狭窄1例,回肠结核1例,空肠蛔虫病1例,未发现病灶5例。检查过程中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例因腹痛不能耐受中途放弃检查,其余患者均可完成检查。结论:双球囊推进式小肠镜可直视检查全小肠腔病变,病变检出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临床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有利工具,适当护理配合是获得满意操作结果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无外套管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1994年11月~ 2004年10月间138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行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 138例患者中,电子小肠镜越过屈氏韧带进入空肠113例(81.9%),结果发现小肠疾病44例(31.9%),包括十二指肠多发溃疡4例,十二指肠中下段病变19例,空肠病变21例.9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7例发现病灶,阳性检出率为41.1%.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组以胃肠道病变为主、发病机制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当前发病率低,但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误诊率较高[1].肠镜检查是末端回肠和结肠病变最主要的诊断方法,肠镜联合活检病理检查在克罗恩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2].我搜集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予以总结,分析,以期提高CD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2007年2月至2010年7月间245例有消化道症状,经胃镜、结肠镜等检查为阴性者,采用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进镜方式.结果 244例完成预定检查,1例患者因回盲瓣严重变形,检查失败,小肠镜未能进入回肠.在244例完成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0.
关劼  刘芳  吴铁镛 《北京医学》2006,28(11):650-652
目的 总结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病变、肠镜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改变进行总结.结果 临床表现为腹痛26例(92.8%),腹泻9例(32.1%),消化道出血8例(28.55%).病变累及小肠17例(64%),结肠10例(39%).结肠镜是末端回肠和结肠病变的主要诊断手段.肠镜下可见不同病期的多样性表现.11例(39.3%)经多次内镜及病理诊断,17例(60.7%)经手术、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结论 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多样性,易误诊.肠镜检查在诊断中起关键作用,内镜联合病理活检,加强临床和病理医师沟通是及时、正确诊断的关键.重视病理组织学微肉芽肿特点,可提高非干酪样肉芽肿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30例到盲部溃疡肠镜检查的诊断经验。方法:采用FUJINONWC-88WM电子肠镜,对我院2001年12月~2007年6月期间检查的3460例患者,发现回盲部溃疡30例行全结肠及回肠末端检查,并均行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肠镜检查前临床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43.3%(13/30);结肠镜诊断与最后诊断符合率83.3%(25/30)。结论:肠镜检查是诊断回盲部溃疡的主要方法,回盲部溃疡病因复杂,各种溃疡之间外观有许多相似之处,常使内镜检查出现误诊现象。应对其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月-2004年9月,我院从1397例电子大肠镜检查进入回肠末段的患者中检出65例回肠末段疾病。现就其临床资料和电子大肠镜检查结果总结分析,旨在探讨电子大肠镜检查回肠末段疾病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354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及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8年11月,354例患者因黑便或便血就诊.其中152例接受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202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 双气囊小肠镜病变检出率为82.24%(125/152),胶囊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1.78%(145/202).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P<0.05).双气囊小肠镜组病因诊断准确率(85.1%)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31.2%)(P<0.01).除2例患者未完成胶囊内镜外,其余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生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和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诊断价值,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但双气囊小肠镜组的病变检出率及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胶囊内镜组.  相似文献   

14.
无外套管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无外套管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对1994年11月~2004年10月间138例疑有小肠疾病患者行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分析其应用情况。结果 138例患者中,电子小肠镜越过屈氏韧带进入空肠113例(81.9%),结果发现小肠疾病44例(31.9%),包括十二指肠多发溃疡4例,十二指肠中下段病变19例,空肠病变21例。9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7例发现病灶,阳性检出率为41.1%。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有效且安全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肠结核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58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在20~40岁的共43例,占74.1%,临床症状以腹痛49例(84.5%)、腹泻28例(48.3%)、发热26例(44.8%)、右下腹包块12例(20.7%)为主,合并肺结核18 例(31.0%),并发症以肠梗阻9 例(15.5%),病变部位常见为回盲部(55.2%,32/58)、末端回肠(29.3%,17/58)。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阳性发现占66.7%(32/48)。47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12例组织活检发现干酪样坏死结节,6例发现抗酸杆菌,3例腹腔镜检查及8例手术患者均病理诊断为肠结核。29例患者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肠结核好发于青壮年,病变部位常见为回盲部、末端回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合并肺结核多见,电子结肠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肠结核重要手段,腹腔镜或手术行病理检查也可诊断肠结核。胃肠钡餐和钡剂灌肠X线检查、腹部CT、PPD皮试及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肠结核;临床表现;诊断;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146例患者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腹痛查因阳性率43.75%(7/16),呕吐查因阳性率100%(12/12),黑便查因阳性率100%(41/41),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阳性病变146例,其中小肠毛细血管扩张征19例,小肠炎32例,小肠Crohn病39例,回肠多发溃疡8例,空肠脂肪瘤3例,小肠肿瘤24例,小肠血管畸形13例,回肠憩室并出血8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伍庆国 《海南医学》2009,20(5):140-140
目的 探讨电子结肠镜诊断回肠末段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和讨论1000例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进入回肠末段约10—50cm不等,平均进入(25±3.5)cm;本组中初诊病例326例(326/1000,32.60%),复诊病例674例(674/1000,67.40%),发现回肠病理改变386例(386/1000,38.60%),其中初诊病例126例(126/386,32.64%),复诊病例260例(260/386,67.35%),复诊病例回肠末段病变阳性率38.57%(260/674),本组发现回肠末段慢性活动性炎症354例(其中确诊为克罗恩病58例,结核12例)、钩虫病20例、绦虫病2例、息肉8例、淋巴瘤2例;在发现回肠末段病灶同时合并结肠炎856例、结肠溃疡96例(其中克罗恩病18例、结肠溃疡性病变46例,溃疡性结肠炎32例)、息肉283例、结肠癌168例。诊疗结束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均能够忍受,经排气排便后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电子结肠镜检查在完成全结肠检查的同时应常规进入回肠末段进行观察,以拓宽视野,尽可能避免遗漏,提高阳性率和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尤其对于病程长、有典型临床消化道症状、在胃肠镜常规检查无特殊发现和/或结肠镜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情况下的患者,意义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18.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在异丙酚静脉麻醉辅助下,对76例不叫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结果 76例患者中发现病变63例,病变检出率为82.9%.包括单发或多发性小肠溃疡17例,非特异性炎症9例,钩虫病7例,息肉病6例,血管畸形6例,憩室病4例(其中美克尔憩室3例),克罗恩病4例,间质瘤4例,高分化腺癌3例,十二指肠溃疡2例,蛔虫1例,未见明显异常13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末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也未出现麻醉并发症或麻醉意外.结论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病变检出率和病因诊断准确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研究目的:结肠结核通常通过结肠镜和病变部位活检来确诊。但是,结肠活检的诊断效率不是很高。据我们所知,还没有研究探讨对内镜下表现正常的盲肠和末端回肠进行活检以诊断结肠或(和)回肠结核的意义。患者和方法:将临床疑为结肠结核、在结肠镜或回肠镜下无异常表现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在患者回肠和盲肠获取多个活检标本。结果:对5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3例(86%)可进行末端回肠插管。对来自盲肠和末端回肠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发现2例患者有非干酪样肉芽肿。这两份标本均来自末端回肠。在另外2例患者的标本中发现了疏松排列的上皮…  相似文献   

20.
放大色素肠镜鉴别诊断大肠小息肉及其癌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雪健  郑亮 《重庆医学》2005,34(4):543-544
目的探讨放大色素肠镜结合Kudo腺管分型对发现病变及鉴别小息肉性质的意义.方法经放大电子肠镜结合亚甲蓝染色对80例直径≤10mm的小息肉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对照研究.结果"超微小息肉"(直径≤0.3cm)占42.5%(34/80),无蒂型这97.1%(33/34),应用放大色素肠镜结合Kudo腺管分型对非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为92.5%,诊断特异性为96.1%.对瘤性息肉诊断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2.8%.2例息肉癌变,均为Ⅴ型表现,2例手术后的吻合口息肉,表现为Ⅴ型开口,病理证实为肉芽肿病变.结论放大色素肠镜能发现小息肉,特别是"超微小息肉",染色法结合Kudo分型鉴别诊断预测病变的性质,指导内镜下的合理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