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纵向观察山丘型地区控制感染性钉螺效果,为制订有效控制和消除感染性钉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了2005~2011年石台县大演乡感染性钉螺的调查数据。对感染性螺环境点采用GPS定位,绘制出感染性钉螺分布图,根据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特点,制定各年度的化学药物灭螺方法和综合环改灭螺的实施方案。结果 石台县大演乡从2005年的7个感染性钉螺环境点的村,下降到2011年只有1个行政村有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点,感染螺面积和感染螺密度逐年下降明显。资料显示:有1个行政村已连续7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2个村已连续6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1个村已连续5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2个村已连续4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1个行政村已连续2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结论 对已控制和消除感染螺环境仍应加强查、灭螺的质量与监测,并全方位做好传染源控制。对一些复杂的钉螺环境点,适时的与小环境改造灭螺相结合,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  相似文献   

2.
苏北沿海地区残存钉螺分布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江苏省苏北沿海地区残存钉螺分布现状。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查螺,查出钉螺用压碎法解剖,观察钉螺感染情况。结果 1998-2000年共查螺63075框,查出钉螺5521框,有螺框出现率为8.75%,活螺平均密度0.263只/框,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钉螺分布以西部地区沟渠、河道为主要孳生地,88.82%有螺钉环境钉螺面积在5000m^2以下,呈小块点状分布,灭螺质量差是残存钉螺的主要,其有螺条块占82.75%,有螺面积占77.19%。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近年来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及变化情况.方法 收集2006~2012 年全省钉螺调查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的空间数据库,分析感染性钉螺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 2006~2012 年全省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主要分布在疫情控制县区;与2006 年相比,2012 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的县数、环境数、感染性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了79.3%、92.7%、91.4%、95.2%和95.5%;7 年间重复查出的感染性钉螺环境数占总感染性钉螺环境数的27%.结论 7 年间,由于积极防制和自然等因素,全省的感染性钉螺分布显著下降,但发生感染性钉螺的环境仍难以预测,需加大钉螺调查和控制的力度,才能确保实现2009~2015 年中长期血防规划.  相似文献   

4.
云南山区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云南山区血吸虫病流行阳性螺点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性的规律,对13个阳性螺点7-11年内感染性钉螺再现情况进行了观察。通过环境抽样设框进行螺情调查,并将所捕钉螺全部解剖,检测钉螺自然感染率,每次查出感染性钉螺后均对螺点进行药物喷洒灭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石台县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收集2009年石台县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 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县钉螺分布现状。结果 2009年全县查出钉螺环境1 133处,其中秋浦河水系占67.4%,黄湓河水系占30.9%,清溪河水系占1.7%;查出感染性钉螺环境24处,其中秋浦河水系占79.2%,黄湓河水系占20.8%;新发现、复现钉螺环境97.2%分布于秋浦河、黄湓河水系。沟渠是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主要环境,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呈动态变化,83.3%分布于疫情控制村。结论全县钉螺分布与水系密切相关,三大水系钉螺分布轻重不一,特点不同,应进行分类防治。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与特点。方法2007年收集安徽省钉螺调查的数据和各感染性螺点的GPS定位数据,建立感染性钉螺分布空间数据库,用ArcGis9.1绘制电子地图,分析全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现状。结果2007年全省查出331处感染性钉螺环境,其中湖沼型流行区占62.5%,山丘型流行区占37.5%;现有感染性钉螺面积682.6hm^2,其中湖沼型地区占85.5%,山丘型流行区占14.5%。江滩和沟渠分别是湖沼型和山丘型流行区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环境;97.2%的感染性钉螺环境分布于未控制村和疫情控制村。草是感染性钉螺分布最多的植被,其次为芦苇与树林。结论全省感染性钉螺的分布与水系的分布关系密切,湖沼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长江的两岸江滩、洲滩及其支流水系的河滩、湖泊的湖滩,山丘型地区感染性钉螺分布在河流、灌区或多种特殊环境。  相似文献   

7.
为消灭河滩钉螺制定对策,于1981~1986年选择汉北河滩应城市王台村段面进行了钉螺纵向观察。 一、观察方法 汉北河滩王台村段面的防浪林、堤套、草滩、沟渠等四类环境均有钉螺分布。1981~1986年每年4~5月汛期前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查清各类环境的钉螺的分布情况.计算有螺面积。1983年用五氯酚钠对防浪林、草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基于贝叶斯模型构建山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分布模型, 分析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格局变化, 识别其在村级水平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 方法 利用云南省洱源县2000-2006年的现场钉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数据及村边界 等空间数据, 采用贝叶斯模型构建村级水平间的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与交互模型, 分析钉螺与感染性钉螺的时空 格局变化, 并识别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 结果 钉螺分布时空交互模型和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模型的拟合优度稍强于其它模 型。钉螺时空交互模型的空间相关系数的95%可信区间包括0; 感染性钉螺时空独立模型的空间与时间相关系数分别 为-0.63和0.28, 但95%可信区间包括0, 提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村级尺度的空间相关系数与时间相关系数均无统计学意 义。结论 结论 研究区域的山区钉螺与感染性钉螺在村级间无显著性时空相关性, 提示山区钉螺研究应开展更小尺度下的研 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了东至县七里湖江外滩钉螺及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草滩、柳林滩及杉木间杨滩;退垦还滩20年的芦滩和草滩钉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仍低于历史芦滩和草滩,但同时退垦的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草滩;阳性钉螺的分布与滩地野粪污染程有关。上述结果为滩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季节消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大山区感染性钉螺的季节变化规律。方法:在云南省巍山县高原峡谷型流行区选择两片独立而相邻的自然环境为观察区,逐月调查土表、土层钉螺和感染性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山区全年均可查见感染性钉螺,夏季钉螺感染率较低,秋季则明显升高,以后呈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翌年雨季仍有感染性钉螺存活。感染性螺以土表分布为主,土层内仅占少数。结论:5至6月田间放牧的牛粪污染是产生感染性钉螺的主要原因;提示在春耕栽插之前进行人畜同步化疗可减少感染性钉螺密度;如果改春季查螺为秋季查螺可减少感染性螺点的遗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钉螺分布现状,为制定全省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实施精准血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钉螺调查方案》和《四川省钉螺调查方案》要求,2016–2017年对四川省现有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钉螺孳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法进行螺情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7年四川省共调查血吸虫病流行区的88 346处环境,共查出有螺环境19 314处,有螺面积4 829.25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全省共设钉螺调查框3 017 915框,发现活螺框1 041 417框,共捕获活螺1 791 115只,全省平均活螺框出现率为34.51%,平均活螺密度为0.59只/0.1 m2。查出的现有钉螺环境分布于9个流行市(州)的54个流行县(市、区)、377个乡(镇)、1 704个流行村。有钉螺分布的环境类型以沟渠型为主(占70.22%),植被类型以杂草为主(占66.45%)。全省首次发现钉螺和首次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年份分别是1913年和1956年,最近一次查见感染性钉螺年份为2008年。结论 四川省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仍较多,今后应加强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我国钉螺在自然状态下的分布,因流行区不同而各有特点,其分布规律,苏德隆、赵文贤等专家已作了研究,阐明了钉螺在水网,湖沼,山丘3种不同类型地区的分布均符合负二项分布。但对四川河谷阶地地形血吸虫病流行区沟渠感染性钉螺分布报道甚少。研究其沟渠感染性钉螺分布,有助于揭示其分布规律,指导防治工作。笔者于2000年夏,选择四川省西昌市大兴乡的沟渠进行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本统抽样法,调查了乐至县七里湖江外滩钉螺及阳性可螺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早滩、柳林滩及杉不意杨滩;退垦还滩20年的芦滩和草滩钉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仍低于历史芦滩和草滩,但同时退垦的芦滩活螺密度及活螺框出现率明显高于草滩;阳性钉螺的分布与滩地野粪污染程度有关。上述结果为滩地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14.
四川长丘山区2003-2004年沟渠钉螺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了解长丘山试区沟渠钉螺分布特点。方法用全球定位系统测试沟渠的坐标,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沟渠分布图,采用系统抽样法,框距10 m(每框=0.11m2),检获的钉螺压碎镜检,检查钉螺的感染情况,并计数感染性钉螺体内尾蚴数。结果2003-2004年分别在8个、10个自然村的沟渠查螺,共调查8 387框,检查钉螺21 965只,查出感染性钉螺6只,平均活螺密度为2.61只/框。钉螺感染率0.027%,感染性钉螺密度0.000 72只/框。眉山市东坡区正山口乡沟渠的有螺框出现率显著高于蒲江县长丘乡的沟渠38.32%与30.69%,(2χ=41.52,P<0.01)。土沟中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85.07%,有草沟中的钉螺占全部钉螺的99.94%。平均1只感染性钉螺含尾蚴1 596条。结论长丘山试区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土沟中。  相似文献   

15.
逸蚴法检查邛海周边环境钉螺感染情况的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四川山区钉螺的感染和选蚴情况。方法用选蚴法检查钉螺,观察钉螺选蚴的时间、数量和尾蚴的存活时间;用压碎法计数部分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用压碎法抽查部分选蚴法阴性的钉螺。结果 选蚴法共检查10021只钉螺,检出感染性钉螺121只,感染性钉螺在入水后4—6h为选蚴高峰,室温存活24h的尾蚴运动活跃,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平均尾蚴数为1595条,钉螺逸出的尾蚴占钉螺体内尾蚴数约10%,逸蚴法仅能检查出45.45%的感染性钉螺。结论 逸蚴法可检查出约一半的感染性钉螺,检出率低于压碎法,但逸蚴法可保存感染性钉螺为后期实验使用。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西昌邛海湖盆沟渠钉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西昌试区沟渠钉螺的分布特点.方法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的沟渠地图指导查螺,采用系统抽样法查螺,框距10 m,压碎法检查钉螺血吸虫感染情况,并计数感染性钉螺体内的尾蚴数.结果 2002、2003年分别在10个自然村的447条和439条沟渠查螺,平均活螺密度分别为1.23只/0.1 m2和1.41只/0.1 m2,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6%和0.25%.阶梯地、农毛渠、土沟和有草沟等环境的钉螺明显多于平坝、斗支渠、硬化沟和无草沟.在硬化斗渠中仅查出1只感染性钉螺.感染性钉螺在沟渠中的分布有聚集性(χ2=52.63,P<0.01).平均1只感染性钉螺含尾蚴1 194条.结论西昌试区的钉螺和感染性钉螺主要分布在有草的土质农、毛渠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和掌握安徽省钉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省现有螺环境、历史有螺环境以及可疑有螺环境进行螺情分布情况调查,建立各环境钉螺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活螺密度以及感染性钉螺密度等螺情指标.结果 安徽省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均呈现逐年减少趋势,2010年查出的有螺环境和感染性钉螺环境数量分别较2006年减少了7.25%和56.12%.全省有螺面积2006~2010年总体变化不大,呈窄幅波动状态,但不同类型环境中湖滩钉螺面积2009年出现较大幅度上升,其钉螺面积2009年较2008年增加了 34.98%.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感染性钉螺面积由2006年1285.989 5hm2下降为560.253 8hm2,下降了56.43%.但2010年感染性钉螺面积有所回升,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面积较2009年上升了28.87%.2006~2010年全省活螺平均密度均在1只/0.11m2以下,佃感染性钉螺密度自2006年以后下降较为明显,2007年较2006年下降了59.07%,2007~2010年全省感染性钉螺密度在0.000 62~0.000 88只/0.11m2之间波动.结论 安徽省感染性钉螺分布环境数量呈现徘徊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出现上升势头的状况,将成为全省进一步巩固防治成果的重要隐患,为实现到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应进一步推广实施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对易感环境药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18.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8,20(2):F0003-F0004
江苏省宜兴市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区),面积2038hm^2,人口106万。由于境内平原河流纵横交错,山区涧沟草滩密布,湖区芦滩广袤旷野,其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钉螺孳生繁殖。宜兴市历史曾经是江苏省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之一,全市原有的62个乡(镇、场)中有43个流行血吸虫病,自1950年代以来累计查出钉螺面积1600余hm^2,累计查出病人70084例。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07~2013年不同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钉螺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7~2013年螺点卡报表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资料,分析不同年份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比较流行类型和程度不同的地区上述指标的年间变化。 结果  2007~2013年间实有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分别减少了332.28hm2和29.68hm2,分别下降了10.69%和100%,江洲湖滩地区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百分比为39.64%~51.93%,山丘地区实有钉螺面积占历史有螺面积的百分比为2.95%~3.51%。2007~2013年钉螺感染率由0.148%下降到0,下降了100%(χ2=27.82,P<0.01)。7年间江洲湖滩地区新查出钉螺面积0hm2,山丘地区新查出钉螺面积6hm2(占100%),江洲湖滩、山丘型期间实有钉螺面积的构成比分别为97.66%~97.92%、2.08%~2.34%。 结论  铜陵市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应进一步加大传染源控制策略为主的综合治理力度,同时根据湖沼型和山丘型地区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的不同特点,制定一环境一策,并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逐步消灭钉螺孳生的环境,有效遏制血吸虫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特点与规律。方法按照湖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74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监测。结果74个监测点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474、0.000 51只/0.1 m~2和0.107%。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密度分别为0.784、0.738和0.673只/0.1 m~2,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3 36只/0.1 m~2。在9个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监测点中,有2个点查出了感染性钉螺。结论钉螺疫情比2006年下降,但垸内型监测村、河道和防浪林的活螺平均密度、河道的感染螺平均密度仍较高。应该加强重点地带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