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疱疹病毒(herpes viruses)是一类有包膜、基因组为双链DNA的病毒。目前发现的能感染人的疱疹病毒有8种,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erpes simplex virus-2,HSV-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人类疱疹病毒7  相似文献   

2.
生殖器疱疹(GH)是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之一,给人类公共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尽管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引起的GH日益增多,但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仍是引起GH的主要病原体。近几年来,HSV-2发病率不断上升。1997年统计资料显示,在1988~1994年美国12岁以上人群HSV-2血清阳性率已达22%,大约4500万人。与1976~1980年资料相比,血清阳性率增长30%。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病毒型特异性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分为HSV-1、HSV-2两个型别。两型的DNA有50%的同源性。目前血清学检测无法区分HSV型别。有效地鉴别HSV两型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患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现对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鉴别诊断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因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但其构建尚缺乏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目的:利用Cre/Loxp高效重组系统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方法:分离单纯疱疹病毒HSV-1,将含Cre重组酶的c66-SV40-cre质粒转染Vero细胞,构建一株带有Loxp位点的重组HSV-1框架载体HSVLoxp。构建穿梭载体pShuttle-SV40-Cre-Loxp-IRES及重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HSV-GDNF,用HAT培养基筛选出阳性毒株后用GDNF引物做PCR鉴定,扩增培养后测定滴度。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HV-TK-GFP质粒,并在Vero细胞内发生重组,分离出缺失了Us3基因的重组病毒HSVtk-Loxp-GFP01。成功构建HSV-1框架载体HSVLoxp及穿梭载体pShuttle-SV40-Cre-Loxp-IRES,成功获得GDNF基因,并将其转移到了HSV-1基因组上,成功构建了表达GDNF的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测定其滴度约为2.25×106IU/mL。  相似文献   

5.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因具有独特的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但其构建尚缺乏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目的:利用Cre/Loxp 高效重组系统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方法:分离单纯疱疹病毒HSV-1,将含Cre 重组酶的c66-SV40-cre 质粒转染Vero 细胞,构建一株带有Loxp 位点的重组HSV-1 框架载体HSVLoxp.构建穿梭载体pShuttle- SV40-Cre-Loxp-IRES 及重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载体HSV-GDNF,用HAT 培养基筛选出阳性毒株后用GDNF 引物做PCR 鉴定,扩增培养后测定滴度.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pHV-TK-GFP 质粒,并在Vero细胞内发生重组,分离出缺失了Us3基因的重组病毒HSVtk-Loxp-GFP01.成功构建HSV-1 框架载体HSVLoxp 及穿梭载体pShuttle-SV40-Cre-Loxp-IRES,成功获得GDNF 基因,并将其转移到了HSV-1 基因组上,成功构建了表达GDNF 的单纯疱疹病毒HSV-1 载体,测定其滴度约为2.25×106 IU/mL.  相似文献   

6.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α疱疹病毒科,原发感染生殖器及口面部黏膜上皮组织,引起眼角膜炎、致死性脑炎、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等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有Ⅰ型(HSV-1)和Ⅱ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易传播.嗜神经潜伏,可因多种非特异应激激活,导致症状复发。HSV的潜伏性是有效治疗和彻底清除该病毒的最大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巨细胞病毒(HCMV)与单纯疱疹病毒(HSV)属疱疹病毒科,HSV具有二个血清型,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HSV-Ⅰ;HSV-Ⅱ).致病性广泛,发病多样,易与其他病毒混淆,尤其是HSV-l引起的脑炎难以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鉴别.  相似文献   

8.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疱疹病毒[1],属于疱疹病毒β亚科。人类疱疹病毒6型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健康成人中约有60%~90%有感染HHV-6的证据[2],但是各地的感染率不尽相同。HHV-6可能与临床上多种疾病相关,如AIDS、淋巴瘤、以及各种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等,因此颇受重视。为了解HHV-6在福州地区的感染情况,笔者调查了福州市无偿献血者中HHV-6感染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样本来源与处理随机选取2003年9月~11月福建省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120份外周血样本,EDTA抗凝。筛查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均为阴性,ALT在…  相似文献   

9.
人疱疹病毒7型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疱疹病毒7型(HHV-7),于1990年由Frenkel等首次在健康人体外周血活化CD4+T细胞中分离得到,后又在人体的血液和唾液中被分离鉴定。因其基因组与人疱疹病毒6型(HHV-6)及人巨细胞病毒(HCMV)约有75%的同源性,故将其归于β-疱疹病毒亚科。同时,HHV-6的单克隆抗体与HHV-7有一定交叉反应性。HHV-7为T淋巴细胞亲嗜性病毒,其细胞亲嗜范围较HHV-6小,常在巨噬细胞和T细胞及唾液腺细胞中潜伏存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也被称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的人类疱疹病毒(KSHV)。HHV-8与多种疾病特别是淋巴细胞相关的恶性疾病相关。本文对近年来HHV-8相关的微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相关疾病及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是一种常见的病毒,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由于研究过程所采取方法不同,对于白血病病人感染HHV-6情况的报道也不一致.本研究首次运用巢式PCR检测了38例髓系白血病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HV-6 DNA,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30例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8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HHV-6的DNA检出率相比,AML患者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而CML中则无明显异常,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是一种新型疱疹病毒。已经发现其与卡波西肉瘤、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多中心性Castleman氏病相关,而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关系尚处于争论中。HHV-8基因组编码多种细胞同源物,它们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血管新生等方面发挥作用。本文综述了该病毒与血管新生及血液系统疾患关系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也称为卡波氏肉瘤(KS)相关性疱疹病毒.近年的研究发现一些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受体存在HHV-8感染.然而,目前对于HSCT传播HHV-8的可能性及HHV-8感染是否引起HSCT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等仍存争议.本文就HSCT后,HHV-8感染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巧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2):158-159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 s sarcom a-assoc iatedherpesvirus,KSHV)又称人类疱疹病毒8型(hum an herpesvir-us 8,HHV-8),首次发现于1994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华裔病理学家Chang等通过代表性差异展示PCR技术从1例AIDS患者的卡波济肉瘤(Kaposi s sarcom a,KS)组织中鉴定确认[1]。本文就KSHV感染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简要综述。1 KSHV结构特征KSHV属γ2型疱疹病毒,是目前发现的第一种能感染人类的γ2型疱疹病毒[2]。KSHV具有典型疱疹病毒结构特征:病毒颗粒直径100~150 nm,含脂质包膜及电子致密的核心。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活化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相关性。方法移植前以及移植后每周1次连续采集72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HV-6基因序列,HindⅢ酶切对HHV-6基因分型。结果72例患者移植后45例(62.5%)检出HHV-6血症,中位时间为第14(7—63)天;40例(55.6%)患者发生Ⅰ~Ⅳ度aGVHD,中位时间第26(9~73)天。HHV.6血症发生的中位时间显著早于Ⅰ~Ⅳ度aGVHD发生时间(P=0.018)。Ⅰ~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在HHV-6阳性组为68.9%(45例中31例),显著高于HHV-6阴性组的33.3%(27例中9例)(P=0.003)。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HHV-6阳性组为35.6%,显著高于HHV-6阴性组的14.8%(P=0.027)。移植后Ⅰ-Ⅳ度aGVHD的发生率在巨细胞病毒(CMV)和HHV-6共感染(CMV^+/HHV-6^+)组、CMV阳性HHV-6阴性(CMV^+/HHV-6^-)组、CMV阴性HHV-6阳性(CMV^-/HHV-6^-)组和CMV与HHV-6均阴性(CMV^-/HHV-6^-)组分别为78,9%,55.6%,14.3%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Ⅱ~Ⅳ度aGVHD累积发生率在CMV^+/HHV-6^+、CMV^+/HHV-6^-、CMV^-/HHV-6^+和CMV^-/HHV-6^-组分别为42.1%.22.2%,0%和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HSCT后HHV-6感染以及HHV-6和CMV共感染与aGVHD发生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ELISA与PCR方法分别检测具典型皮损与非典型皮损性病专科门诊患者的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了解性病专科门诊患者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病毒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单纯疱疹感染诊断方法及标本选择。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216例患者。结果有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58.06%,疱液标本PCR阳性率占89.25%;无典型生殖器疱疹皮损患者,血清HSV-Ⅱ型抗体检测阳性率占23.58%,分泌物标本PCR阳性率占14.63%。结论建议在生殖器疱疹有临床症状时采用PCR检查,无典型皮损的患者可采用血清学作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感染致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治疗组,每组20只.建立HSV-Ⅰ感染致病毒性脑炎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死亡率,检测小鼠血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γ-干扰素(IFN-γ)、一氧化氮(NO)水平,电镜下观察小鼠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电镜下HSV-Ⅰ感染后小鼠脑细胞胞质水肿明显,核仁固缩,核内结构破坏,多数线粒体呈空泡样改变,脊突破坏,髓鞘严重松解,核仁内可见病毒颗粒;IL-1β、IFN-γ、NO水平及小鼠的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均<0.01).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死亡率及IL-1β、NO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下降,而IFN-γ继续上升(P均<0.01).结论 早期应用黄芪注射液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影响IL-1β、IFN-γ和NO等细胞因子的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27例住院的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药疹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DNA载量,并用ELISA测定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血清HHV-6IgM和HHV-6IgG。结果:127例药疹患者中15例(11.8%)患者有HHV-6活动性感染,其中以药物超敏综合征(DIHS)最多见,占46.7%,还可见于发疹型(EE)、多形红斑型(EM)、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剥脱性皮炎型(ED)。HHV-6感染组男性的药疹发生率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5);HHV-6感染组DIH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HHV-6感染组(P<0.01);HHV-6感染组较无HHV-6感染组更易发生发热(P<0.05)、淋巴结肿大、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嗜酸粒细胞增多(P均<0.01);HHV-6感染患者药疹发病潜伏期和病情控制时间均显著长于无HHV-6感染组(P<0.01);药疹患者入院时和恢复期的HHV-6Ig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HHV-6感染在药疹发病中起一定作用;HHV-6活动性感染最常见于DIHS,也可见于EE、EM、SJS和ED;HHV-6感染与DIHS的发生密切相关;有HHV-6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病情重、系统损害多、潜伏期长、治疗所需时间长;药疹患者有较高的HHV-6潜伏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人疱疹病毒6型(HHV-6)与幼儿急疹(ES)、良性和恶性淋巴增生性疾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发生有关,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可引起致死性感染。HHV-6与同属B疱疹病毒亚科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人疱疹病毒7型(HHV-7)存在抗原交叉,选择特异性高的免疫原性蛋白作为抗原,是提高HHV-6特异性抗体检测准确性的关键。本研究选择HHV-6特异性被膜蛋白101K编码基因进行原核表达,  相似文献   

20.
高原地区性传播性疾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的性传播性疾病(STD)感染特征。方法 对674例患者的淋病奈瑟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梅毒螺旋体(TP)、单纯疱诊病毒(HSV-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6.11)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梅毒(TP)17.8%>NGH14.8%(100/674)>CT9.5 %(64/674)>UU5.9%(40/674)>HPV6.11 1.8%(12/674)>HSV-Ⅱ型0.9%(6/674)。梅毒感染占首位,而HSV-Ⅱ型检出率偏低。结论 高原地区近几年感染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应重视。而HSV-Ⅱ型检出率低可能有两个因素:感染率相对低、试剂质量有问题,应加强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