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3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1例予以传统西药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肾衰饮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及血糖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FBG、HbAlc、HCT、ESR、UAER、BUN、SCr及eGF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饮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及肾功能,延缓肾脏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肾衰饮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肾衰饮。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肾功能指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1.79%(P<0.05);治疗后,研究组FPG、Hb A1c、UAER、SCr、BUN水平低于对照组;尿L-FABP水平较低,血清SOD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药联合自拟肾衰饮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肾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王国盛  韩洁 《新中医》2017,49(7):61-63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72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6例。研究组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2组均以1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4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肾功能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及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24h UAE)]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BG、P2h BG、Hb A1c与UAER、SCr、24h UAE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DN疗效确切,可降低血糖,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效果优于仅用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2):183-185
目的:观察黄芪乌梅汤治疗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生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为患者临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2例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兼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脉康颗粒)与治疗组(中药黄芪乌梅汤),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另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证候积分均下降,而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58.5%(24/41),P0.05。结论:应用黄芪乌梅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兼血瘀型)患者有降低血糖、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功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二黄饮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服二黄饮。两组治疗后的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FPG、2h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分析组方药物及配伍特点。结果二黄饮针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具有治疗意义。结论二黄饮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显著降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肾降糖饮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治疗前后舌象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60例入选的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服用益肾降糖饮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60天,观察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患者中医证候变化情况,并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脂等指标以及治疗前后舌象的改变.结果 益肾降糖饮组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治疗后空度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2hPG)、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脂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舌象血瘀表现,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①通过本研究可见益肾降糖饮是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夹瘀证有效方剂,中西药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能够有效地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缓解肾功能进展.②舌象的改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夹瘀证临床疗效的一个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IL-17A、IL-18、TNF-α的影响。方法:收集123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采取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加强有氧运动、控制血糖及血压。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汤。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BUN、UAER及血清炎性因子IL-18、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17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汤可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肾功能,降低白蛋白排泄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服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患者踝肱指数、足背动脉搏动指数、足背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说明自拟养阴益气活血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血糖、尿微量白蛋白(Micro Albumin,m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icro Albumin/Urinecreatinine,mALB/Ucr)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后2组的mALB、mALB/Ucr较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2组的mALB、mALB/U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后血糖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可降低患者微量蛋白尿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并可降低血糖、改善临床症状,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患者9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进行饮食调整,设计合理的运动方案,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血糖和肾功能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血糖指标水平均降低,和治疗前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糖低,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效果确切,有利于降低血糖,不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率、临床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比对照组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SCr、UPER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FBG、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芪黄饮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加味芪黄饮",疗程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为86.67%和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加味芪黄饮联合基础西医在治疗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中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补虚消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CKD)3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7例糖尿病肾病CKD3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19例,2组均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补虚消癥汤;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TP/24h)、尿NAG酶、血/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UA、尿NAG酶、TC、TG、血/尿NGA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Cr、TC及血/尿NGAL水平下降明显(P0.05或P0.01)。结论:补虚消癥汤治疗糖尿病肾病CKD3期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疗效确切,能有效保护肾功能、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芪乌梅汤和糖脉康颗粒治疗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对比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糖脉康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芪乌梅汤治疗,各21例,且对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中医证候积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黄芪乌梅汤用于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同时降低血糖水平,与糖脉康颗粒相比优势更大,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气阴两虚夹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60例患者开放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糖肾宁方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改善、降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血脂代谢紊乱、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证候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发病规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方法:将898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阴两虚兼湿热组、阴阳两虚组,检测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血管超声等,研究不同证型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无差异性;阴阳两虚组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明显偏高(P0.05,P0.01),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次之,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最低;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足背动脉血流量阴阳两虚组明显低于气阴两虚兼湿热组(P0.05),气阴两虚兼湿热组、气阴两虚兼血瘀组、阴阳两虚组股动脉、腘动脉管径依次变窄,血流量依次减少。结论:阴阳两虚证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最严重阶段,气阴两虚兼湿热型患者较轻,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最轻。从而揭示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不同证型之间的发病规律,为临床分型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利于正确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芪参麦花汤治疗气阴亏虚兼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对临床生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从而可为患者临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截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82例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兼血瘀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脉康颗粒)与治疗组(中药芪参麦花汤),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然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58.5%(24/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中药芪参麦花汤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亏虚兼血瘀型)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邱君飞  苏震 《新中医》2020,52(21):38-40
目的:观察肾衰宁片联合卡格列净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 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 例。2 组患者均服用卡格列净片,根据情况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调整生活方式,控制血脂等危险因素。观察组加予肾衰宁片治疗。2 组均连续观察16 周。治疗前后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ACR)、β2 微球蛋白(β2-MG)、血胱抑素C(Cys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统计血糖指标的达标情况;评定中医证候评分,比较2 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 组ACR、UAER、β2-MG 及CysC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ACR、UAER、β2-MG 及CysC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bA1c 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肾衰宁片联合卡格列净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患者,可更好地控制血糖,减轻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滋水分清饮治疗糖尿病肾病各证型的疗效,并对其疗效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西药降糖、降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滋水分清饮;观察周期为3个月.观察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治疗组各证型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8%,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糖尿病肾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呈增加趋势,与病情证型进展相符合;运用滋水分清饮干预后,阴阳两虚组症状缓解不明显,但各证型血清胱抑素C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其以气阴两虚、脾肾气虚组明显.结论:滋水分清饮能显著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早期肾损害相关指标,尤其对于气阴两虚、脾肾气虚患者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脾芪连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加服渴络欣胶囊治疗,研究组加服益脾芪连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尿素氮、血肌酐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73%(51/55),高于对照组72.73%(40/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白蛋白排泄率在治疗后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在治疗后均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脾芪连汤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糖尿病肾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促进患者身体恢复,优势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