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临床特点及更昔洛韦疗效。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CMV-IgM,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分泌物中的CMV-DNA,对49例CMV肺炎临床特点及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CMV-IgM阳性41例,CMV-DNA阳性43例,定量值为(3.203±0.12)×10^4copy/ml;40例正常对照组CMV-IgM阳性3例,CMV-DNA阳性0例。CMV肺炎发病年龄以〈6个月多见(55.1%),病程多在2周左右,以咳嗽为主要表现,伴或不伴发热,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多为间质性肺炎(77.6%),有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肺外表现。更昔洛韦治疗总有效率达93.9%。结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又有多系统受累的婴幼儿肺炎应注意CMV肺炎,荧光定量PCR检测CMV-DNA简便易行,特异性强。更昔洛韦治疗CMV肺炎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5年临床总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围生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更昔洛韦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237例临床诊断为围生期CMV感染的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年间围生期CMV感染患儿基本特征及占同期总住院患儿的比例无明显差异。患儿多为2个或2个以上系统受累,CMV肝炎合并CMV肺炎(43.1%)为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病原学检测结果提示血CMV-IgM及血/尿CMV-DNA均阳性为3.8%,仅血CMV-IgM阳性为90.3%,仅血/尿CMV-DNA阳性为5.9%。197例患儿接受了更昔洛韦治疗,治愈率为88.3%。母孕史异常(OR=6.191,95% CI:1.597~24.002)和用药前患儿肝脏受累(OR=3.705,95% CI:1.537~8.931)是影响更昔洛韦对围生期CMV感染患儿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围生期CMV感染近5年的流行病学特征较为稳定。CMV常侵犯多个脏器或系统,以肝肺损害最常见。更昔洛韦治疗围生期CMV感染疗效明显;母孕史异常和用药前患儿肝脏受累会增加围生期CMV患儿对更昔洛韦耐药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CMV肝炎婴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n=31)在常规护肝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5 mg/kg静脉点滴,每日2次,连续14 d。对照组(n=29)予常规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为48.4%和38.7%,对照组分别为24.1%和34.5%(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黄疸消退平均提前10.2 d,AL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7.1 d(P<0.05)。治疗组治疗后CMV-DNA阴转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3%。未见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结论 更昔洛韦是治疗婴儿CMV肝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尿巨细胞病毒定量检测在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尿巨细胞病毒(CMV)定量检测在儿科CMV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方法检测110例确诊或疑诊CMV感染和81例对照患儿尿CMV-DNA,并与血清抗体检测、pp65抗原检测比较,对更昔洛韦治疗的17例病人进行治疗后尿CMV-DNA;拷贝监测。结果 1.确诊或疑诊为CMV活动性感染患儿110例,其中82例尿中检测到CMV-DNA;对照11例检测到尿CMV-DNA,其中10例为正常健康儿童;且不同年龄组CMV-DNA的阳性率不同。17 例更昔洛韦治疗后,尿CMV-DNA的平均拷贝数明显下降(P<0.001)。2.FQ-PCR、pp65、IgM检测方法敏感性分别为87%、 74%、59%,特异性分别为97%、86%、69%;与其他两种方法比较,FQ-PCR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P均<0.001)。结论 FQ-PCR检测尿CMV-DNA对诊断活动性CMV感染有一定意义,量化结果便于治疗过程中进行连续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 CMV)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将 30例确诊为先天性CMV感染的患儿分为症状性 16例和无症状性 14例两组 ,按照更昔洛韦诱导和维持治疗相结合的方案 ,根据定量 CMV-PCR结果判断其疗效。 结果  更昔洛韦诱导治疗结束后转阴率为 17/30 ( 5 6 .8% ) ,维持治疗结束后转阴率为 2 6 /30 ( 86 .7% ) ;CMV-DNA≤ 10 4/m l的患儿诱导治疗结束后的转阴率高于 >10 4/ml的患儿 ( P<0 .0 5 ) ,而且无症状性感染诱导治疗结束后的转阴率高于症状性感染 ( P=0 .0 0 7) ;维护治疗结束后两两比较均无差异。 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先天性 CMV感染安全有效 ,其疗程与CMV-DNA拷贝数大小及感染类型有关 ,建议对所有先天性 CMV感染的患儿均应提前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及非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先天性、非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对患儿的损伤及其治疗措施。方法根据国内采用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诊断方案,血CMV-IgM、CMV-pp65检测之一阳性者确定为CMV感染,46例患儿均确诊为CMV感染。按症状开始时间,分为先天性感染组(先天组)和非先天性感染组(包括围生期感染和生后感染,非先天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酶及胆红素变化,观察更昔洛韦不良反应,对两组进行随诊,随诊中比较其转归情况。结果先天组21例,非先天组25例。CMV-IgM阳性38/46例,CMV-pp65阳性19/43例,两者均阳性11例。先天组并先天性畸形者较多,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予更昔洛韦治疗,治疗后胆红素、肝酶下降明显;更昔洛韦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随诊中发现先天组3例患儿死亡,1例于10个月时出现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先天性感染可并听力损伤,且可在生后进展。先天性感染及生后感染均可引起肝胆受损,但部分先天性感染患儿预后不良。结论先天性感染较非先天性感染对患儿危害更严重。  相似文献   

7.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临床分析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 分析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临床特征及观察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方法 ①回顾性分析 12 1例婴儿CMV肝炎的临床特征。②观察更昔洛韦正规治疗的 5 3例婴儿CMV肝炎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肝脾大小、肝酶 (ALT、AKP、γ GT)变化 ,定量检测 (FQ PCR法 )尿CMV DNA ,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婴儿CMV肝炎绝大部分以黄疸为首发表现就诊 (90 9% ) ,但亦有以其他不典型症状就诊者。多伴有肝脾肿大 (96 7%和 49 6 % ) ,先天性感染者易合并先天畸形 (39 7% )。病程中可并发机会致病菌败血症、呼吸道感染、血液系统受累、维生素K缺乏等。应用更昔洛韦 5mg/kg每 12h静滴 1次 ,用 (14± 2 )d后 ,血清胆红素下降、肝脾回缩、血清ALT降低、尿CMV DNA定量减少 ,所有指标均差异显著 (P <0 0 1)。未见更昔洛韦的明显副作用。结论 对以黄疸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儿应警惕CMV肝炎的发生 ,治疗中除应用特异抗病毒药物外应同时进行抗细菌、预防出血治疗。并加强母孕期监测及保健。更昔洛韦 5mg/kg每 12h用 1次静滴治疗 ,安全、有效、副作用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在婴儿痉挛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整理23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尿CMV DNA定量、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患儿母亲乳汁中CMVDNA定量等.结果 尿CMV DNA定量>10~3 18例(78.3%),血清CMV-IgM抗体阳性5例(21.7%),患儿母亲乳汁中CMA-DNA定量>10~3 4例(17.4%).结论 婴儿痉挛患儿尿CMV-DNA定量、血清CMV-IgM抗体以及患儿母亲乳汁中CMV-DNA定量阳性率高,3种CMV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检出阳性率较高,提示CMV感染可能与婴儿痉挛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对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性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2 0 0 3年 1月至 2 0 0 4年 4月重庆医大儿童医院通过检测血抗CMV IgG、IgM ,血CMV DNA及肝功能检测而确定 4 0例婴儿CMV肝炎 ,随机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两组 ,均常规给予保肝治疗 ,退黄 ,补充维生素处理 ,更昔洛韦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可使血CMV DNA阴转约 5 0 % ,在降低转氨酶、肝脏回缩、黄疸消退方面与综合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更昔洛韦治疗组中出现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降低的比例分别为 4 0 %、30 %。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好 ,为一较理想药物 ,但要注意该药对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婴儿巨细胞病毒肺炎24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CMV肺炎婴儿24例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进行分析,并用更昔洛韦(GCV)治疗。结果婴儿CMV肺炎多表现为咳喘,发热,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湿音和哮鸣音,胸片多表现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均予GCV治疗,16例治愈,8例好转。结论婴儿CMV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CMV IgM抗体阳性是CMV肺炎的实验室诊断依据,GCV是治疗婴儿CMV肺炎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更昔洛韦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CMV肝炎 )的疗效。方法 将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 47例分为更昔洛韦治疗组 2 7例及病毒唑对照组 2 0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血CMV -IgM或尿CMV -DNA转阴率分别为 81.5 %和 35 % ,P <0 .0 1;总有效率分别为 88.9%和 2 5 % ,P <0 .0 1。且治疗组血清胆红素 (SB)复常时间及谷丙转氨酶 (ALT)复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治疗过程中部分病例有消化道反应 ,但不严重 ,未观察到对肾脏的毒性反应。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较好 ,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 (CMV)肝炎的疗效。方法 总结分析 6 0例婴儿CMV肝炎更昔洛韦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碱性磷酸酶 (AKP)、γ 谷氨酰转肽酶 (γ GT)的变化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更昔洛韦治疗后血清TBIL、ALT水平下降 ,肝脾回缩 ,所有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未发现更昔洛韦有明显副作用。结论 正规应用更昔洛韦诱导、维持治疗CMV肝炎 ,具有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2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均已排除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根据血清抗CMV-IgM,抗CMV-IgG及外周血白细胞CMV抗原而确定为CMV感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例,两组均常规给予护肝、退黄处理,治疗组应用更昔洛韦7.5mg/(kg@次)静滴,每日2次连续4周;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mg/(kg@次)静滴,每日1次连续4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加腺苷蛋氨酸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引起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婴儿CMV感染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炎患儿5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均给予一般保肝退黄及补充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治疗.治疗组加用更昔洛韦和腺苷蛋氨酸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血清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及肝脏回缩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同时具有明显的血CMV-DNA阴转率(约50%).结论 更昔洛韦职合腺苷蛋氨酸治疗是目前治疗CMV感染引起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炎较理想的方案,且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4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用热毒宁加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d;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5d;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咳嗽气喘消失时间及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8.63%(72/73),高于对照组87.67%(6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热毒宁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婴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Q-PCR)方法检测26例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血、尿及其母亲母乳CMV-DNA;应用ELISA检测患儿血清CMV-IgM水平,并与2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患儿26例中24例血清或尿液CMV-DNA阳性(92.30%),其中8例同时有血清CMV-IgM阳性。对照组5例尿液CMV-DNA阳性(25%),两组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儿大便乳糖阳性占80.76%。母乳CMV-DNA阳性占90.90%。结论 CMV感染是婴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原因之一;传播途径主要是含CMV的母乳;多数患儿同时伴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婴儿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对于早期以更昔洛韦为主综合治疗的患儿听力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45例听力异常的CMV感染婴儿,分析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特点,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营养脑细胞及听觉刺激法等早期综合干预方案,随访4 ~ 6个月,以观察治疗后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双耳出现异常35例(77.8%),单耳出现异常10例(22.2%);仅客观听阈轻度增高28例(62.2%),客观听阈轻度增高伴有波的异常改变5例(11.1%),仅客观听阈中重度增高1例(2.2%),客观听阈中重度增高伴有波的异常改变11例(24.5%),未发现有客观听阈正常而波有异常改变的病例.更昔洛韦等早期干预治疗后,在4 ~ 6个月随访时,除4例失访外,治愈(BAEP恢复正常)36例(87.8%),有效4例(9.8%),无效1例(2.4%),总有效率97.6%.结论 CMV感染可引起婴儿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最常表现为客观听阈轻度增高,其次为客观听阈中重度增高伴有波的改变.更昔洛韦为主的早期综合干预,对CMV感染引起的婴儿听力损害的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合并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患儿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诊断RSV合并CMV感染患儿40例,回顾性分析患儿的既往病史、病程、咳嗽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治疗经过等.结果 门诊就诊过程中因呼吸费力收住抢救室17例(42.5%),37例咳嗽剧烈,23例面色涨红,15例气促,13例喘息,合并肝脏肋下大于1 cm者17例.肺部听诊均可闻及痰鸣音.37例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双肺可闻及哮鸣音15例.CRP均正常,白细胞升高30例,淋巴细胞升高22例,血小板升高32例,血红蛋白降低21例.X线胸片检查9例提示肺炎改变,呈斑片状阴影.29例支气管炎改变,2例未见明显异常.患儿住院时间5~15 d,平均(8±2)d,总病程时间11~40 d,平均(18.37±9.23)d.39例患儿均予更昔洛韦5 mg/k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18例在接受更昔洛韦治疗后3 d咳嗽喘息症状减轻.4例应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结论 RSV合并CMV感染患儿咳嗽时间长,病情重,病情反复;RSV患儿若年龄小,病情重者,血常规呈现白细胞升高、淋巴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时,需警惕存在合并CMV感染;权衡利弊,适当适时使用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早产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更昔洛韦治疗后免疫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先天性CMV感染早产儿58例,其中34例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其余24例未予更昔洛韦治疗的作为对照组。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同期收住院的早产儿30例作为非CMV感染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患儿静脉血T细胞亚群比例的动态变化。结果 观察组早产儿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前后T细胞数量发生明显变化,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2.89,4.27,3.72,5.37,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和CD4/CD8比值升高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3.78,P<0.05).结论 先天性CMV感染早产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更昔洛韦治疗能改善先天性CMV早产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合并听力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1-01-01-2006-12-3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111例诊断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同时合并出现听力损害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治疗的效果分析.每次5mg/kg,加入10%葡萄耱液静脉注射1h以上,诱导期2次/日,持续14~21d;维持期每日1次,持续7d.开始治疗后每周监测尿中感染性CMV滴度,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监测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3个月后复查听觉诱发电位.结果 107例病人完成全疗程.另4例中有3例在治疗后第1周内因出现显著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停用药物,1例在治疗10d时黄疸明显加重,ALT较前增高而退出观察.给予更昔洛韦治疗前后比较:血清总胆红素由(93.93±87.95)μmol/L降低至(74.78±90.77)μmol/L(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由(123.24±81.89)IU/L降低至(51.53±38.01)IU/L(P<0.05);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由(163.89±114.86)IU/L降低至(126.05±81.77)IU/L(P<0.05);但肝脾大小、碱性磷酸酶(ALP)、γ-谷胺酰转移酶(γ-GT)和血清总胆汁酸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尿CMV的完全转阴率在开始治疗后第1周即达44.8%,第2周达76.6%,第3周迭94.4%,维持治疗至第4周.6例诱导3周不阴转,继续诱导1周仍然持续排毒.72例出院1~2个月后门诊随访复查尿CMV培养,阴性率为77.8%(56/72),复发率为19.4%(14/72),另2例无效者仍然为阳性.尿CMV转阳患儿临床肝炎表现未见复发或加重.共有48例3个月后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6例恢复正常.完成全疗程的病例中未观察到明显药物副反应,患儿血象和肾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更昔洛韦对CMV引起的婴儿肝炎和听力损害有明显疗效,而副作用不明显,但仍需密切观察血常规和肝功能,特别是治疗头1~2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