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疑难病研究-生物素酶缺乏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病例,探讨因生物素酶缺乏症所致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3岁男童,因脱发、皮疹6月,进行性肢体无力3个月就诊。运用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干燥血液生物素酶活性测定进行筛查,诊断符合生物素酶缺乏症。经生物素补充治疗,患儿3d后全身情况逐渐好转,1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生物素酶缺乏症常导致严重皮肤与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挽救患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生物素酶缺乏症的诊断与治疗六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生物素酶缺乏症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运用尿有机酸分析(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 )及干燥滤纸血片生物素酶测定进行筛查与诊断 ,对 6例生物素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经过进行分析。结果  (1 ) 6例干燥滤纸血片生物素酶活性均小于 0 .1pmol/ (min·3mm)。尿有机酸分析显示例 1、2、3、5乳酸、3 羟基丙酸、丙酮酸、丙酰甘氨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β 羟基异戊酸浓度明显增高 ,例 4、6仅显示乳酸、丙酮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增高。 (2 ) 6例各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和皮肤粘膜异常。例 1~ 3为婴儿期起病 ,因惊厥、智力运动倒退、呕吐、意识障碍来院 ,合并贫血、酮症酸中毒、低血糖。例 2于 7个月起出现顽固性湿疹 ,口角、肛门周围糜烂。例 4以扭转痉挛及全身性脓疱型牛皮癣为主。例 5、6分别于 7岁、5岁起病 ,进行性肢体运动障碍 ,MRI显示颈髓炎性脱髓鞘病变。例 6伴视神经萎缩、脱发。除例 3未接受治疗外 ,5例经生物素补充治疗后疗效显著 ,皮肤损害均已控制 ,神经系统情况逐渐好转。例 4、6仍存在明显的下肢运动障碍。结论 生物素酶缺乏症患儿临床表现复杂 ,生物素补充治疗疗效显著 ,早期发现、合理治疗可有效地改善预后。对可疑患者应及早进行尿有机酸分析和血清生物素酶测定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羧化全酶合成酶(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 HCS)缺陷病的诊治及随访情况,了解该疾病的基因突变谱。方法:①采用质谱分析及生物素酶活性测定进行HCS缺陷病的诊断。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进行HCS基因突变分析。③11例HCS缺陷病患儿中10例接受了生物素的治疗(10~40 mg/d),对其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11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精神萎靡、嗜睡及代谢性酸中毒,10例患儿有皮肤损害。质谱分析血3-羟基异戊酰肉碱,尿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甲基枸橼酸等增高。生物素酶活性与正常对照者生物素酶活性的比值>30%。②发现4种突变:c.1522C>T(R508W),c.1088T>A(V363D),c.126G>T(E42D),c.1994G>C(R665P)(新变异)。实变频率分别为50%,29%,7%,14%。③10例接受生物素治疗的患儿,1~2周后临床症状消失,2~6月后异常代谢产物多下降至正常。结论:HCS缺陷病以神经系统及皮肤损害、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质谱分析、生物素酶活性测定、基因突变分析有助于明确诊断,口服生物素疗效显著。突变R508W和V363D可能是中国患儿的常见突变。[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8):609-612]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春期发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以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并随访1年以上的9例青春期发病的MTHFR缺乏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代谢特点、头颅影像学异常、MTHFR基因变异、诊断、治疗及转归。结果 9例患儿来自8个家庭, 男8例、女1例, 发病年龄8.0~17.0岁, 确诊年龄9.0~17.5岁。其中2例为同胞兄弟, 兄长17.0岁时出现步态异常, 弟弟15.0岁时诊断并开始治疗, 截至18.0岁尚无症状。8例有症状患儿的主要表现为进行性运动障碍, 下肢痉挛性瘫痪, 伴或不伴智力倒退、认知障碍及行为异常。9例患儿共检出15种MTHFR基因变异, 其中8种为新变异。5例患儿存在头颅影像学异常。所有患儿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中重度升高(65~221 μmol/L), 予甜菜碱、亚叶酸钙治疗后明显下降(20~70 μmol/L), 精神行为及认知问题均显著好转, 8例患儿遗留下肢运动障碍。结论晚发型MTHFR缺乏症可在青春期发病, 临床缺乏特异性, 易被延误诊断, 血清总同型半胱氨...  相似文献   

5.
串联质谱技术在脑发育落后病因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M  Gu XF  Shao XH  Song XQ  Han LS  Ye J  Qiu WJ  Gao XL  Wang Y  Wang MX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2):932-936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技术(MS/MS)在脑发育落后病因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串联质谱仪,对158例脑发育落后患儿进行血氨基酸谱和酰基肉碱谱定量检测,对检出的11例代谢性疾病患儿MS/MS结果、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GC/MS)结果、临床表现及治疗后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8例中,11例(7.0%)患儿确诊为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5例,丙酸血症2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枫糖尿病1例,苯丙酮尿症1例,生物素酶缺乏症1例。临床表现为智能及运动发育落后或倒退(11例)、惊厥(5例)、昏迷(4例)、呕吐(4例)、营养不良(4例)、嗜睡(3例)、反复感染(3例)、肌张力降低(2例)等。实验室检查显示代谢性酸中毒、血氨及血乳酸增高、贫血等。MRI表现为脑萎缩、双侧脑白质T2w高信号或伴T1w低信号、多发性脑软化或囊样变等。起病早、伴严重酸中毒及昏迷的甲基丙二酸血症预后较差。患儿经维生素B12左旋肉碱、特殊奶方、低蛋白饮食及生物素等治疗后,好转8例,死亡3例。结论串联质谱技术有助于脑发育落后的病因诊断及疗效判断。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避免脑组织进一步损害,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HPA)临床表型,了解HPA患者对低苯丙氨酸(Phe)饮食治疗的反应性。方法HPA患儿44例均口服四氢生物喋呤(BH4)负荷试验(20 mg/kg)或Phe-BH4联合负荷试验,同时进行尿喋呤谱分析、红细胞二氢喋呤还原酶(DHPR)测定。治疗前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智力测定并行脑电图检查。予苯丙氨酸羟化酶(PAH)缺乏症患者低Phe饮食治疗,控制血Phe在120~360μmol/L,监测Phe耐受量。结果1.确诊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儿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7.8个月;生化代谢表型均为轻度或中度HPA。2.部分BH4缺乏症患儿确诊前经低Phe饮食治疗后血Phe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但仍出现进行性神经损害,脑电图异常率为72.7%。3.BH4反应性PAH缺乏症的发育商明显高于其他HPA;饮食治疗中的Phe耐受量较高。结论BH4反应性PAH缺乏症患者对饮食治疗的反应性更好。早期BH4缺乏症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多种羧化酶缺陷病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 ,然而却是一种可用生物素治疗的遗传性代谢病。该文旨在探讨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尿液成分在多种羧化酶缺陷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 3例多种羧化酶缺陷病患儿生物素治疗前后的尿液成分 ,并整理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经过及预后等。结果  3例患儿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 ,但其尿液中均含有大量的 3 羟基异戊酸、3 甲基巴豆酰甘氨酸、3 羟基丙酸和甲基枸橼酸 ,其中 2例乳酸含量也高于正常对照。依据以上结果诊断多种羧化酶缺陷病 ,以生物素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 ,尿液复查上述异常产物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尿素酶预处理气相色谱 质谱法分析尿液成分是多种羧化酶确诊的重要方法 ,对于判断生物素疗效 ,调整用药剂量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19例儿童烟雾病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儿童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价值及预后。方法:对19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后的13例患儿进行随访,结果:本组男13例,女6例,发病年龄2岁-13岁2个月,5岁以上12例(63%)。患儿临床表现以肢体无力或偏瘫(17例)、运动性失语(11例)及头痛(10例)为主,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大脑前或中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并有脑基底部异常血管网形成。内科保守治疗18例,手术治疗1例,对其中13例进行9个月至5年4个月(平均3年3个月)的随访,10例遗留神经系统异常症状或体征,3例无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肢体无力或偏瘫,运动性失语、头痛是烟雾病的突出症状,脑MRA或DSA的异常征象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苯丙酮尿症(PKU)的诊断、治疗、预后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3年1月-2008年10月在本院住院确诊为PKU39例患儿[男21例,女18例;起病年龄(8.79±11.28)个月;确诊年龄(2.48±2.72)岁]临床表现、如何确诊、误诊分析、治疗前景等几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有不同程度智力及适应能力低下,有癫发作26例,鼠尿样体嗅21例,语言障碍11例,运动障碍2例。脑电图异常29例,头颅MRI异常5例。病例均存在误诊或延误诊治,确诊前病程(1.75±2.55)a,其中15例误诊为脑性瘫痪、脑发育不全。3例患儿表现为运动障碍或癫发作,缺乏毛发、皮肤改变及鼠尿样异味,经四氢生物蝶呤(BH4)负荷试验、尿液蝶呤分析,确诊为BH4缺乏症。结论PKU的临床表现以癫、智力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等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临床易漏诊、误诊,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非经典PKU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BH4负荷试验及尿液蝶呤分析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ATP7A基因突变及拷贝数改变(CNV)分析,了解13例临床诊断为经典型Menkes病患儿的临床表型以及ATP7A基因型特征,探讨其基因型、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并分析13例Menk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DNA直接测序进行ATP7A基因突变检测,发现突变后用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进行验证;应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对未发现突变的患儿行CNV分析,阳性患者用长片段PCR进行验证,并进行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临床特点:(1)13例均为男性,有典型的毛发改变、癫发作、肌张力减低、智力运动发育迟缓和结缔组织异常,3例有阳性家族史;(2)起病年龄早,均在出生7个月内(3 d~7个月),除1例患儿以智力运动发育落后起病外均以癫起病,伴严重发育停滞和倒退;(3)均呈进行性加重,随访5例患儿,均于14个月内死亡;(4)12/12例患儿(100%)铜蓝蛋白降低;6/8例患儿(75%)血清铜降低;4/4例患儿(100%)脑血管成像见血管走行紊乱,呈"螺丝锥样"改变,1例为47XXY/46XY嵌合体。基因突变确诊9例:(1)DNA直接测序检测到6种突变,包括2种缺失突变,2种错义突变及2种剪切位点突变,其中3种为国际上未报道过的新突变,均位于高度保守区,100例健康男性对照中相应位点均未发现上述突变;(2)MLPA检测发现1例患儿为第10外显子缺失突变,长片段PCR验证其断点为c.2173-3462407-346del,共1 783 bp,导致p.F725K802del,其母亲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基因型-表型关系:同为c.2179G>A(p.G727R)突变患儿,47XXY/46XY嵌合体起病年龄早于核型正常者,且临床症状较重。结论 Menkes病ATP7A基因大片段缺失或重复突变检测中ML-PA方便、快捷,Menkes病的致病机制可能与ATP7A基因剂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芳香化酶缺乏症(aromatase deficiency, AD)是由位于染色体15q21.1上CYP19A1基因失功能突变导致的一种先天性雌激素合成障碍综合征。作为46, XX性发育异常的罕见病因之一, 芳香化酶缺乏症临床表现多样, 易误诊, CYP19A1基因检测可确诊。早期诊断与雌激素替代治疗可减轻或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本文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9年1月收治的1例AD患儿临床诊治及结局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分析确诊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患儿16例进行临床特征及诊疗分析.结果 本院16例患儿的发病年龄为出生5d~2岁,临床表现包括呕吐、喂养困难6例,发育落后/倒退6例,反应差5例,惊厥发作1例等.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8例,高血氨1例,11例头颅CT或MRI出现异常,2例视觉诱发电位均异常,3例查听觉脑干诱发电位2例异常.16例查尿有机酸均提示甲基丙二酸增高.2例确诊前死亡,6例确诊后放弃治疗,7例长期接受维生素B12、左旋肉碱治疗.对于接受治疗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2 a(平均11个月),均存在发育落后,患儿进行一般神经发育评价,5例较治疗前有明显进步,但均存在发育落后,1例神经发育明显落后,1例治疗时间J短,现未复查,1例失访.结论 反应差、智力体格发育落后或倒退、惊厥、发作性呕吐、喂养困难、肌张力异常、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头颅MRI出现基底核对称异常信号是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不同年龄临床表现不同,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分析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确诊后坚持长期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高危筛查发现的遗传性代谢病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遗传性代谢病的认识,并通过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后遗症。方法:对2003年6月1日至2006年9月30日期间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病房的132例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高危儿,在常规进行临床生化检查的同时行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质谱检测。结果:132例中诊断遗传性代谢病15例(11.5%)。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MMA)6例(40%);丙酸血症2例(13.3%);瓜氨酸血症-II型2例(13.3%);生物素酶缺乏症1例(6.7%);酪氨酸血症1例(6.7%);枫糖尿病1例(6.7%);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6.7%);极长链酰基肉碱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例(6.7%)。结论:对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疑似遗传性代谢病的高危儿应及时进行串联质谱及气相质谱检查有助于遗传性代谢病的检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脊髓病样表现的生物素酶(BTD)缺乏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BT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6岁,入院前3个月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既往在3岁感冒后出现类似情况;平时手易脱皮,有口角炎。外院检查示视听诱发电位异常。入院后查脑脊液正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枕叶、基底节区多发点片状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入院后出现延髓麻痹表现,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尿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尿乳酸、3-羟基异戊酸、3-甲基巴豆酰甘氨酸、甲基枸橼酸及3-羟基丙酸排泄量增高;血串联质谱技术(MS/MS)分析,丙酰基肉碱、3-羟基异戊酰肉碱(C5-OH)浓度明显升高;血BTD活性明显降低0.076 pmol/(min·mm~3),确诊为BTD缺乏症。给予生物素40 mg/d口服,3天后撤机成功,2周后可行走,皮疹消退;3周后复查头颅MRI示原病灶消失,脊髓MRI未见异常。PCR直接测序法检测BTD基因,发现患儿第2号外显子上T172T/C杂合突变和第4号外显子上T1413C纯合突变,家系验证及数据库查询证实后者为致病性突变。出院后继续给予生物素口服20 mg/d,随访2年无异常。结论 BTD缺乏症表现复杂多样,尿GC/MS及血MS/MS分析可协助诊断,BTD活性测定及BTD基因检测可进一步确诊此病,及时给予生物素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多羧酶缺乏患儿的临床与生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多羧酶缺乏患儿的临床与生化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对5例多羧酶缺乏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血生化、影像学和视听诱发电位检查及治疗反应的随访。结果1例为婴儿型多羧酶缺乏,表现为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嗜睡、昏迷,严重尿布疹。伴严重酸中毒,乳酸、血氨增高。4例为晚发型,其中脊髓受累2例,阵发性肌张力不全1例,惊厥和智力、运动倒退1例。部分患儿伴视力异常,智力、运动发育落后,皮疹、秃发和轻度酸中毒和乳酸升高。MRI示脊髓、脑白质、丘脑和桥脑均受累。视听诱发电位有传导延迟。治疗后表现均迅速改善或消失。结论多羧酶缺乏患儿临床多样,伴不同程度酸中毒、乳酸血症,经生物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其基因突变特点.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3年9-12月确诊的1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特点、生化检测结果、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运用PCR法扩增外周血PDHA1基因的11个外显子及与内含子拼接区,对扩增片段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突变.通过PDHA1基因分析,确诊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结果 患儿男,2岁4个月,反复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年余,间断出现抬头无力,独坐不稳,不能独站,持续性高乳酸血症.血乳酸5.37 mmol/L,丙酮酸0.44 mmol/L,乳酸/丙酮酸12.23,脑MRI提示双侧基底节苍白球条状异常信号,T2WI和T2WIFlair高信号.PDHA1基因分析显示,c.788G>A(p.R263Q)突变,确诊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给予生酮饮食、维生素B1、辅酶Q10和左旋肉碱治疗,病情稳定.结论 PDHA1突变所致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缺乏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PDHA1基因出现c.788G>A(p.R263Q)突变.对不明原因的肢体无力、高乳酸血症,可通过基因分析诊断.合理治疗可以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7.
Li D  Liu L  Li XZ  Cheng J  Zhao XY  Zhou R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1):865-868
目的研究中国人多种羧化酶缺陷症(multiple carboxylase deficiency,MCD)患儿及其父母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例临床确诊MCD的中国患儿的生物素酶(BT)基因和全羧化酶合成酶(HLCS)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及其两侧侧翼序列进行突变的检测,并对其父母进行相应突变基因检测。结果4例患儿皆为HLCS基因突变,没有发现BT基因突变。共发现1个缺失突变:780de1G,3个错义突变:1522C〉T(R508W)、1367A〉G(Y456C)和1900G〉A(I)634N)。例1为HLCS基因的第11号外显子上的1522C〉T的错义突变,为纯合突变;例2为第11号外显子的1522C〉T和第9号外显子的1367A〉G的复合性杂合突变;例3为第11号外显子的1522C〉T和第13号外显子的1900G〉A的复合性杂合突变;例4为第11号外显子的1522C〉T和第7号外显子的780de1G的复合性杂合突变;4例患儿的父母均是突变基因携带者。结论R508W突变可能是中国MCD中HLCS缺陷患儿较常见的突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质谱检测与高通量测序(NGS)筛查疑似遗传代谢病(IMD)的高危新生儿的诊断效能。方法 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临床表现疑似IMD的高危新生儿,患儿监护人知情同意患儿参加质谱检测和NGS筛查IMD,以NGS检测(包含2 742个已知致病基因)为金标准,以质谱检测(包含20种氨基酸代谢病、12种脂肪酸代谢病和19种有机酸代谢病)为待测标准,随访至6月龄结局。结果 纳入2 000例疑似IMD的高危新生儿,NGS诊断IMD 33例(1.7%),涉及21种IMD;质谱检测结果异常154例(7.7%),提示IMD可能26例、继发性改变可能128例。以NGS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质谱检测提示IMD可能+提示继发性改变可能为待测标准1,质谱检测的敏感度93.9%(95%CI:79.8%~99.3%),特异度93.8%(95%CI:92.6%~94.8%)。质谱检测提示IMD可能(待测标准2)与NGS相符13例;质谱检测提示某一类或某几种IMD可能11例,NGS均明确并细化了疾病类型;质谱检测提示IMD可能,但与NGS检测结果不一致2例;质谱检测提示继发性改变可能5例,NGS检测为致病/可疑致病变异,明确并细化了疾病类型。待测标准1中,质谱结果正常的1 846例中,NGS发现2例IMD。NGS诊断的IMD有5例不包含在本文质谱检测的病种中。NGS诊断IMD 33例,有机酸代谢异常8种15例、氨基酸代谢异常7种9例、脂肪酸氧化代谢异常3种6例、其他类型IMD共3例;可疑遗传代谢病家庭史12例;以6月龄为随访终点统计,13例IMD患儿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抢救无效死亡;18例IMD患儿临床诊疗方案得以明确,7例因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生长发育良好,11例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主要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为主,部分伴有听力损害。结论 质谱检测+NGS检测较单纯质谱检测可以更加快速且全面确诊临床表现疑似IMD的高危新生儿,尽早实施个体化治疗,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丹迪沃克综合征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丹迪沃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方法分析11例丹迪沃克综合征患儿(本组2例,文献报道9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结果11例中1岁以内发病9例,其中新生儿3例;头围增大8例,运动发育落后6例,智力发育落后5例,共济失调、惊厥各2例,并其他畸形4例;11例CT检查均有异常,MRI异常1/1例,超声检查异常2/2例,脑脊液正常4/4例,脑电图异常1/3例;CT确诊10例,MRI确诊1例。结论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诊断脑积水、脑瘫、发育落后或婴幼儿惊厥时尽可能查找原因,怀疑本病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妊娠同族免疫性肝病-新生儿血色病(GALD-NH)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诊断的1例GALD-NH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尸检病理诊断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文献复习总结该类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男,生后第2 d发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少尿,全身水肿(大量胸腔积液、腹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积极对症治疗无效,生后43 d死亡。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肝外组织(胰腺、甲状腺)铁染色阳性,肝组织膜复合攻击物C5b-9免疫组化阳性,确诊GALD-NH。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12月20日,12篇英文文献。报道的89例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90例NH,表现为胎儿水肿(17例)、羊水少(21例)、宫内发育迟缓(33例),生后出现铁代谢异常(65例)、肝功能衰竭(62例)、凝血机制异常(58例);肝外铁沉着阳性(48例),肝组织C5b-9免疫组化阳性14例;铁螯合剂+抗氧化治疗36 例,单纯IVIG治疗4例,单纯换血治疗 9 例,IVIG+换血治疗20 例,肝移植13例;死亡 55 例,存活35 例,随访28例,均预后良好。结论GALD-NH罕见,生后早期发病,以铁代谢异常、肝功能衰竭和凝血机制异常为主要表现,肝外组织铁沉着及肝活检为确诊依据,早期换血+IVIG治疗为病因治疗,病死率高,存活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