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1型糖尿病9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1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及酮症酸中毒(DKA)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3年我院90例IDDM患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远期并发症,并探讨DKA的治疗。结果10~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感染是诱发DKA的常见原因,未长期坚持胰岛素治疗易导致IDDM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调节酸碱平衡是抢救DKA的关键;坚持长期胰岛素治疗是防治远期并发症IDDM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儿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很快。儿童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近30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为47%、17%和14%[1],因此儿童糖尿病不仅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还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与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在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确诊的1型糖尿病合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患儿及1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健康小儿(对照组1)和30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血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作比较。结果患儿组C肽、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ΔP<0.05),提示空腹C肽、胰岛素测定对诊断儿童1型糖尿病有重要价值;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在儿童1型糖尿病中的检出率为62.5%,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型糖尿病患儿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者C肽水平与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阴性者无差别(P>0.05)。结论谷氨酸脱羧酶抗体及C肽、胰岛素水平的联合检测对儿童1型糖尿病的诊断更加敏感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ж������ν�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危急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死因大多为脑水肿。DKA是由于体内有效的胰岛素浓度绝对或相对减低所致。常合并有胰岛素抵抗或反调节激素产生过多[1]。反调节激素包括:胰高糖素、儿茶酚胺类、可的松、生长激素。绝对胰岛素缺乏常见于1型糖尿病(T1DM)初诊时、T1DM不正规治疗或使用胰岛素泵发生故障者;相对胰岛素缺乏见于各种应激、感染、创伤、胃肠疾病等的反调节激素增加。激素改变的结果是增加肝、肾葡萄糖的产生和外周对葡萄糖利用的受损,最终导致高血糖和血液高渗透性;另外增加脂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70%~90%新发病的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血清能查到胰岛细胞抗体(ICA),使之成为检测Ⅰ型糖尿病前期的一个良好筛选试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后测定第一时相胰岛素反应(FPIR)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也认为是Ⅰ型糖尿病前期的预测因子。随着诊断Ⅰ型糖尿病前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两型间的差异以及IDDM患儿胰岛素治疗中血清酮体的意义,作者对糖尿病患儿晨空腹时血清总酮体(TKB)、乙酰乙酸(AcAc)及3-羟丁酸(3-OHB)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强化治疗对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长期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胰岛素多次注射、严格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 ,能有效地延缓糖尿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与进展。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是否对糖尿病侏儒症的症状有改善 ,报道甚少。我们对5例糖尿病侏儒症进行为期1年的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 ,观察临床症状及生长的变化。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临床确诊为糖尿病侏儒症5例 ,男4例 ,女1例 ;年龄12.4岁~14.8岁 ,平均13.5岁±1.0岁 ;患Ⅰ型糖尿病5.6年~9年 ,平均7.6年±1.6年。近3年生长速率减慢 ,平均为…  相似文献   

8.
材料及方法本文报告12例小儿糖尿病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的结果。12例中8例酮症酸中毒,4例高血糖无酸中毒(3例耐胰岛素性糖尿病,1例胸部手术后)。男女各半。年龄4~15岁。体重14~60公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标准包括高血糖、酮尿和严重的酸中毒(碳酸氢盐<12毫当量和/或血PH<7.2)。其中6例是近期确诊的,另6例已接受过胰岛素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强的松对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患儿部分存留的β细胞的作用。IDDM在儿童常造成完全持久的β细胞功能丧失,少数在病后24个月仍分泌胰岛素的存留细胞可长期继续保持功能。此少量的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控制和推迟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意义。最近本组有17例在确诊后头12个月给与强的  相似文献   

10.
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11月收治 34例糖尿病患儿 ,按 1996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均无糖尿病并发症 ,随机分为 2组 :胰岛素泵治疗组 17例 (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 ,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组 17例 (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MSII)。方法 :CSII组采用诺和灵R胰岛素放置于瑞士产H TRONV 10 0型胰岛素泵 ,通过连接导管的皮下埋置针头 ,将胰岛素 2 4h持续缓慢注入体内。每日胰岛素用量的 1/2左右作为基础用量 ,得出每小时泵入的值 ,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另 1/2左右分别于 3餐前输入追加值胰岛素。MSII组 :采用诺和灵R与诺和灵N胰…  相似文献   

11.
糖耐量减低肥胖儿童胰岛素原和真胰岛素水平测定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原 (PI)及真胰岛素 (TI)测定对肥胖并糖耐量异常患儿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肥胖并糖耐量减低 (IGT)患儿 2 1例 ,肥胖糖耐量正常 (NGT) 5 2例 ,正常对照组 4 0例。测定各组空腹血清PI、TI、血糖 (G)、胰岛素 (I)和C 肽 (C P) ,并计算PI/I、PI/C P、PI/T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1.肥胖并IGT和并NGT两组患儿比较 ,G、PI、C 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增加 (P均 <0 .0 1)。 2 .IGT组糖尿病阳性家族史明显高于NGT组 (P =0 .0 2 4 )。结论 高PI、高C P和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并IGT患儿的突出表现 ,可能是儿童2型糖尿病的预示指标。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肥胖儿童更应警惕IGT发生  相似文献   

12.
母亲妊娠糖尿病及妊高征对新生儿内分泌水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母亲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高征对高危儿血糖、胰岛素、皮质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IGF-1)的影响,检测糖尿病组42例,妊高征组144例,健康对照组23例,均于出生24~48小时内采取股静脉血,测定有关内分泌水平.结果显示(1)糖尿病组胰岛素、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2)妊高征组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糖尿病与妊高征二组比较,IGF-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及妊高征均对围产儿内分泌产生影响,可引起血皮质醇水平明显升高,尤其以前者为甚,可发生高胰岛素血症及血中IGF-1水平升高,胎儿柯兴氏面容、RDS及巨大儿的发生显著增高,影响围产儿的质量,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自1922年开始应用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T1DM)以来,胰岛素已成为治疗T1DM不可或缺的药物。根据其来源和化学结构,胰岛素类药物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相似文献   

14.
Luo XP  Wu W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09-412
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发生缺陷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出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儿童和青少年中以l型糖尿病最为多见,而胰岛素治疗则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必不可少的血糖调控手段.ISPAD早在1995年和2000年发布了第一版和第二版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诊疗指南,指南开始强调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自此全世界广泛开展胰岛素强化治疗,而胰岛素泵也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得以推广使用.在2003-2005年间,加拿大糖尿病协会率先于2003年发布了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诊疗指南,特别指出2型糖尿病患儿出现有症状的高血糖时也需要给予胰岛素治疗;而澳大利亚、英国、美国亦分别根据大量的临床循证研究制定了各自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在上述指南及新近临床循证研究的基础上,ISPAD于2009年发布了新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强调胰岛素类似物和胰岛素泵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并指出进行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的关键.尽管指南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但胰岛素自始至终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规范应用胰岛素则是糖尿病治疗的核心,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剂型、给药途径、给药方案、剂量调节和治疗时机等.这些都对儿科内分泌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目前尚没有符合国情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诊疗指南或共识,在糖尿病管理和胰岛素应用上存在许多问题和混乱,亟待规范.  相似文献   

15.
肥胖儿童伴良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Fu JF  Liang L  Dong GP  Jiang YJ  Zou CC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2):917-919,i002
目的 探讨肥胖儿童伴良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及 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2 0 0 3年 6月~ 2 0 0 3年 9月 ,在我院内分泌门诊及病房就诊的体重指数 (BMI)≥ 2 5的肥胖儿童共 76例 ,对其中伴黑棘皮病皮肤改变的 19例 ( 2 5 % )均行皮肤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 ,同时对这些患儿行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 /胰岛素比值 (FGIR)及人体测量学参数 [腰围 /臀围比值(WHR) ,全身体脂含量 (FM)、体脂百分数 (BF % )、体重指数 (BMI) ]等的检测 ,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 ) ,以探讨肥胖儿童伴良性黑棘皮病与胰岛素抵抗及 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19例良性黑棘皮病患儿人体测量学参数包括腰围 /臀围比值 ,全身体脂含量 (FM)、体脂百分数 (BF % )、体重指数 (BMI)及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空腹血糖 /胰岛素比值 (FGIR) ( 4 2 7± 0 5 3)小于 7,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 ,其中 1例诊断为 2型糖尿病 ,10例有糖耐量异常。结论 儿童良性黑棘皮病与肥胖、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及 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 ,是临床胰岛素抵抗的皮肤标志  相似文献   

16.
20%~50%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儿有明显的骨质丢失,具有骨折的高度危险性。这与血清电解质代谢的变化及PTH-Vit D 内分泌系统的紊乱有关。血清镁浓度降低可影响甲状旁腺功能及α-l羟化酶的活性。对一组低镁血症的 IDDM 患儿补镁60天,观察其对PTH-Vit D 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象 23例用胰岛素及饮食疗法的患儿,无糖尿病并发症及任何可干扰 Ca~(++)及/或骨代谢的其他疾  相似文献   

17.
强化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预防的关键。胰岛素泵通过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来实现糖尿病的强化控制,通过与持续动态血糖监测技术的组合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由于儿科人群的复杂性,上述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幼年儿童的疗效与成年患者相比仍不理想;最新的传感器增强胰岛素泵对改善儿童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胰岛素泵,具有自动测定血糖、自动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仿生胰岛素临床试验获得初步成功,但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疗效和合理使用方面还存在较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儿童1型糖尿病诊治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能力或(和)胰岛素作用缺陷而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各种糖尿病类型中,1型糖尿病(T1DM)占5%~10%。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肥胖患病率的增加,儿童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上升幅度较为明显[1],但在我国及多数国家,儿童青少年仍以T  相似文献   

19.
在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的自然病历中,通常胰岛β细胞的自体免疫破坏过程超过数年,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尽管胰岛素的纯化获得进展,但IDD的预后在近10~20年内不可能获得明显改善。每4名患者中有3名将发生明显的并发症。IDD的发病率及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内分泌代谢病,病因未明,目前认为主要和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胰岛素拮抗激素,神经因素以及胰岛素的分泌异常和对胰岛素抵抗性等因素有关;其最终危害在于其并发症的发生。为早日弄清本病病因,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须建立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来研究本病,而通过病人进行这项研究又有很多困难.实验性糖尿病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以解决许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