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肠内营养方式针对ICU患者所使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入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共计64例,依据所使用的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给予两组患者全肠内营养插管,营养剂一致,观察组采用鼻肠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采用鼻胃管插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率、肠内营养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进入ICU的时间。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治疗后,其肠内营养指数均的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比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产生情况,观察组(21.0%)低于对照组(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5.2±1)d,入住ICU时间为(7.6±1.4)d,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9.2±1.7)d,入住ICU时间为(12.2±1.6)d,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患者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采用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入住ICU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机械通气时间相比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组也有着明显的改善,针对临床ICU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其进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策略要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肠内营养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鼻胃管肠内营养,观察组接受胃肠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不良反应几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入住时间.结果:①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为20.0%,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为60.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返流4例,误吸0例,腹胀5例,腹泻3例,其他3例;对照组返流9例,误吸8例,腹胀13例,腹泻9例,其他10例,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0±1.1)d、ICU入住时间(7.9±1.5)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12.6 +1.9)d、ICU入住时间(9.8±1.7)d,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鼻胃管相比,鼻肠管肠内营养能够大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机械通气患者98例,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对照组仅用早期肠内营养,两组各49例,对两组VAP发生率、30 d病死率、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078,P<0.05);撤机后对照组再次发生VAP多于研究组(χ2=4.436,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住院时间(8.90±2.43) d少于对照组(12.09±3.67)d;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53.8±3.90)h也少于对照组(62.90±4.90)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显著减少VAP发生,缩短ICU病房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对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11月收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鼻饲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肠粘膜屏障功能及胃肠道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肠内营养开始后第7、21天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7天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营养干预方式对老年机械通气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机械通气伴VAP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营养干预方式不同分成肠内组(45例)、肠外组(45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及支持2周后血清营养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肠内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肠外组(P<0.05);干预2周后,在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及总蛋白(TP)上两组均较治疗前提高,但肠内组提高幅度高于肠外组(P<0.05)。结论:对老年机械通气伴VAP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丽娟 《中外医疗》2009,28(4):31-31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以预防和减少并发VAP的发生。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析后采取相应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控制细菌定植,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所以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对预防和减少VAP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翁红亚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3):348-348,354
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为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临床病死率为20%~71%。使用呼吸机的平均时间增加7倍,重症监护时间就延长2倍,造成社会资源和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1]。因此,积极预防VAP的发生,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应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群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109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机械通气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痰培养分离出的187株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革兰阳性菌占8.0%.革兰阴性菌占79.7%,分别列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6.8%)、不动杆菌属(18.8%)、克雷伯杆菌属(14.1%).药敏结果表明:所有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不动杆菌属、真菌检出率较高.为避免耐药率的升高,临床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濮阳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肠内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分别在第1天、第14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脱机时间和脱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治疗第1天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和对照组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两组测量值比较,观察组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指标,缩短呼吸机脱机时间,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张馨心  杨瑞 《重庆医学》2013,42(5):575-57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患者接受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后所并发的肺实质感染[1],是ICU最常见的院内感染之一,花费高但预后较差[2]。常造成撤机困难,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且感染菌多为多重耐药菌[3],感染很难控制,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VAP发生率为9%~40%,病死率为15%~45%[4]。接受MV患者一旦并发VAP,MV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显著延长。VAP发病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7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情况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机械通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气管插管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并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认识、了解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2月~2002年12月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111例的临床资料,分为VAP组和未发生VAP组。结果:发生VAP组21例(21/111,18.9%),VAP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长于无VAP组,其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真菌、金葡菌,21例中死亡6例,死亡率6/21,放弃6例,6/21,总死亡率57.1%。未发生VAP组90例(90/111,81.8%)中死亡16例,死亡率17.8%。结论:呼吸机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且死亡率明显增高,对呼吸机治疗患者应可能早脱机。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由于呼吸机的广泛使用,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FVAP)患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呼吸机属于需要建立侵入性的人工气道的操作,同时患者往往是危重病者,易发生多种肺部真菌感染,而且真菌感染后临床表现多变,缺乏特异性及标准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所以早期诊断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39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VAP的发生率.归纳其中的病原体分布及其药敏情况.结果 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1.0%,病死率为31.3%.随着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问的延长,VA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1.8%,前三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菌占8.8%.结论 尽可能缩短呼吸机通气治疗时问有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革兰阴性茵为主是VAP的病原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楚南  吴伟森  李丹 《河北医学》2006,12(12):1251-1253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 pneumonia VAP)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5月住院病人62例VAP病原菌及耐药情况。结果:VAP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菌占14.2%,革兰阴性菌占78.8%。分别列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杆菌47%、鲍曼不动杆菌17%、铜绿假单胞杆菌11%。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哇诺酮类敏感率高,对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率在50~60%,对氨基糖甙类及青霉素类、头孢2、3代敏感率低。结论:VAP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药敏试验可作为临床经验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预防措施,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5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8例并发VAP 32例,占55.17 %,治愈41例,死亡12例,自动出院5例.VAP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插管次数直接相关;VAP影响新生儿疾病治愈率.因此,为减少VAP发生应注意:①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插管次数;②有效洗手;③呼吸机管道,器械的有效消毒;④加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病死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65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43.08%,病死率为46.43%。VAP的发生与年龄、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抑酸剂及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共检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83.33%,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革兰阳性菌4株,占7.41%;真菌5株,占9.26%。结论:危险因素的存在与VAP的发生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劲松 《吉林医学》2010,31(15):2278-2278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及药敏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发病、临床资料及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结果:23例中共发生肺炎24例次,其中1例发生2次。主要表现发热18例。寒战8例、黏痰20例、肺部啰音17例、白细胞>10×109/L20例、X线改变21例,培养病原苗27株、G-菌19株(70,4%)病原茵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病原菌以G-菌为主,且对多数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预防措施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 5 8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5 8例并发 VAP32例 ,占 5 5 .17% ,治愈 4 1例 ,死亡 12例 ,自动出院 5例。 VAP发生与呼吸机使用时间 ,插管次数直接相关 ;VAP影响新生儿疾病治愈率。因此 ,为减少 VAP发生应注意 :1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减少插管次数 ;2有效洗手 ;3呼吸机管道 ,器械的有效消毒 ;4加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情况。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28.6%(40/140)。40例VAP患者除因原发病恶化外,无1例因VAP而导致病情恶化。结论:加强无菌观念、做好呼吸机管道的消毒管理、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和口腔护理、防止误吸等对降低VA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