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盛国 《大家健康》2013,(17):97-98
目的:探究肝胆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和临床护理措施,从而预防和降低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方法:选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间收录的120肝胆外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情况,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出现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发生率为6.7%。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1.7%、1.7%。感染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5%、27.3%、18.2%、9.0%。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发区,应加强对患者病区环境的管理,并严格的控制好无菌操作,从而有效的控制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术后院内感染具体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我院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3例,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情况、发生感染的部位、致病菌情况和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经过研究后发现,83例患者17例发生院内感染情况,院内感染发生的几率为20.48%。在17例患者中,4例发生尿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4.82%;6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7.23%;5例发生胃肠道感染情况,所占的比例为6.02%;2例发生其他情况感染,所占的比例为2.41%。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真菌感染、克雷伯杆菌感染、阴沟肠杆菌感染。在发生院内感染原因方面主要有留置尿管、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尿潴留情况的发生和其他原因。结论:泌尿外科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极为常见的一种情况,因此在临床中医生需要对上述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院内感染特点。方法:抽取78例患者血液样本进行培养后检测致病菌,记录患者致病菌检测结果,分析致病菌分布情况及感染发生部位,给予统计学处理后得出结论。结果:呼吸道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感染比例最高的部位,所占比例高达56.41%;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3.38%)(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在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及时进行致病菌及耐药性检测,从而提高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肝胆外科护理常见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寻求对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的提升,以求防范、减少肝胆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院肝胆外科上报的2008年11月-2013年11月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64起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寻求防范肝胆外科护理不良事件的方法。结果:肝胆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所占比例为: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原因20例,占31.3%,沟通不力原因18例,占28.1%,评估不足原因16例,占25%,医疗用品不合格3例,占4.7%,其他因素7例,占10.9%。结论:肝胆外科术后护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泛,护理质量的好坏对于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针对肝胆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寻求防范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轻患者许多非必须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院内感染患者60例,回顾性调查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基本情况,并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60例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查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5株,占58.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共15株,占25.00%;革兰氏阳性菌25株,占41.67%,其中金黄色葡萄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9株,占15.00%。60岁以上、采用人工通气、服用抗生素、空气质量差等因素为发生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 <0.05),其中空气质量差危险性最高。结论:临床上应该注意空气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各类因素及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治疗老年痴呆症患者76例,对其感染发生率、易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29例,占38.2%,院内感染次数为34例,院内感染例次数为44.7%。(2)大肠埃希菌所致感染占比例最多,占23.5%(8例次),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及真菌感染,占17.6%(6例次)。(3)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在院内感染最常发生,占38.2%。(4)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危险因素对比,感染患者的平均年龄及住院时间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患者曾经接受过带损伤操作及抗生素应用不合理比例与未感染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积极的针对感染菌应用敏感抗生素,减少患者损伤性操作及避免滥用抗生素是减少老年痴呆症患者院内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建仿 《西部医学》2009,21(4):699-700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重症监护病房46例医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率19.3%,检得菌株102株,院内感染中G-菌占47.1%,其次为G1。菌占27.5%,真菌占25.4%;G-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31.3%,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42.9%,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78.3%。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率较高,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细菌严重耐药。因此,加强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降低院内感染率和细菌耐药率所必须的。  相似文献   

8.
吕荣辉 《河北医学》2014,(7):1211-1213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高危因素及其护理对策,以便能够以有效方式抑制感染。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接收诊治的患者5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感染情况作回顾性调查分析,总结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其护理对策。结果:所有患者中感染例数为52例,感染率为10.00%。所有患者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所占比重最大,为61.54%。年龄越大感染比例越高,大于70岁患者感染几率最大为59.62%。所有感染患者中,其原发疾病为脑梗死者所占比重最大为42.31%。结论:神经内科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有患者自身年龄,住院时间,原发性疾病病况及对患者行侵入性操作。应该对感染患者适当使用抗生素药物,严格监督医院对感染情况管理,积极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为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4例切口感染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诱发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多因素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各个因素的危险性。结果: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为16至10天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9.70%,与其他住院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年龄在59岁以上者所占比例较高,为55.55%,与其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Ⅱ类手术者所占比例最高,为70.15%,与其他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在术前的了解应对患者的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术前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充分合理进行支持治疗,要尽早给予有效、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许鹏  张玉海  柴治国  王玉英 《医学争鸣》2009,30(11):1048-1050
目的:探讨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以7种常见慢性病出院患者病历资料为依据,回顾性调查分析2006-01-01/2007-12-31出院患者2586例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2586例慢性病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率为8.1%.院内感染率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接受侵入性操作有关.不同年龄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院内感染发生率也增高;院内感染的发病率与住院天数有关(P〈0.01),随着住院天数延长,院内感染发生率增高;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42.3%和22.1%.菌群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2.8%.结论:慢性病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年龄、住院时间及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应针对患者的特点,制定综合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和切实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院内感染的195例患者进行感染致病菌分离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情况。结果:195例重症监护病房医内感染患者的送检样本中,共分离获得390株病原菌,其中比例最高的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9.49%,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2.82%。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仅占2.82%。革兰氏阴性.杆菌呈现多重耐药,对亚胺培南具有高度耐药性;而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抗菌药物均具存在耐药现象,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均对氨苄青霉素无耐药现象。结论:分析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情况对正确指导临床用药,防止抗菌药滥用,减少细菌耐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引起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金属酶,同时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捡测其耐药性。结果:院内感染标苓分离的4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的菌株有67株,占14.7%(67/456),其中产金属酶的有24株,占5.3%(24/456);产酶株对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丁胺卡那、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5.8%、95.8%、91.7%、91.7%、79.2%、71.0%、58.3%、54.2%,远远高于不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院内感染标本分离的产金属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多种抗生素具有更高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体重<2.5kg)院内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3月-2000年3月,新生儿科共收治1402例住院低体重儿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院内感染率8.6%。随着低体重儿体重降低,发生院内感染的机率增加,不同体重组发生院内感染率有显著差异。低体重儿院内感染发生的部位86.7%在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易发生院内感染,应特别注意低体重儿的接触性诊疗及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的疗效,为肝胆外科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胆外科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行损伤控制性手术,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粘连性肠梗阻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率、病死率、粘连性肠梗阻率分别为11.9%、167%和7.1%,对照组分别为21.4%、429%和14.3%,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肝胆外科中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可显著降低肺部感染、病死率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控制创伤部位,帮助患者康复,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急诊ICU74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情况,分析EICU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原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口腔护理后留取痰标本,机械通气者用无菌吸痰管留取标本进行分离培养,K—B纸片扩散法测试细菌药物敏感性。结果:74例下呼吸道感染者痰共分离出细菌8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与阳性球菌分别占75.3%和24.7%,鲍曼不动杆菌居第一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细菌耐药严重,呈现多重耐药。结论:EICU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以阴性杆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所占比例高;细菌耐药明显;医生应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消除易感因素及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等进行综合治疗,降低EICU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临床对策研究。方法:对发生院内感染的65例新生儿的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探索临床对策。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的构成比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道感染35.4%,消化道感染26.2%,败血症10.8%;患者的感染情况与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呈明显相关性。结论:胎龄、出生体重及住院时间可作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胸科医院院内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胸科医院院内感染疾病发生情况,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院内感染监测管理规范》实施,对1995 ~1997 年院内感染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严格按照《院内感染监测管理规范》要求实施后,院内感染率明显降低(26 % ) 。院内感染疾病以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89 % ) ;结核和呼吸内科前两位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分别为70 % ~704 % 和20 % ~224 % ;外科为上呼吸道和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分别为50 % 和324 % ;感染细菌菌株中G- 菌占949 % ,主要菌株为绿脓杆菌(309 % ) 、肺炎克雷白氏菌(125 % ) ,真菌感染菌珠主要为白色念珠菌(457 % ) 、热带念珠菌(175 % ) ,混合两种以上菌株感染占205 % 。结论: 胸科医院应加强呼吸道院内感染的控制,即加强空气消毒工作,外科同时应重视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工作,使院内感染率降到最低水平。同时院内感染以抗G- 菌治疗的同时及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95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感染的54例患者资料,分析其院内感染率、住院时间、感染部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27.7%,活动性肝硬化院内感染比静止性肝硬化高18.2%,发生院内感染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延长13.54d,从治疗结果分析,院内感染组治愈好转率55.6%,死亡率38.9%,对照组分别为74.1%和18.6%。结论:肝硬化患者易并发各种感染,住院后应抓紧时间检查和诊断,在诊治过程中,加强消毒隔离,病情稳定后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19.
院内感染真菌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深部真菌在院内的感染情况、菌种分布规律,调查其耐药状况。方法:用API真菌鉴定和药敏板对297例院内真菌感染患者进行检测。结果:297例深部真菌感染占医院感染的6.1%,患者中以肺部感染为最多见,占46.8%;其次为消化道33.3%、泌尿道10.1%,患者死亡率达15.8%。297株真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7.7%、94.3%,而对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较高,达19.9%和23.9%。结论:应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降低菌群失调的发生率。加强实验室检查,采取措施及时控制深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发生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构成比例、流行趋势及耐药情况对院内感染控制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401株临床耐药菌进行29种抗生素敏感测定。结果:检出病原菌最多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检出病原菌68.58%,其中不动杆菌耐药指数最高,为74.6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指数分别为:63.81%和59.10%。结论:检出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氏菌最多,耐药指数最高的是不动杆菌、大肠埃氏菌和铜绿杆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