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影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主要因素为动脉瘤的大小。根据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及病人年龄提出未破裂动脉瘤的6级分级标准,O级者预后均良好,而6级者病残率和死亡率为66.6%。无创性磁共振血管造影(MBA)、三维增强CT扫描、全脑血管造影有助于发现无症状性动脉瘤。对于年龄小于70岁,大小超过5mm的未破裂的动脉瘤多主张手术治疗,对于不能手术者可采用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1例经两次全脑、全程血管造影阴性的破裂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患者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破裂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手术过程及病理结果,分析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原因。结果 患者为21岁男性,以突发头痛起病,外院头部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脑血管造影未发现动脉瘤,头部MRI检查怀疑脑干背侧海绵状血管瘤。转入我院后,复查全脑、全程血管造影仍然为阴性,复查头部MRI检查再次怀疑海绵状血管瘤并行开颅手术治疗,术中于小脑延髓裂发现病变为豌豆大小。呈结节状,有供血动脉进入口和输出口,术后病理证实为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并机化。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将MRI影像与3D-DSA影融合后,发现病变旁有小脑后下动脉通过,考虑为动脉瘤出血后继发血栓形成而闭塞。结论 脑血管造影虽然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是两次脑血管造影阴性仍然不能完全排除颅内动脉瘤,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动脉瘤出血后继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4-01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的6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三维血管重建和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介入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结果 68例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成功65例,成功率达95.6%;3例失败,其中2例患者检查为宽颈动脉瘤。术后因压迫载瘤动脉造成3例偏瘫,占4.41%;死亡1例,占1.47%,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大量出血,清除血肿后昏迷死亡。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治疗成功率很高,临床观察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方式和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前及术后肢体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4例患者术后肢体出现瘫痪或瘫痪加重,但经治疗后多数恢复满意,4例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时发现有3例伴明显脑血管痉挛,未出现肢体功能变化的患者脑血管造影时未发现无脑血管痉挛或轻度血管痉挛。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变化的原因与脑血管痉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发现率越来越高。由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有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iod hemorrhage,SAH)的潜在危险,且SAH后有较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而目前所采取的干预性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同样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因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治疗与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对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出血的危险性和治疗的风险进行综述,希望能提出较佳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处理策略。1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危险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SAH发生率各家报道差别较大。Juvela[1]通过平均19.7…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血管生长因子(VEGF,TGF -a)和结构蛋白(Ⅲ、Ⅳ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a)在哈萨克族未破裂和破裂脑动脉瘤中的表达差异性,探讨脑动脉瘤生长和破裂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12例哈萨克族多发脑动脉瘤患者术中同时获得的12对破裂与未破裂动脉瘤标本和尸体中所获得的5例正常脑动脉标本进行血管因子(VEGF和TGF-a)和结构蛋白(Ⅲ、Ⅳ型胶原,平滑肌肌动蛋白-a)进行免疫组化学染色.结果 VEGF在正常血管壁中无表达,在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弱,而在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明显.TGF-a在正常血管壁中表达明显,在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明显,而在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弱.Ⅲ、Ⅳ型胶原在正常血管壁中表达明显,而在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明显,在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弱.SMC -a在正常动脉壁中表达明显,在未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明显,而在破裂动脉瘤中表达较弱.结论 血管生长因子的异常表达和血管壁基质结构蛋白的降解是脑动脉瘤形成与破裂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瘤的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术的长期效果尚无明确评价,并且在预防再破裂上的效果仍不肯定,尽管有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后发生动脉瘤再破裂的报告,但其组织病理学发现很少有人报告,本文作者报告用血管内游离弹簧圈栓塞动脉瘤8个月后再通并再破裂一例。患者女性,77岁,因SAH收住院。血管造影显示右侧颈内动脉大动脉瘤,SAH后第三天,用ID-Cs(interlocking detachable coils)成功地进行了栓塞术。术后4个月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再通但未扩张,8个月后又因再次SAH重新住院,造影显示再通的动脉瘤有一小囊且有外渗,患者经治疗无效死亡,尸解。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此动脉瘤来自于右颈内动脉末端与右后交通动脉之间,囊壁粘附着脑内血肿,弹簧圈被包裹在瘤顶并穿通瘤壁,大部分弹簧圈包埋在血肿里,这些突出的弹簧圈被一透明膜覆盖。动脉瘤的显  相似文献   

8.
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栓塞治疗后再破裂(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后复发的原因、处理措施。方法 对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动脉瘤再破裂出血后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2例病人经血管造影证实均为后交通动脉瘤,用GDC行栓塞治疗,分别在栓塞后7个月、21个月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及手术发现为动脉瘤复发并破裂,即行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论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再复发的主要原因有:栓塞不致密或栓塞不全,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再破裂动脉瘤宜行手术予以夹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相对适应证。方法:总结27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ACoA动脉瘤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结果:27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但其中有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27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19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随访显示夹闭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ACoA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有关脑动脉瘤术后残留部分的予后迄今尚有争议。不少学者认为其残留部分是危险的,有的学者主张如有可能仍应彻底根治。也有报告指出动脉瘤残部有自行闭塞的机会,再破裂的危险不大。还有些作者认为再手术也难以取得更好的结果。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在1970~1980年间,作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作了715例动脉瘤手术。术后均早期行血管造影,结果显示32例病人有33个动脉瘤残留,动脉瘤残留系指在瘤夹近端仍有部分动脉瘤显影;上述病例经复查血管造影证明其中5例为假阳性,其中3例为载瘤血管结绊,2例为载瘤血管痉挛。实际为27例病人有28个动脉瘤残留,发生率为3.8%。有残留的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到神经外科就医的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有三种情况:1.有症状的动脉瘤;2.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发性动脉瘤,3.由于其他各种疾患经血管造影检查发现的所谓伴发的动脉瘤。虽然未破裂而有症状的动脉瘤已通常应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但对后两类患者的处理,神经内外科文献上还未有一致的看法。分歧意见主要是由于还无法确定这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如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广泛应用,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ntracranial unruptured aneu- rysm)的检出率逐年增加,相应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针对这一问题有诸多文献报道,但尚未达成共识。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即临床上无破裂出血病史或经病理证实动脉瘤壁未完全破裂的动脉瘤,可分为3类:偶发的无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4.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8.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的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的特点与血管内治疗方法.方法 11例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的患者均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被证实出血来源于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破裂动脉瘤.根据动脉瘤的形态和供血动脉特点,选择以弹簧圈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或以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结果 11例栓塞后的动脉瘤均消失,未发生再出血,以弹簧圈栓塞的7例术后未发生新的神经系统症状;以生物胶栓塞的4例有2例术后发生栓塞部位的脑梗死.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远端动脉瘤破裂后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首选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也可用高浓度生物胶栓塞,动静脉畸形可择期再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