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出生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新生儿出生评分的影响,选择最佳处理时限,降低围产儿窒息及死亡率。方法:对1378例单胎、头位、阴道分娩的产妇按其第二产程时间<1h,>1h-<2h,>2h分为三组,分析新生儿出生评分情况及羊水性状。结果:第二产程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率及羊水粪染率越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1年至2002年间129例第二产程延长的病例,其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为31.8%,其发病原因与胎儿宫内窘迫、孕妇身高、新生儿体重密切相关(P<0.05),而与脐带异常、新生儿性别、使用催产素及分娩方式无显著相关(P>0.05).新生儿窒息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较新生儿窒息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活跃期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较新生儿正常组延长(P<0.05).正确的阴道助产不失为处理第二产程延长的良好方法,积极试产缩短产程可望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一年来经阴道分娩的51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三组,即:A组(<1h)、B组(1~2h)、C组(>2h).比较第二产程时间对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新生儿体重与第二产程时间的关系.结果 A、B组与C组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后2h出血量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的延长可明显增加阴道助产率及产后出血量.对造成第二产程延长的潜在因素进行早期对症处理,可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产妇分娩时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胎头位,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头盆不称、孕37~42周的初产妇24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2例和对照组120例。在第二产程中实验组取半卧位+膀胱截石位,对照组取仰卧位+膀胱截石位,至分娩结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比较经t检验(t=6.47,P〈0.01)有显著性意义,即实验组的第二产程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例数比较,经χ^2检验处理(χ^2=6.88,P〈0.01)有显著性意义,即实验组中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而阴道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第二产程中产妇取半卧位,可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顺产率,降低手术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5.
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这一年来经阴道分娩的51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第二产程时间分为三组,即:A组(<1h)、B组(1-2h)、C组(>2h)。比较第二产程时间对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后尿潴留、产褥病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新生儿体重与第二产程时间的关系。结果:A、B组与C组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后2h出血量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与B组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第二产程的延长可明显增加阴道产率及产后出血量,对造成第二产程延长的潜在因素进行早期对症处理,可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坐位对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增加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泸州市人民医院108例孕妇为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坐位分娩,同时以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取常规体位(平卧位)观察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等。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和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坐位使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提高,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7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截石位,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后舒适度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且产妇的产后不适和新生儿窒息率显著降低(P0.05),产后出血率虽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第二产程中应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增加产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中能量补充对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至10月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产妇口渴时喂少量温开水。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适时适量补充高能量液体或食品,进行能量补充;观察两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小时出血的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适时适量能量补充可保存产妇体力,缩短第二产程、增加阴道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2小时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提升分娩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位干预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初产妇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1例采用体位干预配合长强穴按摩的方法对初产妇第二产程的进行护理,对照组65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分别观察对比两组第二产程时间、阴道流血量及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1);产妇产后2h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P0.01);阴道分娩率高;新生儿窒息率低。结论体位干预配合长强穴按摩能促进第二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侧卧位分娩在阴道分娩中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12月采取阴道分娩的孕产妇2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在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早期均采用自由体位待产,试验组在胎头拔露后采取侧卧体位分娩,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半卧位分娩体位。对比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孕妇的分娩疼痛程度、新生儿难产率、产伤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疼痛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肩难产率、产伤率及新生儿窒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分娩方式有助于缩短分娩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增加舒适度,对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肩难产率及产伤率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龙旭胤 《全科护理》2012,10(9):797-798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拉玛泽呼吸法在产程中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阴道试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在导乐陪伴分娩的基础上配合拉玛泽呼吸法,分别对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时疼痛、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对产时疼痛的耐受程度、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联合拉玛泽呼吸法镇痛效果显著,能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对 90例单胎头位的初产妇进行了实验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5例 ,实验组在产程活跃期应用开塞露 40ml注入直肠 ,观察产程活跃期时间及第二产程排便量。结果两组活跃期时间比较 ,P <0 .0 5 ,实验组活跃期时间明显缩短 ,第二产程粪便溢出情况统计结果 ,P <0 .0 1,实验组第二产程排便量极少。开塞露属润滑性泻药 ,在产程活跃期注入直肠 ,达到排便的作用 ,减少第二产程粪便污染 ,有利于第二产程护理。缩短产程 ,降低了胎儿宫内窒息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容俊  张春萍 《华西医学》2002,17(1):56-56
目的: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为找出窒息主要原因,以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对我院1999年4月1日至2000年4月31日出生的新生儿2061例进行统计,对其中359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7.42%;窒息病死率为4.46%,脐带因素是引起窒息的首要因素;胎盘功能低下;胎位异常,宫缩过频过强,滞产及第二产程延长是较重要的原因。结论:认真作好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前检查及高危胎儿监护,积极处理和预防新生儿窒息原因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体位对产程及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产妇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观察组采取自主体位;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产后2 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难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自主体位分娩符合产道生理,能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半卧曲大腿蹬足体位对产妇分娩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头位、无明显头盆不称且无严重合并症的初产妇3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取半卧曲大腿蹬足体位,对照组取膀胱截石位.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助产率、肩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半卧曲大腿蹬足体位可缩短产妇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阴道助产率、肩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观形象教学法在第二产程中运用对第二产程时间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试验组在第二产程中应用直观形象教学法指导产妇运用腹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指导产妇运用腹压,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高,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应用直观形象教学法指导产妇运用腹压能缩短第二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高顺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延长后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分娩并发生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产妇应用超声进行产前检查观察胎儿体位等情况,分娩过程前观察产妇产道、胎儿体位及胎儿娩出时脐带位置,分析产妇第二产程延长的原因及造成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结果:106例产妇均发生第二产程延长,其中造成第二产程延长的前四位原因为:胎儿体位异常37例(34.91%),产妇宫缩乏力15例(14.15%),脐带位置异常22(20.75%),产道异常14例(13.21%)。其中发生新生儿窒息14例。结论:造成第二产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为胎儿体位异常、产妇宫缩乏力、产道异常、脐带位置异常,同时胎儿窘迫、脐带位置异常是导致第二产程延长后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彭慧玲  郭红英  王静  伍小妍 《全科护理》2016,(28):2944-2945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对初产妇第二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初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后给予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初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观察两组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产妇舒适满意度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第二产程短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少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给自由体位配合长强穴按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产妇在第二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对分娩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20例分娩的足月头位、单胎、无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初产妇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观察组在第二产程中根据产妇自己的意愿选择直立、前倾、蹲、趴、侧卧和半坐卧等自由体位分娩,并采取无保护会阴接生.对照组在第二产程中产妇采取床头抬高30°的截石位分娩,并采取传统托肛的方法保护会阴接生.观察2组的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会阴损伤程度及会阴侧切情况.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为(39.5±19.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8.6±26.3)min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2.5%、1.9%比80.0%、8.1%,均P<0.05).结论 初产妇第二产程采取自由体位联合无保护会阴接生,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会阴侧切率,提高产时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体位进行分娩,观察组采取自由体位进行分娩。观察2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和产后2h出血量,分娩结局(阴道分娩、阴道助产、中转剖宫产)及母婴结局(产后大出血、产后眩晕、新生儿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产后2h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均P<0.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和产后眩晕、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孕妇采取第二产程自由体位分娩有利于助产,可促进产程进展,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