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 cm 内的骨折,多发生于成年人及老年人.近20 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发生了变化[1],从夹板外固定、石膏外固定到各种手术治疗,由此,中医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这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也不断受到冲击.本研究通过对300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患者进行随访、功能评定,论证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的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将180例闭合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成4组,均先进行手法复位,然后分别采用单纯石膏固定、单纯小夹板固定、先夹板后石膏固定和先石膏后夹板固定,再对骨折愈合后患者腕关节活动度、疼痛等进行比较以评价各组疗效。结果:4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不同,其中以先石膏后夹板固定组的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法复位后先石膏后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固定方法,有利于维持骨折位置、肿胀消退和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10~1/6.对大多数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经手法复位后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复位后再移位或伤后未及时就诊错过手法复位时间的大多数需行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我院自1997年~2003年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3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LCP内固定与石膏托固定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CP钢板内固定和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用Mcbride评分标准行功能评估.结果:LCP钢板内固定治疗复位质量和疗效均优于石膏组.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行LCP钢板内固定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多发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6,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案均为闭合复位,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此方法对桡骨远端关节外的简单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对不稳定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尤其是关节内的骨折,单纯的石膏外固定很难做到关节面良好的对位和稳定的固定,易导致桡腕及桡尺关节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此类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综述近几年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文献,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的关联因素。结果:影响复位原因多与骨折类型、手法不娴熟、外固定欠妥当、患者有骨质疏松、就医从性差、医患对骨折后再移位的认识不足等相关,影响复位因素多基于桡骨远端的不稳定骨折。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工作、运动、骨质疏松程度、外观要求等,推荐个体化治疗方案。对关节外骨折或分型属稳定性骨折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对Cooney2型或AO:C1、2型骨折先行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托固定,在治疗过程中再评估骨折的稳定状况,选择继续保守或改行手术治疗。骨折手法复位标准可结合参考最低标准影像学标准。Cooney4型或AO:C3型骨折直接推荐切复内固定或经皮穿针、外固定架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不同外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对150例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杉树皮夹板、石膏托固定治疗。对2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疗效明显优于石膏托,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杉树皮夹板固定能使患肢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固定与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52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分为2组,A组95例采用克氏针固定治疗,B组57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依据Dienst评估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2%,B组为58%,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P0.05)。2组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较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均采用手法持续牵引复位,伸直尺偏位前后采用石膏夹板回定.骨折愈合后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以及测量桡膏长度、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和关节间隙宽以及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90例患者一次复位成功79例,11例行二次复位.术后的消肿时间3~7d,骨折4~6周均愈合;复位后各观察指标均明显纠正.结论 持续牵引手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有选择性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单方军  陆伟峰  李建浩 《中医正骨》2010,22(9):60-60,62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是常见的上肢骨折,良好的复位是获得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以往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或小夹板固定,但由于缺乏有效支撑固定,远期畸形愈合率较高。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们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7例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撬拨内固定,辅助石膏托外固定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8%。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撬拨穿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国庆 《中医正骨》2007,19(7):39-40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7%,其中有1/4累及关节面,传统予手法复位小夹板、石膏外固定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不稳定性骨折、关节内粉碎骨折、严重短缩型骨折或开放性骨折等,传统手法复位,夹板、石膏等固定易重新移位导致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2cm内的松质骨骨折,约占骨折患者的1/6,也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对于简单稳定的大多数桡骨远端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是对部分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采用手法复位加石膏、夹板外固定却很难达到解剖复位和维持复位,从而极易导致桡骨远端短、缩、掌倾角及尺偏角减小、关节面不平、继发性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是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2~3cm范围内的骨折,是急诊常见的骨折,其发病率约占急诊骨折患者的17%,关节内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5%[1]。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保守治疗以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或石膏固定,手术治疗主要是外固定支架固定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手法复位夹板固定,作为经典的保守治疗方法,在骨折的治疗中仍然占相当的比例[2],在美国74%的65岁以上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保守治疗[3]。骨折的类型及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将决定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分型及手术适应证尚存在争议。对稳定型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已被很多专家学者认可,并经过统计与手术治疗无显著差异[4]。本文对近年来各种方法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病,绝大多数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或者小夹板固定取得满意疗效,但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固定后移位往往会更严重,出现桡骨短缩及其他畸形.2003年6月-2006年12月,本院采用外固定支架加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患者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收治的60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联用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组)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显著,优良率达96.66%,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显著(P〈0.01)。结论: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中药内服是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配合竹塑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竹塑夹板固定45例和石膏固定37例,观察比较2种疗法的疗效。结果:患者经2~10个月,平均6.3个月随访,按照Cartland-Werlley的腕关节评分标准,竹塑夹板组优良率为93.3%,石膏固定组为86.5%,竹塑夹板组疗效等同于或略优于石膏固定组,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竹塑夹板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外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桡骨远端骨折大多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但对于粉碎严重的骨折患者,特别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往往疗效不佳.我院对52例桡骨远端骨折进行手术治疗,疗效优良率达94.6%,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4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依据Jakim评分标准,优良率分别为:86.67%(A型)、66.67%(B型)、57.90%(C型)。结论: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优,尤其是对关节外骨折,风险较小,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