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绍毅  吴蓓  梁章琴  宁明媚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58-1659,1662
目的了解河池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与调整预防控制流脑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河池市1980—2011年流脑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河池市1980—2011年共报告流脑2 393例,年平均发病率2.08/10万(2 393/115 186 375);病死254例,年平均病死率10.61%(254/2 393)。地区分布高度分散;1~4月为发病高峰;1980—1999年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2000年后以15岁以上为主,年龄明显高移;以农民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多;偶有暴发疫情。结论河池市近年流脑有发病率低、病死率高、病例高度分散、发病年龄高移等特点。将脑膜炎奈瑟菌(Nm)多糖疫苗纳入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并定期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Nm多糖疫苗普种或查漏补种工作,结合加强疾病监测等综合措施,可以达到基本消除流脑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家强 《中国当代医药》2013,(3):163-164,166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德江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工作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德江县报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开展个案调查和随访调查,开展监测工作,对报告病例采集血清和(或)脑脊液进行流脑实验室检测。结果(1)2006~2011年德江县共报告流脑病例10例,年均发病率为0.31/10万,病死率为40%。2~6月份均有病例发生,但2、3、4月份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0.0%。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0~6岁学龄前儿童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60%:男女性别比2.23:1。(2)采集1例流脑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实验室诊断率为10.O%。(3)流脑疫苗接种史无和不详的占总病例数的80%,职业分布主要以散居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0%。青龙镇发病人数6例,最多,占发病数的60%。结论德江县2、3、4月是流脑发病高峰,有明显季节性,青龙镇为德江县城镇,人口密集,发病率高,有明显地区性,发病年龄在16岁以下,6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加强以流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为今后德江县流脑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罗甸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依据。方法对罗甸县2006~2011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全县共报告乙脑病例40例,年均发病率1.99/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散居儿童发病22例,占55%;男性、女性分别占70%、30%;2~10岁儿童发病30例,占发病总数75%;6~8月份发病37例,占病例总数的92.5%,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结论发患者数以散居儿童为主,重点是2~10岁儿童,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山区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工作,加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4.
<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引起经呼吸道传播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7岁以下儿童病死率较高。Nm有13个血清型,其中A、B、C、W135、Y和X血清群是引起流脑的主要血清菌群。流脑流行的优势血清群可以发生变迁,历史上我国流脑病例以A群Nm为主,近年来,A群病例构成总体呈减少趋势,中国流脑病例流行菌群构成正在向多元化发展~([1])。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接壤,属内陆地区,为了解山西省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确定本省流脑流行的高危人群,有助于对流脑疫情进行预测,山西省于2016—2017年在大同市、阳泉市对健康人群脑Nm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加强流脑防控力度,巩固防治成果,降低流脑发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2006-2011年的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报告流脑发病61例,其中外地5例,本地56例,无死亡报告,年平均发病率为0.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随着年龄组的增大发病数逐渐减少,职业以在校学生为主,占发病率的60.66%.城乡分布为:城市13例,农村48例.结论 流脑流行病学特征逐年变化,尤其病例年龄分布特征明显,应适时调整最佳免疫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莉 《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264-265
目的了解昭通市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0~2009年昭通市乙脑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0~2009年乙脑发病基本呈周期性波动趋势,10年共报告乙脑病例1151例,发病率最高5.1049/10万,最低0.8779/10万,年均发病率2.3509/10万,死亡40例,年均死亡率为0.0861/10万。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68.30%;男性比女性多,疫情在6月开始上升,8月为高峰期,9月开始下降。结论发病呈现明显的夏季(8月)高峰;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预防控制乙脑疫情的有效措施主要是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及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辅以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卫生宣教和疫情监测、预测和预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扶沟县麻疹流行状况,为麻疹控制乃至消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扶沟县2004—2009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扶沟县麻疹报告病例21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0/10万。麻疹病例呈高度散发,3、4和5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8岁以下儿童,占全部病例的81.22%,14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97.65%;全部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48.36%,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祥的占51.64%。结论扶沟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工作,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和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共报告甲型肝炎364例,发病率为7.42/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09.04%。全年发病数以6月~8月较多;全市10个县(市)、区发病率(调整率)相比有西北高东南低的现象;人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比为1.38∶1,年龄组发病数2~20岁较高,占总病例的62.64%,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0岁,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四职业合计发病占发病总数的91.21%。结论建议在重点地区加强疫情监测及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同时制定HepA接种的免疫策略,在流行季节来临前对易感人群开展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我省1995-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我省的乙脑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西省1995~2006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江西省共报告乙脑病例3857例,死亡189例,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为0.86/10万和0.0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7~8个月,占全部报告病例的72.02%;赣州市和上饶市乙脑发病一直居全省前列;病例主要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90.67%.结论 加强乙脑疫情的监测,在薄弱地区努力提高乙脑疫苗的接种率,积极开展以防蚊、灭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今后我省控制乙脑流行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化州市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我市乙脑疫情趋势,为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制定乙脑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化州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者以<10岁的散居儿童、学生为主占100%,男多于女;发病季节主要分布在5、6、7月,发病季节前移.结论 我市2001年~2005年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每年均有病例,且2001年又出现过一次小高峰.说明了我市乙脑预防工作还不容忽视,特别是要加强小年龄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30年来该院收治的经细菌学确诊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为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1983—2012年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 A组:1983—2002年,共80例, B组:2003—2012年,共74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近30年来流脑发病呈低水平散发状态,无大规模流行。 A组以0~5岁人群为主,占48.75%,B组以16~20岁人群为主,占41.89%。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其中以3~5月份最多见,占68.18%。 B组患者平均年龄(15.78岁)高于A组(9.87岁),暴发型流脑发生率(18.91%)比A组(7.50%)为高,出现瘀点瘀斑比例(63.51%))低于A组(88.75%),出现意识障碍比例(43.24%)高于A组(26.2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值平均值(85.62%)高于A组(78.64%),且均有统计学差异。患者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未出现耐药,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4.44%,对磺胺药由2003年之前的30.67%耐药到2003年之后100%耐药。结论流脑发病总体呈低水平散发状态,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均以冬春季为主,B组患者临床症状较A组为重,发病年龄高峰上移。治疗上以青霉素、头孢曲松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徐善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64-2766
目的通过分析零陵区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掌握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制订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湖南省2008—2011年各年度手足口病监测实施方案,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个案资料,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零陵区内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累计发病3 6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2.44/10万,重症174例,死亡7例。手足口病主要发病年龄段为0~5岁,占95.75%(3 493/3 648),散居儿童占95.20%(3 473/3 648);城、乡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感染是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防控重点应放在0~5岁儿童,以降低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疟疾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荆门市2008年至2011年疟疾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至2011年,荆门市6县(市、区)疟疾发病20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17/万,以钟祥市为高(0.22/万);疟疾占传染病比例平均为0.48%,并逐年下降,每年平均递减24.78%;疟原虫血检阳性率逐年提高,2011年比2008年提高了3.15倍;疟疾病例中本地病例(间日疟)占95.12%,输入性疟疾(恶性疟)占4.87%;输入性疟疾逐年上升,2011年占总病例的11.11%;5~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季节,占发病总数62.93%;以复媒地区疟疾发病为主,占发病总数89.76%,中华按蚊区仅占10.24%;男性发病占70.24%,男女之比为2.36∶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31~70岁劳动力发病为多,占73.61%;农民、离退休和家务发病率在各职业中居前3位。结论荆门市疟疾自2002年后又连续4年控制在国家基本消灭的标准之内,但还应继续加强疟疾的监测与防控,特别是对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南华县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动态,遏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法,对南华县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7年南华县共登记流行性腮腺炎143例,占法定传染病的12%。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为主,农村发病明显高于城市,城乡之比0.43:1,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时有多发、爆发的倾向。在143余例病例中有发热113余例,腮腺肿大116余例,颌下腺肿大39例,并发症有67例,其中前3位为脑炎37例(55.22%),脑膜炎13例(19.40%),胰腺炎炎10例(14.9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率为2:1,以16岁以下人群发病为主,占该病的96.09%,78.34%的病例集中在6-12岁的年龄组,62.47%的患者是小学生。结论 6-12岁的儿童,尤其是农村此年龄段的儿童是实施腮腺炎疫苗或联合疫苗免疫接种控制该病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008年以来四川省渠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特征,为今后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对97例流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成人,分别为43例(占44.6%)和34例(35.4%),婴幼儿最少,仅6例(6.2%)。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72.3%,暴发型占27.7%。死亡7例(7.7%),共分离出49株脑膜炎奈瑟菌,培养阳性率为50.8%(49/97),其中,血培养阳性率为44.6%(43/97),脑脊液培养阳性者占31.4%(30/97)。药物敏感结果显示,无论是C群脑膜炎奈瑟菌还是其他群,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普遍敏感,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在80%以上。血清学分类显示,高达82.8%(80/97)的患者为C群菌株感染,与其他群流脑比较,C群感染者病重,病死率高。结论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目前四川省渠县流脑流行的主要菌株,C群感染者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治疗以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社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监测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合理地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和分析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五角场街道社区2012—2014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五角场街道社区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82例,无重症及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10.03/105;发病高峰期集中在4-7月份,流行高峰有延迟现象;人群的发病特征以5岁及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为主,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P<0.01);非户籍发病率高于户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9, P<0.01)。结论:手足口病是社区重点防控传染病之一,应加强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以流动人口聚居区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儿童为防控重点,加强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落实综合防治措施,防止其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清新县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订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8年清新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11792例,年平均发病率330.57/10万。发病率最高是2007年为359.48/10万,最低是2005年为297.04/10万。5年间呼吸道传染病一直居高不下,占总病例数的50.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总病例数的24.14%;再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总病例数的23.50%。结论肺结核、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毒性肝炎、梅毒和麻疹是当地近年的重点传染病,今后工作重点应加强对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近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当地进一步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该县《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2年各乡镇各医疗单位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县的12个乡镇卫生院5年中报告当地居民及流动人口手足口病病例共3114例,死亡病例共8例,年发病率在12.46/10万到457.06/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65.12/10万,病例数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当地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期在4~7月份,占总病例数的81.28%。全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6个乡镇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7.9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占91.46%。病原学监测EV71占54.76%,CoxA16占19.05%,其他肠道病毒占26.19%。结论加强该县手足口病流行高峰期重点乡镇散居儿童的防治应是其防治工作重点,预防病例数逐年地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2003年以来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特征,为今后流脑防治工作积累经验.方法 对53例C群流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成人,两者分别占49.1%(26例)和39.6%(21例),而婴幼儿则最少,只占1.9%(1例).临床分型以普通型为主,占69.8%,暴发型只占30.1%.死亡4例(7.5%).共分离出C群脑膜炎奈瑟球菌28株,药敏结果显示C群Nm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普遍敏感,而对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耐药率都在80%以上.结论 C群感染者多见于青少年和成人.C群感染者病情重,病死率高.抗菌治疗以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