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cT血管成像(CTA)的临床特点和责任血管病变分类。方法对66例TIA患者行CTA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前循环)与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后循环)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中,单纯颅外动脉、单纯颅内动脉及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分别为30.4%(17/56)、28.6%(16/56)和32.1%(18/56),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内动脉(53.1%、46.9%)。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稍高于颅外动脉(54.1%、45.9%),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明显高于颅内动脉(61.8%、38.2%)。颈内动脉脑梗死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40.0%、18.18%),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低于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组(10.0%、54.5%)。结论 DSA检查有助于明确脑梗死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CD与DSA检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脑血管DSA检查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2例,并与其术前TCD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DSA检查显示31例TIA患者存在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73.8%);35例TIA患者TCD检查异常(83.3%)。TCD与DSA符合性以DSA为标准,TCD对颈内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91.8%,特异性95.0%,符合率94.6%;TCD对椎基底动脉系统诊断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82.0%,特异性88.2%,符合率86.9%。结论 TCD与DSA检查联合应用可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威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经颅多谱勒(TCD)超声检查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MRI、MRA及TCD检查结果。结果:本组颈内动脉系统TIA40例(66%),椎基底动脉系统TIA20例(44%);MRI检查发现脑梗塞22例(36.6%);MRA检查发现脑血管狭窄10例(16.6%);TCD检查颈内动脉系统TIA异常率90%,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率95%。结论:TCD为诊断TIA提供了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客观指标,有利于结合临床作出病因诊断。MRI有利于发现超早期脑梗塞,而与TIA相鉴别,为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TCD和MRA检查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128例经过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进行TCD和MRA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77.2%,另外有2例遗漏(大脑中动脉),还有3例为假阳性(颈内动脉)。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符合率为83.5%,没有遗漏,还有12为假阳性(颈内动脉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5例)。结论 TCD和MRA检查作为便捷的颅内动脉狭窄筛查方法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共计248例.患者平均年龄(48.5±12.6)岁,男性160例,女性88例.其中颈内动脉系统TIA 17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76例.结果 ①颈内动脉TIA和椎-基底动脉TIA的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NIHSS评分≥4分者和NIHSS评分<4分者CT灌注成像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22例患者未见血管异常,226例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共检出病变血管312条,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最多,共计112条;④颈内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阳性率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出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犯罪血管的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提高对TIA的诊断阳性率,为TIA的治疗提高丰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梅尼埃病与脑血管性眩晕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CD探查53例临床初步诊断为梅尼埃病的53例病人眩晕缓解期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中,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流速及血管搏动指数异常,提示血管腔狭窄或闭塞、血管壁弹性和顺应性降低者16例;未发现颈内动脉系统血流情况异常者.结论TCD能对椎-基底动脉系统大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可作为诊断梅尼埃病的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以鉴别梅尼埃病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采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血管成像(CTA)扫描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TIA发作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评价结果。结果 采用GE256排CT头颈CTA血管探针技术对80例患者进行扫描,均获取了清晰的脑内动脉分支图像和支动脉、颈内动脉图像,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单纯的颅外动脉狭窄,有28例患者为单纯的颅内动脉狭窄。在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其中椎动脉颅内狭窄8例、基底动脉狭窄6例、大脑后动脉狭窄3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伴大脑中动脉狭窄5例、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3例、M2段狭窄3例。在颅外颈动脉狭窄中,包括单侧椎动脉发育细小5例,主动脉C2、C3水平狭窄4例,椎内动脉起始部狭窄6例,颈内动脉分叉部狭窄1例。共存在斑块、血管56支,处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其中包括混合斑块、钙化斑块、中等斑块和软斑块各12支、16支、12支、6支。共累计血管中度和重度狭窄瓣闭塞患者71例,轻度狭窄患者9例。结论 TIA患者应用GE256排CT头颈联合CTA扫描,一次扫描所获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1例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比较经颅多普勒超声、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查与联合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与颈部血管彩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颈部血管彩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99.01%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的91.09%和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的93.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与颈部血管彩超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颅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138处,其中检出大脑中动脉狭窄38处,前动脉狭窄12处,大脑后动脉狭窄28处,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8处,基底动脉狭窄22处,椎动脉狭窄30处。其中轻度狭窄67处、中度狭窄38处、重度狭窄21处、完全闭塞12处。颈部血管彩超影像学显示:患者存在颅外动脉狭窄146处,其中检出大脑中动脉狭窄40处,前动脉狭窄14处,大脑后动脉狭窄29处,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9处,基底动脉狭窄23处,椎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检测诊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做对比研究,客观评价二者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TCD,CDFI诊断的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38例,均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DSA检测,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与DSA比较,TCD,CDFI对椎动脉的检测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1%;TCD对基底动脉狭窄检测的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3%.以DSA为标准,TCD对基底动脉近段、中段、远段的检出率分别为100%,50%和33%.以DSA为标准,TCD+CDFI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79%,MRA的检出率为96%,TCD,CDFI,MRA三者联合检出率为98%.结论 ①TCD,CDFI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特异性较高,且无创、经济、方便,故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但因其敏感性不是很高,故当临床出现后循环神经缺失症状,而检测结果阴性时,可结合MRA检查;②TCD,CDFI,MRA三者联合对VBA狭窄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梁雄飞  林燕 《安徽医药》2018,22(4):621-623
目的 观察分析颈动脉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该院收治的CAD合并ICVD患者中,随机选取180例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均经血管造影确诊,采用颈动脉超声(即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对颈动脉、颅内动脉进行检查,并分为动脉狭窄组、动脉非狭窄组,分析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结果 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颈动脉狭窄比例较非狭窄组患者更高,多发斑块、不均质斑块、IMT增厚、颈动脉狭窄与CAD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针对CAD合并ICVD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更加准确地筛选心脑血管高危人群,为疾病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CD检测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1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梗死患者颅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48例脑梗死患者进行TCD检测,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3cm^3)20例,小面积脑梗死组(≤3cm^3)68例,腔隙性脑梗死组(〈1.5cm^3)60例。分别在颈部、颞窗、眼窗、枕窗检测,并对所测动脉进行鉴别分析。结果大面积脑梗死组和小面积脑梗死组血管狭窄率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且大面积脑梗死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显著重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脑动脉硬化狭窄程度与患者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CD技术对于早期发现患者的颅内脑动脉狭窄及其二级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诊治的符合入选标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3例,同期进行体检健康人群为健康组50例,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结果 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83例,健康组50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管及血流参数比较P <0.05,有显著差异性.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91.56%,经颅多普勒超声灵敏度65.06%.结论 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超声检测中,能够将经颅多普勒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联合诊断,对颅外椎动脉、颅内椎-基底动脉相互结合进行全面观察,增加了诊断的正确性,避免了单一检查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 iem ens 1.0T超导型MR I系统行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MRA,分析70例烟雾病的MRA表现。结果MRA发现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闭塞49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21例;大脑前、中动脉狭窄闭塞70例;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血管跳跃征18例;颈外动脉分支代偿性扩张19例,大脑后动脉代偿扩张43例。脑底异常烟雾血管70例。结论MRA是一种无创伤性诊断烟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osonography,TCD)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3月在南华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行TCD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的69例作为研究对象,将TCD与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病变血管不同将结果分为大脑中动脉(MCA)组、颈内动脉(ICA)组、椎动脉(VA)组、基底动脉(BA)组及锁骨下动脉(SUB-A)组。以DSA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TCD诊断各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判定TCD诊断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可靠程度,探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合理检查程序。结果 TCD诊断MCA、ICA、VA、BA、SUB-A各组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3%、91.23%,56.52%、97.39%,76.19%、96.58%,93.33%、94.44%,88.89%、99.22%。TCD对MCA、BA、SUB-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对MCA、ICA、VA、BA、SUB-A狭窄或闭塞诊断的特异性较高。结论 TCD对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无创、可行和经济的筛查方法,可用于可疑病例的初步诊断;TCD与DSA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颈内动脉狭窄≥80%的患者38例,全部均行全脑血管造影(CAG)、颈部超声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并采用3种不同支架治疗;6月后复查上述检查。结果 38例操作顺利,临床并发症少,3例(7.9%)发生短暂性脑块血发作(TIA),1例(2.6%)发生脑栓塞,3例(7.9%)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所有病例影像学评价成功,TCD检查血流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33例(86.8%)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例(7.9%)好转;6月后CAG显示仅2例(5.3%)发生血管再狭窄。结论 CAS技术治疗颈内动脉高度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部位,分析其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55例广州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评分分组。同时按照脑血管造影(DSA)结果分组。记录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影响因素。结果患者脑血管造影显示:无血管狭窄70例,不同程度血管狭窄285例。青年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中年以颅内血管狭窄及合并颅内外血管狭窄为主,老年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颅内外动脉狭窄常见部位为:大脑中动脉163条,椎动脉156条。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为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年龄组动脉狭窄部位分布有差异,ESRS评分能有效预测脑动脉狭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病因学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与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①56例(90%)患者颈动脉超声显示血管异常,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其中30例(48%)伴有多发斑块形成,26例(42%)伴有管腔狭窄(此56例患者中40例MRA有异常);②46例(74%)患者MRA示脑动脉狭窄。结论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动脉狭窄是急性脑梗死常见原因,因此常规对脑血管状况进行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其病因和诊断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