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PTMC)气管旁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临床颈淋巴结阴性(c N0)PTMC患者发生Ⅵ区淋巴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患侧甲状腺根治性切除+颈Ⅵ区淋巴清扫术的120例c N0PTM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检查分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组(40例)和未转移组(80例),并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PTMC颈Ⅵ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3.3%,单侧癌灶部位(P<0.05)、甲状腺包膜侵犯(P<0.05)、单侧多灶性PTMC(P<0.01)为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MC有较高的颈部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在切除甲状腺的同时清扫颈Ⅵ区的淋巴结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有相关危险因素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咽癌病理与CT表现在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并行首程放射治疗的189例鼻咽癌患者,依CT分三型(Ⅰ型,Ⅱ型,Ⅲ型),分析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低分化鳞癌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CT所见Ⅱ型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且转移淋巴结多≥3cm。Ⅲ型与Ⅰ型和Ⅱ型相比其转移淋巴结多小于3cm。结论 提示病理分型与CT表现能初步反映鼻咽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病人出现头颈部区域转移性淋巴结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就诊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病人746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分析其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肿瘤侧别、包膜侵犯、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等因素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55岁、男性、多病灶、双侧癌、侵犯包膜、肿瘤长径>5 mm、合并HT的病人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男性、多病灶、侵犯包膜、肿瘤长径>5 mm的病人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肿瘤长径>5 mm、多病灶、双侧癌密切相关(均P<0.05);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肿瘤长径>5mm、侵犯包膜和多病灶密切相关(P<0.05)。结论 当PTMC病人存在年龄<55岁、男性、肿瘤长径>5 mm、多病灶、双侧癌、侵犯包膜、合并HT等情况时,应对中央区淋巴结进行外科干预,另外可参考颈淋巴结超声、CT等相关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外科处理策略。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 2014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收治的 PTMC病人 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无淋巴结转移者 64例,淋巴结转移者 42例,包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者 37例,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14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灶情况、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等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探讨外科处理策略。结果(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年龄、肿瘤直径、是否多灶、肿瘤位置、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肿瘤直径 ≥7 mm、双侧癌、多灶、包膜受侵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2)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甲状腺包膜受侵情况、是否多灶与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有关( P<0.05);多因素分析:肿瘤直径 ≥7 mm、包膜受侵、多灶、上极肿瘤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 PTMC病人而言,肿瘤直径 ≥7 mm、双侧癌、多灶、包膜受侵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 ≥7 mm、包膜受侵、多灶、上极肿瘤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上述对应独立危险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区域及危险程度,采取针对性外科处理措施,以改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咽癌及其向周围侵犯和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有完整临床资料的40例口咽癌的CT表现,其中20扁桃体癌中包括13例鳞状上皮细胞癌和7例恶性淋巴瘤,软腭癌13例,其中包括10例鳞状上皮细胞癌和3例恶性淋巴瘤,而5例舌根癌中则主要包括3例鳞状上皮细胞癌和2例恶性淋巴瘤,口咽后壁癌2例均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并对口咽癌及其侵犯和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各部位口咽癌均可见软组织肿块影,形状不规则,不同程度强化。有15例口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扁桃体癌6例,舌根癌5例,软腭癌3例,口咽后壁癌1例。结论不同部位的口咽癌各有其特点,CT扫描能较准确地诊断口咽癌及其累及范围以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景钊  龚玲  董磊  邹长林  李文峰 《江西医药》2006,41(8):588-590
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年轻宫颈癌根治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年轻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盆腔淋巴结总转移率为31.7%.以闭孔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宫旁侵犯及脉管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和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分期晚、存在宫旁侵犯、肌层浸润≥1/2及存在脉管浸润为年轻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田浩  胡娅 《安徽医药》2014,(7):1308-1310
目的探讨导致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30例,对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通过χ2单因素分析得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数目、肿瘤大小、侵及被膜及被膜外、双侧癌、伴结甲、伴腺瘤。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OR值从大到小为侵及被膜及被膜外(OR=3.194),肿瘤大小(cm)(OR=2.501),年龄(OR=2.327),性别(OR=1.938)。通过χ2单因素分析得到侧颈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影响因素包括: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性别、侵及被膜及被膜外。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发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4.948)。结论高龄、男性、侵袭性、肿瘤直径大小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选择颈清扫范围的时候,注意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阳性率较高的患者应当注意同时行患侧Ⅱ~Ⅴ区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8.
杨见明  陶冶  王雅堂  章超  赵益 《安徽医药》2013,34(3):242-244
目的总结喉咽癌累及食管颈段手术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4例喉咽癌累及食管颈段患者的病例资料,沿安全缘完整切除肿瘤,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修复咽和食管缺损,重建喉功能。结果 54.5%的患者淋巴结包膜受侵犯,40.9%的患者保留了喉功能,20.5%的患者出现并发症。全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4%,其中淋巴结包膜未侵犯和喉功能保留患者的生存率显著增高(P<0.05)。结论喉咽癌累及食管颈段时,只要切除完整,修复得当,可以明显提髙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初诊鼻咽癌一共有30例,30例患者均在治疗之前进行鼻咽以及颈部的MRI、CT检测,对2种诊断方法的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给予对比。结果60侧(30例患者)咽旁间隙当中,MRI的检出率为46.7%(28/60),CT的检出率为36.7%(22/60)。MRI对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P<0.05)。结论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采取MRI进行诊断的效果明显优于CT,在鼻咽癌的三维适形强调放射治疗当中,两种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使靶区勾画的精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临床上鉴别诊断鼻咽癌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42例鼻咽癌患者同时行鼻咽MRI和增强CT,2种检查均在20d内完成。比较这2种方法在诊断鼻咽癌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结果CT组和MRI组在超腔侵犯、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侵犯和颅内海绵窦侵犯上的检出例数及检出率分别为30例(71.4%)和36例(85.7%)、34例(80.9%)和38例(90.5%)、22例(52.4%)和35例(83.3%)、36例(85.7%)和38例(90.5%)。MRI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在敏感度方面较增强CT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2种影像学方法中,MRI较CT有明显优势,对初治鼻咽癌患者的判定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1.
徐余兴  帅剑锋  汪会  汪晓明  鲁长文  高翔  孙康 《安徽医药》2020,41(12):1375-1378
目的 探讨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76例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组(32例),中央区淋巴结阴性组(44例),通过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影像学资料(肿瘤位置、边界形态、是否钙化、纵横比)、病理资料(病灶数目、包膜侵犯、周围肌肉侵犯情况)及实验室检测数据[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过氧物酶抗体(ANTI-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G)水平]等指标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危险因素预测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年龄、肿瘤位置、术前TSH值以及是否多灶是颈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预测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为0.689、0.672、0.700,截点分别为0.85 cm、41.5岁、1.35 mIU/L。结论 患者肿瘤最大径、术前TSH值、年龄、肿瘤位置、是否多灶是单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年龄、术前TSH值可用于预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120例,分析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鼻窦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鼻窦炎发生率为48.33%(58/120)。单因素分析证实,鼻窦炎组和非鼻窦炎组患者的T分期、鼻腔侵犯情况、放射剂量、鼻腔冲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高(T3+T4分期)、鼻腔受到侵犯、放射剂量高(>70 Gy)和鼻腔未冲洗是放射性鼻窦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进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应密切关注放射性鼻窦炎的影响因素T分期、鼻腔侵犯情况、放射剂量和鼻腔冲洗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以减少放射性鼻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对颈清扫范围的影响。方法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23例,探析其病灶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性影响因素及颈清扫范围。结果 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出现病灶转移83例,肿瘤直径超过1 cm、侵及甲状腺被膜外、〈45岁男患者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II~IV区转移率较高,IV区转移率最高,其次分别为II区、III区、V区。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纵横比、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转移者(≥3)患者应同时进行患侧II~V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治性手术治疗对Ⅰb2~Ⅱb期宫颈恶性肿瘤的疗效预后影响及影响晚期宫颈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妇科病房的70例Ⅰb2~Ⅱb期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对其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平均年龄为(47.77±10.03)岁。(2)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是影响宫颈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P 0.05),术前治疗(P=0.166)不是影响宫颈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P=0.020)是影响宫颈恶性肿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宫颈癌的预后因素有临床分期、淋巴结的转移、宫旁浸润,其中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而接受新辅助治疗与宫颈癌的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癌采取常规放疗措施治疗后诱发鼻窦炎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回顾相关资料。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发生鼻窦炎86例,占86%,其中T1+T2期47例,占82.5%,T3+T4期39例,占90.7%,有统计学差异(P<0.05)。鼻窦炎发生与T分期、鼻咽灶剂量、鼻腔侵犯等因素相关,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上述因素在放疗后与病发存在正相关性。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后有较高鼻窦炎发生率,放疗剂量、鼻腔侵犯及T分期为诱导鼻窦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放疗后可先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可先不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刘波  钟明艳  马熙天  李玲 《江西医药》2014,(10):1072-1075
目的:评价鼻咽癌咽后淋巴结与临床预后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6月80例接受IMRT以铂类为基础的同步化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咽后淋巴结大小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评估。用SPSS 17.0分析总生存(OS)及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结果⑴对80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KPS评分、N、T分期单因素分析OS及DMFFS,结果发现N分期(P〈0.01)与OS及DMFS(P〈0.01)有关。⑵对80例患者115枚咽后淋巴结最短径(如双侧咽后淋巴结,取最小淋巴结最短径)〉0.6cm、≤0.6cm;结果显示淋巴结大小与OS(P=0.900)及DMFS(P=0.826)无关。⑶根据随访结果咽后阳性淋巴结最短径〉6mm的63例患者进行亚组单因素分析,咽后淋巴结大小与OS(P=0.010)有关、与DMFS (P=0.056)无关。⑷将以预后相关(P〈0.05)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咽后阳性淋巴结最短径〉12mm是影响总生存独立预后因子。结论鼻咽癌咽后阳性淋巴结最短径〉12mm是鼻咽癌同期放化疗独立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病理相关性因素,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早期风险.方法 本研究选择我院收入的早期胃癌患者共168例,所有病例标本均为手术完整切除的标本,标本经病理证实癌组织均局限于黏膜以及黏膜下层,检测早期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共分析了168例早期胃癌患者标本,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率16.7%.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中显示,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脉管侵犯为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鼻咽癌患者资料,分析残留和复发的淋巴结位置及各位置间相互关系,比较全颈清扫、改良性、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淋巴结切除术4种手术方式的生存率、复发率。结果鼻咽癌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都是以Ⅱ区为主(80%)。102例鼻咽癌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43.61%,颈淋巴结复发率为20.83%。全颈清扫术、改良性颈清扫术、择区性颈清扫术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组患者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8.3%、58.7%、36.6%和4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χ2=1.0,P=0.813 3)。结论广泛切除术适应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残留和复发颈淋巴结累及1个区以上和/或直径较大和/或固定者,其余则可采用选择性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2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NM分期标准,确诊为鼻咽癌早期(Ⅰ~Ⅱ期)患者29例,鼻咽癌中晚期(Ⅲ~Ⅳ期)患者43例,分析与鼻咽癌临床分期相关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在基本资料、临床症状、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肿瘤生长方式、病理类型、血清学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鼻咽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生长方式、病理类型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P> 0.05)。鼻咽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的首诊症状、伴随症状、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 <0.05)。鼻咽癌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的血清学指标(VCA-IgA、CEA、CYFRA21-1)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首诊症状(OR=3.704)、伴随症状(OR=4.229)、淋巴结转移(OR=7.702)、VCA-IgA(OR=7.318)、CEA(OR=7.512)、CYFRA21-1(OR=7.318)是影响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相关因素。结论 首诊症状、伴随症状、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老年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特点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抽选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鼻咽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其相应治疗与随访,观察其1、3、5年生存率,并对影响预后因素加以归纳总结。结果 100例老年鼻咽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4.88%、33.33%。其中,92分期、颅底骨质侵犯、脑神经侵犯与鼻炎病灶剂量、放疗中断、鼻炎肿瘤残留以及颈淋巴结残留、化疗为生存率影响单因素,且92分期、颅底骨质侵犯、脑神经侵犯与鼻炎病灶剂量、淋巴结残留为影响老年鼻咽癌患者生存的几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诊断治疗是提升老年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键,且预后效果受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