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5岁以下住院的腹泻患儿HAstV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特点.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住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837份,用ELISA进行HAstV抗原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胞培养,产生细胞病变(CPE)后,提取病毒RNA,RT-PCR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确证.同时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HAstV抗原阳性检出率为3.0%(25/837),与轮状病毒共同感染者的检出率为0.7%(6/837);96%(24/25)的HAstV腹泻发生在2岁以下患儿,其中小于6月龄的患儿占HAstV阳性标本的48%(12/25);HAstV感染主要集中在2008年8月至2009年4月,与轮状病毒流行季节相似;21例接种的HAstV抗原阳性的标本中,由RT-PCR成功检出11例,经测序确证均为HAstV-1型.结论 HAstV是天津地区2008-2009年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流行型别以HAstV-1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病原分布以及季节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2月1日—2017年3月31日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1 050例1个月~5岁急性腹泻患儿粪便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种常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种病毒核酸。结果 1 050例患儿中,有483例(46.00%)病毒抗原阳性,有595例(56.67%)病毒核酸阳性,二者阳性符合率为75.86%。以多重PCR检测到病毒核酸阳性为标准,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原是轮状病毒(23.24%),以下依次为诺如病毒(17.50%)、腺病毒(9.62%)和星状病毒(6.76%)。病毒感染以单一感染形式发病为主(45.05%),混合感染仅占11.62%。不同性别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7),3岁与3~5岁患儿病毒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3,P=0.001)。4月为轮状病毒感染疾病发病高峰期,7月为诺如病毒感染疾病发病高发期,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感染在11、12月寒冷季节发病率上升。结论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2015—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病毒性腹泻患儿的重要病原,4种主要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肠道感染以季节性流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金晶  张业成  刘映乐  吴建国 《疾病监测》2018,33(11):940-944
目的 调查2015年湖北省武汉市<5岁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收集2015年武汉市儿童医院<5岁全部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组轮状病毒(RV),PCR方法检测肠道腺病毒(AdV),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诺如病毒(NoV)、札如病毒(SaV)、B组和C组轮状病毒及星状病毒(AstV),利用巢式RT-PCR对轮状病毒进行G/P基因分型。 分析病毒性腹泻病原分子流行特征。 结果 2015年武汉市<5岁全部腹泻患儿3 009例,病毒性腹泻病例流行季节以RV最为明显, 9— 11月病例数占阳性病例数的50.3%;NoV的流行高峰在9 — 10月,占阳性比例的40.9%。 AdV占2.0%、AstV占1.8%,SaV、B组和C组RV未检出。 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年龄主要为<2岁婴幼儿。 RV毒株G型与P型血清型分型结果显示,G型与P型组合则主要以G3P[8]和G1P[8]为主,构成比分别为37.4%和17.9%。 结论 武汉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病例携带的病原体具有多样性,以RV为主,主要流行株为G3P[8]。   相似文献   

5.
陈强  戚宇华  冷红英  吴昀  郭宏雄 《疾病监测》2022,37(8):1059-1062
目的 了解2018—2019年江苏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和流行特征,以更好地为病毒性腹泻的科学防控和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江苏省哨点医院肠道门诊所有腹泻病例的新鲜粪便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使用χ2检验对标本阳性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 486例腹泻病例,其中633份样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检出率为25.46%。所有阳性样本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的占比分别为32.07%和25.43%,合计占比超过50%。感染性腹泻高发年龄为3~5岁(29.04%),高发季节为夏季(28.59%)和秋季(27.18%),外来人群的病毒检出率(45.76%)高于本地人群(23.33%)(χ2=56.618,P<0.001)。结论 建议将0~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病毒性腹泻防控的重点人群,同时加强夏秋季节的病毒性腹泻防控工作,并扩大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健康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6.
金青青  姚瑛 《疾病监测》2016,31(4):293-297
目的 了解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 为该院轮状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A群轮状病毒试剂盒(乳胶法)对2008-2014年余杭区某医院42 736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并用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为11.89%(5080/42 736), 2009-2013年间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 其中2011年与2012年间增幅最大(5.01%)。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A群轮状病毒(2=10.45, P0.01), 两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48%(2231/17 871)和11.46%(2849/24 865)。A群轮状病毒检出高峰集中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 占全部阳性检出例数的72.07%(3661/5080), 各年检出最高峰在11月和12月之间转换。各年龄组均检出轮状病毒, 5岁以下儿童的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12.32%)是5岁及以上人群(3.58%)的近4倍, 且1~2岁年龄组阳性检出率最高(23.48%)。门诊和住院腹泻患者中的A群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30%和9.93%, 门诊高于住院患者(2=32.99, P0.01)。结论 余杭区某医院A群轮状病毒感染率低于杭州市及浙江省内其他地区水平。5岁以下儿童是医院防治轮状病毒性腹泻的重点人群, 同时应加强成人轮状病毒的监测。门诊腹泻患者是医院轮状病毒腹泻管理的重点对象, 应着重加强该类人群的隔离治疗和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5 — 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的构成和流行特征。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收集在哨点医院就诊的并符合腹泻病例相关信息,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致病菌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调查并检测580例腹泻病例,病例形成秋、冬两个小高峰并且主要集中在≤5岁人群(82.59%,479/580)。 病例检测总阳性率为56.72%。 细菌阳性检测率为30.17%,以沙门菌为主,其次是空肠弯曲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病毒检测阳性率为37.07%,以轮状病毒A组为主,其次是诺如病毒GⅡ型。 各年龄组中病毒检出率均高于细菌。 季节分布明显,夏季以沙门菌为主,秋季以诺如病毒为主,冬、春季以轮状病毒为主。 不同性别病原谱构成基本一致。 乡村病例病原体(细菌31.63%、病毒41.83%)检出率高于城区(细菌29.88%、病毒36.09%)。结论株洲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毒感染高于细菌;轮状病毒A组、沙门菌、诺如病毒GⅡ型是引起株洲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 在国内26省(直辖市、自治区)162家医院的门/急诊中开展腹泻监测,收集腹泻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同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送92家网络实验室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巢式PCR等方法检测轮状病毒,并分析2011-2014年不同时间、不同地区5岁以下儿童腹泻患者中轮状病毒检出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变异变迁情况。结果 在19849例儿童腹泻病例中,22.9%的病例检出轮状病毒,其中,1~2岁和6月龄至1岁儿童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9.0%和26.1%。轮状病毒在水样便中检出率最高,为26.2%。轮状病毒在冬季检出率最高,为39.4%,夏季检出率最低,为9.9%。轮状病毒在我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8.0%和27.0%。A组轮状病毒为常见的血清型,占95.1%,其中G9 P[8]、G1 P[8]和G3 P[8]最为常见,分别占39.5%、16.8%和9.9%。2011年以来,G9 P[8]逐渐取代G1 P[8]和G3 P[8]成为目前我国最主要的流行株。结论 轮状病毒是我国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并且呈现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流行特征,G9 P[8]为主要流行株。  相似文献   

9.
匡小舟  肖文佳  刘捷宸  张曦  滕峥  潘浩 《疾病监测》2021,36(10):1069-1074
  目的  对2018 — 2020年上海市5岁以下感染性肠胃炎住院患儿进行主要病毒病原学检测,了解目标人群中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迁移变化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和疫苗研发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采集上海市某儿科医院5岁以下腹泻住院患儿的粪便标本,并收集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采用ELISA、荧光PCR以及巢式PCR方法对轮状病毒、杯状病毒(包括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进行检测和分子分型。   结果  共采集粪便标本805份(男性543份,女性262份),病毒检出率为47.33%,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为杯状病毒(31.18%),其次为A组轮状病毒(17.64%);杯状病毒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占比最高(95.62%)。 轮状病毒以G9P[8]为主要流行型别(占比90.85%)。 诺如病毒GⅡ型以GⅡ.4[P31]和GⅡ.3[P12]为主要流行株(占比分别为32.08% 和19.58%);但2020年以来,新兴亚型GⅡ.4[P16]和GⅡ.2[P16]检出率明显高于2018和2019年(χ2=17.337,P<0.001; χ2=11.044,P=0.001)。 此外本地首次从1名4月龄患儿粪便中发现1株乐儿德轮状病毒疫苗株。   结论  杯状病毒检出率高于轮状病毒的趋势加剧,使杯状病毒(主要是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和上市需求愈发迫切。研究首次揭示了住院儿童中诺如病毒GⅡ型的主要流行和新兴亚型,为多效价的诺如疫苗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轮状病毒G9型别近年检出率升高,需要对轮状病毒型别变化保持警戒、追踪和深究。  相似文献   

10.
翟前前  方赤光  白光大 《疾病监测》2016,31(10):843-846
目的 分析2013-2015年吉林省诺如病毒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并针对疫情防控提出措施和建议。方法 对2013-2015年吉林省监测的疑似病毒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学检验。结果 2013-2015年吉林省共报告疑似病毒性腹泻病例2489例,389例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63%。其中16例检出诺如病毒GⅠ组,371例检出GⅡ组,2例同时检出GⅠ组和GⅡ组,GⅠ组检出率为0.72%(18/2489),GⅡ组检出率为14.99%(373/2489)。2015年诺如病毒检出率(17.26%)高于2013年(P=0.030),第一、二季度的检出率(31.00%、18.66%)高于第三、四季度(P=0.000),12月至次年5月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依次为27.59%、30.22%、36.36%、27.39%、25.33%和19.70%,高于其他月份。不同性别(P=0.374)、城市和农村(P=0.122)的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5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73%和18.90%。商业服务(44.44%)和儿童(18.11%)检出率较高。结论 2013年以来吉林省诺如病毒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第一、二季度检出率高于第三、四季度,以诺如病毒GⅡ组占优势,85岁以上和5岁以下年龄组,商业服务人员和儿童易受诺如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住院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现状。 方法 2010年1-12月采集乌鲁木齐市379例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常见腹泻病毒。 结果 229份(60.4%)粪便标本检出至少1种病毒。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检出率分别为45.6%、14.2%、4.2%、3.2%和1.1%。混合感染共26例,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组合占首位(50.0%,13/26)。1-3月和10-12月是轮状病毒流行高峰期;诺如病毒流行主要发生在10月。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小于诺如病毒感染平均年龄(P=0.002),肠道腺病毒和札如病毒感染全部发生于2岁儿童。 结论 轮状病毒仍是2010年乌鲁木齐市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的病原体,其次是诺如病毒;混合感染占一定比例,在以后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研究中应该更加关注混合感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黄辉  赵云霞  郭昕  吕云  龙虎 《疾病监测》2023,38(3):277-281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腹泻病例的病原谱,为腹泻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桂林市腹泻病监测定点医院的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并采集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5种致泻病毒、17种致病菌的病原学检测,分析腹泻病例的病原谱特征。结果 385份监测样本中,病原的总阳性检出率为37.40%,其中,细菌检出率为12.99%,病毒检出率为27.27%,混合感染检出率为9.61%,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各年龄组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0)。检出的病原体9种,不同季节的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的样本病原阳性检出率以0~2岁组最高(43.48%),其次为15~35岁组(41.46%)和36~60组(38.78%)。主要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单胞菌感染为主。结论 桂林市区腹泻病原谱较为广泛,具有细菌性腹泻夏季高峰和病毒性腹泻春夏季高峰的特点,应在不同季节针对流行病原体采取防控措施。应考虑在临床诊疗时开展腹泻病原学检测,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控腹泻传播与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吉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特点,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07年10月-2008年11月在吉林市儿童医院就诊的5岁以下腹泻儿童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417份粪便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轮状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1.80%,然后依次为杯状病毒(18.00%)、星状病毒(6.70%)、肠道腺病毒(3.40%)。对上述四种病毒与感染者性别、年龄、生活环境以及发病季节的比较发现,除轮状病毒与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和杯状病毒与发病季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轮状病毒G血清型检测中,以G3型为主,占35.73%;P基因型检测中,以P8型为主,占35.01%。结论轮状病毒是吉林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主要血清型为G3型,主要基因型为P8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也是重要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甘肃省武威市婴幼儿腹泻患者中病毒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威市凉州医院住院确诊腹泻婴幼儿的基本信息及其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结果 630份粪便标本中4种腹泻病毒总的检出率为68.4%(431/630)、女性婴幼儿腹泻病毒检出率75.0%(147/196)显著高于男性婴幼儿65.4%(284/434)。2012年腹泻病毒检出率73.1%(226/309)显著高于2011年检出率63.9%(205/321)。腹泻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杯状病毒34.6%(218/630),轮状病毒34.0%(214/630)、星状病毒13.0%(82/630)、肠道腺病毒10.6%(67/630)。431份检出腹泻病毒的样本中有124份为混合感染,占28.8%(124/431),2012年腹泻病毒混合感染所占比例35.0%(79/226)显著高于2011年腹泻病毒所占比例22.0%(45/205)。214份轮状病毒阳性的标本中病毒毒株G分型以G3,G1为主,P分型以P8,P4为主。结论武威市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云南省病毒性腹泻的病原谱,探讨其流行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及防控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腹泻标本,分析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监测点共采集腹泻标本684例,其中男412例、女272例.云南省腹泻患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儿童为主.该次监测腹泻病毒检出率为51.02%,其中5岁以下患者腹泻病毒检出率较高.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冬季分别为30.04%、22.61%,春季分别为26.77%,27.56%.札如病毒在春、夏季检出率较高,腺病毒在夏季高发,检出率为22.12%,星状病毒在各个季节均有感染.结论 云南省病毒性腹泻仍以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为主,冬、春季节高发,对轮状病毒感染应加强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谨防诺如病毒及腺病毒的暴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5岁以下儿童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全年随机采集北京市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轮状病毒(HRV)、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杯状病毒(HuCV)、肠道腺病毒(AdV)及星状病毒(AstV)。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病毒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243份,标本总阳性检出率52.7%(128/243),4种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RV(26.3%,64/243)、HuCV(16.9%,41/243)、AdV(4.9%,12/243)和AstV(4.5%,11/243),分别占总阳性检出的49.9%、32.1%、9.3%和8.5%(其中包括混合感染10例,占总阳性检出的7.8%)。患者以≤2岁儿童为主,不同年龄组之间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7,P=0.009),不同病毒发病高峰期不同,男女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05)。结论 HRV和HuCV是引起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4种病毒总检出率以12~18月龄组最高;全年中以12月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病毒性腹泻的感染情况。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2010年1-12月深圳市925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同时进行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4种常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5.30%、20.11%、1.51%和2.27%。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全年各月均维持较高的检出率;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秋冬季为发病高峰;诺如病毒感染则无特殊的季节特征。0~2岁年龄组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3岁以上年龄组患者。 结论 2010年深圳市病毒性腹泻呈高发状态,其中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之一,星状病毒与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较低。应加强对病毒性腹泻,尤其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苏省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谱及流行特征。方法于2014 — 2018年采集无锡市哨点医院门诊感染性腹泻病例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法检测沙门菌、志贺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和副溶血弧菌,采用real-time PCR法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3?408 例腹泻病例中,共检出阳性样本946份(混合感染66份),总检测阳性率为27.76%。 其中细菌感染529份,阳性率为15.52%,病毒感染460份,阳性率为13.50%,混合感染66份。 细菌性病原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率最高(6.60%),其次为沙门菌(5.11%)、副溶血弧菌(4.05%)、志贺菌(0.32%),主要流行于夏季。 病毒性病原体中,诺如病毒(8.92%)和轮状病毒(3.29%)检测阳性率较高,主要流行于冬春季。 不同年龄组人群病原体阳性率不同,轮状病毒感染高发于0 ~ 4岁年龄组。结论2014 — 2018年无锡市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是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副溶血弧菌、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夏季以细菌性腹泻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性腹泻为主,在不同季节应针对5岁以下婴幼儿和老年人等重点人群采取不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对2011-2013年深圳市福田区1728例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的核酸检测. 结果 2011-2013年福田区轮状病毒的总体检出率为18.29%(316/1728),2011-2013年检出率起伏较大,分别为22.16%(115/519)、13.13%(73/556)和19.60%(128/653);男性检出率为18.53%(184/993),女性检出率为19.96%(132/735);轮状病毒在冬季的检出率最高(34.79%,167/480),秋季次之(20.67%,87/421),春季、夏季的检出率较低.0~5岁年龄组患者的检出率(21.01%,232/1104)显著高于5岁以上年龄组患者的检出率(13.46%,84/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5786,P 0.05). 结论 轮状病毒是福田区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2011-2013年检出率呈较大起伏;冬季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0~5岁婴幼儿患者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尤其应加强对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0年青岛市夏季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5—9月青岛市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随机抽取其中260例病人进行大便标本病原学检测,并与260例细菌性腹泻病人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腹泻病人数占就诊腹泻总人数的60.6%,发病人群以中青年为主,平均年龄38.0岁。主要临床症状有腹痛(48.1%),发热(46.8%),水样便(43.8%)。大便病毒检测阳性率40.8%,其中轮状病毒(36.8%)、星状病毒(23.6%)和诺如病毒(22.6%)为主要病原体。与细菌性腹泻相比,受凉诱因、有无发热、是否水样便、腹泻次数以及腹鸣等症状差异有显著性(χ2=4.207~7.964,P〈0.05)。结论2010年夏季腹泻以病毒性腹泻为主,轮状病毒和星状病毒为主要病原体,抗病毒治疗不能显著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