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0 毫秒
1.
介入栓塞术在头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影下血管栓塞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头颈部血管瘤患者行DSA血管成像术,21次成功地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A组11例,为永久性栓塞,其中5例术后再用硬化剂行瘤体封闭;B组共8例,为术前栓塞,以减少手术中出血。结果:DSA血管成像19例清晰显示动脉期像。术后16例随访6个月~5年:A组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局部打硬化剂者疗效更佳;B组中,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仅150ml,2例蔓状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200ml。2例患者出现短期轻度复视和偏瘫。结论: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对蔓状血管瘤,有明确责任动脉的海绵状血管瘤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后辅助硬化剂注射可减少复发,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的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2.
介入栓塞术在头面部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影下血管栓塞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例头颈部血管瘤患者行DSA血管成像术,21次成功地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了介入栓塞治疗:A组11例,为永久性栓塞,其中5例术后再用硬化剂行瘤体封闭;B组共8例,为术前栓塞,以减少手术中出血。结果:DSA血管成像19例清晰显示动脉期像。术后16例随访6个月~5年:A组栓塞后瘤体明显缩小,局部打硬化剂者疗效更佳;B组中,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仅150ml,2例蔓状血管瘤术中出血平均200ml,2例患者出现短期轻度复视和偏瘫。结论: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对蔓状血管瘤,有明确责任动脉的海绵状血管瘤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后辅助硬化剂注射可减少复发,对鼻咽纤维血管瘤等的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头面部血管瘤、难治性鼻出血等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成像中,除6例血管瘤无显影,2例腭、颈部肿块明确为颈内动脉瘤而瘤体与颈内动脉共壁无法栓塞之外,其余24例均成功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作为单一治疗方式的11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 例、难治性鼻出血5例、蔓状血管瘤4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姑息性栓塞控制了症状;栓塞辅以手术治疗的13 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ml,7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ml。结论:DSA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能显示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清晰的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部分血管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 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图2参5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介入诊疗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采用Seldinger技术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头面部血管瘤、难治性鼻出血等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成像中,除6例血管瘤无显影,2例腭、颈部肿块明确为颈内动脉瘤而瘤体与颈内动脉共壁无法栓塞之外,其余24例均成功进行了栓塞治疗。栓塞作为单一治疗方式的11例中,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难治性鼻出血5例、蔓状血管瘤4例均一次栓塞治愈,1例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姑息性栓塞控制了症状;栓塞辅以手术治疗的13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中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0ml,7例血管瘤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ml。结论DSA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病变中能显示供血动脉、异常交通支、动静脉瘘等清晰的动态图像,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对颈外动脉系统的难治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部分血管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对血运丰富的肿瘤,术前栓塞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大大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动脉栓塞疗法加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头颈部巨大血管瘤的疗效。方法:3例患者均先经DSA技术,对与血管瘤有关的颈外动脉分支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每隔7~14d用硬化剂行瘤体内注射。结果:栓塞术加局部注射硬化剂后瘤体明显缩小至基本消失。栓塞区有轻微疼痛、肿胀,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未发生误栓其他器官及大面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DSA下动脉栓塞治疗对有明确责任动脉的血管瘤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栓塞后瘤体内注射硬化剂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对由颈外动脉为主要营养的血管丰富的脑膜瘤、血管瘤、血管球体瘤等作术前动脉检塞,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使手术安全而易行;对不能手术的病例作姑息治疗,亦可获良好效果。作者报告44例头颈部肿瘤行动脉栓塞术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叙述如下。动脉栓塞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为由颅外动脉供血的血管丰富的肿瘤;对颈外动脉营养的脑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选择性动脉造影与分次完全填充栓塞的治疗资料.结果 24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经分次完全填充栓塞治疗后治愈者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10例行手术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所有病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是颌面部蔓状血管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栓塞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在术前3~5d,对21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进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和真丝线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鼻咽血管纤维瘤主要由同侧的领内动脉供血19例,主要由咽升动脉供血2例,同侧或双侧的颈内动脉参与供血为9例。21例病人均栓塞成功,其中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8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或部分消失。肿瘤全切除者19例,部分切除者2例,全切除率为90.5%。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腔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切除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1例中,2例行术前颈外动脉结扎,2例术中行颈外动脉暂时性阻断术,7例行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9例患者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肿瘤切除术,2例患者联合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经Caldwell-Luc切口进路切除肿瘤。结果Ⅰ、Ⅱ期患者中,4例术前行颈外动脉结扎术或术中颈外动脉暂时性阻断术,术中出血平均为250ml;5例术前行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术中出血平均为150ml。2例Ⅲ期患者术前行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术中出血为450ml。所有病例的肿瘤均为一期安全切除,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及鼻内镜引导下经柯-陆径路可完整切除位于鼻腔及鼻窦,甚至远至翼腭窝的鼻咽纤维血管瘤,并发症少,面部不留瘢痕。如若配合术前超选择动脉内栓塞术,术中出血量则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进行DSA检查和选择性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2~7天行鼻内镜下肿瘤切除.结果 DSA检查使鼻咽血管纤维瘤获得明确的诊断,所有病例均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咽升动脉参与供血1例,同侧颈内动脉参与供血1例,16例患者均栓塞成功.鼻内镜下肿瘤全切除者15例,大部分切除者1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能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情况及其特征.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为内镜下手术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无论原发或是转移性的血供丰富的头颈部肿瘤 ,手术时常因大量出血产生各种并发症 ,如术中大出血导致术野不清而不能彻底切除病变和损伤周围正常结构 ,因此 ,术前供血动脉治疗性栓塞被广为重视。经皮穿刺栓塞 (DPTE)是一种较新用于补充或取代常规经动脉栓塞的治疗方法 ,为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和急诊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 34例头颈部的血管丰富肿瘤 ,其中发生在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口腔 /腭、眼眶、颈静脉孔等部位的 2 6例应用 DPTE治疗性血管栓塞。为准确定位而行常规的诊断性血管成像 ,标准的微导管经动脉栓塞技术应用于 DP…  相似文献   

12.
外耳血管瘤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搪塞外耳血管瘤的诊治方法,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便外耳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为单侧血管瘤,5例于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其中3例同时行栓塞术。7例行血管瘤切除术,1例未手术。结果:随访1 ̄5年5例治愈,2例控制,1例未手术者仍带瘤生存,结论:手术是治疗成人血管畸形血管瘤有铲的措施,而 行DSA并给予栓塞术 术中行供血动脉动结扎是控制术中出血和取得手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解放军总医院22年来的耳廓蔓状血管瘤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求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提高耳廓蔓状血管瘤的疗效,防止复发。方法1986年以来共收治21例耳廓蔓状血管瘤患者,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21例中13人接受过冷冻、硬化剂或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单纯血管栓塞或局部血管结扎等方法治疗,疗效不佳;对13例患者实施了耳廓血管瘤剥脱术治疗,5例术前采取了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8例未采用血管栓塞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均符合蔓状血管瘤。经2年以上随访,2例患者有局部小范围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再经2年以上随访无复发:其余9例一次手术即获得治愈。结论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48~72小时内进行耳廓血管瘤剥脱术是对耳廓蔓状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后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鼻咽纤维血管瘤(nasopharyngeal angiofibroma,NA)I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NA患者分为栓塞组24例,非栓塞组24例,栓塞组24例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再栓塞肿瘤供血动脉后行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栓塞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非栓塞组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术前超选择性血管栓塞可避免术中大失血,保证肿瘤完整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耳部血管瘤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耳部血管瘤是较少见的良性肿瘤。 1 997年以来 ,我们应用超选择性动脉栓塞配合手术治疗 2例本病患者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 1 男 ,46岁。右耳搏动性包块半年 ,伴耳鸣。检查 :右耳廓上方与颞部交界处有一 2cm× 2cm× 3cm包块 ,色紫红 ,质软 ,边界清楚 ,可触及搏动 ,压迫右颞浅动脉包块搏动消失。血管造影示 :右颞浅动脉和枕动脉参与供血 ,表现为右颞浅动脉增粗 ,肿瘤及肿瘤血管呈团块状染色。经超选择颞浅动脉和枕动脉栓塞后肿瘤染色消失。次日手术切除肿瘤 ,术中出血约 30 0ml。术后病检报告 :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6.
血管造影与血管栓塞术在头颈部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对2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行血管造影,确定了肿物的性质,侵及范围、肿物的营养血管及肿物与颈部大血管的关系,明确了鼻出血部位,表明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并对其中11例行血管栓塞术,作严重后鼻部出血的止血,以及作为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上颌骨切除术、颅面联合进路手术之辅助止血,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6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青少年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其中9例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然后在内镜下切除肿瘤;另7例术前没有行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患者直接行鼻内镜下电凝切断蝶腭动脉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肿瘤。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10年,两组患者均无复发。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切除鼻咽纤维血管瘤避免了术前DSA的并发症及手术风险。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的电凝切断辅助超声刀技术是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是否选择行超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术者的临床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报道31例顽固性后鼻孔出血的柱塞治疗。3响患者,虽然经前后鼻孔填塞或前后鼻孔填塞并结扎筛前动脉(8例),筛后动脉(6例)或颌内动脉(5例),但仍出血不止。采取诊.断性血管造影术和颌内动脉栓塞米。患者于清醒状态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28例)或颈动脉穿刺插管(3例),插管后行颌内动脉选择性血管造影照相,并经导管注入可吸收明胶海绵(29例)或聚乙烯酸泡沫(2例)。结果发现,2例颌内动泳是血管瘤样畸形,2例有活动性出血(外渗),l例为皿供丰富的转移性肿瘤。经颌内动脉栓塞,22例(71畅)后鼻孔出血治愈,其中2例于11个月内再…  相似文献   

19.
经导管颌内动脉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31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其中15例行术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供血动脉主要为颈外动脉的颌内支,栓塞物为明胶海绵;16例直接手术切除。结果栓塞组与未栓塞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0±150ml、1570±26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输血量分别为240±170ml、1150±270m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5、8/1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头颈部肿瘤术后大动脉破裂出血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头颈部肿瘤术后颈动脉破裂出血的救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年10月至2009年8月对7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后颈部大动脉破裂采取的X线介入栓塞和介入内置覆膜支架的救治.7例患者中6例系颈总动脉破裂,1例为颈内动脉破裂.全部患者于肿瘤切除术前或术后曾行放射治疗,其中动脉破裂前手术创面经胸三角皮瓣修复1例,额部带蒂皮瓣修复1例,游离前臂皮瓣修复1例.动脉破裂止血成功后5例局部清创,根据情况的需要,必要时采用肌瓣修复.结果 7例患者中5例患者经X线导管介入得到成功救治,其中3例采用动脉内置覆膜支架,2例行动脉栓塞;另2例因瞬间出血量大而来不及救治死亡.救治成功病例其动脉危险区随后经胸大肌皮瓣修复2例,颏下瓣修复1例,局部肌瓣修复1例,另1例因创面较小而未行皮瓣修复.颈总动脉破裂经置人覆膜支架成功救治的3例患者目前已分别生存6、12及20个月;2例颈总动脉破裂介入栓塞患者分别于抢救成功后2个月和13个月死于血管再破裂.结论 有预案的及时抢救,采用X线介入治疗是抢救颈部大动脉破裂的有效方法,救治后应及时采用转移肌皮瓣覆盖保护动脉.X线介入覆膜支架可基本恢复头颈部正常的血供,并发症少,可能较动脉栓塞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